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0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天賦的神奇源頭:都是大腦的因素

raw-image

天賦是能帶來效益的重複性思想、感受,或是行為模式。

經過超過半世紀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原來這些重複性模式和大腦內的突觸有關係,而且長大到某個年紀之後,大腦的成長就不會再創造出新的模式,於是定調了這些持久不變的:你的天賦特質。

大腦這個器官很妙,大部份的人體器官不論是心臟、肝臟,都是剛出生時小小的,隨著成年之後長成適當尺寸。但是大腦卻是嬰孩時期成長很快,長到一定年紀之後就不長了,甚至還漸漸縮小。

從人體的比例來看,出生時腦的重量佔全身重量的12.5%,但成人的腦重量則只佔全身重量的2%。由此可看出腦的發育對早期人體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絕大部份的腦細胞間的神經傳遞系統在童年時就大致底定。

從胚胎到三歲,大腦突觸建構成星雲

讓我們來看一下在人類早期發展階段,大腦中連結的形成,幫助我們了解人類的自然學習。

人在受孕42天之後,您在子宮中的大小就像郵票一樣,大約在這個時候,大腦的發展開始了。

從長出第一個神經元開始,接下來的120天,胚胎會以每秒長出9,500個新的神經元的驚人速度,爆炸般的建造大腦;經過這120天之後,您的大腦已經成長到擁有一千億個神經元。

神經元和神經元相連接的交叉點,就是「突觸」,而大腦中的的每個神經元必須與另一個神經元透過突觸相連接。一旦建立了連接,兩個神經元之間就存在一條可以流動訊息的通道。

3歲之前,大腦內的神經元會不斷發展製造連結,整個大腦內上千億個神經元,每個都會大約建立約15,000個連接。可以想像這些交叉點和神經元有多麼錯綜複雜,就像是宇宙中的星雲一般。

令人震撼的是,大約在3歲左右,大腦形成神經圖譜的過程就已經完成了。

突觸精選與自我優化,大腦資訊流動的奧妙

大腦究竟是如何這麼細緻地爆炸成長,亦或又是為什麼隨著長大發生損壞,科學家們還在持續研究這個神秘的器官。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大腦的突觸增生到某個程度後,只會留下那些較強而有效率的連結。

人腦在爆炸成長之後,又會自己關掉數十億個連結,從3歲到15歲之間,人腦會持續忽視較沒有效率的神經元組織,到了16歲的時候,半數的神經元組織已不復存在。聰明和效率取決於大腦如何善用最強的連結,它自動地汰換掉訊號傳遞不順的連結,只留下大腦裡的「T1專線」。

這些大腦T1專線基於某種的原因,訊息的流動比其他路線更為順暢。如果我們有可能用某種方式以肉眼觀看大腦的資訊傳遞的話,我們會發現它是一團龐大的糾纏電線球,其中有數百萬個連接。有些是細的線路,無法處理太多的訊息流,可能只像吸管一般粗細,水量不大。再找看看粗一點的線路,可能就像花園澆花用的水管,能夠輸送多一點的資訊。最後,那些大腦裡面最粗壯的線路,大概就像消防水喉,當你打開水栓,眨眼之間水柱噴出,巨大的資訊就在神經線路之間流動傳遞。

我的T1突觸「蒐集」在自然淘汰下壓倒性勝出

如果把我最粗壯的那些突觸連結找出來,在這些神經元突觸上,會看到上帝創造我的時候,配方濃度加最多的:Input 蒐集。換句話說,與 Input 有關的強大的連接,早在我嬰孩時期就發展起來了。

因此,許多人好奇詢問:我們的主導天賦會因為工作轉換、生活改變、職涯成長,發生改變嗎?這個答案是不會。你的天賦特質在孩童時期之後大概就持久不變了,已強制寫入到我們的大腦,這其中存在著生物學的原因,雖然我們還不明白是什麼原因造成某些線路特別強壯,為什麼有些萎縮消失。

在你的天賦報告上,第34位吸管一般的線路,是不可能像報告上第一位如消防水管般的線路,眨眼間傳輸巨大海量訊息的。這就是為什麼如果我們努力想要讓比較後面的天賦表現,追上比較突出的天賦,是白費工夫、事倍功半。就像發生火災的時候,你不可能拿著吸管去滅火。

也因此,對我而言,當我需要進行決策思考時,我對未來可能性的憑空想像力 Futuristic 前瞻(我的第34位),永遠不可能像 Input 蒐集 (我的第1位)那樣強大地運作。我遇到議題的第一直覺反應且對我來說最有效率的做法,會是先去找相關的資訊、找相關的人訪問,先蒐集足夠的資訊,幫助我建立通盤了解之後,再進行評估與決策。從生物學的原因來看,不去收集資料就自己直接開始擘畫願景,對我來說是天方夜譚;但對於有「前瞻」這項天賦才幹在前五或前十的朋友來說,則是輕而易舉。

工作中的前瞻對決,以獨特能力展露價值

一定會有人認為,難道我們不應該努力讓排序後面的能力提升嗎?的確,我的 Futuristic 前瞻在最後一名,並不代表我比較適合步調慢的傳統產業。事實上我的職涯經歷幾乎都是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產業,我也曾經在台灣人工智慧軟體業界走在相當前沿的 Taiwan AI Labs 擔任過AI新聞組的商務發展負責人 (Business Development Lead),也曾短暫半年兼任這個部門的產品經理 (Product Manager),日常工作就是和研發工程師一起推進 AIGC 生成式人工智慧相關的技術應用。

然而,我也發現自己永遠追不上我老闆,也就是 AI Labs 創辦人杜奕瑾 Ethan PTT 的瘋狂想像力,有些人甚至開玩笑說他的工作每天只要和工程師許願,網路上都估狗得到離職前員工的這翻抱怨。但我看到的是他的 Futuristic 前瞻 特質超級明顯。我以前和他吵架的時候,多半是我會提出一些經驗或是客戶的產業意見,懷疑他提出的想法可行性有多高;但是他的前瞻特質讓他對未來充滿無窮想像與可能,且充滿熱情、興奮與信心。

基於我對於天賦能力研究的知識,我知道我永遠無法像 Ethan 一樣,對於 AI 的無窮潛力光是談論和想像就感到興奮不已,作為他在AI 領域持續奮鬥的動力。但我可以專注於我擅長的能力,像是我的 Input 蒐集 (第1) 或是 Learner 學習 (第4),我透過閱讀和收集AI產業相關的資訊或案例,增加自己對AI的理解,提升我的知識與技能;我也學習了敏捷開發方法、怎麼跑SCRUM、怎麼做軟體產品品Product Owner,這些都是我在進AI Labs之後,才新學習的知識與能力。另外我也利用自己的 Connectedness 關聯 (第2) 連結母校政大傳播學院以及轉介認識的國防大學教授,協助我帶領工程師團隊進行AI 假新聞與認知作戰相關的研究。

認知到這些,令我感到如釋重負。我可以專注於我真正擅長的事情,那些我擁有的天賦才華(它們真實且可測量,顯示在我的蓋洛普克利夫頓優勢報告上!),並且投入於繼續精進發展它們。畢竟,這些我具有最大潛力的地方,也是我更有可能做出強大貢獻的地方。

你覺得呢?


---

你知道自己的天賦特質嗎?希望善用自己的天賦特質建立個人優勢?讓優勢教練來幫助你!您可以透過電子郵件 info@talentsgonewild.com、社群媒體或是LINE官方帳號,連絡優勢教練Daphne Lan,幫助您解鎖釋放個人特質潛力,更有效率且事半功倍迎接成功。更多資訊請前往:talentsgonewild.co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