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4|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書評│每個彎曲的人都想設法找到一絲陽光──《聆聽的藝術》


精神分析是自我理解與自我解放的工具
佛洛姆(Erich Fromm)無疑是個多產的作家,大眾對佛洛姆的印象多半是出版至今快70年的經典之作《愛的藝術》。身為社會心理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師,他總能用睿智且獨到的眼光為社會與個人的疾病作出診斷。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人性的關懷與對社會的批判。他不認為分析個人與分析社會可以獨立;唯有我們批判性地理解現代人的性格與社會環境如何互相模塑,才有辦法真正地理解一個人。
佛洛姆之所以能夠如此深入地談論現代人的心靈問題,與他使用精神分析治療的背景有關。《聆聽的藝術》便是記載他對精神分析治療的見解,內容源自於他在1964年的講稿與1974年的課程文稿。
他認為,精神分析不只是一種治療方法,也是一種讓人自我理解、自我解放的工具,為人的整體帶來精神層面的轉換。治療要發生,需要治療師積極地聆聽與真誠的同理,同時也需要患者準備好擔起改變自己的責任。
即使讀者不清楚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歷史或流派,閱讀本書也不會太吃力。《聆聽的藝術》不是一本精神分析的教科書,而是佛洛姆針對精神分析治療的一些心得。儘管書中有許多跟佛洛伊德對話的部分,但讀者不細究裡頭的討論也不會影響佛洛姆的中心思想。

辨識改變中的阻抗
《聆聽的藝術》讓我很有感的是,佛洛姆提到了許多人在尋求改變時,會有許多「阻抗」來合理化自己的現狀。
有一個最常見的阻抗是,用童年經驗來解釋自己的現狀。佛洛姆說,他聽過太多人說:「我會有這個或那個症狀,是因為我的爸媽在我童年時對我如何如何。」當人們把重點放在「為什麼我是這個樣子?」,就會不斷去尋找個人史的因果解釋,合理化自己現在的行為。「要這樣歸咎是很容易的,它讓所有責任都落在你身邊的人身上」(頁84)。
佛洛姆認為,與其問「為什麼我是這個樣子?」,更應該問「我是誰?」,再進一步探究我們「現在能夠做什麼」來讓自己得到解救。精神分析的目標應該像是照X光一樣,照出行為背後的無意識動機,而不是問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我現在的行為。「如果一個人已經溺水了,即便他懂得萬有引力的法則,他一樣會溺斃。」(頁86)
還有一種阻抗是「感覺狀況有在改善」。佛洛姆認為,我們應該對於任何讓人滿意的改善感到懷疑,因為很多的感覺良好恰巧是妥協的開始,好讓人能說服自己:「看吧,我病得沒有比之前嚴重。」這就好比一個想要減肥的人,控制飲食一個禮拜,發現自己的體重有稍微下降,就欣喜若狂地認為自己有在進步,之後便鬆懈、故態復萌。
另一種阻抗是「閒談」。有些患者會談論自己的一大堆事情,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並認為這些都與自己的心理問題相關(例如:夫妻又爭吵了什麼事情,母親又說了什麼事情)。然而,閒談往往是一種保護機制,讓當事人可以不認真地去談論真正重要的事情,也就是不談論自己真正的感受。佛洛姆認為,治療師不應該全盤接受患者漫無目的的談話,也不應滿足患者說話的欲望,而應該直截了當地針對重要的問題作分析。
最後一種阻抗是用「我有」(to have)取代「我是」(to be)。有些人會用「我有一段不幸福的感情」、「我有憂鬱症的診斷」、「我有自卑的議題」,或者是「別人說我有急躁的性格」、「很多人覺得我有焦慮傾向」等來闡述自己的問題。然而,用「我有」的語句,往往讓自己離自己真正的體驗有一段距離,逃避我們真正該面對的感受。相對地,當我們說「我不幸福」、「我很憂鬱」、「我很自卑」,那代表我們真的有在體驗自己的人生,承認生命的難處,而非把這些問題外部化成我們所「擁有」的症狀或性格。
只要一不小心,診斷時常成為附加在人身上的標籤,彷彿談論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一個與自己無涉的「症狀」。這讓自己與內在的生命變得更加疏離,也阻礙我們擔起責任去改變。

聆聽始於同理,對人的一切皆不陌生
《聆聽的藝術》提到了很多佛洛姆對於精神分析師的看法,像是他認為精神分析師應該對「人的一切」都不陌生,如此一來才能真正聽懂人在說什麼。對他而言,聆聽不只是聆聽對方所說的話,也包括聆聽自己,拼湊出對方在自己內心中所喚起的共有經驗。因此,分析病患與分析自己變成一體兩面的事情,因為病患心中的一切也在治療師的心中,這也才能夠達到真正的「同理」。
「我們只有對他人感同身受才能理解他人。自我分析不過是意味著向全部的人類經驗(不管好壞),抱持開放的心態。」(頁141)
像是書中有一段文字正展現了佛洛姆對患者的溫柔:「我想把心理成長的殘破潛力比喻為花園裡的一棵樹。它位於兩座牆之間的角落,只能照到很少的陽光。這棵樹的形狀長得彎彎曲曲,它長成這個樣子是因為那是它唯一可以找到陽光的方法。……每個人都設法找到更多太陽光來得到生命力,但如果環境讓他無法以較為直接的方式獲得陽光,他就會使用彎曲的方式。……但他仍然是一個人,竭盡所能為他的生命找出一個解方。」(頁102)
《聆聽的藝術》篇幅不長,但能幫助我們一窺人類改變的根本動機與阻力。每個彎曲的人都想設法找到一絲陽光。
精神分析的宗旨是「認識你自己」,這意味著努力不懈地克服一己的自戀,覺察改變的阻抗,如實地接納自己所有的體驗。
邀請大家透過這本小書,一起來聆聽自己的生命。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HenBook 亨利說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