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觀點的總體架構(經濟篇)(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筆者必須說,以國家戰略的角度觀來看,不去在乎那些從來就與大學無緣的中下層同胞,而以中產階級以上的視角去看,絕對會出事。問題是,在乎就得做些甚麼,很多政策是抵觸我們那年代,包括筆者在內的自由經濟市場觀點。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放長遠來看,這樣做就是短線,放著少數有資本的,去其他不守規矩的國家撈錢,反過來倒打國內一把,最後除了留下一堆錢,台灣什麼都不剩。別的不說,整個東南亞國家到台灣,我們看一下就會發現,幾乎都沒有什麼巨量工業礦藏資源,台灣是唯一一個從只有農業基底的國家,打造出全世界前端的工業技術。雖說有機運跟地理幸運,但這不會是光有地理優位就能發展,還得要人力資源的配合。

而這些機運一去就不再,台灣就會走向中南美國家,列強的收割場,從小玩家變成棋子。

大國旁的另一種小國發展:失敗的中南美模式

中南美有些被稱為治理失敗的國家是怎麼回事?有些是地理因素,原本就不合的區域被統一到一個國家,沒內戰就很好。所謂的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算是對一半,真正的問題則是因為離美國太近,導致大國影響力太強。

以經濟角度來說,小國本就會變成大國計畫中的生產基地,自古以來大型帝國會將周邊小國,劃分為穀倉國度、礦業國家、軍事要塞,這是非常合理也自然的,相較美國的國力,中南美國家相比之下大概就一兩個州的程度。光是這樣,並不能說明拉美,尤其是中美洲受到的壓力。

大致上,自由市場會找尋低廉的生產基地,根據比較利益原則,挑選就近的國家是合理的,這也是政府對外招商,促進國內經濟的理由。問題在於拉美國家的教育基礎並不好,以家族為基準的地方自治常會干涉中央,在形成現代化國家的過程中,掌權的家族往往會優待自己出身的地區,並竭盡所能把利益放到自己家族口袋。

所以這是貪汙的鍋?某種程度上算是,在拉丁美洲還沒有受到社會主義浪潮衝擊前,差別只是哪個家族當政,而不同家族跟美國各州的關係,是否與大型企業交好,都成為能否順利招商的關鍵。而這種發展無可避免的弱化地方,凡是一個勢力掌權,就會發展自家地盤,弱化敵對勢力,反之亦然,結果就只有首都、重要海港等大都市,有國際商業力量介入的地區,法律才能順利執行。

冷戰時左右路線拉扯,內政擺蕩發展受限

在社會主義傳入,更糟糕的共產主義滲入拉丁美洲後,走到了左右對立。但這可不是資本家對工農階級的幻想,凡事都要錢,沒有錢買不到工農票。在二戰後,拉美的路徑越來越偏向左右擺蕩,全部都受到美國影響,這跟共和民主兩黨有正相關但不是必然有關,主要還是看左右派當時的思維。

右派會傾向貿易、工商利益,建設重要都市,並讓拉美小國成為生產基地,其中的利潤就交給合作的在地勢力拿走,由這些地方政客,拿賺到的錢去選舉。

左派則是透過美國國內各種發展組織,由在地政客找尋適合的招牌,設立拉美的社會運動、改造、福利團體,由這些團體透過發福利等方式給工農小民,有助於選舉。

台灣在冷戰年代基本上都算是右派勢力在影響,不過由於首要目標在日本,加上台灣的國民黨政權非常穩固,所以不需要如拉美一樣直接介入,國民黨也不會願意讓美國伸手地方政治。後來則是美俄冷戰,圍堵共產勢力,左派勢力進不來,等到台灣民主開放,美國的左派政客已經去中國談合作了,故台灣的左翼團體,完全不像拉美有大量補助可用。加上台灣已經是已開發國家,不適用美國左派介入他國政治的手段,才會有台灣的左派政客非常「務實」、「跑基層」等等現象。

  • 編:一代左統代表

產業凋零但架構仍存,台灣政經優勢遠勝多數國家

總而言之,經濟架構的問題,在台灣一直都不是左右理論,千萬不能拿拉美當案例,更不能用中國當例子。台灣算是非常特殊的狀況,既有日本時代留下的教育與工業基礎,還有國民黨威權統治下根除左翼運動的社會性,導致現在除了中國扶植的左統以外,沒有真正的左派組織,民間也沒人吃這套。

而台灣這種特殊路徑,竟然在李登輝任內沒有全數西進中國,與拉美整串葡萄拉走後就光了不同,我們還有葡萄藤架在,種植技術也還在。這得力於教育體制培養的大量人才,就算中下層技職體系,台灣的訓練與工作態度,相較其他開發中國家,還是非常有優勢。

中產階級的觀念是不要比爛,但你不去比爛,怎麼會知道自己在哪個位置?明明勞工技能在全球前段班,教育程度更算頂尖,工作態度也可排在前面,結果我們只往前看,整天說自己綜合名次只有10~20名,好可憐好可憐。

喂喂喂,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欸,就算拿人口破千萬的來比,我們也在前段,這樣都要稱可憐,那其他人不該去死一死了。

正確心態比正面心態重要。

avatar-img
26.7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有人常說,筆者似乎太過保守,不懂看待新經濟、新社會結構的樣貌。  呃,也許吧,讓我們先看一下,上週講的產業結構,對應到人口與教育結構的狀況,然後筆者用簡單的數學,整數的去計算,便於各位讀者理解。 
開工廠要賺大錢很難,尤其是民生輕工業,目前來說最難取得的是廠房,要說下去就是房租問題最嚴重。這不是居住正義喔,恰恰好相反,因為都市化後的直轄市周邊土地價值上漲,地主多不願意繼續做工業區,想的是住商土地開發,相較廠房租金,蓋大樓才是一本萬利。
欠缺工業的後遺症很多,這幾年台灣開始重視防災,卻屢屢買不到台灣製造的產品,或是零組件很難全台灣製,說穿了就是產業崩掉的原因。確實沒有必要為了喝牛奶去養一頭牛,但產業邏輯是欠缺這些技術勞工,過幾年台灣若有需要,有錢也造不出來。
更別說職校裡面,也是有不少人混到畢業,根本沒想待這行的,所謂教改大學變多毀滅技職體系,這是對職校學生的認真求學程度,有錯覺還是幻覺。鼓勵學生適性探索,讓同學追求興趣來挑科系是近年的事情,而且副作用變成,現在多是挑簡單好走的路,然後以為興趣就在此。
當我們每一個人都知足,社會整體資源才有辦法累積,促成下一次技術進步。工業革命打破大自然宰制人類,讓人類可以主掌自己命運,也不過數百年前。若我們在此停步,認為累積是錯的,每一個人都要追求最大的快樂,且快樂指標物質化,那累積的資源很快就會被揮霍,二戰後的數十年和平即將結束。 我們近年最常聽到,做OO政策
台灣現在人覺得生活難過,並不是虛像,正確的說法是每個年代的人,在每個時代都覺得日子難過。因為人是比較的動物,總會想要日子過更好,故真正的情況是,過不了期待中的日子,就會覺得日子難過。
有人常說,筆者似乎太過保守,不懂看待新經濟、新社會結構的樣貌。  呃,也許吧,讓我們先看一下,上週講的產業結構,對應到人口與教育結構的狀況,然後筆者用簡單的數學,整數的去計算,便於各位讀者理解。 
開工廠要賺大錢很難,尤其是民生輕工業,目前來說最難取得的是廠房,要說下去就是房租問題最嚴重。這不是居住正義喔,恰恰好相反,因為都市化後的直轄市周邊土地價值上漲,地主多不願意繼續做工業區,想的是住商土地開發,相較廠房租金,蓋大樓才是一本萬利。
欠缺工業的後遺症很多,這幾年台灣開始重視防災,卻屢屢買不到台灣製造的產品,或是零組件很難全台灣製,說穿了就是產業崩掉的原因。確實沒有必要為了喝牛奶去養一頭牛,但產業邏輯是欠缺這些技術勞工,過幾年台灣若有需要,有錢也造不出來。
更別說職校裡面,也是有不少人混到畢業,根本沒想待這行的,所謂教改大學變多毀滅技職體系,這是對職校學生的認真求學程度,有錯覺還是幻覺。鼓勵學生適性探索,讓同學追求興趣來挑科系是近年的事情,而且副作用變成,現在多是挑簡單好走的路,然後以為興趣就在此。
當我們每一個人都知足,社會整體資源才有辦法累積,促成下一次技術進步。工業革命打破大自然宰制人類,讓人類可以主掌自己命運,也不過數百年前。若我們在此停步,認為累積是錯的,每一個人都要追求最大的快樂,且快樂指標物質化,那累積的資源很快就會被揮霍,二戰後的數十年和平即將結束。 我們近年最常聽到,做OO政策
台灣現在人覺得生活難過,並不是虛像,正確的說法是每個年代的人,在每個時代都覺得日子難過。因為人是比較的動物,總會想要日子過更好,故真正的情況是,過不了期待中的日子,就會覺得日子難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如何做對決策,讓人生更富足、幸福、美好
Thumbnail
談到軍事怎麼改,一般人的想法多是買武器,而且越大越好,似乎沒想過事情沒那麼簡單。 好比說,我們買了防空飛彈,一組兩台車,最低人力4個,所以一百組就是400人?當然不是啊,國軍一個愛國者三型飛彈連有8台車,一個連有100多人欸,怎麼可能全部去開車。
政府的目的是控制人民 全球強大力量網絡   少數人控制多數人 錯誤的人毀掉了一切 政治充滿欺詐而沒有誠信 當危機變成了生意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筆者講這些,已經有體悟到會被罵不尊重市場,但也必須要講清楚,自己學生越多就越感到不能這樣下去。 主要原因是產業消失,尤其是製造業,學生畢業後進到製造業的比例非常低,這有兩層意義,一層是製造業正在消失,另一層是現在的職缺很難釋出。哪一個才是答案?兩者皆是。
Thumbnail
就經濟結構論,移民來協助台灣產業,填補基層工作人口並無不當,但我們是否要考慮開放移民?這個答案顯然是必要的。
Thumbnail
所以,認清公平與信任法則,跟開放市場拚經濟,這跟架構的關聯是什麼? 筆者要說的是,我們是否有一些前提,對國民就業有想像,還是一切交給市場就好?如果這個世界徹底公平,每個國家互通有無,好比說台灣勞工今天要去日本工作,可以買張機票就過去,到美國蓋廠房也是隨叫隨到,具有高度的移動能力,那的確是一點錯都沒。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極權國家與民主國家之間的關係、現代人的生活需求以及環境與經濟的辯證。作者質疑了消費主義對人類的影響,並探討物質與精神富足的真義。同時,文章也反映了政治與宗教的交織,並質疑在這個愈發分裂的世界中,個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活意義。最終,提醒讀者從自身的需求出發,重新思考真實的富足與幸福。
Thumbnail
如何做對決策,讓人生更富足、幸福、美好
Thumbnail
談到軍事怎麼改,一般人的想法多是買武器,而且越大越好,似乎沒想過事情沒那麼簡單。 好比說,我們買了防空飛彈,一組兩台車,最低人力4個,所以一百組就是400人?當然不是啊,國軍一個愛國者三型飛彈連有8台車,一個連有100多人欸,怎麼可能全部去開車。
政府的目的是控制人民 全球強大力量網絡   少數人控制多數人 錯誤的人毀掉了一切 政治充滿欺詐而沒有誠信 當危機變成了生意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筆者講這些,已經有體悟到會被罵不尊重市場,但也必須要講清楚,自己學生越多就越感到不能這樣下去。 主要原因是產業消失,尤其是製造業,學生畢業後進到製造業的比例非常低,這有兩層意義,一層是製造業正在消失,另一層是現在的職缺很難釋出。哪一個才是答案?兩者皆是。
Thumbnail
就經濟結構論,移民來協助台灣產業,填補基層工作人口並無不當,但我們是否要考慮開放移民?這個答案顯然是必要的。
Thumbnail
所以,認清公平與信任法則,跟開放市場拚經濟,這跟架構的關聯是什麼? 筆者要說的是,我們是否有一些前提,對國民就業有想像,還是一切交給市場就好?如果這個世界徹底公平,每個國家互通有無,好比說台灣勞工今天要去日本工作,可以買張機票就過去,到美國蓋廠房也是隨叫隨到,具有高度的移動能力,那的確是一點錯都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