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分享的書籍是
《深度休息,喚醒內在最好的自己》,當初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書中提到「間歇性心流」與「能量管理」的概念,有別於其他探討提升專注力的書籍,這本書用更多篇幅來說明休息對個人能量的重要性。
從「時間管理」到「能量管理」的時代
「選擇專心,才能帶給我們快樂、健康與成就感,重點不是完成很多事,而是完成很多重要的事。」-《最有專注力的一年》
「少做」其實是門深奧的學問,我們往往會因為無法控制某事的結果而感到挫折,甚至會花更多心力投入其中,只為了讓所有事情都面面俱到,但就是因為這些心態讓人漸漸被推向心理失衡。
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為只要達成想要的目標,只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努力就好,但是我們的成就、健康、幸福才是決定我們「人生」的重要成就呀!生理學家 Martin Moore-Ede博士就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及:生活不該毫無休息。
在現代社會裡,工作與私生活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我們直接忽視人類需要重新充電的休息時間。
4個你該重視休息的真正原因
大家都應該聽說過一萬小時法則吧!這個概念是說指不管是誰,只要在某個領域努力一萬小時,就能達到專家的水準。這樣來看好像只要「付出時間」去練習、努力就好了,不過事實是儘管自己已經很努力了還是會失敗。
在
《深度休息,喚醒內在最好的自己》這本書中,作者提到重要的是「工作品質」而非「工作時長」,下面就用 4 點告訴你想要達到心中的成就,你更需要重視休息的真正原因。
#1 工時與績效不見得能成正比
一萬小時的法則固有它的道理在,但比起時長更重要的是工作的方式與品質。一萬小時法則的中心價值在於「找到對的方向努力」,而不是「一昧埋頭苦幹」。
#2 唯有休息,才能補充耗盡的能量
在《用心休息》這本書中提到了達爾文的一個軼事是很喜歡晨間散步,尤其重視研究與休息之間的平衡,他的工作頻率每 1.5 個小時的時間,等工作告一個段落就會休息一下。
達爾文的一天不同於我們所認知研究人員的生活。他深知自己身心的節奏,不將自己的精力與身體推至極限,而是透過間歇性休息來幫助自己補充耗盡的能量。
#3 好好休息的人,工作表現反而比較好
如果將人生這個軌跡拉開來看,你會發現每個我們所重視的領域都是一個長遠的過程,「念書是耐力戰,工作是持久戰」為了實現某個目標,我們必須發揮自己最大的力氣,這也會耗費許多體力。
雖然碰到任何事情都不會被擊潰的鋼鐵意志力的確不可或缺,但意志力背後的堅實後盾是體力。-《深度休息,喚醒內在最好的自己》
為了長期應戰,透過工作與休息兩者之間的平衡來管理自身能量可說是非常重要的。
#4 創意等同於競爭力
前面我們提到好好休息的重要性,但如何好好休息這件事很廣泛,其中最常見的方式不外乎就是沉澱身心、悠閒地打發時間。在這忙得不可開交的生活當中,若是想把消耗掉的能量再度填滿,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
你可以想像一下我們正在從事著自己最熱愛的休閒活動,不管是慢跑、繪畫、料理或是演奏樂器,在這個沒有人強迫,自己選擇去做的事情當中,我們感受到滿滿的喜悅,甚至是進入到心流的狀態,無法發現時間的流逝。
在矽谷 IT 企業間相當重視「創意等同於競爭力」的文化,這些企業藉由專家們的分析,在辦公空間中融入了能休息和遊戲的設計,這種突破性的職場環境是為了配合 IT 企業的工作性質,盡可能提高員工的潛力與創意。
當我們完成投入一件事時,大腦會產生多巴胺,促進大腦活躍,不僅能提高專注力,還能完全激發創意。-《深度休息,喚醒內在最好的自己》
什麼是間歇性心流(Intermittent Flow)?
前面提到休息的重要性後,終於要進入到今天所要討論的重點「間歇性心流」。
首先,我們先來說明什麼是心流?心流指的是當你極度專注做某件事時,便會忘記時間、空間甚至是進入到無我的心理狀態。每個人都有過相同的經驗,當你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是和親近的朋友見面時,經常會忘記時間過了多久,這就是達到「全神貫注」的狀態。
工作質量取決於一天之中達到全神貫注的時間有多長,對我們來說,心流並不是刻意去做就可以達到的狀態,也許偶爾才能體會一次。這也是這本書想探討的重點:間接性心流,旨在「刻意重複進入沈浸的狀態」。
我們大多數人誤將「更多」當成時間管理的目標,以為做好時間管理,是為了做更多事情,卻忽略了留白的時間所帶來的益處。
下個篇章將用更多篇幅和大家分享間歇性心流的意義與原理,帶你更近一步活用間歇性心流,發揮無限潛力與創意,找回生活中休息與工作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