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3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採購人生|我所知道學術圈的那些事


這周末剛好剛跟我研究所的學姊吃過飯,後續又看到「LINE禮儀」那件事,忍不住想發表一點自己的感想。1

我自己是碩班畢業後還花過兩年進修博班,花兩年完成候選人條件,後續因為一些因素,就沒有繼續讀下去,用碩班學歷去找工作。


再加上碩班的圈子,算是認識不少博班生。

這五年起,國科會預算審查逐漸嚴格和縮編,很多以前能拿到經費的研究是現在都拿不到了,過往國科會對前段大學幾乎是固定的一筆進帳,現在視學校和科系可能剩1/2~2/3能拿到。但是即使經費不砍,十年前的五十萬跟現在的五十萬比,能買的設備和耗材絕對是有感的縮水。

以前有些研究室可以把沒用完的經費先掛入供應商帳戶儲值,現在幾乎都是賒帳模式,等其他收入來救急

十年前的五十萬跟現在的五十萬比,能買的設備和耗材絕對是有感的縮水


生技和藥物相關領域出來的第一份薪水,大多是以看齊國科會薪水(隨年代變化),但也有不少是略低於,這點對蠻多中字輩以上學生是蠻不可思議的數字,但是現在的趨勢可能要優先考慮業界而不是學術圈。因為有不少老師會直接要求碩班以學士核薪,或者共體時艱只給研究生經費,更可能突然就失業了。而且不少老師會讓學生直接負責計畫,甚至可以說整個計畫都由研究士助理/博後完成,教授僅是掛名,如果對這部分有興趣可以看蔡孟利的《死了一個研究生》,裡面有更多的描述。


以我博後的學姐來說,雖然可以依表訂核薪,但一週士七天都要進研究室,而且基本士待12個小時以上,週六日會好點,可以中午後再進實驗室,但是也要隨時準備接教授訊息。中午也只有半小時可以去買飯用餐,但是其實這些都沒有用白紙黑字寫出來全部都是口頭或以老師的特別關注的方式,讓你知道不這樣做就會遭遇特殊對待。

(這次爆出來的教授就直接打在群組裡面,其實不夠謹慎容易落把柄


畢業真的沒有那麼容易


不少教授甚至會主張,他們當年就是這樣熬過來的,現在小孩已經很幸福了,吃飯那麼方便有那麼多工具,他們當年都要去圖書館裡手抄資料,但是也不考慮兩者間薪資差異,只要有機會當上教授就要努力、紮實的學識才能突破低薪。


中國有個詞叫「撕傘」。

在好人好事的報道中,常常能看到助人者「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給別人撐把傘」的動機。 而「撕傘」則指向了另一個結局: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把別人的傘撕爛。

哪個比較符合這些人的心態,就公道自在人心就好。

碩博能否畢業的口試權力掌握在導師手中,畢業後求職可能會有公司考察,更別談博班和博後甚至需要推薦信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這些學生都不敢奮起反抗 ?

先不論碩博能否畢業的口試掌握在導師手中,畢業後求職可能會有公司考察,更別談博班和博後甚至需要推薦信,教授幾乎掌握了學生的生死大權。過往的數據發期刊前會問論文和資料統計人是否同意,但基本上只是走個形式,甚至有些教授連問都懶得問,還有得更狠把問題丟給學生,「如果你學長/姊不同意,你就做出他那張圖才能畢業。」


導師和學生/助理的權利是相當不對等的,可以說在研究室裡,他們掌握絕對的話語權。有沒有得到偏愛,待遇可以是十萬八千里,愛將即使沒產出、亂花經費,也可以說正在生產下年度的新計畫;邊緣人即使是任勞任怨的老黃狗,也不過是按照教授吩咐完成任務,想做新計畫被批評為浪費資源。沒有做出期待的結果,就被質疑是不是實驗手法有問題,非逼學生做出理論中的完美結果,否則就是繼續做,逼學生找出解法或調整數據。


當然出了實驗室,教授們也有自己的階級排序,但是那個研究生沒有太大的關係。

熱愛學習,熱愛生活


有些老師甚至會主張學生時代要多吃一點苦,這樣就會覺得未來的日子很輕鬆,確實啦,後來每天能上班/下班明確區分,可以有一個小時慢慢吃飯,跟領2千元的碩班生涯比簡直置身於天堂。

但這根本就是在關係中打壓對方,以愛與關心為名,造成認知失調,最後被心靈控制

這怎麼聽起來很像「那P什麼A的東西」。


當然,我不是說所有的老師都是上述的情況,也有不少老師自己扛計畫,甚至還在考前幫碩班學生輔導,用薪水倒貼助理。你說國科會的經費壓力是否因此轉嫁到學生身上,我覺得有,但是在國科會技會縮減之前這個問題就已經存在。


我真心建議盡可能早一點學術過渡到產業,雖然對學生來說研究室的生活相對更熟悉,但是累積越多年,年資無法帶走的枷鎖會越大,尤其等到有小孩或房貸時,突然月薪少一萬痛苦指數真的會飆超高。用作學術的精神愛惜你的工作、培養能力,如果真的熱愛知識偶爾可以翻翻或出個小報,日子真的相對輕鬆。


博班有時候拚得真的不是學術能力


為避免太過負面補個小尾巴好了。

前陣子剛好看到有人工作一陣子回去補碩班,但是其實蠻多公司都有進修系統,就變成周末去上課,大約三年可以拿到學位,這種一般都有固定合作教授(教授、副教授或榮譽教授不等),或者也可以自己先找教授談。以藥廠,如果有相關設備操作經驗+全職學生會還蠻好找到老師收,先見教授確定指導關係後再報名博班這件事還蠻常見,畢竟報名也要兩到三千元不等。

先寄個人資料,禮貌地約教授見面,通常願意見面就可以往下談,甚至可以先撰寫研究計畫,雖然不一定是榜首,但率取率還蠻高的。

此外也不能保證能畢業,博班有時候拚得真的不是學術能力。


當然以上不適合應屆畢業,僅適用於有工作經驗者與博班。



註1: LINE禮儀指,教授要求學生收到訊息後必須回傳收到。因為有人沒有回,故大發雷霆批評道德敗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