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在舒適圈自律》讀後感

這是一本既實用又有趣的書。

作者本身是一位全職作家,不用每天打卡上班,卻堅持每天發表一篇文章,持續12年未間斷,主持的寫作營每個月開班授課,這些成就需要高度自律才能達成。書裡提供的方法就是作者自己的親身經驗,也是我們在職場裡熟悉的管理方法,如「目標設定」、「時間管理」。

有趣的部份則是作者以相當親切、生活化的例子描述這些養成自律方法的使用時機及遇到障礙時該如何度過低迷期。這些方法都很簡單,只要你真的願意採取行動,持之以恆,就會看見成效。

舉個例子,在書裡第263頁提到「緩解焦慮的5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抄寫」,現代人習慣用手機或電腦打字,較少動手寫字了,而其實手寫能讓我們把速度慢下來,緩解焦慮的心,甚至只是在紙上把煩惱的事寫下來,大腦的負荷就會減輕不少。

我自己在這本書裡覺得很受用的有三點:

第一是把想做的事與固定習慣綁在一起。作者提到自己老早就想背唐詩三百首,後來把背唐詩跟運動綁在一起之後,就這樣在8個月之內,她邊運動邊把唐詩三百首背完了。

剛好我這陣子每天早上會在室內做40分鐘的超慢跑,一開始我是跟著跑者的影片運動,跑了2星期後已熟悉超慢跑的每個動作及步驟,此時再跟著影片跑,常易分神,因為內容的說明多是重覆。現在我就改為一邊慢跑,一邊收聽線上課程,跑完後感到身心舒暢。

其次是作者提出的「效益最大化」,也就是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思考一件事如何可以重複利用。

例如我寫這篇讀書心得可以做為影片輸出的腳本,而讀書時摘錄的筆記可以做成IG圖文輸出。這點也提醒我重新檢視現有的輸入與輸出比例是否平衡,只有輸入没有產出,易感到心情低迷且缺乏成就感。

最後則是記得「控制工作量,不要太用力」。作者給自己的原則是每天只讓自己寫一篇文章,這樣才會有意猶未盡之感,保持興趣和精力,不致把自己逼得太緊。

讀到這點,我立即調整現有的工作方式,並在行事曆上記錄,即知即行。

我會把這本書放在書桌上,定期翻閱,用來檢視自己進行的方式是離目標愈來愈近,還是愈來愈遠。

博客來 : https://reurl.cc/ZybjgV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