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1|閱讀時間 ‧ 約 13 分鐘

西方合論 (第一.剎土門) ‧ 袁宏道

一衆生念阿彌。一阿彌現。衆衆生念阿彌。衆阿彌現。


取自 靈峰蕅益大師選定 《淨土十要》卷十

西方合論 總目:

. (附 蕅益大師評點西方合論序 及 袁中郎傳)
. 第一剎土門 . 第二緣起門 . 第三部類門 . 第四教相門
. 第五理諦門 . 第六稱性門 . 第七往生門 . 第八見網門
. 第九修持門 . 第十釋異門

***

西方合論引

明 荷葉庵石頭道人袁宏道 撰述
明 雙徑沙門如奇 標旨
清 蕅益沙門智旭 評點

夫滯相迷心。有為過出。著空破有。莽蕩禍生。達摩為救執相之者。說罪福之皆虛。永明為破狂慧之徒。言萬善之總是。滅火者水。水過即有沈溺之災。生物者日。日盛翻為枯焦之本。如來教法。亦復如是。

五葉以來。單傳斯盛。迨於今日。狂濫遂極。謬引唯心。同無為之外道。執言皆是。趨五欲之魔城。不思。阿難未得盡通。頭陀擯斥。摩達微牽結使。尊者呵譏。蟬翅薄習。寶所斯遙。丘山叢垢。淨樂何從。至若楞伽傳自達磨。悟修並重。清規創始百丈。乘戒兼行。未聞一乘綱宗。呵叱淨戒。五燈嫡子。貪戀世緣。昔有道士夜行。為鬼所著。宛轉塚間。有田父見之。扶掖入舍。湯沃乃醒。道士臨別。謂田父曰。羈客無以贈主人。有辟鬼符二張。願以為謝。聞者笑之。今之學者。貪瞋邪見。熾然如火。而欲為人解縛。何其惑也。

余十年學道。墮此狂病。後因觸機。薄有省發。遂簡塵勞。歸心淨土。禮誦之暇。取龍樹天台長者永明等論。細心披讀。忽爾疑豁。旣深信淨土。復悟諸大菩薩差別之行。如貧兒得伏藏中金。喜不自釋。會愚庵和尚。與平倩居士。謀余裦集西方諸論。余乃述古德要語。附以己見。勒成一書。命曰西方合論。始於己亥十月二十三日。成於十二月二十二日。旣寡檢閱。多所脫漏。唯欲方便初心。尚期就正有道。略稽往哲。

分敘十門。

第一 剎土門。第二 緣起門。
第三 部類門。第四 教相門。
第五 理諦門。第六 稱性門。
第七 往生門。第八 見網門。
第九 修持門。第十 釋異門。

***

西方合論


第一、剎土門

夫一真法界。身土交參。十佛剎海。淨穢無別。祇因衆生行業有殊。諸佛化現亦異。或權或實。或偏或圓。或暫或常。或漸或頓。一月千江。波波具涵淨月。萬燈一室。光光各顯全燈。理卽一諦。相有千差。若非廣引靈文。衆生何所取則。

爰約諸教。略敘十門。

一 毗盧遮那淨土。 二 唯心淨土。三 恆真淨土。 四 變現淨土。
五 寄報淨土。 六 分身淨土。七 依他淨土。八 諸方淨土。
九 一心四種淨土。 十 攝受十方一切有情不可思議淨土。

一、毗盧遮那淨土者

卽諸佛本報國土。十蓮華藏世界海。一一蓮華藏最下世界。皆有十佛世界微塵數廣大剎。清淨莊嚴。一一廣大剎。復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諸小剎圍繞。倍倍增廣。一一華藏世界。皆滿虛空。互相徹入。淨穢總含。重重無盡。如法而論。一草一木。一毛一塵。各各皆具此無盡法界。佛及衆生。無二無別。

或曰。此是衆生實報莊嚴。不同權教推淨土於他方。是為實教。或曰。衆生雖具此實報。爭奈真如無性。不能自證。漫漫長夜。無見日期。波波劫海。無到岸期。雖云地獄起妙覺之心。佛果現泥犁之界。其如眼前鐵牀銅柱何哉。譬之餓鬼渴死於海邊。貧人數錢於金窟。祇見其虛。何名為實。若非假之方便。由權入實。眾生豈有證毗盧之日也。

答曰。若約諸佛化儀則可。實相土中。無此戲論。夫毗盧遮那。此云徧一切處。徧一切處。即無量壽表義。豈有勝劣。祇因如來為一分取相凡夫故。說有阿彌陀在於西方。亦如大雲經中阿彌陀佛告一菩薩言。有釋迦在於娑婆世界也。夫當釋迦為主。則釋迦徧一切。而阿彌陀為所徧之一處。當阿彌為主。則阿彌徧一切。而釋迦牟尼為所徧之一處。如一人之身。當自自時。不妨為一切人之他。當他他時。不妨為一切人之自。以是義故。自他不成。自他不成。即自亦徧一切處。他亦徧一切處。豈定有他方可執。是故西方毗盧。非自他故。何以故。毗盧無不徧故。若言權。言方便。即有不徧。有不徧者。毗盧之義不成。(可見西方卽毗盧淨土。毗盧是實。則西方決非權矣。)

唯心淨土者

直下自證。當體無心。卽是淨土。如維摩經云。寶積當知。直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不諂衆生來生其國。深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衆生來生其國。大乘心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大乘衆生來生其國。經文繁多。不能廣引。大約謂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夫心是卽土之心。土是卽心之土。心淨土淨。法爾如故。此語豈非西方註脚。多有執心之士。卑此法門以為單接鈍根者。由於心外見土故也。夫念卽是心。念佛豈非心淨。心本含土。蓮邦豈在心外。故知約相非乖唯心。稱心實礙普度矣。

恆真淨土者

卽靈山會上所指淨土。引三乘中權教菩薩。令知此土卽穢恆淨。諸衆信而未見。夫穢性本寂。俗相恆空。本寂故。菩薩居穢常寂。恒空故。菩薩入俗常空。正顯淨義。但以眾生執海難清。識繩易縛。言業本空。則恣情作業。言行無體。卽肆意冥行。犯永嘉之所呵。墮善星之所墜。以至生遭王難。死為魔眷者。往往而是。嗟夫。使盡大地皆菩薩。則斯言誠為利益。天下之菩薩少而凡夫多。則斯言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多矣。(誰敢以恆真淨土之言為利少害多。非大悟者。不能有此膽識。)

變現淨土者

如法華經。三變淨土。移諸人天置於他方。維摩經。世尊以足指按地。卽時三千大千世界。若百千珍寶嚴飾。此是如來暫令顯現。亦是法爾。然智如鶖子。尚且如盲。劣根衆生。無緣獲見。且人天置諸方外。全無接引之緣。神力暫現還無。詎是恒常之土。豈若安養淨邦。塵劫常住。阿彌慈父。十惡不遺者哉。國土勝劣。居然可知。

寄報淨土者

如摩醯首羅天。如來於彼成等正覺。此為實報淨土。起信論云。菩薩功德成滿。於色究竟處。示一切世間最高大身。謂以一念相應慧。無明頓盡。名一切種智。自然有不思議業。能現十方利益衆生。藏和尚云。何故受用報身在此天者。以寄報十王。顯別十地。第十地寄當此天王。卽於彼身。示成菩提。然彼天雖云無漏。未若蓮邦直出三界。何以故。在色究竟故。

分身淨土者

如涅槃經。佛答高貴德王云。善男子。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三十二恆河沙佛土。有世界名曰無勝。猶如西方極樂世界。我於彼土。出現於世。為化衆生故。於此世界現轉法輪。又央掘經。佛謂央掘曰。我住無生際。而汝不覺知。央掘云。若住無生際。何以生於此土。佛云。東方有佛。汝往問之。央掘往問。彼佛答言。釋迦者卽是我身。大意謂彼淨土是佛實報。此是分身。雖彰一佛之報境。未具攝化之義。佛分上卽有。眾生分上卽無。未為殊勝。

依他淨土者

如梵網經云。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帀千華上。復現千釋迦。一華百億國。一國一釋迦等者。以初地化百佛剎。則有百葉之華。二地化千佛剎。故華有千葉。若至三地。應現萬葉。四地億葉。次第倍增。為是依他受用身。分示報境。入地乃見。非如蓮池會上。十念眾生。頓見淨佛國土故。

諸方淨土者

如東方藥師佛。南方日月燈佛。上方香積佛。佛佛各有淨土。諸經所述。不可具載。皆是諸佛實報莊嚴。經中或有以佛神力暫令顯現。或諸大菩薩詣彼供養。緣彼佛未言攝生。故諸眾生亦無緣生彼。卽如妙喜世界。釋迦雖記有往生者。未聞無動有普引之言。且其國有鐵圍須彌諸山。及鬼神婦女。當知嚴淨不如安養也。又如藥師如來以十二大願度諸有情。經中亦言有信心者應當來生。稽彼願力。多是解脫一切憂苦。究竟安樂。未若阿彌如來純以念佛。攝一切人往生彼土。

一心四種淨土者

一曰凡聖同居土。二曰方便有餘土。三曰實報無障礙土。四曰常寂光土。

  • 一 凡聖同居土者。自分二類。初同居穢土。次同居淨土。穢土之中。凡居聖居各二。
    . 凡居二者。一惡眾生。卽四趣也。二善眾生。卽人天也。
    . 聖居二者。一實聖。卽四果。辟支。通教七地。別十住。圓十信後心。通惑雖盡。報身猶在。皆名實也。二權聖。謂方便實報寂光土中。法身菩薩。及妙覺佛。為利有緣。應生同居。皆是權也。是等與四趣共住。故名穢土。次同居淨土者。如極樂中有眾生。妙喜國中有鐵圍男女之類。以無四惡趣。故名淨土。余按同居穢土之中。旣有諸聖。亦可名同居淨土。如娑婆世界在華藏世界第十三重。亦云華藏也。
  • 二 方便有餘土者。(下方便等三土。各分淨穢。唯西方極樂。橫具四土。而四土皆淨。所以最妙。尚宜細細發揮。)二乘三種菩薩。破見思惑。證方便道。塵沙別惑無明未斷。捨分段身而生界外。名曰有餘。故釋論云。出三界外有淨土。聲聞辟支佛出生其中。受法性身。非分段也。
  • 三 實報無障礙土者。無有二乘。純諸法身菩薩所居。盡塵沙惑。分破無明。得真實果。而無明未盡。潤無漏業。受法性報身。亦名果報國。故仁王經云。三賢十聖住果報。以觀實相。發真無漏。感報殊勝。七寶莊嚴具淨妙五塵。故名為實。色心不二。毛剎相容。故名無障礙。華嚴明因陀羅網世界是也。
  • 四 常寂光土者。妙覺極智所照如如法界。名之為國。亦名法性土。但一真如佛性。非身非土而說身土。離身無土。離土無身。諸佛如來所遊居處。妙宗曰。經論中言寂光無相。乃是已盡染礙之相。非如太虛。空無一物。良由三惑究竟清淨。則依正色心究竟明顯。大經曰。因滅是色。獲得常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仁王稱為法性五陰。是為極果。

然十方剎土隨心異見。七寶砂礫當處差別。故霅川曰。極樂國土。四土不同。何則。約人天二乘。卽前二種土。約菩薩佛。卽後二種土。故知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等身。不妨更有丈六之身。華藏海會無邊佛土。不妨更有尼連河土。何以故。是法爾故。非是神力變現故。

攝受十方一切有情不可思議淨土者

卽阿彌陀佛西方淨土。其中所有大功德海。大悲智海。大願力海。若具說者。假使盡十方世界諸佛菩薩聲聞辟支天人鬼畜。下至蜎飛蝡動。及一切無情草木瓦礫鄰虛微塵之類。一一具無量口。口中一一具無量舌。舌中一一出無量音聲。常說。倍說。熾然說。無閒說。經百億萬塵沙阿僧祇劫。亦不能盡。

今且略釋。一身土不思議義。二性相不思議義。三因果不思議義。四去來不思議義。五畢竟不可思議不思議義。

  • 一 身土不思議義者。阿彌身中有無量衆生。衆生身中有無量阿彌。國土亦然。是故一衆生念阿彌。一阿彌現。衆衆生念阿彌。衆阿彌現。衆生念念阿彌。卽念念阿彌現。若衆生身中無阿彌者。阿彌不現。如陽燧身中。不能得水。非本有故。阿彌身中無衆生者。阿彌亦不現。如石女求生兒。必不可得。以非應得故。是故身中含身。身中含身身。土中含土。土中含土土。身土交含。重重無盡。是身土不思議義。
  • 二 性相不思議義者。若離性言土。土卽心外。是幻化故。幻化者卽斷滅相。衆生不生。若卽性言土。性是有形。是一定故。一定者卽無變易。無變易衆生亦不生。卽性卽相。非性非相。存非非亡。存卽卽壞。是性相不思議義。
  • 三 因果不思議義者。有二義。
    . 一因先果後義。如念佛是因。見佛是果。見佛是因。成佛是果。成佛是因。度衆生是果。
    . 二因果無前後義。卽念卽見卽成卽度。一時具足。如人三十至四十歲。三十是因。四十是果。然三十四十無間斷相。若無四十。三十不立。無三十者。四十不成。是故當知非離三十至四十故。若離三十至四十者。中間卽有分限相。而我此身。無分限故。若由三十至四十者。中間卽有相續相。而我此身。乃至相續不可得故。念佛因果。亦復如是。是因果不思議義。
  • 四 去來不思議義者。若阿彌陀佛因念而來此。衆生因憶佛而生彼。卽有去來。有去來。卽有程途。有程途。即有險易。如人近京師則覲君易。遠則難。果爾。念佛求生應有難易。而阿彌僕僕道途。亦無說法之日矣。故般舟三昧經曰。不於是間終。生彼間佛剎。佛無所從來。我亦無所至。又先德云。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如天鼓鳴。遠近齊聞。非去來故。如水中月。東行則東。西行則西。非去來故。是去來不思議義。
  • 五 畢竟不可思議不思議義者。如澄潭山影。如春暘百草。如衆生業力。如日月光相。如胎中根。如身中我。如齒堅舌柔。如眉橫髮長。是畢竟不可思議不思議義。所以十方諸佛吐心吐膽。亦只道得箇希有難信而已。雖有徧覆三千大千舌相。詎能分疏其萬一哉。孔子曰。夫婦之愚可以與知。及其至也。聖人不知。至哉言也。無量法門。一以貫之矣。


>> 續下一頁 : 西方合論 第二緣起門

【附】蕅益大師評點 西方合論序袁中郎(袁宏道)傳



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二河白道 —善導大師對往生人之喻示
. 往生品位: 九品蓮花圖說上品往生中品往生下品往生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念佛三昧寶王論》 —飛錫法師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妙叶禪師
.《普勸念佛文》及其釋義 —蓮池大師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