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對自己的同在與接納

『今天的我,悲傷極了…』

某一天凌晨朋友O傳了訊息給我

早上看見訊息,我也回了一些訊息給她

我思考著…

As a human,也許我們每個人

心中多多少少、大大小小地,都有一個「黑洞」

只是你、我,每個人會被吸進去的觸發點不同罷了

 

前陣子某次,有一天半的時間,明明沒發生什麼事,但我卻感到自己不知怎麼了的怪異,好像身體裡有一股能量需要釋放,卻找不到表達的方式般。總之,有一股煩燥、和一種一觸即發,在體內醞釀著。

 

果然,在那一天半中,我在與孩子們相處時,當他們的言行不如我意,我就特別不耐煩,講話也比平常大聲很多。知道教養該怎麼做,但那個時刻,我就是不想這麼做。

 

一個空檔,燁進到書房與正專注著的我講話時,一時沒注意,他的牙齒大力地落在我肩膀、撞到了肩膀的骨頭上,我立馬大叫:「很痛耶!你在幹麻啦?!」

 

燁:『媽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看來燁除了被自己的未掌握好身體與力道給驚嚇到,也被我的反應和音量嚇了一跳。

 

我:「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你就不能小心一點、一定要這麼粗魯嗎????」

 

Well…這是個不好的問題

或說,這其實不是一個問題

這是一句責備、是貼孩子標籤。

 

我:「好啦,沒事了,我突然被你撞到,很痛。你進來想要跟我說什麼嗎?」

 

燁:「沒有…沒什麼事。」

 

其實我也知道燁沒有要說什麼特別的事,孩子只是想與我連結而已。

 

 

燁走出房門後,我快速走過一次自己的冰山:

不在預期內的被硬物撞擊,讓我感到不安全不舒服。

在做事其間被打擾,也讓我感到不被尊重、及沒有自由。

 

但我也問自己,

若是在平時,這樣的況狀發生,

我也會是如此直覺式地以慣性來反應嗎?

答案是否定的。

 

那日我的慣性反應,與內在狀態直接相關。

不在於外面的事件、不在孩子做了什麼、

甚至也不在於自己那一刻的覺察不夠敏銳。

 

而是那一天,內在的我,特別敏感

因此外在的我的應對,也顯得特別戒備。

 

雖然我一直不知道

那天的低狀態波,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知道自己的狀態不好,後續又被孩子「碰」到後,我整個人更緊繃了。於是我走到客廳向兩個孩子們宣告:「親愛的孩子們,我覺得很不開心,我也不知道怎麼了,但我需要一點空間,調整一下情緒,請你們先照顧自己,先不要來跟我講話。」

 

遇過幾個學習者問我:

學了阿德勒、薩提爾、學了冰山、

甚至我去過十日內觀、或有在做瑜珈

有這些學習、和修習經驗後,

難道都不會再生氣、不會再罵小孩了嗎?

還是內在就從此以後都很平靜?

生活中的波瀾,都不再是令人困擾的問題了嗎?

 

呵呵,我不是神仙吶。

 

很多人問這樣的問題,經常跟期待有關

似乎想確保自己花時間學習,會有「成果」

但當我們太在乎結果,反而會阻礙學習的意願

因為重要的事幾乎都無法一蹴即成

而且我認為,當一個人只有「平靜」的感受時

那反而才有可能是理智腦在欺騙你。

 

願意誠實面對自己負面的狀態浮現了,

是我認為在體驗過「平靜」的滋味後,

更重要的一門功課。

 

跟以前的自己相比,我確實已穩定非常多。

並且,若與學習前相對照,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是:

當內在浪潮、或外在刺激來時,

我更知道可以怎麼照顧和應對自己了。

 

然而真實的狀況是,就是有那麼一些時刻

「小我」還是會因為生活中,

只是因為這麼一丁丁丁點大的小事兒

就足以將我再次拖進過往的慣性裡並做出反應。

 

就如這一次,連那個「將我拉進黑洞的」是什麼?我都不知道…

 

好吧,唯一安慰的是,那些時刻越來越少了。

 

那一天莫名低潮的狀態,

讓我看見,「心智我」有他的課題。

不論我多努力在展開覺察的縫隙,

並讓我的反應是自主的而非自動導航模式的,

然而在某些時刻,

心智我就是會再次遇到待解的課題…

 

就像是一個已經大抵學會斷捨離、

在生活中常感到簡單輕鬆的女子

難免還是會在一些時刻,

再次遇到衣櫥裡少一件衣服的狀況一樣。

 

那一次,走完自己的冰山,

看見自己有一些顯著的不同。

 

我發現自己沒有一定要鬆動鬆山、

沒有一定要跟小時候的自己對話、

沒有一定要用什麼方式照顧自己的情緒,

也沒有一定要說些什麼鼓勵的話語、

 

而是…什麼都不必做。

 

一種不容易看出可被歸類為”積極”的東西跑出來

好似覺知我在說

『就這樣就好了。』

『知道就好了。』

『沒事的。』

 

知道就好了。沒事的。

心智我要瘋,就讓它瘋吧。

 

一切都很好

即使是看見心智我正在瘋,也一切都會很好。

那是一種…對自己的接納。

如此,足已。

 

沒有對應對的慣性出現「又來了」的批判

以同在予接納

我看見自己對「生命」,好像又更倘開了一些:

只是讓它來。

 

對來的、和正在來的,有一種「好的我願意」

無論是歡心喜悅、或力有未逮

也許目前我的願意所帶出來的應對,尚不夠完好

 

不過,最近一再感到…

「不說」,比「說」

更有力量。

 

#對自己的接納

#與自己同在

#內在黑洞

#高小露的自我呢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