你就是身體之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身心學 Somatics,源自於希臘文Soma,是完整且活生生的有機體。而身心學是統稱以身心一元論的觀點為基礎,來處理身體與心理的各種療法,身心本是一體且會相互影響,近年來最知名的身心學療法除了亞歷山大技巧以外,還有費登魁斯方法。
這是一本關於亞歷山大技巧的書,如果要說跟作者最有共鳴的一點,就是關於應用的概念。
其實亞歷山大技巧很強調手觸的調整,但作者希望能夠應用亞歷山大技巧的原則跟概念,讓練習者即使無法有手觸的調整,依然可以自我探索跟感受來體驗它帶來的幫助。
在瑜伽練習也是一樣,很重要的是強調覺察與感受,所以即使我也常常學習不同的東西,但也是希望讓它們可以更無違和的融入在練習中。
其中的練習哲學,其實看完後會發現原來事物的本質或底層邏輯都是非常接近的。
在亞歷山大技巧中,覺察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
透過重新認識固定既有的身體,心理,習慣以及緊張疼痛,藉以恢復原本柔軟,健康的自己的教育。
所以它並不是特別想要治療甚麼症況,更進一步的,像是覺察自己目前的狀態,讓自己可以往好的狀態前進,進而改善自己原本的身心。
這個思維邏輯的模式也是我自己非常同意的。
常上課的同學也會聽我說過,我們是要重新打好基礎,建立身體的覺察,增加動作的自由,當這些條件俱足,我們自己的狀態已經升級,當然就有機會慢慢擺脫原本的不適與疼痛。

而書中開頭第一章節,依然是在講呼吸。

呼吸不只是氣體交換,更是情緒姿勢的展現,甚至包含各種的感受,所以身心的調整調理,呼吸是第一個關鍵。

第二重點,其實是走路。

因為我們是直立的動物,所以站立或走路中與重力的關係會大大的影響我們的姿勢與肌肉使用情況。
所以與其想像去對抗重力,不如想著是接受重力。在站立行走中,特別注意足底三角的接觸,加上能夠保持一定的姿勢恆定性,才是一個健康的步態。
而姿勢恆定性不是僵硬不動,而是在穩定中有動作擺盪交替的自由,這個也是常常跟同學分享的。
書中特別分享的三個亞歷山大技巧我也覺得很實用。

1. 主要控制 primary control

主要是探討頭,頸跟脊椎的連動關係。這個也跟之前有跟大家提到的視線有關。
當動作是由頭開始啟動,脊椎就會依序跟上,這就會是一個比較有效率的動作模式。
所以在動作中,當頸部是自由的,則頭帶領,身體(脊椎)跟隨。
不過還是要注意一般的瑜伽練習,過度的頭部動作也不是健康的,啟動跟亂動是兩回事。

2. 引導 direction

重點想達到最好的支撐,最小的壓迫。就像關節中心化的概念一般,壓迫一定存在,但我們希望有最小最平均的壓迫,產生最好最大的穩定支撐。
在這個部份我覺得引導語的使用非常有意思。
例如今天要請學生舉起右手,以下四個不同的指令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差異。
舉起右手
勾勒舉起右手的畫面
容許舉起右手
思考舉起右手的畫面
第1個是直接執行動作,而234是透過認知而形成的,通常在速度,柔軟度,緊張程度都會有差異。
不過還是看教學的主題跟目的再選擇適合的指令。以後有機會再分享。

3. 抑制 inhibition

停止錯誤的事,正確的事自然會發生。
抑制其實不是那麼的負面,而是有意識的自制。
因為行為或動作模式產生的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我們會先感覺,接著產生認知,認知形成意識,最後形塑成我們的行為。變成一種自動導航的模式。
這同時包含身心的狀態。
比較不好的模式:
受到刺激,反射性的產生動作(也許是不好的)。
想要達到的模式:
受到刺激,及時覺察以及反應自制,有意識的行動或產生新的選擇。
這也跟冥想的練習有異曲同工之妙。
亞歷山大技巧也就是應用這些原則,融入在行住坐臥中,進而改變我們的身心狀態與人生的練習。
書中內容還有很多,無法一一敘述完,但如果你是一個身體工作者或是對身心成長有興趣的練習者,這本真的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瑜伽老師的生涯,教學,學習,閒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信宏老師的介紹認識了 Kylie Rook 老師。 原本的介紹是分享 Kylie 的呼吸課程,有空再講,今天先講一下其他的發現。 看了一下 Kylie 的經歷,寫出來的主要有三個: 1. ERYT-500 2. FRC 3. Yoga Detourist FRC 我也有,所以知道是什麼,就繼續查了
看了第一篇就很好奇的去找了相關討論,果然找到第二篇,就像原本講的,這個主題有很多面向,而且也不是單純數行文字能講清楚的,單純看到一張照片也不能完全解釋對錯,也很開心大師自己也更深入的解釋了,非常同意跟受惠良多,所以我也簡單編譯一下讓大家能夠方便閱讀,有明顯錯誤可以跟我講,當然還是建議大家直接看原文摟
從信宏老師的介紹認識了 Kylie Rook 老師。 原本的介紹是分享 Kylie 的呼吸課程,有空再講,今天先講一下其他的發現。 看了一下 Kylie 的經歷,寫出來的主要有三個: 1. ERYT-500 2. FRC 3. Yoga Detourist FRC 我也有,所以知道是什麼,就繼續查了
看了第一篇就很好奇的去找了相關討論,果然找到第二篇,就像原本講的,這個主題有很多面向,而且也不是單純數行文字能講清楚的,單純看到一張照片也不能完全解釋對錯,也很開心大師自己也更深入的解釋了,非常同意跟受惠良多,所以我也簡單編譯一下讓大家能夠方便閱讀,有明顯錯誤可以跟我講,當然還是建議大家直接看原文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身心學的由來與歷史、基本理念以及在臺灣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身心學的核心理念、臺灣身心學的發展和身心學學派的介紹。此外,也介紹了身心平衡技法(Body-Mind Centering®, 簡稱BMC®)的創辦人與理念、課程內容等。
Thumbnail
身心靈養生課程,筆者建議先學習阿育吠陀。再多的心靈課程,你沒有一個健康的物質身,都是不可能繼續下去的,你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要靠這個肉身來完成。如同毒蛇的毒液對他本身是無礙的。 阿育吠陀有很健康理智且客觀的概念,先認識你自己的先天體質,去了解自己,接受跟平衡它。
Thumbnail
今天上完第110堂瑜伽課,我回顧自身的歷程和經驗,整理出三個調整身體的重要元素:覺察、呼吸和方法。內容包含我對這三個元素的理解,希望我的覺察和分享能夠幫助到需要的人。
選擇是一種自由, 但是這種自由背後要付出什麼呢?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神經覺對人類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它介紹了神經覺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運作,以及過去經驗如何形塑了我們的神經覺。透過練習和觀察來探究個人神經覺的特點,並提出了回想過往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故事的練習。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
Thumbnail
一提到瑜珈的體位法練習,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提升靈活度、肌肉力量……等身體方面的素質,不過體位法的效用並不僅於此。在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應用中,我們時常把體位法練習作為建立「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的一種方式,以及提升心理認知層面的「自我效能」。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身心學的由來與歷史、基本理念以及在臺灣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身心學的核心理念、臺灣身心學的發展和身心學學派的介紹。此外,也介紹了身心平衡技法(Body-Mind Centering®, 簡稱BMC®)的創辦人與理念、課程內容等。
Thumbnail
身心靈養生課程,筆者建議先學習阿育吠陀。再多的心靈課程,你沒有一個健康的物質身,都是不可能繼續下去的,你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要靠這個肉身來完成。如同毒蛇的毒液對他本身是無礙的。 阿育吠陀有很健康理智且客觀的概念,先認識你自己的先天體質,去了解自己,接受跟平衡它。
Thumbnail
今天上完第110堂瑜伽課,我回顧自身的歷程和經驗,整理出三個調整身體的重要元素:覺察、呼吸和方法。內容包含我對這三個元素的理解,希望我的覺察和分享能夠幫助到需要的人。
選擇是一種自由, 但是這種自由背後要付出什麼呢?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神經覺對人類生理、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它介紹了神經覺在生理和心理層面的運作,以及過去經驗如何形塑了我們的神經覺。透過練習和觀察來探究個人神經覺的特點,並提出了回想過往並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故事的練習。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
Thumbnail
一提到瑜珈的體位法練習,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提升靈活度、肌肉力量……等身體方面的素質,不過體位法的效用並不僅於此。在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應用中,我們時常把體位法練習作為建立「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的一種方式,以及提升心理認知層面的「自我效能」。
Thumbnail
從《瑜伽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到個人在練習瑜伽的心路歷程,這篇文章探討瑜伽體位法的意義以及對身心的影響。作者分享了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悟,鼓勵讀者不斷提醒自己瑜伽的目的,並將這些想法融入每一次的練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