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3|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從事藝術為何體制

體制教育將我們塑造為「較具競爭力的勞工適格者」。
毫無疑問,擁有大學學歷,才能有較好的求職條件。在藝術大學裡是否也該如此?為了創作而來到藝術大學的學生們,是否該追求擁有較好的「求職條件」而修習學分,這是我長久以來的疑惑,望有先賢指教。
  • 如果必修課之後,學生不會主動創作,那麼,必修課的意義是要求學生在學期中完成作品,符合要求者提供學分,還是激發學生對於創作的興趣?
  • 如果通識課之後,學生不會主動求知,那麼,通識課的意義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聽講做報告,符合要求者提供學分,還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 如果體育課之後,學生不會主動運動,那麼,體育課的意義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運動,符合要求者提供學分,還是激發學生認同運動有助於對身心、大腦與創作?
如果一個人不是從內在動機學習,而是將學習與創作視為獲取學分的手段,如此一來,從事教育的本質便遭到體制的扭曲,成為一種陋習[1]──我們付錢給學校,逼自己創作,經由師長認可後,獲得學分。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花錢買自己的創作。
當然,一定也有學生是獲得師長的建議才精進自己的創作能力。不過,有多少人是為了學位而創作,有多少人是為了精進而創作?
「如果沒有這門課,還會有多少創作者?」這是一針見血的檢驗方式。
我也相信,那些不需要課程便會創作的人,即使畢業之後也會創作,成功是屬於那些堅持自我的人。成功的定義不只是成就、名譽、財富,而是實現潛能,克服成長焦慮,並獲得存在感,才是所謂的成功。[2]
回頭捫心自問,你是自我實現者,還是藝術大學生。That's a Question.
--- [1] 走向生命的巔峰: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 [2] 尋找存在的真諦:羅洛‧梅的存在主義心理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玄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