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6|閱讀時間 ‧ 約 32 分鐘

習慣紅利 讀書筆記 讀書心得(下)

急於得到結果,反而更想拖延

    • 圖p183
    • 雖然外在誘因比內在誘因更容易追求,不過來自內在誘因的動力,會比外在誘因來得強大與長久。
    • 違反自身最大利益的延遲,就是拖延。
    • 造成拖延的一大原因,是人有「急於想得到結果」的天性,沒耐心等待事情的長期成果,容易被短期就有結果的事情給吸引。
    • 做一件事情動機愈強,就愈不會在那件事情上拖延。
    • 人的動機來自於誘因,誘因可分為內在誘因的動力,會比外在誘因來得強大與長久。

三個方法克服拖延的壞習慣

    • 1.從簡單的事情開始:學習新事物會經歷蜜月期,突破任何事則會經歷低谷。突破低谷期的關鍵在於選擇最簡單、阻力最小的一步跨出去。
    • 2.建立自我回饋習慣:要保持行動力,務必要建立自我回饋習慣,自我回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照自己的節奏走自己的路。
    • 3.設定期限標竿:養成設定標竿的習慣,把階段性任務視為一個又一個標竿,如此可避免偏離應有的發展軌道,順勢往最終目標而去。
  • 小積步法則1:骨牌效應,讓努力有效串聯
    • 小積步法則:「積」代表積木的積累,「步」代表步驟的串連。
    • 一次完成一小件事情,再透過小事的成果去完成更複雜的事,事情之間會產生骨牌效應,最終完成原定的大事。
    • 做一件事的首要目標是拆解目標。拆解目標不只能產生骨牌效應,還有助於克服拖延。
    • 要產生骨牌效應必須是做「有關聯」的小事,事情的難度通常也要愈來愈高。
  • 小積步法則2:累進效應,讓能力不斷精進
  • 如果每天做的是彼此毫無關聯的事,就很難產生累積的效果,導致看似付出很多時間與努力,但最後得到的效益卻不高。
  • 要刻意做加乘效益的事情,如此效益才能疊加,即便完成的只是小事都會產生累進效應。
  • 要不斷練習可以精進可以與加乘的能力,讓這個能力跟著自己走,不被當前的工作或產業環境給限制住,掌握工作與生活主控權。
  • 小積步法則3:樂高效應,讓實力重組擴張
  • 未來需要多重能力的通才
  • 如何成為前2%的人?
  • 一、在某件事上成為頂尖的人,二、在兩三件事情上成為厲害的人。這概念如下:如果你的能力排在一個領域的前5%頂尖的人,但如果你身上有兩種能力,其一是某種領域的前20%,其二是另一個領域的前20%,兩個能力交互作用起來,也相當於前4%的人。
  • 只是你也得明白,要成為一領域最前5%,跟成為兩個領域交集起來前4%的人,前者的難度高出不少,也更加受到天賦多寡的影響。何況,當你成為兩領域交集起來前4%的人,你只需要再加入第三個領域的能力,即便只是新領域前50%的人,交匯起來的人,交匯起來你也是2%的人了。何況你還可以因此不斷組合工作能力下去,如同樂高組合出不同的模型。
  • 善用小積步法則,朝想要的人生前進

1.骨牌效應:藉由一件小事去推動下一件更大的事情,讓事情如同骨牌產生連鎖反應。最初只需從小事開始,最後以完成大事結束。無論工作和人生中,要完成的目標愈大,愈應該將目標由大化小。

2.累進效應:做得事情能夠持續累進成果,除了事情彼此的關聯性,你還需要檢視是否都在重複做一樣的事情,能力卻沒有精進。如果一件事情可以經過練習不斷成長,累進效應才會存在。

3.樂高效應:需要擁有數個可以如同樂高積木「組合」起來的基本能力。一旦能力可以被組合,它將比單一能力擁有更大的影響範圍,也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這好似「第一原理」先回歸事務基本範圍,也帶來更多機會的工作。

  • 樂高的積木磚只是基本的幾何形狀,卻能組合無數模型。同理,若是工作中能掌握幾種基本的能力,也能組合出各種工作能力。
  • 將來的工作會需要更多擁有綜合能力的通才,這些人並非只是會很多事,而是本身有一兩項核心專業,再經由不同基本能力組合新的能力。
  • 培養能力時提醒自己:要從小開始,要在過程中累積能力,要培養可以組合的基本能力。

又忙又累,為何時間還是不夠用?

  • 當注意力不斷切換,人處理訊息速度就會下降,同時會感覺精力耗損變快。
  • 注意力是有限的資源,應該找方法管理並珍惜。
  • 在當前處處讓人分心環境下,只要懂得調配注意力,學會掌控專注度,成效就會超越許多人。
  • 手機跟網路並非無法帶給人快樂,而是要控制使用它們的時間,讓科技產品成為自己的工具,而不是讓自己變成企業盈利工具。

職涯必備的工作習慣:學習帶著走的能力

  • 不是因為當主管了才有主管的能力,而是先有主管的能力才能當上主管。
  • 要時常提醒自己,在少了公司加持下,自身能力還有什麼價值?
  • 三種值得培養會跟著自己的能力:表達溝通能力、安排工作進度能力、提問與思考的能力。
  • 溝通更有效率,會享有更多的信任紅利,被更多人看見。安排工作進度是知識時代的隱性優勢,也更快融入其他新的工作。提問思考能力有助於了解問題的本質與底層價值,衍生出新的解決方法。

讓人專注的工作習慣:學習說不的能力

  • 不是拒絕,而是篩選
  • 投資家巴菲特說過,成功的人與非常成功的人差別在於,非常成功的人幾乎對每一件事情都說不。如果你想要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就的事,要培養拒絕不重要事情的習慣;你的目標不應該鎖定在完成工作的數量,而是工作的品質。
  • 避免兩個生產力迷思:一、想要成功就需要做很多事情。二、所謂的成功,就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到非常好。
  • 學習說不,是為了保留意志力做值得的事情,或是讓大腦確實切換工作與休息模式。
  • 高生產力不是指做了很多事情,或是讓大腦切換工作與休息模式。
  • 高生產力不是指做了很多事,該休息時要學習跟工作說「不」,讓大腦休息才能長期維持高生產力。
  • 對別人說「好」,就是對自己說「不」:任何選擇都是種取捨,當我們對應該拒絕的事說「好」時,等於是對自己事說了「不」。
  • 工作的意義,來自你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 退休的另一種定義:有某種程度的自由可選擇工作或不工作。尤其是可選擇「不」工作,若是被迫退休的情況,之後的生活又沒事可做,一樣是不自由的退休。
  • 不少人抱著想早點退休不工作的想法,是因為目前從事的是不開心的工作。可以想想,若有一天你終於能離開不喜歡的工作了,你會想做什麼?
  • 工作的意義不能只在於收入多寡而已,如果能找到喜歡的事,那將是一件幸運又幸福的事,退步退休的差別也就不大。
  • 換位思考的習慣:如何、突破職涯發展的瓶頸?
  • 三種思維角度,換個方式解決問題
  • 思維一:上位者思維:用主管的角度思考,或許身上還有工作不足的盲點需要突破。
  • 思維二:協助者思維:思維明瞭,若是想成為厲害的人,最快的方法就是待在厲害的人身邊。
  • 思維三:投資者思維:學會用投資的角度,去看待有挑戰的工作。
  • 換工作前,如何確定自己做好準備?
  • 離職前沒做準備離職後心更累
  • 你覺得現在的工作已學不到東西,同事、前輩把技能藏得比海還深,大家都在諜對諜,這樣的工作環境確實不健康,就算你熬得過去,你也可能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但在離開前你還是要藉機為自己著想,目前的職位中都東西可以學嗎?以及,你想要新能力是什麼?你要藉由這些問題引導自己找對下一份工作,確保換了之後真的可以學到你要的東西。
  • 離職前最需要準備的兩件事:預留存款,以及預留時間。
  • 為了解決問題而離職,別為逃避問題而離職,這只會讓問題跟著自己到下一份工作而已。記得先在目前的工作累積可以帶著走的能力,蓄積工作的習慣紅利。
  • 改變很好但是否想清楚離職後接踵而來的問題?
  • 離職前先思考,目前的職位都沒東西可以學了嗎?以及你想要的新能力是什麼?藉由這些問題引導自己找對下份工作,確保之後真的是做自己想要的工作。

最重要的金錢習慣:先支付你自己

  • 最先要培養的金錢習慣:凡事都先支付你自己。
  • 要先支付你自己的三個原因:
  • 一、這是直覺好用的三個原因
  • 二、你會聚焦在存錢上
  • 三、你會更放心地花錢

如何建立正確的花錢習慣

  • 攀比是人類的天性,卻會造成「相對剝奪感」,看見別人擁有較多而覺得自己擁有太少,而且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賽局,人永遠可以從別人身上找到自己缺少的東西。
  • 想要跳出金錢賽局,要麽比別人快累積金錢,要麽比別人慢消耗金錢。相較於比別人更快賺取收入,消耗比別人慢才是穩定勝出的策略。
  • 培養控管花錢習慣,練習克制攀比的習性,把錢花在對自己有意義的地方。
  • 賺錢確實是累積財富的主要方法,但花錢習慣才是累積財富的根本原因。

如何愈花愈有錢?三個讓錢長大的花錢習慣

  • P291
  • 以投資的角度花錢,指的是當下花掉的錢,會讓自己在未來得到更多的資源。
  • 三個投資思維的花錢方法:
  • 1.花在能省下時間的地方:時間寶貴且無法再生,若經由花錢省下時間,或是讓時間效益變更高,等於是用投資的角度買到更大的價值。
  • 2.花錢在學習成長的地方:培養學習的習慣,把錢花在自我成長上,不但會得到知識與能力,長期更會讓人獲得啟發與智慧。
  • 3.花在能維持健康的地方:人生多數的目標都需要健康來實現,培養投資健康的習慣,長期更會讓人獲得啟發與智慧。
  • 把握時間、學習成長、維持健康,這三種習慣彼此都能互惠習慣紅利,持續花錢投資在這上面,能為生活帶來正向循環。
  • 金錢的防守習慣:別讓負債吸光你的努力
  • 債務就像是水蛭一樣,會一點一點吸走你我的努力。
  • 不要親信「富人喜歡借錢,普通人恐懼借錢」這類言論來合理借貸。
  • 債務的可怕在於借貸的人是在預知未來的花用,之後要「連續」償還很多期的錢。在償還之前,工作收入並非全屬於自己。
  • 保持財務乾淨的金錢習慣,零負債並不愚昧,因為妳我花在工作上的努力,都來自生命的消耗,不值得讓債務吸光自己的努力。
  • 不窮忙的致富習慣:別在投資中「過度努力」
  • 在投資中,大部分什麼都不做,會比做太多來得更好。
  • 不是專業投資機構,就不需要對投資人負責,你的投資只需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就好。
  • 一般人的財務目標不應該是「靠投資賺很多錢」,而是讓辛苦賺來的錢發揮更大的效益,不被通貨膨漲吃掉購買力,照顧好人生、夢想與家庭。

金錢的複利習慣:從長期思維到長投思維

  • 以投資聞名的企業家查理.蒙格就說過:「沒必要的話,絕對不要打斷複利。」
  • 人都有短視近利的天性,所以「有遠見」在現今已經是一種優勢。
  • 決定複利成效的兩個關鍵:長期與穩定。
  • 具備長投思維才能享有複利成效,所以要培養長期投資的習慣,耐心等待投資出現成果。
  • 投資愈複雜,愈難有複利。如果投資策略需要自己主動參與的部分愈多,策略出錯的機會愈大,也更難得有時間經由工作與存錢增加投資本金。
  • 變有錢應該分階段達成,先把簡單就能「等到」的複利顧好,有多的資源進行複雜的投資。
  • 抗漲,最好的方法是讓自己成長
  • 投資理財從不是跟金錢有關,還跟人生規劃有關。
  • 投資的基本維持購買力,但也別忽略:抵抗通膨的方法不是只有投資而已。
  • 當人的能力成長,薪水也隨之向上成長,如此便抵銷了通膨的影響。這是把金錢與個人能力,都視作人生資源來累積的觀念。
  • 若是陷入「非投資不可」的心態時,反而會因為急著投資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
  • 金錢的成長速度愈快,通常所冒風險也愈大,但能力的成長幾乎沒有風險。讓自己的能力跟著通貨膨脹的速度,而不是讓恐懼跟著通膨成長。

值得培養的四十個習慣

    • 關於能力發展的習慣
      • 閱讀習慣
      • 寫作習慣
      • 通勤時間學習
      • 工作前準備流程
      • 工作遠離分心事務習慣
      • 整理工作桌面
      • 培養帶著走的能力
      • 定期規劃三到五年後的事
      • 守時的習慣
      • 培養能夠進入心流的習慣
    • 生產力習慣
      • 設定目標的習慣
      • 拆解目標步驟的習慣
      • 追蹤目標進展的習慣
      • 設定期限標竿的習慣
      • 回顧當天工作的習慣
      • 從簡單的第一步做起
      • 分辨事情優先順序
      • 為內在誘因做事情
    • 金錢習慣
      • 先支付自己的習慣
      • 長期投資的習慣
      • 定期投資的習慣
      • 遠離負債的習慣
      • 掌握金錢花用去向(記帳)
      • 存緊急預備金
      • 規劃年度預算
      • 思維與選擇習慣
      • 思考底層價值的習慣
      • 紀錄想法的習慣
      • 長期思考的習慣
      • 正向思考的習慣
      • 避免二分法的思維
      • 運用決策流程做決定
    • 晨間習慣
      • 早上寫好當天待辦事項
      • 早上安排事情優先順序
      • 早上空出十五分鐘學習
      • 早上關注周遭好的事情
    • 健康習慣
      • 定期運動的習慣
      • 定期補充水分的習慣
      • 定期檢查牙齒的習慣
      • 規律的睡眠作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內容總結
習慣紅利
4
/5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