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am | 電影《蒼鷺與少年》面對身而為人的「惡意」,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有次跟朋友玉米聚餐,我們聊起近況。(有興趣可以看我們之前聚會的談話:

玉米突然問我:「Noam,你有看宮崎駿的最新電影《蒼鷺與少年》嗎?」
我回:「沒有欸!你有看嗎?」
玉米露出複雜的神情說:「我有看!影評就一個字!」
我好奇的詢問:「哪個字?」
玉米的語氣充滿疑惑:「蛤?」
我以為她沒聽清楚,再次復述:「哪個字?」
玉米再次回應:「蛤?」
這時我也跟著疑惑:「蛤???」
玉米拼命點頭:「對,就是蛤!!!」
恍然大悟的同時,我也放聲大笑。

玉米接著補充說:「電影最後一幕,我瘋狂在內心蛤!!???沒了???而且直到散場都沒人走欸,大家可能都在等彩蛋,結果播完竟然就這樣結束了,害我又再心中瘋狂喊蛤!!???」

玉米激動的與我討論電影中她充滿疑惑、斷裂的情節。我忍不住笑了,是聽說這部評價很兩極,沒想到是一部蛤電影啊!

這時,玉米認真的看向我說:「所以,我推薦你去看!!!」
現在換我:「蛤???」
玉米以堅定的語氣:「Noam,我覺得你也應該去蛤一下啊!機會難得欸」

好吧,好像可以欸,去電影院當蛤蟆好了!我要數看看我會蛤幾次。

於是,這就是我去看這部電影的契機哈哈哈 真的是一整個很蛤欸!

結果進電影院後,我竟然......


以下可能牽涉劇透,請斟酌閱讀。



在看這部電影時,我腦中浮現一個詞:「惡意」。

身而為人的「惡意」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我很喜歡電影中,沒有任何台詞,以畫面流暢的呈現出男主角真人轉學至新學校,被同學側目、耳語、欺負、打架的場景。無須言語的說明,這些畫面就足以深植人心。

真人打架完一身擦傷,在我以為他準備就這樣回家時,他卻拿起一塊大石頭,用力的砸向自己的頭部,鮮紅的血大量的流出來。

那一瞬間、那一個畫面,在我眼前定格。
「惡意」這個詞在我腦海中浮現。


下一秒我想起前幾天上了「人本教育基金會」的師培課程,課程中有段談到身而為人的「惡意」,而那天的主題是「重新看待小孩」。

真人,也只是個孩子。

要看待小孩之前,要先知道那「什麼是人?」
其中提到的一個元素是「善惡俱存」。

不要以為孩子全都很善良,孩子也可以很邪惡喔!

講師的這句話,令我印象很深刻。她提及了一個小故事,有一個一年級的資優生,卻像個小老頭似的,像是看破人世間,對什麼都沒興趣,但卻會偷東西,而且越來越專精。

「惡」從哪裡來?

原來這位小老頭,一直活在「被比較」的家庭環境中,「偷」是他能夠掌控自己,感受自己有力量的方式。

或許,有時候那個惡意是一種求救、一種求生的本能。

在那幕畫面定格之際,我回顧了這些內容跟感受。我很想知道,真人砸向自己的惡意,從哪裡來?他的內心發生什麼事了?想表達什麼?


而且他砸的是「腦袋」。

鳥類變成人長出「惡意」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還有一幕讓我很深刻,是當鸚鵡們拿著菜刀要把真人煮來吃,追在他後面跑,但一旦跑出了通往人類世界的大門,這群本來會吃人的大鸚鵡,瞬間變回被人類稱讚「可愛」的小鸚鵡,不再是可怕的要吃人,所做的「惡意」僅僅是在人類肩膀上大便而已。

這讓我想到課程中提到「什麼是人」的另一個元素,就是「腦袋裡的皮質層」,因為只有人類的大腦具有複雜的皮質層,所以懂得「思考與覺察」。

而原本是「動物」的鸚鵡,變成了「人」,開始具有「大腦皮質層」,不再像「動物」般去「順應自然」,而是思考下一餐該怎麼辦?要如何解決,思考出吃人肉可不可以。


那麼是演化後,還存有惡?還是長出了惡?

似乎變成人之後,鳥類能思考,能覺察自己具備傷害人的能力,而惡意的本質正是「力的呈現」,核心則是要保護自己的安全感。

就像真人做起弓箭射殺蒼鷺,那些傷害的本質都是為了「保護」。當你明白人的元素有思考覺察與惡意具存時,你會發現,人的不聽話其實是一種本能。

世界存在難以根除的「惡意」

圖片來源:網路

圖片來源:網路

記得在電影後段,舅公拿起純淨無瑕的石頭,要真人堆砌出他的世界。

當真人婉拒並指向自己的腦袋說:「這是我做的、這是我的惡意。」並執意要回去外面的世界時,舅公感到不解的問:「但外面的世界充滿惡意!」

看著這段劇情,我當下很不理解,明明塔裡的世界也充滿惡意啊!


鸚鵡磨刀霍霍,差點吃了塔主人的血脈,鵜鶘說他們一族被帶到這個充滿詛咒的世界,為求生存而吃哇啦哇啦,這裡難道就沒有惡意嗎?

在這龐大的塔裡,堆砌著那13顆象徵「善」的石頭,而即便以善做為基石,我認為塔裡依然存在難以根除的惡意,當然,外面的世界亦是如此,
這個惡意可能是創傷、戰爭、霸凌、自私、情緒勒索......

因此,只要有善,即有惡的存在,
無法輕易忽視,也無法以善來抹滅惡。

這段又讓我回想起課程中講師提到另一個小故事,有個孩子很喜歡對其他小孩惡作劇,於是人本老師陪著他一起想各種很壞的點子,鼓勵他繼續想,想完跟他一起放聲大笑,同時在最後認真的告訴他:「你可以想,但不要做喔!」

讓孩子不再壓抑惡的存在,
給無法根除的惡尋找到出口,
找到與惡共存的方法。

故事說完,講師的簡報提到:「現今這個文化,我們對『善』的理想,似乎已經進階到容不下任何惡意,但我們能不能建立一種新的文化:認真地對待人的惡意」

這讓我想到舅公對善的理想追求,以及真人對惡的誠實以待。

我們能「允許」惡意存在嗎?
我們能給惡留下必要的出口嗎?

電影中霧子婆婆說:「真人這個名字是指『真誠的人』。」

真誠的人,真誠的看待自己、看待人、看待惡意。

因為是這樣的真人,所以他在最後能堅定的向舅公表示,他會在外面的世界找到一群人,跟他一起接納惡意與善意。

或許是一起找到在惡意中共存的方法,
又或是一起建造出能與惡共存的世界。

面對惡意,你想活出什麼樣的人生?

這是在電影結束後,我腦中浮現的一行字。

最後我想說,
結果進電影院後,我竟然......
一個蛤都沒有!


【後記】

這是我第一次沒有看任何影評與資料所產出的文章!以往我都會大量搜集資料、整理自身想法、結合之後才會開始寫文。


但這次想挑戰看看,不去消化其他人的觀點,沒有豐富的資料的話,若純粹將我觀影當下的感受、想法與靈感寫上去,會是如何?

我很慶幸是先上了人本的課程,再去觀影,這樣的安排帶給我新的體悟與反思。

看完電影後,一直在思考要寫札記還是影評的形式,以及擔心這樣的結構是否會太鬆散,同時很確定,我沒有要寫象徵解析的方向,也沒有要談自我和解的議題,似乎,我也沒有很在意看懂這件事,我一直聚焦在「惡意」這件事,關於身為人的惡意、別人的惡意、世界的惡意。

坦白說,惡意讓人很難受。
承認自己很壞的那一面,好羞愧。
允許別人對自己充滿惡意,好痛苦。
這個世界存在好多好多惡意,好無力。

觀影的同時,我一直呼喊著,我到底要怎麼面對惡意,我要如何活著,要活出怎樣的人生呢?

想到這邊,就很想哭。畢竟光是看著惡意就不容易,何況是與它共存。


還記得國中時期的我,看著電視播放著性侵、虐待、暴力的新聞時,我覺得這個世界好糟、好壞、充滿惡意,我不想活在這樣的世界。


討厭人,人總是帶來傷害,對造成的傷害感到痛苦,所以也討厭身而為人的自己,僅僅是那一小群有著善意的人,是他們留住我。

所以看著真人拿石頭砸自己的那一幕,我也曾經有過,拿身上的惡意傷害自己,讓世界的惡意傷害自己。

但是在看電影時,重新跟著真人一起在這段旅程中,直視惡意、差點被惡意吞噬、遇到良善的人醞釀力量,直到理解惡意、開始與惡意共存,找到自身的力量。

然後一起相信,相信會在未來找到一群夥伴,一起活下去,在這充滿惡意的世界中。

每當面對惡意,很難受的時候,我會對自己說:「我允許惡意存在,我允許......」但我也會往下說:「但我知道我是有力量的,我有力量去面對與處理、我知道那是她的情緒與課題,我不需要為她負責,也不需要感到受傷......」


一次比一次的語氣更加溫柔且堅定,也不斷經歷前進兩步又後退三步的過程,但就這樣一次次練習從惡意中拉回,與良善平衡。

最後,如同那堂課的主題「重新看待小孩」,也如同這部電影帶給我的啟發,希望我們能重新看待小孩、重新看待人、重新看待自己,也重新看待惡意。然後選擇成為一個「真誠的人」,我知道不容易。


但我相信.我真的相信,未來有一天,我們會找到一群人,他們跟你也有一樣的信念,你們會成為改變、帶動改變、創造改變。


所以好好活下去,

我相信有天會覺得活著好好。

謝謝你閱讀到這邊!

avatar-img
107會員
40內容數
療癒跟改變不是某個瞬間或事件的產生,而是累積了一段路自然而然的發生,在這裡我們一起好好記錄,慢慢成長,在生命的黑暗中找到Noam(那)裡有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am裡有光 的其他內容
我們之間的差異不是問題,當遇到差異延伸的誤會和衝突,甚至是關卡時.我們如何一起面對跟解決才是問題。 有的人可能會用冷處理,有的人吵架,有的人裝沒事,有的人妥協,有的人努力溝通卻沒有共識,有的人諮商,有的人互相傷害卻不分開,有的人選擇分開。
看著這個畫面的意涵,給我的訊息感好強烈!像是在說,或許你有熱情、有衝勁、甚至有點天賦與徵兆,但光靠這些,是無法讓你一步走到夢想之地的,你依然要爬上看不到目的地的樓梯,一步一步爬過磨練、挫折與累積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裡,若你依然選擇緊抓、背負著家人、外界的眼光和期待,你是很難爬上去的。
以下可能牽涉劇透,請斟酌閱讀。 看完電影後,朋友問:「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我說:「方雅各這個角色。他給我感覺好衝突,教育上受過傷、卻成為深愛孩子的老師;看似衝勁很敢,骨子卻是乖乖牌;一直給出能量,卻也不停承接別人的情緒跟責任。而且他的情緒好平、好違和,像是一種壓抑跟害怕。」
當女主角陳嘉玲坐在車上自語說:「我今年39歲了,沒車沒房沒老公沒孩子,我的人生似乎一事無成。」一直以來努力活成「淑女」的她,想活成家人期望的模樣,但做不到,而想活出自己的「俗女」個性,卻也沒勇氣,就這樣卡在中間不上不下,兩邊都到達不了,這樣內心的一事無成,更令人心疼。
日劇《我的裙子去哪了》是關於老師跟學生之間的故事,劇中原田信男受邀至一所「多元性」政策的學校任教。而當他一身長裙出現時,台下學生大聲嘲笑:「好噁心」、「醜八怪」、「變態大叔」、「你可別性騷擾我們」等言論。為什麼這群孩子面對「多元」的人時,最先的反應會是「偏見」,而不是「尊重」?
這個叫阿傑的男人,是一個劇場演員,每天騎著摩托車趴趴走,乍看有些吊兒郎當不修邊幅,有點像是長不大的孩子,但表達愛的方式卻也是最孩子氣、最直接的,雖然有點痞,有點野,卻是個內心比誰要真摯的男人。
我們之間的差異不是問題,當遇到差異延伸的誤會和衝突,甚至是關卡時.我們如何一起面對跟解決才是問題。 有的人可能會用冷處理,有的人吵架,有的人裝沒事,有的人妥協,有的人努力溝通卻沒有共識,有的人諮商,有的人互相傷害卻不分開,有的人選擇分開。
看著這個畫面的意涵,給我的訊息感好強烈!像是在說,或許你有熱情、有衝勁、甚至有點天賦與徵兆,但光靠這些,是無法讓你一步走到夢想之地的,你依然要爬上看不到目的地的樓梯,一步一步爬過磨練、挫折與累積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裡,若你依然選擇緊抓、背負著家人、外界的眼光和期待,你是很難爬上去的。
以下可能牽涉劇透,請斟酌閱讀。 看完電影後,朋友問:「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我說:「方雅各這個角色。他給我感覺好衝突,教育上受過傷、卻成為深愛孩子的老師;看似衝勁很敢,骨子卻是乖乖牌;一直給出能量,卻也不停承接別人的情緒跟責任。而且他的情緒好平、好違和,像是一種壓抑跟害怕。」
當女主角陳嘉玲坐在車上自語說:「我今年39歲了,沒車沒房沒老公沒孩子,我的人生似乎一事無成。」一直以來努力活成「淑女」的她,想活成家人期望的模樣,但做不到,而想活出自己的「俗女」個性,卻也沒勇氣,就這樣卡在中間不上不下,兩邊都到達不了,這樣內心的一事無成,更令人心疼。
日劇《我的裙子去哪了》是關於老師跟學生之間的故事,劇中原田信男受邀至一所「多元性」政策的學校任教。而當他一身長裙出現時,台下學生大聲嘲笑:「好噁心」、「醜八怪」、「變態大叔」、「你可別性騷擾我們」等言論。為什麼這群孩子面對「多元」的人時,最先的反應會是「偏見」,而不是「尊重」?
這個叫阿傑的男人,是一個劇場演員,每天騎著摩托車趴趴走,乍看有些吊兒郎當不修邊幅,有點像是長不大的孩子,但表達愛的方式卻也是最孩子氣、最直接的,雖然有點痞,有點野,卻是個內心比誰要真摯的男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有評論寫道「之前的宮﨑駿都是被稀釋過的,這個才是最純粹的一部。」,看完才發現,這不是什麼誇獎的話——原汁都是無味而苦的,肯定談不上美味,就是最原本的味道。所以得加上奶油與香料,濃濃地燉,喝下去才有溫暖到發泡的感覺。
這是一部沒有任何廣告,甚至播放預告片都鼓勵觀眾閉眼的零宣傳動畫電影。剛好我的書寫也不太喜歡描寫太多情節,喜歡表達體驗作品時的感受、情緒,所以害怕劇透的朋友,還請安心服用。一起珍惜這種沒有預設立場的影片,很純粹的享受一場電影
每當談到吉卜力,多數人聯想的可能都是充滿活力的那一面,所謂溫馨、奇幻、綺麗的世界。然而,實際走入電影奇觀之後,卻又會發現裡面的角色,往往活得過於辛苦,令人感到不捨、心疼,甚至因此產生共鳴。而這正是吉卜力在敘事上的魅力,或者說吉卜力世界的另一面,除了生離死別之外,角色還得迎擊生命的各種殘酷⋯⋯
宮崎駿執導兼編劇的蒼鷺與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七月在日本上映,十月在台灣上映。該電影的靈感發想取自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發表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一書。先看過書,再去觀影,對於電影敘事之宏大,卻在許多細節處縝密鋪陳,不得不說整個情節,畫面,色彩,音樂如同第一次接
《蒼鷺與少年》是一部帶著藝術片氣質,走著宮崎駿式的英雄之旅的故事,意思就是,本片依然有非常清晰的劇情主線,但其他如背景與角色都充滿許多象徵與寓言,適合喜歡文本解讀的人。 整體來說,《蒼鷺與少年》我個人算推,我當作是很有劇情的藝術片看。
《蒼鷺與少年》還沒上映,已經註定是吉卜力最特別的作品之一:它沒有任何映前宣傳、保密所有配音演員身份、保密主題曲、沒有預告與宣傳劇照……而且,宮崎駿還表示過,這會是他的最後「引退作品」。 事實是宮崎駿不可能退休,他強烈的左派性格與創作觀,其實早就註定了他必須創作至死的「宿命」——坐在搖椅上數著來自「
有評論寫道「之前的宮﨑駿都是被稀釋過的,這個才是最純粹的一部。」,看完才發現,這不是什麼誇獎的話——原汁都是無味而苦的,肯定談不上美味,就是最原本的味道。所以得加上奶油與香料,濃濃地燉,喝下去才有溫暖到發泡的感覺。
這是一部沒有任何廣告,甚至播放預告片都鼓勵觀眾閉眼的零宣傳動畫電影。剛好我的書寫也不太喜歡描寫太多情節,喜歡表達體驗作品時的感受、情緒,所以害怕劇透的朋友,還請安心服用。一起珍惜這種沒有預設立場的影片,很純粹的享受一場電影
每當談到吉卜力,多數人聯想的可能都是充滿活力的那一面,所謂溫馨、奇幻、綺麗的世界。然而,實際走入電影奇觀之後,卻又會發現裡面的角色,往往活得過於辛苦,令人感到不捨、心疼,甚至因此產生共鳴。而這正是吉卜力在敘事上的魅力,或者說吉卜力世界的另一面,除了生離死別之外,角色還得迎擊生命的各種殘酷⋯⋯
宮崎駿執導兼編劇的蒼鷺與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七月在日本上映,十月在台灣上映。該電影的靈感發想取自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發表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一書。先看過書,再去觀影,對於電影敘事之宏大,卻在許多細節處縝密鋪陳,不得不說整個情節,畫面,色彩,音樂如同第一次接
《蒼鷺與少年》是一部帶著藝術片氣質,走著宮崎駿式的英雄之旅的故事,意思就是,本片依然有非常清晰的劇情主線,但其他如背景與角色都充滿許多象徵與寓言,適合喜歡文本解讀的人。 整體來說,《蒼鷺與少年》我個人算推,我當作是很有劇情的藝術片看。
《蒼鷺與少年》還沒上映,已經註定是吉卜力最特別的作品之一:它沒有任何映前宣傳、保密所有配音演員身份、保密主題曲、沒有預告與宣傳劇照……而且,宮崎駿還表示過,這會是他的最後「引退作品」。 事實是宮崎駿不可能退休,他強烈的左派性格與創作觀,其實早就註定了他必須創作至死的「宿命」——坐在搖椅上數著來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這個純粹的題目甚至就是原文片名<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那麼單純,包含主角真人的名字─「成為真正的人」也都在對觀眾提出疑問。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他更多的理解外在的世界也更多去建構自己的世界,而喪母陰影帶來的罪咎感卻使他懷疑起世界的運作模式、沈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那樣的痛苦是眼睜
Thumbnail
在去年看了宮崎駿的電影新作《蒼鷺與少年》認識了這本《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直到最近在圖書館借閱回家閱讀,跟大家分享這本可以啟發思考的好書。 本書講述中學生"小哥白尼"在家庭和學校的生活中,透過舅舅以聊天、書信日記等不同方式引導下,思考了各種議題。
Thumbnail
當看完宮崎駿帥哥為它改編的動畫-「蒼鷺與少年」後,我非常地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書可以讓退休的他為此復出,想讓大家都能獲得不一樣的啟發,在這個每天都在顛覆過去的時代,希望我們都要活得像個人一樣,不為什麼,只為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當我們對待一件真正的藝術品、一件傑作時,我們對待的是一件自在之物,對待的是一幅和生活本身一樣令人費解的影像。”
Thumbnail
宮崎駿的最新作《蒼鷺與少年》,是一個關於未來和回憶的情書,儘管敘事雜亂,但影片中充滿宮崎駿經典電影的影子,表達對自然萬物和反戰議題的關懷。宮崎駿希望觀眾能透過本片和他開啟對話,回首過去,思考自己的成長。即使不是完美的收官之作,但《蒼鷺與少年》將是宮崎駿在動畫世界留下的珍貴色彩。
Thumbnail
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將登場,最近閒暇時都在觀看入圍影片...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文章探討宮崎駿動畫《蒼鷺與少年》,實質上探討了人類對權力的渴望與對抗,以及對外來物種的接納與影響。藉由鸚鵡和其他動物,呈現了不同物種間的平衡和影響。本文將提供對於動畫中象徵和政治意涵的深刻探討。
Thumbnail
這是第一次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曲由男生來演繹。因為母親意外過世而受苦的主角少年牧真人,全心埋首工作的真人父親牧勝一,期待有人可以承繼自己使命的曾舅公,或許都是宮崎駿自己貨真價實的感受,分裂並投射到不同角色身上。本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克萊恩「憂鬱心理位置」的概念,來闡述心理創傷、哀悼工作與修復的過程。
Thumbnail
在《蒼鷺與少年》這部電影裡,惡火吞噬一切,將少年逼到崩潰邊緣,接著蒼鷺煽動於外,個人的好奇渴望召喚於內,於是少年一步步踏上成長之路。在旅程裡,他遇見葬身火海的母親分身—火美,親眼見證火從毀滅者轉化成為救贖者。於是克服恐懼的心魔,長出面對生活的勇氣,最終帶著智慧重回現實世界。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這個純粹的題目甚至就是原文片名<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那麼單純,包含主角真人的名字─「成為真正的人」也都在對觀眾提出疑問。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他更多的理解外在的世界也更多去建構自己的世界,而喪母陰影帶來的罪咎感卻使他懷疑起世界的運作模式、沈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那樣的痛苦是眼睜
Thumbnail
在去年看了宮崎駿的電影新作《蒼鷺與少年》認識了這本《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直到最近在圖書館借閱回家閱讀,跟大家分享這本可以啟發思考的好書。 本書講述中學生"小哥白尼"在家庭和學校的生活中,透過舅舅以聊天、書信日記等不同方式引導下,思考了各種議題。
Thumbnail
當看完宮崎駿帥哥為它改編的動畫-「蒼鷺與少年」後,我非常地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書可以讓退休的他為此復出,想讓大家都能獲得不一樣的啟發,在這個每天都在顛覆過去的時代,希望我們都要活得像個人一樣,不為什麼,只為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當我們對待一件真正的藝術品、一件傑作時,我們對待的是一件自在之物,對待的是一幅和生活本身一樣令人費解的影像。”
Thumbnail
宮崎駿的最新作《蒼鷺與少年》,是一個關於未來和回憶的情書,儘管敘事雜亂,但影片中充滿宮崎駿經典電影的影子,表達對自然萬物和反戰議題的關懷。宮崎駿希望觀眾能透過本片和他開啟對話,回首過去,思考自己的成長。即使不是完美的收官之作,但《蒼鷺與少年》將是宮崎駿在動畫世界留下的珍貴色彩。
Thumbnail
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將登場,最近閒暇時都在觀看入圍影片...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文章探討宮崎駿動畫《蒼鷺與少年》,實質上探討了人類對權力的渴望與對抗,以及對外來物種的接納與影響。藉由鸚鵡和其他動物,呈現了不同物種間的平衡和影響。本文將提供對於動畫中象徵和政治意涵的深刻探討。
Thumbnail
這是第一次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曲由男生來演繹。因為母親意外過世而受苦的主角少年牧真人,全心埋首工作的真人父親牧勝一,期待有人可以承繼自己使命的曾舅公,或許都是宮崎駿自己貨真價實的感受,分裂並投射到不同角色身上。本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克萊恩「憂鬱心理位置」的概念,來闡述心理創傷、哀悼工作與修復的過程。
Thumbnail
在《蒼鷺與少年》這部電影裡,惡火吞噬一切,將少年逼到崩潰邊緣,接著蒼鷺煽動於外,個人的好奇渴望召喚於內,於是少年一步步踏上成長之路。在旅程裡,他遇見葬身火海的母親分身—火美,親眼見證火從毀滅者轉化成為救贖者。於是克服恐懼的心魔,長出面對生活的勇氣,最終帶著智慧重回現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