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我會避開的教養書和建議有三種特點

養育孩子一年多,聽過、查過、看過不少育兒經,有些確實有幫助,有些卻是嗤之以鼻。
以下是我個人認為糟糕的育兒建議和育兒書會有的特點,我會選擇避開。

缺乏同理心

你有聽過以下建議嗎?
「小孩哭了,不要一直抱,會寵壞孩子。」
「只要確認房間沒蛇,就可以說晚安,讓寶寶在房間一人入睡。」
「寶寶哭是在訓練肺活量,就算哭40分鐘也沒關係,做父母的不狠心,累的是自己」。
以上視寶寶哭為無所謂的建議,甚至直指寶寶哭是在控制家長等說辭,在此統稱「對孩子缺乏同理心」。
更多實驗研究證明,嬰兒哭太久會對腦部造成傷害。
況且,寶寶討抱、想黏著大人或要大人協助入睡,都是因為該年齡生理需求的滿足、情感依附的建立、腦部發育不成熟等原因。
好的育兒建議,是讓父母明白這階段寶寶因為無行為能力、發育不成熟需要協助,並不是想找父母麻煩、故意折磨父母。
試問,如果你難過哭泣很久,卻得不到有人安慰,甚至批評你假哭,你會不會感到無助、羞辱感、這社會對你好冷漠呢?
換位思考,就會覺得「視寶寶哭泣為控制」的言論對寶寶真的是莫須有的指控,大人難過都希望討拍拍,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寶寶哭泣難道只是想討安撫,都不配嗎?
在讀著正向教養相關書籍,愈加覺得父母要具備對孩子的「同理心」,才能真正帶好孩子,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一個孩子,必須在童年時被同理對待,長大才會對別人抱持同理心。

揠苗助長

身為父母的你可能也聽過:
「要訓練寶寶睡過夜」
「用螃蟹車讓寶寶學走路」等育兒建議吧!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步調,正常的孩子腦部發育、身體肌肉發展成熟了,自然就會完成該有的動作。
成長過程,父母要適度根據年齡提供刺激和協助,但並不是只顧著訓練,不在乎孩子的身心理狀態並未準備好進入下個成長階段。
欲速則不達,為了強迫孩子達成要求,而破壞親子關係,甚至長期影響身心靈發展,都是得不償失的事。

威嚇嚴懲

「不打不成器」
「兇一下孩子就會怕了啦!」
我的父母也是用「兇就會怕」一招在帶孩子,所以我也只會這招,但是,在我短暫待過安親班老師的期間,用這招對個性很倔的孩子毫無用處,甚至還會讓其他孩子看笑話。
在閱讀更多資料後,也知道父母用「兇」、「發脾氣」一招教養孩子,只會讓孩子學到錯誤的情緒控制方式,並不會對於自己犯下的錯誤有任何反省。
也很多研究發現,用威嚇嚴懲的方式,只能管束孩子一時的行為,並不能讓孩子學習到錯誤該如何修正。
雖然「兇」,有立竿見影(孩子馬上變乖)的效果,但是,長久下來對於教養沒有正向幫助。

以上是我個人看法。
教養之路,我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對於別人的育兒經,有時也是需要應用到生活之中,或是反思童年與父母相處的經驗,才判斷是否適用。
若有不同想法,歡迎留言和我分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MS. Leona(茹)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