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神經回饋的專注力訓練到底是什麼呢?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神經回饋儀器

神經回饋儀器

這個名詞可能聽起來還是好陌生,那有聽過「自律神經功能失調檢測/治療」嗎,其實專業的名稱是生理回饋,神經回饋其實也使用了相同的原理,都是透過儀器偵測人體的生理訊號,生理回饋偵測的是呼吸、心跳、皮膚導電程度、手指表面溫度、肌肉緊繃程度、血壓等等,而神經回饋專門針對的是腦波。

在心理諮商中常會提到要能「自我覺察」,例如知道自己為什麼在此時此刻會有這樣的感受與想法,但是仍可能讓很多人覺得太抽象了,例如可能會很好奇到底什麼叫做放鬆,什麼叫做專注。所以生理回饋的放鬆訓練中,可能會有人覺得我明明已經全身放軟,或是心平氣和坐著也沒有在煩惱什麼事情,為什麼心跳還是這麼快?

以神經回饋的訓練來說,當我們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沒亂動也沒講話,這就是專注的狀態嗎?孩子說不定在發呆、覺得好無聊快要睡著、想著等一下要玩什麼,或者就算孩子真的專心在上課,也未必可以說出來這到底是什麼感覺。即使對成年人來說,有些人會覺得就是放空,有些人會說就是什麼都不要想,有些人會覺得聽不到周圍的聲音,每個人對專注的感受也不盡相同。

這時候就可以借助神經回饋儀器,而這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設備,完全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刺激,連接在孩子的頭部之後,就可以偵測到腦波。訓練的過程讓孩子嘗試保持專注,可能是孩子自己想到的方法,也可能是心理師教導的策略,無論用了什麼方法,只要保持專注,電腦畫面中的動畫就會開始動,如果沒有專注,動畫就會停下來,但是只要再次進入專注的狀態,畫面又會動起來。整個過程像練習騎腳踏車,久而久之身體就會自然記住那種感覺,差別在於神經回饋儀器可以很即時的知道自己此時此刻的狀態,就可以跟心理師討論要如何讓自己更專注。

練習心平氣和

練習心平氣和

常見的策略在於幫助自己進入心平氣和的狀態,例如靜坐、腹式呼吸、正念呼吸,或是想像自己正在進行某個可以很專注的活動,例如騎腳踏車、賽車遊戲、溜冰、滑雪,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策略,嘗試過程也練習不斷調整。當日的訓練結束後為了要保持效果,最理想就是在任何需要專注的情境中來練習,無論是寫功課、下棋、玩桌遊、上課等等,鼓勵孩子把訓練過程中的體驗複製出來,也把遇到的任何困難記起來,帶回到訓練中與心理師討論可以怎樣調整,效果就會慢慢出來了。神經回饋訓練其實也很像心理諮商,任何改變都不是一朝一夕,開始進步的時候也可能起伏不定,因此重點在於長期改變的趨勢。

過去的研究建議30~40次的規律訓練,而且最好每週兩次,每次50分鐘,但是後來也有新的研究發現至少20次以上就會有一些效果。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為例,訓練效果至少等同於規律服藥(利他能),包含父母與老師的行為觀察與電腦化注意力測驗都顯示有效,甚至可以改善對立反抗的行為,而且半年後即使沒有再訓練也依然有效,過了二年再追蹤,大約50%的兒童已經不再符合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所以如果想要尋求非藥物的治療,神經回饋會是個很推薦的選項。

我的標題是專注力訓練,所以一般人也可以訓練嗎,答案是可以的,如果期待自己在學習、工作上可以更有效率,神經回饋一樣可以提供協助。

歡迎參觀我的臉書粉專IG唷^^

分享幾年下來的兒童臨床工作經驗,花了很多時間沉浸在孩子遊戲中的想像世界,也同樣花了很多時間與爸爸媽媽們一起討論,期待這些故事與經驗,帶給父母更美好的教養,也帶給孩子更幸福的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孩子發現你還算可以精確說出某些遊戲的內容,話匣子很快就打開了。3C帶來豐富的娛樂,也是好用的工具,卻很容易在不適當的安排下演變成親子衝突的導火線,爸爸媽媽可以如何看待呢?
最愛的經典動漫--哆啦A夢,很有意思的主角設定,因為大雄不僅不是天生的英雄,反而更像是現實生活中,最容易被無視、欺負或責罵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像大雄,頭痛之餘,你會看到他也有很棒的一面嗎?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帶著不同的磁場,這些孩子好像就很難對到適合的頻率,然而互動之後會發現,其實每個孩子都非常不一樣。現在來啟動一下來自科幻片的宇宙翻譯機,感受一下這群孩子與眾不同的視野與想像吧。
兒童心理師每週一次的日常,卻是爸爸媽媽的全年無休,如果聽到學校老師建議評估時,可能會急著想要知道評估是怎麼回事,心理師又可以提供哪些協助。
延續「猴死囝仔」這個主題,孩子很多時候不會照你的劇本走,這時候該怎麼應對自己也可能要抓狂的情境呢?接下來分成兩個部分來分享。首先是父母自己本身的狀態,再來是孩子的狀態,父母要先練習掌握自己的狀況,也照顧好自己,才可能有足夠的心力掌握孩子的狀態,進而幫助孩子。
大人口中的「猴死囝仔」,如果粗心大意、坐不住、左耳進右耳出、健忘、專門闖禍,雖然容易惹火身邊的同學、爸媽、老師,但其實不是故意的,惹禍的其實是大腦指揮中心的功能。所以在監控自己的情緒、想法與行為時,總是比同年齡的孩子幼稚,這時候該怎麼幫助這樣的孩子呢?
當孩子發現你還算可以精確說出某些遊戲的內容,話匣子很快就打開了。3C帶來豐富的娛樂,也是好用的工具,卻很容易在不適當的安排下演變成親子衝突的導火線,爸爸媽媽可以如何看待呢?
最愛的經典動漫--哆啦A夢,很有意思的主角設定,因為大雄不僅不是天生的英雄,反而更像是現實生活中,最容易被無視、欺負或責罵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像大雄,頭痛之餘,你會看到他也有很棒的一面嗎?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帶著不同的磁場,這些孩子好像就很難對到適合的頻率,然而互動之後會發現,其實每個孩子都非常不一樣。現在來啟動一下來自科幻片的宇宙翻譯機,感受一下這群孩子與眾不同的視野與想像吧。
兒童心理師每週一次的日常,卻是爸爸媽媽的全年無休,如果聽到學校老師建議評估時,可能會急著想要知道評估是怎麼回事,心理師又可以提供哪些協助。
延續「猴死囝仔」這個主題,孩子很多時候不會照你的劇本走,這時候該怎麼應對自己也可能要抓狂的情境呢?接下來分成兩個部分來分享。首先是父母自己本身的狀態,再來是孩子的狀態,父母要先練習掌握自己的狀況,也照顧好自己,才可能有足夠的心力掌握孩子的狀態,進而幫助孩子。
大人口中的「猴死囝仔」,如果粗心大意、坐不住、左耳進右耳出、健忘、專門闖禍,雖然容易惹火身邊的同學、爸媽、老師,但其實不是故意的,惹禍的其實是大腦指揮中心的功能。所以在監控自己的情緒、想法與行為時,總是比同年齡的孩子幼稚,這時候該怎麼幫助這樣的孩子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類大腦是黑猩猩等靈長類親戚大腦的三倍。為了滿足更大的大腦需求,應對保持人類大腦正常運作的壓力,人類神經系統的升級是有代價的。我們的工作細胞多巴胺DAN(也就是我們的阿丹多巴胺神經元),這次又在《自然》11月的新聞中閃亮登場,告訴我們近期研究如何揭發了「人類大腦如何變得如此之大:我們的細胞學會了。。
Thumbnail
當大腦運作時,神經元會通過「電化學反應」傳遞訊號。訊號會依次刺激特定腦區的神經元,然後傳遞給下一個神經元,最終形成一個複雜的系統。因此,每次訊號的傳遞與刺激,這個系統就會不斷被重塑和增長,讓訊號傳遞的效率越來越靈活。 外部的刺激 → 各部位神經元受到刺激 → 產生激素、分泌物 → 神經元經歷破壞與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目前這個地球正在整體提升頻率中!人與人的相處是會互相影響的,也就是「量子力學」與「能量糾纏」等現象。以下運用幾個簡單的訓練可以撫平大腦中,無意損壞的部分! 壹、經常冥想或是祈禱     研究顯示經常冥想或祈禱有助於紓解壓力與提升腦部功能。經常冥想的人,腦
在現代社會中,專注的力量無法被替代,彰顯在工作效率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上。本文探討了幾種強化專注的方法,包括冥想、正念及番茄鐘等,並提供具體步驟與練習,幫助大家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中找回專注力,增強內心平靜與滿足感。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正念專注當下,減少雜念、提升專注力。身心放鬆,享受健康。
Thumbnail
全球肥胖流行的爆發對健康體系構成了威脅,引發了許多嚴重疾病的風險,包括認知功能障礙。研究表明,體育活動有助於減輕跨越壽命的肥胖相關認知缺陷的不良影響。鑒於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強大神經保護作用,以及運動訓練作為其水平調節劑的已知角色......
最近去上緩慢且靠近心靈的課程 有點類似冥想又不是冥想 那個活動的名稱叫做「掃描全身」 找一個舒服的方式 放下輕鬆的背景音樂後 跟著老師表達的口號去執行 把注意力從外在環境 慢慢地拉回自己的呼吸 然後住的注意力從鼻腔的胸腔 然後這個注意力再到我們的腹部 就是這樣掃描我們身體的每個部
Thumbnail
強迫症 (OCD) 患者經常會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例如焦慮、恐懼和厭惡。這篇文章介紹了與強迫症相關的神經迴路研究,並探討了形成強迫症的方式。內容包括多個神經迴路模型以及實際例子,以期能提供對強迫症的更深入理解。
Thumbnail
神經回饋其實透過儀器偵測人體的生理訊號,生理回饋偵測的是呼吸、心跳、皮膚導電程度、手指表面溫度、肌肉緊繃程度、血壓等等,而神經回饋專門針對的是腦波。
Thumbnail
人類大腦是黑猩猩等靈長類親戚大腦的三倍。為了滿足更大的大腦需求,應對保持人類大腦正常運作的壓力,人類神經系統的升級是有代價的。我們的工作細胞多巴胺DAN(也就是我們的阿丹多巴胺神經元),這次又在《自然》11月的新聞中閃亮登場,告訴我們近期研究如何揭發了「人類大腦如何變得如此之大:我們的細胞學會了。。
Thumbnail
當大腦運作時,神經元會通過「電化學反應」傳遞訊號。訊號會依次刺激特定腦區的神經元,然後傳遞給下一個神經元,最終形成一個複雜的系統。因此,每次訊號的傳遞與刺激,這個系統就會不斷被重塑和增長,讓訊號傳遞的效率越來越靈活。 外部的刺激 → 各部位神經元受到刺激 → 產生激素、分泌物 → 神經元經歷破壞與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目前這個地球正在整體提升頻率中!人與人的相處是會互相影響的,也就是「量子力學」與「能量糾纏」等現象。以下運用幾個簡單的訓練可以撫平大腦中,無意損壞的部分! 壹、經常冥想或是祈禱     研究顯示經常冥想或祈禱有助於紓解壓力與提升腦部功能。經常冥想的人,腦
在現代社會中,專注的力量無法被替代,彰顯在工作效率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上。本文探討了幾種強化專注的方法,包括冥想、正念及番茄鐘等,並提供具體步驟與練習,幫助大家在資訊爆炸的環境中找回專注力,增強內心平靜與滿足感。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Thumbnail
正念專注當下,減少雜念、提升專注力。身心放鬆,享受健康。
Thumbnail
全球肥胖流行的爆發對健康體系構成了威脅,引發了許多嚴重疾病的風險,包括認知功能障礙。研究表明,體育活動有助於減輕跨越壽命的肥胖相關認知缺陷的不良影響。鑒於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強大神經保護作用,以及運動訓練作為其水平調節劑的已知角色......
最近去上緩慢且靠近心靈的課程 有點類似冥想又不是冥想 那個活動的名稱叫做「掃描全身」 找一個舒服的方式 放下輕鬆的背景音樂後 跟著老師表達的口號去執行 把注意力從外在環境 慢慢地拉回自己的呼吸 然後住的注意力從鼻腔的胸腔 然後這個注意力再到我們的腹部 就是這樣掃描我們身體的每個部
Thumbnail
強迫症 (OCD) 患者經常會對強迫性的想法、衝動或圖像產生厭惡情緒,例如焦慮、恐懼和厭惡。這篇文章介紹了與強迫症相關的神經迴路研究,並探討了形成強迫症的方式。內容包括多個神經迴路模型以及實際例子,以期能提供對強迫症的更深入理解。
Thumbnail
神經回饋其實透過儀器偵測人體的生理訊號,生理回饋偵測的是呼吸、心跳、皮膚導電程度、手指表面溫度、肌肉緊繃程度、血壓等等,而神經回饋專門針對的是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