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教育】你被操弄了嗎?被引發罪惡感、羞愧感及挫敗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激發以上負面情緒,他人可以侵入對你「指示」

於是變成

#情緒勒索--你要去為他的感受負責

#被怪罪--你要去為這個結果負責

#PUA--你被貶低,要聽他的話

最後你充滿「恐懼」、「自我懷疑」與「自我否定」,什麼都做不了,無法決定,只能看人臉色,沒有自在的好心情,只有「還好別人不生氣沒事」的勉強感。


最好的直抗法是,在自己內心說出:「你那些干我屁事?」

如果在自己內心場域都表述不出,請找專業協助,慢慢找出卡住的是哪些

有時候是創傷事件、有時候是情緒消解需要引導、有時候是自我認同議題

情緒感受就只是訊號,有時「能量」比較大,但不需害怕喔,那就像打雷似的,轟隆作響聲光效果大,但實際上是在遠方的,不會雷到你。

你沒事的,只是被嚇到了,然後你就驚醒了,「醒」了知道自己怎麼了,這是一個過程。

avatar-img
316會員
222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
情緒障礙,可以比喻為「有情緒,但出不來」 而出不來(沒有出現)自然就無法辨識、接納、理解、調適 一般講「述情障礙」是統稱,同樣症狀但肇因不同,解決之道也不同   第一類:能量太大堵住(突發事件) 如親人過世大驚嚇,悲傷程度(能量太大) 因為出口太小,讓人一時無法表達,於是悶著,令人不舒服
這是給某案母親的親職教養建議,但我覺得都通用,大家也應該可看懂並自行發揮 持續檢討結構設計,不要檢討人。
衝突時雙方是互相否定的。 可是你不能說各打50大板。 因為10歲V.S.30歲,就是不同。
情緒像是萬聖節裡帶著惡魔面具的小朋友,不給糖就搗蛋!它敲敲門、吼叫鬼來了,但你知道這是「請求」,你預備好他們來,有默契地完成這個遊戲,最後小鬼歡樂地離開。 情緒反應只是一種習慣,你需要馴養它。馴養就是建立關係,如同小王子馴養狐狸,要有耐心,要努力認識所馴養的,不可以把它忘掉,永遠要對所馴養的負責。
你幫他承接情緒,自然也會反映情緒,有點像是幫忙過濾的感覺 情緒有傳染性,他這樣做也會引起你的能量反應(同理、共鳴、共感),你也會感到辛苦甚至痛苦,才會急著想幫他解決問題 傾聽前,先分辨一下[對方是你的誰?] 關係是有親疏遠近的,對不同的人反應自然有別
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
情緒障礙,可以比喻為「有情緒,但出不來」 而出不來(沒有出現)自然就無法辨識、接納、理解、調適 一般講「述情障礙」是統稱,同樣症狀但肇因不同,解決之道也不同   第一類:能量太大堵住(突發事件) 如親人過世大驚嚇,悲傷程度(能量太大) 因為出口太小,讓人一時無法表達,於是悶著,令人不舒服
這是給某案母親的親職教養建議,但我覺得都通用,大家也應該可看懂並自行發揮 持續檢討結構設計,不要檢討人。
衝突時雙方是互相否定的。 可是你不能說各打50大板。 因為10歲V.S.30歲,就是不同。
情緒像是萬聖節裡帶著惡魔面具的小朋友,不給糖就搗蛋!它敲敲門、吼叫鬼來了,但你知道這是「請求」,你預備好他們來,有默契地完成這個遊戲,最後小鬼歡樂地離開。 情緒反應只是一種習慣,你需要馴養它。馴養就是建立關係,如同小王子馴養狐狸,要有耐心,要努力認識所馴養的,不可以把它忘掉,永遠要對所馴養的負責。
你幫他承接情緒,自然也會反映情緒,有點像是幫忙過濾的感覺 情緒有傳染性,他這樣做也會引起你的能量反應(同理、共鳴、共感),你也會感到辛苦甚至痛苦,才會急著想幫他解決問題 傾聽前,先分辨一下[對方是你的誰?] 關係是有親疏遠近的,對不同的人反應自然有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假借的歉意 顯得特別虛偽 對不起 得不到原諒   是誰在欺騙誰 我看穿了所有把戲 心甘情願 被他人欺騙   被丟下的那些哀愁 最後依舊 會跟上每一個時刻 恍然才發現 我 還在這裡   我誠實的樣子 顯得特別軟弱 我知道 在裝瘋賣傻   是誰在放棄誰 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充斥著自卑和絕望情感的心理狀態。作者深陷在負面情緒中,無法擺脫。內心充滿了對過去失敗的懊悔和對未來的無力感。透過對失敗的反思和對痛苦的感受,闡述了作者的沮喪心境。無論是他人的離開,還是對正向情感和勉強的拒絕,都展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絕望和對光明的否定。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好累,今天情緒崩潰了。 崩潰了,然後呢? 換來的也只有被指責,被批評。 覺得我不懂事,覺得我亂發脾氣。 我不懂事? 我很小開始就懂事了,因為你們。 事事順你們的意,做你們想我做的。 以前學生時期老師總說我文靜有禮, 但我自己的性格,我自己想做的事我壓抑了多久,只有我知道。 有任
Thumbnail
我們害怕講錯話傷了別人 害怕哪些行為得罪了誰 害怕某些原因,而失去某段關係 長期滿足別人的期望,被當成理所當然 最後不被珍惜,把自己搞得傷痕累累 退一步不是海闊天空,而是萬丈深淵。
Thumbnail
責備使自己成了關係中的被害者,都是因為我,對方或事情才會如此吧! 但這無法解決問題,甚至延伸出受害者情緒 要找出自己能負責的部分,而這時要使用理性來看待事件的發生。 藉由觀察自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我假借的歉意 顯得特別虛偽 對不起 得不到原諒   是誰在欺騙誰 我看穿了所有把戲 心甘情願 被他人欺騙   被丟下的那些哀愁 最後依舊 會跟上每一個時刻 恍然才發現 我 還在這裡   我誠實的樣子 顯得特別軟弱 我知道 在裝瘋賣傻   是誰在放棄誰 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充斥著自卑和絕望情感的心理狀態。作者深陷在負面情緒中,無法擺脫。內心充滿了對過去失敗的懊悔和對未來的無力感。透過對失敗的反思和對痛苦的感受,闡述了作者的沮喪心境。無論是他人的離開,還是對正向情感和勉強的拒絕,都展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絕望和對光明的否定。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好累,今天情緒崩潰了。 崩潰了,然後呢? 換來的也只有被指責,被批評。 覺得我不懂事,覺得我亂發脾氣。 我不懂事? 我很小開始就懂事了,因為你們。 事事順你們的意,做你們想我做的。 以前學生時期老師總說我文靜有禮, 但我自己的性格,我自己想做的事我壓抑了多久,只有我知道。 有任
Thumbnail
我們害怕講錯話傷了別人 害怕哪些行為得罪了誰 害怕某些原因,而失去某段關係 長期滿足別人的期望,被當成理所當然 最後不被珍惜,把自己搞得傷痕累累 退一步不是海闊天空,而是萬丈深淵。
Thumbnail
責備使自己成了關係中的被害者,都是因為我,對方或事情才會如此吧! 但這無法解決問題,甚至延伸出受害者情緒 要找出自己能負責的部分,而這時要使用理性來看待事件的發生。 藉由觀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