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AI時代來臨:唐鳳的抽屜裡有什麼?

自Chat GPT問世之後,每個月都有新的AI技術被開發出來,每一週都有無數的交流學習活動,AI已經被廣泛運用於我們的生活,人們總在思考如何讓AI幫自己工作。而皮皮認為,在熟悉AI工具有哪些、如何使用之前,更重要的是釐清自己使用AI的目的,與想要創造的價值,還有在達成自己的目標之餘,還有什麼事情值得耕耘。因此,這一週,皮皮閱讀了三本唐鳳口述的著作,接下來,就讓我跟大家分享我在唐鳳的抽屜中發現了哪些重要的心法吧!

我+AI=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

唐鳳在書中表明,她一直以來都是「以幫助社會為依歸,將公共利益當作目標」去行動的。比起以競爭的心態,算計利益與能力以防被AI取代,以人為本去思考,反而能創造更大規模的公共利益。例如她曾思考如果能將街道設計得對輕度失智患者友善,患者病情能因此減緩,社區活動也能進而變得活絡,接著再思考如何將科技應用在這個構想之中。AI帶來的改變可能深具革命性,但人類無須競爭,透過合作,我+AI=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世界等式得以成立。

下一頁,她提出「自動、了解、共好」作為現代公民重要的三大素養→

自動

自動包含兩個層面,工作流程的自動化,以及以人為主體的自主能動性。

以她在書中提及的「數位轉型」為例,數位化並不是在原本的工作流程裡,一味推行電子化,而是將重複而冗贅的項目自動化,尋覓更有效率的工作模式。

而從繁雜瑣事解放出來的人們,能夠有更多時間「慢想」,在工作中發揮更多主導權與創意,讓AI成為自己的Assistive Intelligence,也就是唐鳳所說的「輔助性智能」。

了解

了解是發揮批判性思考的重要基石。唐鳳強調對事實本質的了解,總是自問「我們是否有充分理由相信某件事?」例如身為數位政委的她在處理公務時,總是會盡可能到現場,親自去聆聽國民的期待,因為比起閉起門來研究,第一手資訊更貼近實際的現狀。

在全民需要共同討論重大議題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全民共同擁有基礎知識,是社會能夠在同一個水平上進一步討論的前提。因此,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是資訊透明化,借助AI來普及教育,也需要人類來做事實查核,讓人們獲取共同經驗、學習有憑據、有邏輯的知識,真正達成「共好」以前的必經之路。

共好

「共好」的重點在於「共」,唐鳳認為,科技時代要有不捨棄任何人的包容力,社會不能讓不熟悉數位工具的人感覺自己被排除在外,或者落後別人。

皮皮前陣子看到餐飲服務業因人手短缺,全面採用QRcode點餐系統,導致顧客點餐頻頻碰壁的新聞,覺得很有感觸。科技工具不應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門檻,網路既已打破了媒體的上而下地位,讓群眾皆有發聲權,接下來更應致力於促成平等的對話,這是我們無論在開發數位工具,或者採用數位系統時,都需要考量的。

皮皮讀完書的心得是:

科技再強,還是要戴上感性的紅帽去思考。

人人都希望做出「最好」的決定,而數據、演算法能統計出歷史上成功率最高的作法,確實,比起只靠自己的腦袋想出的點子,有證據背書讓人安心許多。然而,我們也必須小心,別將思考外包給科技。因為再龐大的資料庫,數據都是來自過去,就算以歷史的趨勢預測未來可能走向,也不見得能適用在未知而多變的未來。人類的不可取代性在於連結看似不相干概念的能力,超越邏輯、超越演算系統、超越「最佳預測值」的寬廣視野,往往藏在於難以解釋的異想天開之間。

最後,我想要借用唐鳳之語,祝福大家可以:「學習讓自己成為『無用之人』」

人學習一些暫時沒有明確用處的事,就是為自己保留能連結看似不相干的概念的可能性,不只為了特定用處而學習,為自己保留的是成為整合性人才的潛力。

延伸思考:

1.「共好」意味著科技的普及應該以減少社會的不平等為目的,讓每個人都能夠參與其中。你認為在推動科技創新和普及的過程中,如何確保沒有人會被排除在外,特別是對那些不熟悉數位工具的人?

2.你如何解讀「學習讓自己成為『無用之人』」這個觀點?這種非功利性的學習對個人和社會有什麼潛在的影響和價值?而教育體系能夠如何幫助學生培養這樣的潛能?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唐鳳、楊倩蓉《唐鳳的破框思考力 : 關於工作、學習與行動的方法》

唐鳳、丘美珍《我的99個私抽屜:唐鳳的AI時代生存心法》

丘美珍 鄭仲嵐《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

愛德華.狄波諾《六頂思考帽》

維克拉姆.曼莎拉瑪尼《思考外包的陷阱:在「快答案」的世界,我們如何重建常識、擴充思維?》

艾莎.威克福斯《另類事實:關於知識和它的敵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