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最「瞎」的KPI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提出的績效管理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俗稱KPI)廣泛運用於各種不同的領域中,近年來吹起了一陣管理風潮。
KPI是指將各種可以量化的小目標作為衡量組織工作績效的方式。在財政或其他領域中,很容易取得客觀、可測量的數據,所以很適用。但並非每種領域都適用KPI。
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我接過上級長官的電話,通知學校的「技藝班」參加人數未到標準(60人算不少了吧?),離目標人數還差5個人,請學校務必達成目標。
這下子換我們頭大了。技藝教育的本質是鼓勵學生適性發展,我們原本就會從各班遴選適合的學生參加,有興趣的孩子早就已經透過推薦來報名了,哪裡還有人可以參加?難不成要鼓勵沒興趣、或明顯學術傾向的學生來「試試看」,不喜歡再退出?但這樣不僅擾民,更違反適性輔導的本質,我還真的做不出來。
但若不達成,就換校長、主任被請去喝咖啡,關切這件事的進展,最後還不是要達標。
最後我們使用了妥協的作法:找了教職員、家委的子女來報名參加,5個人頭算是勉強達成了,警報解除。
一個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以知識和領導來取代工作標準,領導者必須了解工作內容。
管理大師戴明說:「我們要廢除用數字來管理的體制,代之以領導。」
從目標管理,轉換為過程的協助。沒有人會不想達成目標,無法達成代表系統是有問題的,必須從旁加以協助。
我能理解上級長官為了向中央申請經費,規定各校都要達成報名的目標人數,因為這樣數字才好看。但卻忽略了教育的本質。這樣的思維底下,學生的性向興趣被單純簡化成一個個的數字來看,只有0跟1(有報名跟沒報名),更遑論那些被迫報名的學生是否真的「適性」?
其實,更有guts的領導者,應該是完全相信學校已經認真完成技藝班學生的遴輔作業、沒有漏網之魚。如果需要經費,再從其他計畫當中挪用、甚至去跟議會爭取,而不是反過來要求學校。
教育,不該被簡化成數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大學是教育系畢業,曾當過義務張老師,最後決定主修輔導。原本立志到偏鄉當熱血教師,卻誤打誤撞來到天龍國蛋黃區。在陪著太太創業的過程中,培養出對管理的興趣。教育理念是多元適性,不放棄任何一位孩子,讓每位學生都能發掘並發揮120%的潛能。目前是雙寶爸,正在享受這場關於教育、管理與生活的哲學旅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