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開餐廳不會變胖?「延遲享樂」和「自我節制」的平衡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月初逛書店看到某暢銷書裡一段話「有錢人開餐廳不會變胖」,心中有點不以為然,第一個念頭就是:難道作者認真做過抽樣調查歸納出這個結論嗎?如果只是順口一句而已,那也有點失之偏頗。

不過後來仔細想想,暢銷書排行榜常勝書籍永遠不缺「致富」和「生活」兩大熱門品項,這本書作者用了「有錢人就是因為做到了xxx,所以他們才能夠xxx」的句型博人眼球,既滿足了希望複製富人思考模式讀者的需求,也觸及喜歡閱讀生活勵志範例的讀者,因此看到「有錢人開餐廳不會變胖」這句話似乎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平常我維持著一兩個月去好市多採購一次的習慣,多年下來我的最大心得就是:好市多是一個操練節制功夫的好地方。

面對滿坑滿谷的食品,麵包、糖果、餅乾、蛋糕、甜點、零食均以低價大包裝展示,選擇繁多令人眼花繚亂,我曾經禁不起誘惑買了一大包甜點,回家細讀食物成分標籤,發現熱量糖份含量超高,內心罪惡感油然而生,只好吃了一點之後就化整為零分贈親友,免得繼續吃完整包更加後悔。

我想起年輕時在美國讀書工作,一般美國人日常飲食習慣吃大份量食物,幾乎每種類型熱量都高,我經常跟著美國同學同事一起餐飲,當時喜歡吃冰淇淋、可樂還有薯片,而且都是沒有節制大口大口吃。

年紀稍長之後,我開始對食品成分比較注意,基本上不再碰對身體無益的食物。有一次我跟好友說,現在顧及飲食健康,很多年輕時經常吃的食物都不太敢再吃。

美食當前 操練克制能力

我的好友是美食達人,對於各種食物只要對胃口向來來者不拒,他調侃我這個不吃那個也不吃,平白損失了很多人生樂趣。

朋友這句戲言倒讓我重新思考,如果真的是自己喜歡的食物,就算它不宜常吃多吃,偶爾淺嚐幾口似乎並無不可,我為什麼不這麼做呢?但是如果開始這麼做了以後,我會不會慢慢走回以前常吃多吃的老路呢?



我想到了一個經典的「棉花糖實驗」,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l博士及其團隊於上世紀1960到1970年代對600多名幼童做了一個心理學實驗,該實驗結論後來廣為流傳:

「孩子單獨留在房間內,面前放一顆棉花糖,研究人員告訴孩子,如果等到研究人員15分鐘之後回到房間再吃那顆棉花糖,就會多得到一顆棉花糖吃,但是如果研究人員回來看到那顆棉花糖已經被吃掉,孩子就不會得到另一顆棉花糖。」

研究結果發現,只有30%的孩子能夠堅持等待15分鐘而不吃面前的棉花糖,後續研究顯示,這些能夠「延遲享樂」的孩子日後在學業成績表現比起大多數選擇「即時滿足」的孩子表現更為傑出。

近年來類似「棉花糖實驗」之類的新型研究發現,延遲享受所需要產生的自制力,其實也跟社會習俗、家庭經濟狀態及人際關係規範相關。



我開始對自己展開一個改良版的「薯片實驗」,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效果看來還算不錯,覺得是一種可以廣泛應用在生活各方面的好方法。

我曾經是薯片忠實愛好者,20多歲的時候我經常一邊看電視一邊吃薯片,沒有多久整包薯片就進了肚子。

後來我自知多吃薯片無益身體健康,多年來靠著意志力完全不碰薯片,在商場經過薯片區逼自己視若無睹,這樣的過程想起來有點自虐,不過久而久之我甚至不記得我曾經那麼喜歡薯片了。

薯片實驗 鍛練延遲享受

我現在為了增加生活小樂趣,有時會放鬆一下自我管制,購買內含許多小包裝的大包薯片回家。當我完成某項目標之後,允許自己打開一小包薯片分幾天享用做為自我獎賞,然後相隔一兩週之後,當我完成另一項目標,才會考慮打開另一小包薯片獎勵自己。

平常在家看到那一大包薯片,我就把它當成一間上鎖的房間,就像棉花糖實驗30%單獨面對那顆糖的孩子一樣,絕對不去打開那包薯片。

回想多年來我對薯片的心態經歷了三個階段:從學生時期完全缺乏節制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到後來略帶痛苦強迫自己靠著意志力不碰薯片,再到現在我會享用限時限量的薯片當成增進生活樂趣的自我獎賞。

想一想這三個階段的感受,其實我最滿意現階段的自己。



從我的「薯片實驗」再仔細思考暢銷書那句話「有錢人開餐廳不會變胖」,我覺得更為精準的說法應該是:

「不論是有錢人還是普通人開餐廳,即使每天面對各種美食的誘惑,只要有自我節制的能力,餐廳老闆就不會變胖。同樣的,就算餐廳老闆偶爾吃一些自家烹調的美食做為辛勤工作的獎勵,只要有所控制,仍然不會因此而變胖。」

有些人意志力堅定,他們可以一直維持高強度的自制力,做任何事都可以按照既定目標前進,如果你屬於這群人中的一員,恭喜你,我非常佩服你的毅力。

如果你和我一樣,我們的意志力或許強度不同,不過一直堅持靠著意志力做事會覺得有點累,建議你嘗試像我一樣找出專屬於你的「薯片實驗」,看看有沒有辦法在生活中找到延遲享樂和自我節制的平衡點。

這篇文章發布之後,我就可以打開一小包薯片好好享受一下了!

avatar-img
9.3K會員
160內容數
維基百科資料顯示,「文青」原指喜愛藝術的青年,經由網路流傳,詞義逐漸模糊,成為自嘲用語。既是自嘲,何妨自嘲徹底一點,「熟齡文青」遂於2022年7月誕生。 只要是傳統「文青」喜歡的題材,比如說藝術、文藝、音樂、電影等等,文青沙龍都可能涉獵其間,歡迎舊雨新知加入沙龍,共品文青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青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隱隱約約他的雙眼閃動著光芒,我聽到他熱切的聲音問我: 「你會再過來嗎?」 看著他真誠期待的面孔,一時之間我怔住了,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 以前我任職的外資金融機構非常重視企業社會責任,每年都會透過慈善基金會安排員工參與各種公益活動。 這年夏天某個星期六上午,我們幾十名同事搭乘遊覽車從臺北出
最近逛書店瀏覽各類暢銷書籍,有好幾本書名不約而同用「致富」、「財富」或是「有錢人」之類的詞彙吸引讀者青睞,看來投資致富類書籍儼然成為這世代出版界的顯學。 翻閱其中一本書,看到書中提到「有錢人不排隊」這個現象,初看之下好像言之有理,細想卻又覺得失之籠統,不過看到「排隊」這兩個字,記憶不期然回到以前我
三月初和一群朋友去臺南兩天一夜輕旅行。 府城初春,氣溫宜人,正是閒逛好時節。白天到老城區走走停停看看,賞美術館、嘗小吃、逛商店,傍晚去安平看夕陽、吹海風、食海鮮,夜晚老宅酒吧聽音樂、品美酒、聊人生。 本來無意為文記錄,這幾個禮拜一些浮光掠影好像萬花筒一樣總在腦海翻轉,不寫出來有點可惜,還
「到世界各地旅遊,最令人難忘的經歷是欣賞美麗風景?品嘗可口美食?還是到處瘋狂血拼呢? 作者旅行足跡曾經遍及美、加、澳、紐,以及歐洲、亞洲、中東多國,他會告訴你:以上皆非。 最難忘的其實是一群互不相識的異鄉陌生人。 這群人從事各行各業工作,有年輕有年長,旅途中偶然相遇,人生軌跡短暫交集,分別之後
最近在方格子讀到好幾篇關於出書的文章,留言區格友們討論熱烈,浮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1)既然想要出書,就是為了名利,應該追求賣得愈多愈好,不過在短影音世代,紙本書巿場萎縮,與其出書到頭來只有舒適圈朋友友情支持,倒不如放棄這個不實際的念頭,以免勞民傷財。 (2)出書是一種自我實現,是完成願望清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聯準會推行量化寬鬆政策,2010年美元大幅貶值,多數外幣對美元升值,澳元升勢尤為凶猛。一名在金融業多年的業界人士,堅信市場危機就是入市良機,聽信銀行理專不斷鼓吹,投資美元澳元匯率掛鉤產品,利用匯差賺取高利,起初獲利一如預期,不料巿場反轉,產品開始虧損,美元本金全數換為弱勢
隱隱約約他的雙眼閃動著光芒,我聽到他熱切的聲音問我: 「你會再過來嗎?」 看著他真誠期待的面孔,一時之間我怔住了,不知道應該怎麼回答。 以前我任職的外資金融機構非常重視企業社會責任,每年都會透過慈善基金會安排員工參與各種公益活動。 這年夏天某個星期六上午,我們幾十名同事搭乘遊覽車從臺北出
最近逛書店瀏覽各類暢銷書籍,有好幾本書名不約而同用「致富」、「財富」或是「有錢人」之類的詞彙吸引讀者青睞,看來投資致富類書籍儼然成為這世代出版界的顯學。 翻閱其中一本書,看到書中提到「有錢人不排隊」這個現象,初看之下好像言之有理,細想卻又覺得失之籠統,不過看到「排隊」這兩個字,記憶不期然回到以前我
三月初和一群朋友去臺南兩天一夜輕旅行。 府城初春,氣溫宜人,正是閒逛好時節。白天到老城區走走停停看看,賞美術館、嘗小吃、逛商店,傍晚去安平看夕陽、吹海風、食海鮮,夜晚老宅酒吧聽音樂、品美酒、聊人生。 本來無意為文記錄,這幾個禮拜一些浮光掠影好像萬花筒一樣總在腦海翻轉,不寫出來有點可惜,還
「到世界各地旅遊,最令人難忘的經歷是欣賞美麗風景?品嘗可口美食?還是到處瘋狂血拼呢? 作者旅行足跡曾經遍及美、加、澳、紐,以及歐洲、亞洲、中東多國,他會告訴你:以上皆非。 最難忘的其實是一群互不相識的異鄉陌生人。 這群人從事各行各業工作,有年輕有年長,旅途中偶然相遇,人生軌跡短暫交集,分別之後
最近在方格子讀到好幾篇關於出書的文章,留言區格友們討論熱烈,浮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1)既然想要出書,就是為了名利,應該追求賣得愈多愈好,不過在短影音世代,紙本書巿場萎縮,與其出書到頭來只有舒適圈朋友友情支持,倒不如放棄這個不實際的念頭,以免勞民傷財。 (2)出書是一種自我實現,是完成願望清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聯準會推行量化寬鬆政策,2010年美元大幅貶值,多數外幣對美元升值,澳元升勢尤為凶猛。一名在金融業多年的業界人士,堅信市場危機就是入市良機,聽信銀行理專不斷鼓吹,投資美元澳元匯率掛鉤產品,利用匯差賺取高利,起初獲利一如預期,不料巿場反轉,產品開始虧損,美元本金全數換為弱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在這個流量爆炸的世代,大家每一天滑手機或多或少都會接觸一些所謂「成功語錄」的短影音,彷彿每接觸一次,自己就離成功、富有更近一步。而這樣的想法,直到我接觸到《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本書,才開始意識到自己離成功、富裕還有遙遠的一大差距需要努力。 老實說,首次翻閱此書時,我總認為是心靈雞湯,所以不以
Thumbnail
如果我們看到別人的生活過得很滋潤,食衣住行都在富貴圈裡,一餐伙食費是普通人家的七八倍,甚至七八十倍。那樣奢侈的生活方式,我們萬萬不能羨慕,萬萬不能想要與他們一樣,因為那是在替自己的福報減肥,也是福報消瘦的過程。也許有人說,日進斗金的大老闆吃好一點怎麼了,又礙到誰了?其實有錢跟奢侈是兩件事,有錢的人不
Thumbnail
這本書談論有錢人與受薪階級的十個差異,提出了在思維轉變的時候讓自己逐步致富的十個思維來提醒閱讀者。書中的重要內容是作者自己的經歷及觀點,主要在強調金錢觀念和心態的轉變對於財富成功的重要性。
不要經常說自己沒錢 讓錢遠離你 朋友結交少 日子越好 不要過於追求名牌服飾和最貴的餐飲 懂節約 懂得存錢 因爲急用錢時 你可能借不來 不追求貴價 但要追求品質 你的福氣藏在你的脾氣 脾氣沒了 福氣來了
Thumbnail
書名:致富心態(The Psychology of Money) 擁有正確的金錢觀,比賺多少錢重要 因此這本書就是我的致富守財寶典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重點不會是得到了什麼,而是去思考獲得後能給予什麼?給予的幸福要比得到要多得多。為何要捨去眼前能獲得的享受?因為前方有目標要達成,少了這些獲得,就可以把這些零錢拿去幫助多一個人,那也是好的,而且也不會讓自己挨餓受凍。有了這樣的目標,就會更有意識的使用支配金錢而不是想著少買
Thumbnail
許多人終身汲汲營營的想要賺更多錢,想方設法要晉升有錢人,卻一直不得其門而入,認為只要找到更賺錢的方法,或是能夠找到獲利更棒的投資方式,賺到更多錢,很快就能晉升為有錢人。 但這本書要告訴你的可不只是這樣,成為有錢人是心態問題,不是錢多寡的問題,心態要先對了,錢只是附屬產物。這本書是由方言文化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所以說,也會變得要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困境。別人的人生目標可能是好好的盡情享受美食,這樣才有工作的動力。吃好吃的東西,讓心情變好,雖然這與自己的目標是不相同的,也要予以尊重,那是別人選擇的人生,而且也不能排除,日後也有瘦下來的可能性,並不一定會維持目前的飲食習慣。另外一個思
我非常喜歡吃美食,所以假日就揪著我媽到處去品嚐新的餐廳,但很神奇的是,幾乎像樣一點的餐廳,都有低消的要求,這是困擾我很多年的一件事,就好比胖子,一輩子都在減重的經驗相同,我好像一直不斷地在思考,我要如何才能不落痕跡的點餐,不用麻煩服務人員打包,就能吃得完。 胖子減重,大家都會同情他,感同身受,但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在這個流量爆炸的世代,大家每一天滑手機或多或少都會接觸一些所謂「成功語錄」的短影音,彷彿每接觸一次,自己就離成功、富有更近一步。而這樣的想法,直到我接觸到《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本書,才開始意識到自己離成功、富裕還有遙遠的一大差距需要努力。 老實說,首次翻閱此書時,我總認為是心靈雞湯,所以不以
Thumbnail
如果我們看到別人的生活過得很滋潤,食衣住行都在富貴圈裡,一餐伙食費是普通人家的七八倍,甚至七八十倍。那樣奢侈的生活方式,我們萬萬不能羨慕,萬萬不能想要與他們一樣,因為那是在替自己的福報減肥,也是福報消瘦的過程。也許有人說,日進斗金的大老闆吃好一點怎麼了,又礙到誰了?其實有錢跟奢侈是兩件事,有錢的人不
Thumbnail
這本書談論有錢人與受薪階級的十個差異,提出了在思維轉變的時候讓自己逐步致富的十個思維來提醒閱讀者。書中的重要內容是作者自己的經歷及觀點,主要在強調金錢觀念和心態的轉變對於財富成功的重要性。
不要經常說自己沒錢 讓錢遠離你 朋友結交少 日子越好 不要過於追求名牌服飾和最貴的餐飲 懂節約 懂得存錢 因爲急用錢時 你可能借不來 不追求貴價 但要追求品質 你的福氣藏在你的脾氣 脾氣沒了 福氣來了
Thumbnail
書名:致富心態(The Psychology of Money) 擁有正確的金錢觀,比賺多少錢重要 因此這本書就是我的致富守財寶典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重點不會是得到了什麼,而是去思考獲得後能給予什麼?給予的幸福要比得到要多得多。為何要捨去眼前能獲得的享受?因為前方有目標要達成,少了這些獲得,就可以把這些零錢拿去幫助多一個人,那也是好的,而且也不會讓自己挨餓受凍。有了這樣的目標,就會更有意識的使用支配金錢而不是想著少買
Thumbnail
許多人終身汲汲營營的想要賺更多錢,想方設法要晉升有錢人,卻一直不得其門而入,認為只要找到更賺錢的方法,或是能夠找到獲利更棒的投資方式,賺到更多錢,很快就能晉升為有錢人。 但這本書要告訴你的可不只是這樣,成為有錢人是心態問題,不是錢多寡的問題,心態要先對了,錢只是附屬產物。這本書是由方言文化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所以說,也會變得要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困境。別人的人生目標可能是好好的盡情享受美食,這樣才有工作的動力。吃好吃的東西,讓心情變好,雖然這與自己的目標是不相同的,也要予以尊重,那是別人選擇的人生,而且也不能排除,日後也有瘦下來的可能性,並不一定會維持目前的飲食習慣。另外一個思
我非常喜歡吃美食,所以假日就揪著我媽到處去品嚐新的餐廳,但很神奇的是,幾乎像樣一點的餐廳,都有低消的要求,這是困擾我很多年的一件事,就好比胖子,一輩子都在減重的經驗相同,我好像一直不斷地在思考,我要如何才能不落痕跡的點餐,不用麻煩服務人員打包,就能吃得完。 胖子減重,大家都會同情他,感同身受,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