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的刻意練習》讀後心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之前有一部引發日本及台灣上班族共鳴的日劇《我要準時下班》,女主角在小時候看到因為過勞而出意外的父親,長大後便以「能準時下班」為原則尋找工作,並堅守這個原則。

電視劇海報

電視劇海報

裡面有許多名言佳句,讓我到現在印象深刻的是女主角曾經說到:「工作就是將一群完全不相同的人們,放在一起做事情。」在職場,總有許多完全不同路的人。

即使身在學校這號稱單純的工作環境,也不免會遇到完全不同路的同事,相信大家在職場或多或少也會遇到類似的同事,他們總是想顯示自己高人一等,無論是特權、還是衣服行頭等,只能說學校實在是小社會,同事有時也會很有疑問的跟我討論,這麼做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我的觀察及推測,可能是想以特權或是其他方式,證明自己高其他老師一等,而這些狀態,可能都來自於自卑情結所導致的自負行為,但這些當然都只是推測,不見得都是事實,但我能理解這個心情,因為我曾經也有類似如此的狀態:需要用更豐碩的物質證明自己在變好

雖然自己有過類似的自卑情結,甚至到現在都還有,只是透過自我覺察後,比較能與它相處,而剛好在最近閱讀的書籍:李尚龍老師的《高情商的刻意練習》中,老師有將關於情商的各種面向都淺顯的整理在書中。

作者

同樣是上一本《沒有退路,才有出路》的作者,李尚龍,對岸斜槓青年的代表,原本他就是一位英文老師,後來又身兼作家、青年導演、編劇、考蟲網聯合創始人。

書中重點


自卑情結處理方法


在這裡,李老師提到阿德勒心理學對自卑的看法:自卑是人類生而有的自然現象,嬰兒剛出生時,什麼都做不了,得依賴父母,被人控制,自卑感是天然形成。即便我們長大了,它也隱藏在我們身上,一旦被外界刺激到,就自己跑出來了。

「那些看起強勢、自負的人,他內心也很自卑,只是自己沒有控制好而已。」

阿德勒的心理學,似乎對上面那位同事以及我自己的過往有了一個解答。

知道了自己有這樣的情況,書中也提出如何與自卑相處,並將自卑轉為自信。

首先,需要轉正對自卑的看法

阿德勒提出行為改變的前提是改變目標(看法),當它改變後,許多事情耶就跟著改變了。

「在(自己目標)路上的人,不會有時間感到自卑。」

書中並提出三個打破自卑的方法:

1.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有一技之長,並做到某種極致,便能找到自信。

2.持續努力做不擅長的事

持續做不擅長的事情到有成就感,並拓寬自己的邊界,看到更大的世界,這也是我從教繪畫跨足到教飛輪課程後的感想,你會發現自己有許多可能性,進而延伸出自信。

3.換個角度看自己的缺點

也許你認為的缺點,某一天也能成為你持續向上的動力,接受自己的缺點,有時你的缺點,也是別人羨慕到不行的優點,自己厭惡的生活,其實很多人在羨慕。


孤獨感的處理法


孤獨造成的身心靈傷害是這世代許多人需要面對的課題。

孤獨造成的身心靈傷害是這世代許多人需要面對的課題。

孤獨是一種情緒,但孤獨不等於孤單,孤獨是情感,孤單是狀態。在書中如此定義,也提到孤獨其實影響人類身心靈相當大,書中也提出了五種戰勝孤獨感的方式:

1.消除錯誤知覺

孤獨引起的錯誤知覺很多,但重要的是主動覺察這件事情,並且積極去解決。例如書中舉例:覺得自己一切都不好,所以沒人願意跟自己做朋友。便主動去經常聯絡自己心目中的好朋友們,或是主動與不常聯絡的朋友打招呼等。

2.找出自我挫敗的原因

花時間思考在社交場合特別挫敗,譬如沒有好好接話、沒有正確表達自己等,理性了解自己的不足進而修正自己,也是一個比較積極的做法。

3.換位思考

簡單的說,如果我們在為他人著想時,情商就在提高。也就是同理心的運用,在華語師資培訓的課程曾經有位老師分享,她每年都會學一門新課程,都是完全不相關領域,為了要讓自己一直處於完全部會的學習過程,去同理學生在學習時候遇到挫折時,能給予協助。

4.深化你的情感連結

其實也是第三點同理心的延伸。

5.創造社交機會

許多出社會一段時間的人,身邊只有同事家人,社交圈越來越小。書中提到尋找共同興趣小組,如跑步、狼人殺、讀書會等等,積極參與,跟大家聊天社交。

 

讀書心得

自卑情結的思考


在書中討論自卑情結時有一句話:

「高情商的人不管別人怎麼看,他們更多會關注自己怎麼想,你覺得合理就好,只要不傷害別人,奇怪就奇怪。」

這邊點出了市面上常說的做自己與不禮貌的一線之隔:是否對別人產生傷害或困擾,做自己心中想達到的目標,而非口直心快,想講什麼就講什麼,有些人的做自己,常常源自於與他人的比較,或是誰講了什麼就頂回去的做自己,我認為真正的做自己,是了解自己是怎麼樣的人,也了解自己目標在哪裡,想完成什麼,對自己也有一定程度的自信,別人講什麼,微笑以對即可,並不會太在意別人說什麼。


高效團隊的反思


在書中提到高效團隊,一定建立在共同價值觀的基礎上,一個好的團隊,不是一個家庭,家庭才講感情,好的團隊不講太多感情,領導人也不是大家長。

好的團隊應該是個球隊,領導人則是球隊教練,負責樹立三件事:目標、價值與規則

我讀到這裡,心有戚戚焉,職場有許多自己可以修正的地方,譬如缺乏開會效率,或是人的錯誤認知,容易導致彼此成員感情用事而難以一同共事;其他同事的想法難以改變,唯一能做的便是在遇到狀況時,能夠冷靜的分析問題的本質是什麼,並做出相對應的作法,而非讓自己的情緒掌握一切。

 

raw-image


 

有時分享自己的美術歷程,有時分享學生遇到的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家好,我是地方老師。 身為一個地方老師,教學一段時間,有目標的同學固然是有的,但更多的,是那些迷茫的小孩。
這一年,學校動盪不安。 學校用各種名義減少老師薪水,並逐步減少老師待遇,連在學校運作有盈餘的狀況下,年終獎金及各式獎金都不發了,甚至還發公文給所有老師,強迫老師簽不合理聘書,這是私立學校的常態,這對許多人來說,聽起來實在是無法接受,連班上家長都在為老師抱不平。 剛好在Youtube上,看到因為演
某一天,在車上聽著Podcast的同時,廣志推薦了某一集曾寶儀的節目。 他說聽完好感動,想再聽一次,我想說哪來的那麼厲害要用好好聽來形容?結果只能說:我錯了,真的好感動! 來自〈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EP66,她分享了一本書《我可能錯了》,在節目中曾寶儀評論作者在書中及其可能的「真誠」,曾經是一位出家
你的鐵飯碗會不會有生鏽的一天? 身為一個在學校的教育工作者,「穩定」是這個行業最大的吸引力,隨著公立學校老師退休年金改革、少子化、退撫基金可能破產等因素,加上本身在私校上班,更加重了不穩定因素,即使招生率每年屢創新高,一種「生於憂患」的意識總揮之不去。 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吳南嬿:「就原本退撫基金的體
由於身處在類公家機關的環境:私立學校,在做事上其實有蠻多眉角。 最近因工作價值觀的不同,與同事有些觀念上的衝突,才發現同事在做事上面,非常在意所謂的人情關係,也致力於處理人情關係,讓他自己有許多麻煩的事情,或是常常陷入兩難,實在是相當辛苦。
還記得自己升大學時,第一次面對人生大選擇時,你在想什麼呢?心情又是如何? 我確實是在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交界點中長大的,家人老師總告訴我們好好讀書,以後考上理想學校,但自己學的又非印象中能賺大錢的相關科系,選擇學習畫畫,家人也支持我學畫畫,並不會質問我將來畫畫能做什麼。
大家好,我是地方老師。 身為一個地方老師,教學一段時間,有目標的同學固然是有的,但更多的,是那些迷茫的小孩。
這一年,學校動盪不安。 學校用各種名義減少老師薪水,並逐步減少老師待遇,連在學校運作有盈餘的狀況下,年終獎金及各式獎金都不發了,甚至還發公文給所有老師,強迫老師簽不合理聘書,這是私立學校的常態,這對許多人來說,聽起來實在是無法接受,連班上家長都在為老師抱不平。 剛好在Youtube上,看到因為演
某一天,在車上聽著Podcast的同時,廣志推薦了某一集曾寶儀的節目。 他說聽完好感動,想再聽一次,我想說哪來的那麼厲害要用好好聽來形容?結果只能說:我錯了,真的好感動! 來自〈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EP66,她分享了一本書《我可能錯了》,在節目中曾寶儀評論作者在書中及其可能的「真誠」,曾經是一位出家
你的鐵飯碗會不會有生鏽的一天? 身為一個在學校的教育工作者,「穩定」是這個行業最大的吸引力,隨著公立學校老師退休年金改革、少子化、退撫基金可能破產等因素,加上本身在私校上班,更加重了不穩定因素,即使招生率每年屢創新高,一種「生於憂患」的意識總揮之不去。 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吳南嬿:「就原本退撫基金的體
由於身處在類公家機關的環境:私立學校,在做事上其實有蠻多眉角。 最近因工作價值觀的不同,與同事有些觀念上的衝突,才發現同事在做事上面,非常在意所謂的人情關係,也致力於處理人情關係,讓他自己有許多麻煩的事情,或是常常陷入兩難,實在是相當辛苦。
還記得自己升大學時,第一次面對人生大選擇時,你在想什麼呢?心情又是如何? 我確實是在一個既傳統又現代的交界點中長大的,家人老師總告訴我們好好讀書,以後考上理想學校,但自己學的又非印象中能賺大錢的相關科系,選擇學習畫畫,家人也支持我學畫畫,並不會質問我將來畫畫能做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在職涯中,我發現許多初階工作者在職場容易陷入自以為是的心態。他們常常認為自己已經對行業有所瞭解,忽視了其他同事的重要性與專業角色。這篇文章探討了自以為是的心態及缺乏當責心態對職場的負面影響,並強調成熟的工作者應建立負責任的心態,主動解決問題,與團隊共同協作,才能提升工作效率與氛圍。
Thumbnail
❦ 這裡的『人』,可能是個孩子,也可能是個大人。 有許多人,對自己很沒自信,不管他(她)現在幾歲了。 我不喜歡自己,也沒有自信。請問我該怎麼辦? 親愛的,你真的可以對自己有自信! ∣菜b導日記∣倒數898天 ❦ 『自己』是跟自己相處最久的人。 所以,與其這麼做↓↓↓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作者丁菱娟在序裡明確說出「讓我們受苦的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明確點出人生中的困考,尤其是在職場上。 當犯錯時,將做點擺在「如何使自己更棒」,而不是「如何使自己改正」,這差別在於前者會令人想像自己未來的樣子及期望,後者則是沮喪地檢查自己的缺點。有時會因為看見自己的未來,有勇氣往前走
Thumbnail
作家黃麗群在「抱住那個問題」中提出一個問題:「職業這件事,是一個人成立自我景觀最重要的根系嗎?」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從追逐卓越的菁英形象到改變心態,實現快樂的自己。文章中提到的關鍵字有企業教練、工作效能、自我覺察、自我價值。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討厭及被討厭的勇氣的故事,分享了作者與公司新同事的相處經驗,並探討了對於討厭、被討厭的接納與理解。文章中穿插了作者對於孩子成長的期待,呈現出一種生活哲學的思考。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探討了人與人之間複雜的情感交織,以及如何勇敢面對和理解這些情感的必要性。
公司要的是你的優勢、產值,而不是你對自我的期許  工作上表現不好的人,生活通常也是一團糟(像是性格缺陷,任由問題控制自己、消極被動、不可靠、粗線條等) 直面自己的性格課題,回歸問題本質檢討自己,而不是別人(時常自我反問) 回歸問題本質 想要比別人厲害,就是比別人多做,比別人常做 遇到質疑,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在職涯中,我發現許多初階工作者在職場容易陷入自以為是的心態。他們常常認為自己已經對行業有所瞭解,忽視了其他同事的重要性與專業角色。這篇文章探討了自以為是的心態及缺乏當責心態對職場的負面影響,並強調成熟的工作者應建立負責任的心態,主動解決問題,與團隊共同協作,才能提升工作效率與氛圍。
Thumbnail
❦ 這裡的『人』,可能是個孩子,也可能是個大人。 有許多人,對自己很沒自信,不管他(她)現在幾歲了。 我不喜歡自己,也沒有自信。請問我該怎麼辦? 親愛的,你真的可以對自己有自信! ∣菜b導日記∣倒數898天 ❦ 『自己』是跟自己相處最久的人。 所以,與其這麼做↓↓↓ 如何引導孩子對自
近期閱讀"被討厭的勇氣",這本相見恨晚?或說是剛剛好在對的時間遇見的一本書 書中透過對話的方式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也點開了我對於人生任務的逃避 ....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節錄自"被討厭的勇氣"p.75 .....阿德勒將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
Thumbnail
作者丁菱娟在序裡明確說出「讓我們受苦的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明確點出人生中的困考,尤其是在職場上。 當犯錯時,將做點擺在「如何使自己更棒」,而不是「如何使自己改正」,這差別在於前者會令人想像自己未來的樣子及期望,後者則是沮喪地檢查自己的缺點。有時會因為看見自己的未來,有勇氣往前走
Thumbnail
作家黃麗群在「抱住那個問題」中提出一個問題:「職業這件事,是一個人成立自我景觀最重要的根系嗎?」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從追逐卓越的菁英形象到改變心態,實現快樂的自己。文章中提到的關鍵字有企業教練、工作效能、自我覺察、自我價值。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討厭及被討厭的勇氣的故事,分享了作者與公司新同事的相處經驗,並探討了對於討厭、被討厭的接納與理解。文章中穿插了作者對於孩子成長的期待,呈現出一種生活哲學的思考。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探討了人與人之間複雜的情感交織,以及如何勇敢面對和理解這些情感的必要性。
公司要的是你的優勢、產值,而不是你對自我的期許  工作上表現不好的人,生活通常也是一團糟(像是性格缺陷,任由問題控制自己、消極被動、不可靠、粗線條等) 直面自己的性格課題,回歸問題本質檢討自己,而不是別人(時常自我反問) 回歸問題本質 想要比別人厲害,就是比別人多做,比別人常做 遇到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