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端產品經理轉 B 端的產品思維|EP3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C 端和 B 端產品經理有什麼差異?產品思維和工作思維有哪些轉變?要如何補足 B 端產品思維?這篇想記錄近期從 C 端轉到 B 端產品的心路歷程。

raw-image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 對產品經理、產品企劃、產品策略、產品規劃有興趣的朋友

一、C 端和 B 端的產品差異

先簡介這兩種產品概念

  • C 端:Consumer 或 Customer,意思是消費者端的產品。
  • B 端:Business,意思是企業端的產品。

產品目的來看:

  • C 端:需要滿足使用者的日常需求,像是聽音樂、購物、求職、看劇、社交。
  • B 端:需要滿足企業商業需求,像是商品上架、庫存管理、財務管理。

再從產品利害關係人來看:

  • C 端:需要滿足多數使用者的需求,再從中找出前 20% 的付費鐵粉,進行主要獲利,開發過程中需要關注「這群付費的使用者在想什麼」,進而擴大付費使用者。
  • B 端:需要滿足老闆或採購窗口的需求,開發過程需要著重「如何讓這間企業願意付費」,通常是先單點突破,開發對應的需求,再接洽相似群體的企業。

最後從產品決策方式來看:

  • C 端:思考該功能如何增加最大數字,像是轉化率、付費率、留存率、特定功能使用數等,通常會有很明確的「數據轉化」。
  • B 端:思考該功能如何達到商業目的,像是簽下年約、續約、升級商業版、增加特定功能營業額、降低員工成本、增加員工效率,著重在「降本增效」。

二、C 端和 B 端的工作差異

自從轉到 B 端產品後,我發現有幾個明顯差異:

1. 更講求業務邏輯

在 C 端會講求「使用者體驗」,像是操作上順不順、是否更快,而 B 端的功能雖然也會,但更著重在「滿足商業日常營運」,例如原本 X 品牌的多通路商品上架要 3 個步驟,但自家品牌只要 1 個步驟。

這個難點在於過往做 C 端產品,使用者情境並不算太複雜,可以透過訪談、評價、問卷就抓出多數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但 B 端產品牽涉更多商業邏輯,每間品牌都有不同操作模式,且採購人員和第一線的操作員工通常也不同人,透過業務收集客戶回饋,才能知道為什麼客戶長期都用 X 品牌的 ERP 系統,而不購買我們的系統。

2. 更看重客戶需求:

在 C 端做產品時,有些功能是「我們認為這樣對使用者更好」而提前規劃、進行開發,但 B 端通常是「客戶現在情境是什麼,他需要什麼工具來解決,我們可以提供什麼樣的工具」,需要很密集收集客戶真實需求,才能進行產品清單的擬定。

因為 C 端功能做完,若成效不好,頂多是某些使用者數值掉一些,撇除 P0 等級的重大功能,不然不會嚴重影響公司營收,但在 B 端產品,功能沒做好就可能影響到客戶不願意簽約,導致當季營收減少。

3. 更講求產業知識:

C 端產品因為「使用者體驗」比例較大,因此就算對產業還不熟悉,可能藉由競品分析快速掌握產品重點,找出產品哪邊可以改進、優化體驗。但 B 端需要先累積足夠的產業知識,才能對產品的好壞進行判斷。

因為 B 端產品要看第一線人員如何操作,有時我們自以為功能非常齊全,但可能還是沒解決到該產業的運作習慣。


三、如何補足 B 端產品思維

就我目前的經驗,正在嘗試幾個方法:

  1. 看 B 端產品經理的文章:我最常看的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個部落格,會常看各種 B 端產品經理的產品思維文、工作心得文。
  2. 看特定關鍵字的文章:例如我在接觸倉儲物流,就會直接 Google 搜尋「WHS 倉儲管理系統」的文章,不斷研究該關鍵字衍生的服務、操作流程、市場痛點等。
  3. 看競品官網的產品介紹:找尋相似競品的產品,到官網看他們如何介紹產品,以及相關報導,看有購買此系統的品牌都是想解決什麼問題。
  4. 看公司過往的開發文件:翻閱公司內部的各種文件,包含之前中斷、進行中的產品開發簡報,快速跟上團隊步調。
  5. 多從業務角度去思考:因為產品做完是業務來販售,因此多跟業務打好關係,了解他如何進行銷售、哪邊遇到卡關。

當然還有一個方式是大量問問題,我目前會每天整理閱讀文件卡住的地方,然後一次向組內 Mentor 請教,詢問為什麼之前要這樣做 / 不這樣做,盡可能快速了解該產品的全貌、前因後果。


四、總結

上述經驗來自於過往產品工作,若對這系列有興趣也可以持續觀看:

《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剛好前陣子在求職平台/人力銀行服務,一直在思考整個產品要如何進行迭代優化,以及要如何根據使用者需求來制定產品路線圖、開發優先順序,這篇會介紹求職平台的產品特點、使用者路徑、以及從產品優化的角度如何拆解。
近期寫了一些產品企劃、產品經理的硬知識,但做產品這件事本身有趣嗎?為什麼想做產品?對產品團隊的想像?這篇想記錄做產品規劃的各種心路歷程。
擔任產品企劃、產品經理時,常常需要向上提案,讓上層知道你的產品規劃是否符合公司策略,同時也需要透過提案來爭取資源,但提案要注意哪些細節?這篇會從「痛點、解法、時程」來拆解提案技巧。
PM 對於產品的想像有多高、PM 對於產品的堅持,是產品開發重要的兩個因素,訂好產品範疇、掌握產品需求,向團隊布達最終的願景,做有限度的妥協,接著全力督促產品團隊向目標前進。
用戶使用產品難免會遇到迷路、挫折、失敗,這時我們可以如何降低用戶負面情緒?如何藉由情感化設計強化用戶對產品的信任。
「產品策略如何決定」是做產品最常遇到的難題之一,誰來決定產品要開發哪些項目?到底是用戶驅動比較好還是數據驅動?這篇想記錄我在不同產品團隊遇到的抉擇。
剛好前陣子在求職平台/人力銀行服務,一直在思考整個產品要如何進行迭代優化,以及要如何根據使用者需求來制定產品路線圖、開發優先順序,這篇會介紹求職平台的產品特點、使用者路徑、以及從產品優化的角度如何拆解。
近期寫了一些產品企劃、產品經理的硬知識,但做產品這件事本身有趣嗎?為什麼想做產品?對產品團隊的想像?這篇想記錄做產品規劃的各種心路歷程。
擔任產品企劃、產品經理時,常常需要向上提案,讓上層知道你的產品規劃是否符合公司策略,同時也需要透過提案來爭取資源,但提案要注意哪些細節?這篇會從「痛點、解法、時程」來拆解提案技巧。
PM 對於產品的想像有多高、PM 對於產品的堅持,是產品開發重要的兩個因素,訂好產品範疇、掌握產品需求,向團隊布達最終的願景,做有限度的妥協,接著全力督促產品團隊向目標前進。
用戶使用產品難免會遇到迷路、挫折、失敗,這時我們可以如何降低用戶負面情緒?如何藉由情感化設計強化用戶對產品的信任。
「產品策略如何決定」是做產品最常遇到的難題之一,誰來決定產品要開發哪些項目?到底是用戶驅動比較好還是數據驅動?這篇想記錄我在不同產品團隊遇到的抉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認為這個問題和「產品導向和需求導向哪一個比較好?」具相同邏輯,產品導向先有產品/技術,再發想產品/技術應該賣給誰,能夠帶來消費者甚麼樣的好處;需求導向則是先找尋現今大眾未被滿足的需求,透過產品或服務來滿足目標客群。
Thumbnail
在產品經理的工作中,產品規劃和優先順序的決定是影響產品成功的關鍵環節。 當你掌握了市場和用戶需求後,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需求轉化為可執行的產品計畫,並合理安排每個功能的優先順序。這篇文章將幫助你了解如何進行產品規劃,並教你使用有效的方法來排序產品功能,確保資源得到最佳利用。
Thumbnail
精確的市場與用戶需求分析是產品經理成功的基石。 本篇文章將深入介紹如何進行市場與用戶需求分析,幫助想成為產品經理的你掌握SWOT分析、競爭對手分析和用戶訪談等核心技能。作為一名產品經理,了解市場與用戶需求是最重要的職責之一,這一階段的深入分析直接決定了產品能否滿足市場需求並贏得用戶青睞。
Thumbnail
A類型:身為業務,就是要努力達成客戶的要求 B類型:身為業務,就是要教育客戶讓他們理解什麼是正確的選擇 哪個對? A類型業務 其實身在業務環境久了,你會發現A類型業務與B類型業務都存在。哪個業務會成功,端看在哪個產業、或者看公司的營運型態。有些公司就是客戶要求使命必達,有些公司就是一板一
Thumbnail
當你開始創業時,有一個客戶開發系統是很重要的。這個系統將説明你識別和瞭解你的目標市場,並與潛在客戶發展關係。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產品氾濫年代,產品品質、功能都大同小異,客人的轉換成本幾乎為零。 如果,你仍停留在講解產品,接下來你可能會淹沒在時代洪流中。 顧問式銷售就是超業心法,你可以想像,你就是客人的「購物顧問」我們不直接談產品,我們更關心客人習慣、困擾、喜好等,透過分析、組織、說服力完成無痛成交。 成交的過程中,客人
Thumbnail
產品經理在企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備清晰的思維和溝通能力,以及對市場需求的洞察力和專案管理的能力。這篇文章分享了產品經理的工作職掌以及所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思考,自己真正的目標,以及可採取的行動。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
在企業管理中,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ment)與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ment)這兩個角色雖然都被簡稱為「PM」,但實際上存在著相異之處與部分重疊。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認為這個問題和「產品導向和需求導向哪一個比較好?」具相同邏輯,產品導向先有產品/技術,再發想產品/技術應該賣給誰,能夠帶來消費者甚麼樣的好處;需求導向則是先找尋現今大眾未被滿足的需求,透過產品或服務來滿足目標客群。
Thumbnail
在產品經理的工作中,產品規劃和優先順序的決定是影響產品成功的關鍵環節。 當你掌握了市場和用戶需求後,接下來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需求轉化為可執行的產品計畫,並合理安排每個功能的優先順序。這篇文章將幫助你了解如何進行產品規劃,並教你使用有效的方法來排序產品功能,確保資源得到最佳利用。
Thumbnail
精確的市場與用戶需求分析是產品經理成功的基石。 本篇文章將深入介紹如何進行市場與用戶需求分析,幫助想成為產品經理的你掌握SWOT分析、競爭對手分析和用戶訪談等核心技能。作為一名產品經理,了解市場與用戶需求是最重要的職責之一,這一階段的深入分析直接決定了產品能否滿足市場需求並贏得用戶青睞。
Thumbnail
A類型:身為業務,就是要努力達成客戶的要求 B類型:身為業務,就是要教育客戶讓他們理解什麼是正確的選擇 哪個對? A類型業務 其實身在業務環境久了,你會發現A類型業務與B類型業務都存在。哪個業務會成功,端看在哪個產業、或者看公司的營運型態。有些公司就是客戶要求使命必達,有些公司就是一板一
Thumbnail
當你開始創業時,有一個客戶開發系統是很重要的。這個系統將説明你識別和瞭解你的目標市場,並與潛在客戶發展關係。
Thumbnail
首先,消費品對我來說的定義是我們可以買到的產品,所以是廣義的生活用品(食、衣、用、美妝、保養、保健、清潔等)。我曾有幸在某知名美商擔任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少數在台灣可以研發製造產品的外商公司。「產品經理」是產品的父母要掌管產品有關的一切。而大部分的消費品公司做的其實都是成品(進口、代理、零售)的產品行
產品氾濫年代,產品品質、功能都大同小異,客人的轉換成本幾乎為零。 如果,你仍停留在講解產品,接下來你可能會淹沒在時代洪流中。 顧問式銷售就是超業心法,你可以想像,你就是客人的「購物顧問」我們不直接談產品,我們更關心客人習慣、困擾、喜好等,透過分析、組織、說服力完成無痛成交。 成交的過程中,客人
Thumbnail
產品經理在企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備清晰的思維和溝通能力,以及對市場需求的洞察力和專案管理的能力。這篇文章分享了產品經理的工作職掌以及所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思考,自己真正的目標,以及可採取的行動。
很多時候在做產品的時候會迷失方向,會爭論不出應該要做什麼、往哪個方向前進,這個時候往往是忘了從用戶觀點來看事情,最終的決定權是消費者,因此何不在做產品的時候就問問消費者呢?
在企業管理中,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ment)與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ment)這兩個角色雖然都被簡稱為「PM」,但實際上存在著相異之處與部分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