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的熱量和醣量都低,所以有一陣子低醣飲食很流行用花椰菜來做「偽炒飯」,就是用花椰菜來代替白米飯,因為屬十字花科的花椰菜營養成份很高,富含維生素C及蛋白質。
第一次實驗:
花椰菜偽炒飯的作法也很簡單,只要將花椰菜川燙後切碎,再加入和平常炒飯一樣的配料就可以。
雖然偽炒飯從外觀,如果沒有仔細看,乍看之下會以為是真的炒飯,吃起來味道也不錯,但畢竟沒有米飯的的炒飯,吃起來總覺得怪怪的,好像沒有吃到飯的滿足感 (笑)。若單純只用花椰菜當白米飯來炒,因為沒有澱粉當黏著劑,炒完也較容易出水,口感比較沒那麼好。
第二次實驗:
這次買了一大顆白花椰菜,整顆炒來吃,一餐又覺得太多,所以就川燙過後,將半顆花椰菜切碎,簡單的加入一些甜椒、肉絲、雞蛋。這次用1/3 的肧芽米飯,和2/3的花椰菜丁一起炒。加了一點健康的米飯,既可享受到米飯的口感,又不用擔心碳水太多。
溫馨小提醒:
蒟蒻是大家公認的減肥聖品(指原味、沒有任何加工調味過的),除了市場上常見的塊狀及小卷狀外,前幾年也開始很流行蒟蒻米和蒟蒻麵。第三次實驗做了蒟蒻米炒飯,個人覺得蒟蒻米如果做成炒飯或燉飯的料理,口感和米飯大概有80%的相似度。
尤其蒟蒻是完全沒有味道,所以調味上,口味可以稍微偏重一點,會覺得比較有味道。要料理蒟蒻米之前我都會先過水川燙,因為蒟蒻米在製造過程中是浸泡在食用氫氧化鈣水裡,會有一股不是很好聞的味道,先川燙過會消除一些味道及氫氧化鈣的成份。
「蒟蒻 」,又稱"魔芋", 為天南星科魔芋屬。產於日本、印度、斯里蘭卡、馬來半島及中國西南地區,而台灣的埔里、魚池、台東等地也有生產。多長於溪谷兩旁濕潤地,果熟期約為每年8~9 月。
蒟蒻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和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豐富的食物纖維,屬於水溶性纖維的一種,熱量極低,有「胃腸清道夫」之稱。
蒟蒻產品的製做過程,是將蒟蒻密封浸泡在食用氫氧化鈣水中,經過低溫殺菌後,使產品能夠保持在鹼性且無菌污染的狀態中。不需添加任何防腐劑,一樣可以在未開封的情況下,置於常溫的環境裡保存長達一年以上,並保留其營養成份及高含水量。
但蒟蒻本身含有大量的草酸,具有生物毒性,不能直接生食。需要經過磨碎、水洗、添加氫氧化鈣、煮沸等加工過後的蒟蒻方可食用。而且蒟蒻性寒,有風寒感冒症狀者,皮膚病患者要謹慎食用。由於蒟蒻富含膳食纖維,所以腸胃道消化道功能不佳的人,也不宜過度食用。
P.S. 食用氫氧化鈣小知識:
「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是一種微溶於水之白色固體,強鹼性,在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而變質,具有吸水性。一般用於建築或酸性土地的改良。而「食用氫氧化鈣」,則是將熟石灰透過加工提煉,去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而成。
「食用氫氧化鈣」依目的不同分為兩種用途:
1.在醫藥的使用上做為"營養添加劑",幫助人們補充鈣質的吸收,通常會以錠狀或是膠囊狀呈現。
2.在食品的應用上做為"食品改良劑",例如:在製造蒟蒻的過程中,利用其鹼性特質,幫助蒟蒻凝固成形。
第三次試驗:
直接用蒟蒻米來炒飯,加入鮪魚碎、秋葵、玉米筍、青葱、蒜末、雞蛋,再灑上黑胡椒粒和胡椒鹽調味。
第四次試驗:
用冰箱剩下的胚芽米隔夜飯,加上蒟蒻米,以及從冷凍拿出一點小香腸、櫻花蝦,加上青蔥、雞蛋,用黑胡椒粒和胡椒鹽調味,馬上就可以做成簡單的低醣炒飯,快速又方便。
第五次試驗:
之前去宜蘭玩買了好幾包即食的真空包鴨賞,每次都是單吃、涼拌或炒大蒜,想說用它來試試炒飯,結果味道也很不錯。
材料為:蒟蒻米、肧芽米、鴨賞、青蔥、雞蛋、黑胡椒粒、黑胡椒粉(因為鴨賞已有鹹度,就不再加鹽)。
會用蒟蒻米加肧芽米是因為若單用蒟蒻米時,雖然外觀很像,口感上也比花椰菜偽炒飯好,但畢竟沒有米飯 (澱粉) 的口感,而將這二種米加在一起,既有米飯的口感,還有胚芽的營養成份,口感更有95% 的相似度了。
第六次試驗:
這次是用蒟蒻米、白米飯、水煮鮪魚罐頭 (水分要擠乾) 、櫻花蝦、青葱、雞蛋,做成低醣炒飯。因為加了鮪魚和櫻花蝦,所以是屬於有"海味"的炒飯。
第七次試驗:
一樣是用蒟蒻米、白米飯、鮪魚、櫻花蝦、青蔥和雞蛋的滿滿海味蛋白質,再加上青椒、紅黃甜椒有著多樣顏色的植化素,健康滿滿。低醣炒飯可以隨意搭配,有點清冰箱的概念,是一道個人蠻喜歡的懶人料理。也很適合當成懶人便當,今天的晚餐和明天的午餐,一起處理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