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到團隊發展階段的最後一篇,
共識期 與 績效期 的領導作為,
基本上團隊到達共識期,
相對的會比前兩個時期穩定許多,
但仍然有些該注意、避免的事情,以及可以幫助團隊更好的方法
在此階段,團隊成員對於彼此的能力與個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對於分工以及合作的模式已經有共識或規範,能夠穩定產出成果。
在此階段建議的領導作為
這是共識期最重要的一點,
必須要有公平公正的標準,避免有大小眼的狀況,
不患寡患不均,如果成員有認為偏心的狀況,會直接回到風暴期,
認為自己的付出與努力並沒有相等的對待,
因而減少自己的付出投入,
甚至可能會影響整體士氣與表現。
在共識期因為彼此已經有穩定的工作模式,
但進度與成效仍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
需要主管定期了解進度狀況,當進度有問題,
需要馬上了解原因、解決問題、減少阻礙,
適時的調度資源或人力,讓進度回到正常軌道,
減少因為進度延遲,變得手忙腳亂,
甚至影響成員產生負面情緒,
如果可以預先做到風險管理的話會更好,
OGSM、PDCA都是很好的管理追蹤方法。
價值觀是影響人的選擇與行為投入程度的關鍵,
在外在條件可接受的情況下,團隊成員都至少會願意工作,
但要提高投入度,讓夥伴能夠樂在其中,
就需要依靠內在動力,
了解部屬在工作上所重視的價值觀,
就能夠思考每位夥伴在工作與發展的規劃可以怎麼做,
提高夥伴的投入度與熱情,
也可以在形成期時就先了解,
會更早知道該怎麼樣帶領這位夥伴。
其實不管在哪個時期都應該要培養夥伴能力,
但在共識期階段會有2個關鍵作用,
第一個是促進團隊前往績效期,
績效期需要夥伴能夠有效的互補與當責,
甚至主管不在的狀況下,也能夠自主地達成績效,
甚至追求高表現,因此需要思考目前團隊成員的狀況,
有規劃的安排能力成長;
另一個作用是因為共識期已經是趨於穩定的狀態,
如果無法讓夥伴感到持續成長,一段時間之後,
就會想要轉換環境了,尤其對學習、成長這個內在動力高的人,
而即便是期望外在條件提升的夥伴,
也需要相應的能力提升而達到更好的績效。
除了在表現上都能達標甚至超出預期外,
團隊彼此的自我要求、默契與補位,基本上已經不太需要擔心,
建議做好這三件領導作為
為團隊達成的績效與成就慶祝,
不論是實質的獎勵,或是慶功宴之類的,
讓成員都能夠與團隊共同享受豐碩的成果。
在持續良好績效表現時,
偶爾仍會有遇到不如意的狀況,
可能是公事或私事,
造成心理的負擔或負面影響,
這時表現會因為內在的干擾導致表現下滑,
如果主管可以適時的陪伴、引導,
運用教練技巧或給予協助,降低負面干擾,
幫助夥伴盡快回到應有的績效表現。
團隊績效持續表現良好的情況下,
當人力不足以維持或提升戰力,
肯定會需要思考擴增團隊編制,與此同時,
也需要思考是否有夥伴足以擔任左右手或是小主管的角色,
一起協助讓團隊再次邁向更好的績效表現,
同時也留意,當擴編與提拔部屬時,
因為團隊的組成模式不同了,
整體的團隊狀況就需要以形成期看待,
留意新進人員、新任主管與原夥伴的合作與關係,
適當的帶領朝共識期邁進。
以上就是我建議在共識期與績效期的管理作為,
但不一定只能在共識期或績效期才做,
也可以在其他階段運用,
例如工作價值觀的了解、慶祝成就、教練輔導,
甚至是基礎的公平公正,
在任何階段都有幫助,
只是當下的影響層面與程度不太一樣,
如果主管都能具備這些的能力,
領導團隊會更加得心應手,
更能隨著團隊不同的狀況採取適合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