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大趨勢變化,可能改變既有生活景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失控的逐底社會》或《科技陷阱》這類型的書,大多強調大規模外部環境變化,為原先生活型態帶來重大影響,導致生活變得艱困,甚至有可能落到社會底層。
雖說看了可能會對未來感到沮喪不安,然而了解這些議題現象,以及背後所組成因素結構,還是很有必要。
加上近幾年由於疫情、中美貿易戰、烏俄戰爭以及中南海局勢的變化、AI的演進等,盡可能讓自己培養一些可以辨識出眼前社會景觀的能力,留意相關社會議題決策,才有機會做出比較適合的判斷,趨吉避凶。
《失控的逐底社會》
這本書的背景雖然是日本,不過狀況在台灣也會發生。作者認為,全球化後大型企業、中小型工廠技術資金外流導致失業率提高,少子化更是加速了產業外移的趨勢;
國內失業率一旦提高,越來越多人也就沒辦法維持穩定的生活,工作型態的轉變也讓職場間競爭狀態更加劇烈,造成低薪現象。
原先認為經濟相對穩定的中產階級,隨著物價通膨與薪資停滯,稅金提高等,要想維持原先生活品質也將越來越艱難;
慢慢的整個世代階級開始向下流動,一不小心便可能淪為隱性貧窮無法翻身。
長期下來,一旦經濟成長停滯,政府就不得不刪減高齡者的社會福利;不僅為中年後的自己帶來生活風險,未來也將可能沒辦法順利退休。
由於個人的努力受制於整個資本運作系統,作者認為,還是得要依靠政府訂定相關對策,根本性的改變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多樣化的社會安全網才行。
《科技陷阱》
除了企業外移可能帶來低薪與失業現象,技術更新也可能為勞工帶來劇烈的衝擊。
一般我們可能認為,科技更新可以為生活帶來長期的便利性。然而在技術樂觀主義底下,職場內容結構的改變,更立即的風險則是勞工被取代,大量職務需求減少,遭受減薪、低薪與失業等負面影響。
不僅影響勞工長期的命運,健康或婚姻生子狀況也會遭受影響;犯罪率或自殺率的提升,會帶來更多社會問題。
大部分科技更新造成高生產力與利潤的的獲益往往在資本家身上,雖然說日用品變便宜了,讓整體生活水準提高了,日常生活中的貧富差距與焦慮也進一步擴大。
儘管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技術進步僅會帶來短期的適應問題,然而將短期時間的尺度放到人類歷史中來看,則可能是一輩子。
作者試圖從工業革命時代開始檢視種種因技術更新所帶來的社會成本與反抗革命至現今AI科技的崛起,期望我們能從中學習到共同的模式,制定出更有利的政策。
此外,經濟學家也從輔助或取代勞力的「賦能型技術」或「替代型技術」的角度來思考科技更新,期望勞工在產業更新時,盡快去採納技術更新的步伐,降低可能造成的傷害。
心理勵志與職場工作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未來學超不可靠,相關著作中所提到的未來樣貌,與現在的發生無法精準對位。雖然這樣的認為在所難免,卻還是對於這樣的反應感到可惜。
作者認為,如果轉換看事情的角度觀點,我們未必真的遭遇不幸。試著學習反向思考,有些遭遇與發生或許正是自己的福氣。
適當的穿搭背後不僅意味著個人品味與價值觀,也代表積極參與生活,每一天都有所準備的餘裕感。
可以的話,大方地給予身旁的人稱讚,就算顯得客套也無妨。
經過高度社會洗禮的人,更懂得在職場保護自己,避免讓自己受到傷害,也因此敏感於當下「氣流」。相反的沒能在當下做出「被滿意」的反應的人、「空氣閱讀不完整」的人,則難免被嫌棄排擠,這樣沒有問題嗎?
透過視覺化寫出問題,為自己的大腦下指令,也就等於是強迫在心裏「製造覺察」,幫助我們意識到現階段自己的狀態。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未來學超不可靠,相關著作中所提到的未來樣貌,與現在的發生無法精準對位。雖然這樣的認為在所難免,卻還是對於這樣的反應感到可惜。
作者認為,如果轉換看事情的角度觀點,我們未必真的遭遇不幸。試著學習反向思考,有些遭遇與發生或許正是自己的福氣。
適當的穿搭背後不僅意味著個人品味與價值觀,也代表積極參與生活,每一天都有所準備的餘裕感。
可以的話,大方地給予身旁的人稱讚,就算顯得客套也無妨。
經過高度社會洗禮的人,更懂得在職場保護自己,避免讓自己受到傷害,也因此敏感於當下「氣流」。相反的沒能在當下做出「被滿意」的反應的人、「空氣閱讀不完整」的人,則難免被嫌棄排擠,這樣沒有問題嗎?
透過視覺化寫出問題,為自己的大腦下指令,也就等於是強迫在心裏「製造覺察」,幫助我們意識到現階段自己的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個社會停滯了。不對,是衰退。科學不再有重大突破,腦科學、人工智能都缺乏進展,經濟也開始下滑,通貨膨脹,物價飆升,社會階級固化,有受教育的人的生育率也降低。教育變得糟糕,老師照著下載來的簡報念,課程也一點與工作相關,或是較深的內容也沒有。隨著市場的飽和,創業的人減少,大部分的人終其一生都是做牛馬。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進步與就業的關係,通過歷史案例和經濟學理論,分析了技術創新如何影響就業市場。文章指出,雖然技術進步總體上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但也可能帶來空間分配不均、技能適應時間差和財富集中等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共同應對。
Thumbnail
隨著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慧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開始擔心未來的工作將會被取代。這種技術變革不僅衝擊了各行各業,也特別對中產階級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中產階級的收入和資產常常處於「不上不下」的階段,他們在經濟安全方面並不如高收入階層穩固,但同時也無法像低收入階層那樣獲得更多的社會援助。
Thumbnail
不久前因為 AI 工具大量且快速演進,許多人開始議論起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工作的可怕,也許是我涉世未深,又或許是我太過天真,但我從不認為被機器人取代是一件值得擔憂的議題,我反倒認為一個人因失去一份工作而迷失了人生方向,這才是我們該擔心的問題! 科技逐年進步,越來越多書籍、電影開始議論起AI的演進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職業規劃與生活抉擇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職業規劃直接關係到個人的事業發展和生活品質。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的變化,人們更加重視自己的職業選擇和生涯發展,以確保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保持競爭力和穩定性。 以下是產生職業規劃與生活抉擇問題的一些原因 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 現代社會的競爭壓力巨大,人們需要在
Thumbnail
我們正處在一個由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導的新技術革命時代。如果我們我們想要瞭解這個影響,也許從『勞動經濟學』中『技術替代效應』與『』技術補充效應』兩個視角來分析,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收穫。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在這動盪不安的年代,以為離我們好遠的戰爭,小時候都只有在課本上看到的畫面現在都一一出現在每天的新聞播報中。戰爭加速的通膨跟高房價,資本主義下的我們這年代該如何走沒人知道。隨著網路的發達,當然也創造了很多與以前不同的工作型態。在2023年這一年很幸運的想要走自由譯者這條路的夢想在兩週後開始有案子,一週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個社會停滯了。不對,是衰退。科學不再有重大突破,腦科學、人工智能都缺乏進展,經濟也開始下滑,通貨膨脹,物價飆升,社會階級固化,有受教育的人的生育率也降低。教育變得糟糕,老師照著下載來的簡報念,課程也一點與工作相關,或是較深的內容也沒有。隨著市場的飽和,創業的人減少,大部分的人終其一生都是做牛馬。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科技進步與就業的關係,通過歷史案例和經濟學理論,分析了技術創新如何影響就業市場。文章指出,雖然技術進步總體上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但也可能帶來空間分配不均、技能適應時間差和財富集中等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共同應對。
Thumbnail
隨著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慧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開始擔心未來的工作將會被取代。這種技術變革不僅衝擊了各行各業,也特別對中產階級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中產階級的收入和資產常常處於「不上不下」的階段,他們在經濟安全方面並不如高收入階層穩固,但同時也無法像低收入階層那樣獲得更多的社會援助。
Thumbnail
不久前因為 AI 工具大量且快速演進,許多人開始議論起未來將被機器人取代工作的可怕,也許是我涉世未深,又或許是我太過天真,但我從不認為被機器人取代是一件值得擔憂的議題,我反倒認為一個人因失去一份工作而迷失了人生方向,這才是我們該擔心的問題! 科技逐年進步,越來越多書籍、電影開始議論起AI的演進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職業規劃與生活抉擇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職業規劃直接關係到個人的事業發展和生活品質。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的變化,人們更加重視自己的職業選擇和生涯發展,以確保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保持競爭力和穩定性。 以下是產生職業規劃與生活抉擇問題的一些原因 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 現代社會的競爭壓力巨大,人們需要在
Thumbnail
我們正處在一個由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主導的新技術革命時代。如果我們我們想要瞭解這個影響,也許從『勞動經濟學』中『技術替代效應』與『』技術補充效應』兩個視角來分析,可以有一些有趣的收穫。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在這動盪不安的年代,以為離我們好遠的戰爭,小時候都只有在課本上看到的畫面現在都一一出現在每天的新聞播報中。戰爭加速的通膨跟高房價,資本主義下的我們這年代該如何走沒人知道。隨著網路的發達,當然也創造了很多與以前不同的工作型態。在2023年這一年很幸運的想要走自由譯者這條路的夢想在兩週後開始有案子,一週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