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必失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可以不必失敗〉2023-04-13


  「失敗為成功之母」具有誤導性。


  許多人曾有這樣的經驗,在經歷了某次失敗或重大的失去之後,我們體會到了一些事情,我們因此相信我們的這些體會是建立在這樣的失敗上。譬如人們會說「失去後才懂得珍惜」、Jason Mraz 在"win some"的對面放了"learn some"。或者長輩們會說腳踏車就是多摔幾次就學會了、學游泳則要在泳池裡多嗆幾次水。


  然而,當我們的確在某一次失敗之後對一件事情有更深的把握時,我們的學習和失敗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連結嗎?我們是否是在失敗了足夠多次之後,自動地累積了「經驗值」?檢視自己的經驗,我們會發現,所謂「失敗才會學到教訓」的現象,其背後的原因或許是:我們往往會在失敗後更有意願和辦法去審視問題的癥結。



  作為一位學習過多年芭蕾舞的哲學家,Barbara Montero 相信一個人在一項技藝上要從初學者轉變為專家,最核心的是需要具備一種持續且強烈的對進步的渴望--她將其聯繫到一種日語中被稱作「改善」(Kaizen)的精神態度。這樣的態度讓每一位專業舞者在課程、排練與表演中帶著一種明確的自我進步目標,這需要耗費極大的努力與有意識的注意力,而不會如George Balanchine所說的「別去想,做就對了」那樣自然而然。


  在那本被與「如何成功」緊密相連的暢銷書《Peak》中,Ericsson也提到了類似的想法,他指出《Outliers》中提及的「一萬小時法則」是對他研究的錯誤詮釋,進步的重點並不在於時間或次數,而在於「審慮的練習」(在台灣一般被翻譯為「刻意練習」)。這種審慮的練習包含了三個重點:明確目標、高度專注與立即回饋。這給予了我們「人為什麼容易從失敗中學到教訓」一個重要的提示。



  在一切順利時,我們不容易意識到可能造成問題的不良習慣,即便意識到了,也很難認真地將「改善它」擺進已經足夠忙碌的現代人日程裡面。


  然而,一旦問題發生,且它重大到讓你或重要關係人要認定其為一種失敗時。我們便得到了明確的改進目標,且在為了解決或彌補迫切問題的高度專注下回頭嚴格地審視問題發生的前因後果,並不得不認識並記起關於那個不良行為的立即回饋。


  因此,與其說這些失敗給了我們教訓讓我們成長,實際的情況更像是這些失敗提供了我們一種改善不良行為/習慣的契機、方向與急迫性。也就是說,在這些失敗本身帶來的糟糕「產品」之外,伴隨地誕生了有益的「剩餘價值」。



  然而,我們真的需要這些失敗確實地發生了才能得到對於這種改進的方法與動力嗎?其實不盡然。尤其,我們通常會是在反覆經歷相同的失敗後,才在特別慘痛的一次中悔悟。


  甚至,這種伴隨著「巨大的差錯」而來的悔悟有時也只是一時的,就像所謂「他的道歉一直都很誠懇。但他下次就又這麼幹了」。我們不會因為失敗或犯錯而直接地獲得成長,而是需要在那之後對於整件事情為什麼會發生有更深刻的思量。而即便後續真的得到了成長,就像後面的善不能證成前面的惡,失敗與錯誤並不因為你的進步自動得到昇華。它們是一些你可以回頭去看的路標,告訴你什麼是你曾經造成但你不想要的。



  比過去的人還要幸運的是,我們活著的時代已經有著無數多方便的地圖可以查找,其中不乏他人建立的清晰高聳的路標。從那些路標中我們早就已經知道哪些行為會帶來你不想要的後果,卻還是心存僥倖持續地做。


  我們隨時都可以也應該要去改掉那些既讓自己不舒服(哪怕僅是隱隱約約),也帶來明確風險的行為,而不是按著毀滅的計數器,一次次等待失敗到來。


  你不需要完美注意地約束自己從不失敗,也的確有「從失敗中站起來的能力」這樣很難不經過失敗就充分習得的東西。但你也不該放縱與依賴自己的失敗,尤其不要為那些失敗貼上神聖化的理由。唯有如實地面對並細緻地考察,我們才有機會超越造就錯誤行為的那個自我。




延伸閱讀:

〈你可以不必「不失敗」〉

〈過度自信與一錯再錯〉

〈是不是我還不夠好?〉

〈Press any key〉


avatar-img
83會員
732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早晨,鬧鐘響起。你在第二次防貪睡鈴聲的時候爬了起來。喝水、稍微拉拉筋,準備上班。之後的幾個小時裡,大部分的時間做著另一些人交代你的事情。下班,拖著疲累的身軀,到常去的店買了和平常一樣的晚餐,一邊看劇一邊吃飯。洗過澡,看了看時鐘,倒一杯水放在床邊,閉上眼,等待第二天的鬧鐘。   你是自由的嗎?
  然而,如果冰箱中沒有布丁,或者爸爸沒想到冰箱裡的布丁,他還是會在那一刻說出具有相同目標的話,譬如「不乖乖吃飯就不會長高」、「不乖乖吃飯的話會拿不到聖誕禮物」或「不乖乖吃飯的話爸爸會生氣喔」。而當他說出那些話時,女兒的反應也許會不同,或者她會在心中有較多的不樂意。
  近期,一個特別「熱門」的擔憂是「我會不會被AI取代」。這種早在繪師圈中瀰漫著的擔憂在ChatGPT出現之後,迅速地擴散到了各行各業。一種戲謔但又具一定程度真實性的回應是「和AI如何發展無關,你本來就會被取代」。與之平行,我們也在看到那些所謂「企業導師」教導人們應該要讓自己擁有「不可取代性」。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以漫長的歲月作為度量基準,永遠都不會「太遲」。雖然我們沒辦法像文藝作品中描繪的那樣,去到自己的童年時期做出改變,但就像在總冠軍系列戰中被從3-1追到3-3時教練大概會說出的話「如果球季開始前有人告訴我們,只要贏了這一場比賽就能拿到總冠軍,我們肯定十分樂意。」,我們的確可以在任何時候重新開始。
  川普(以及一段時間中世界範圍內的各式模仿者)之所以能夠當選,有很大因素在於社會大眾對「文化精英」的厭倦與反感。然而,即便是一部原創作品,只要主角不是白人或不是異性戀,政治錯誤戰士就會群情激憤地上前攻擊。由於過往的英雄都在那個典型裡面,所以只要角色不是白人男性,他們就感到被冒犯了。
  早晨,鬧鐘響起。你在第二次防貪睡鈴聲的時候爬了起來。喝水、稍微拉拉筋,準備上班。之後的幾個小時裡,大部分的時間做著另一些人交代你的事情。下班,拖著疲累的身軀,到常去的店買了和平常一樣的晚餐,一邊看劇一邊吃飯。洗過澡,看了看時鐘,倒一杯水放在床邊,閉上眼,等待第二天的鬧鐘。   你是自由的嗎?
  然而,如果冰箱中沒有布丁,或者爸爸沒想到冰箱裡的布丁,他還是會在那一刻說出具有相同目標的話,譬如「不乖乖吃飯就不會長高」、「不乖乖吃飯的話會拿不到聖誕禮物」或「不乖乖吃飯的話爸爸會生氣喔」。而當他說出那些話時,女兒的反應也許會不同,或者她會在心中有較多的不樂意。
  近期,一個特別「熱門」的擔憂是「我會不會被AI取代」。這種早在繪師圈中瀰漫著的擔憂在ChatGPT出現之後,迅速地擴散到了各行各業。一種戲謔但又具一定程度真實性的回應是「和AI如何發展無關,你本來就會被取代」。與之平行,我們也在看到那些所謂「企業導師」教導人們應該要讓自己擁有「不可取代性」。
  我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中讀到「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差異。當我們理解到歷史書中有一部分屬於纂史者基於其意識形態與身處背景所進行的詮釋後,我們很快就能明白為什麼朝代的開端總有英雄與偉人、朝代的結尾總是昏君與佞臣。我們看到的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底下存在著更多事實。
  以漫長的歲月作為度量基準,永遠都不會「太遲」。雖然我們沒辦法像文藝作品中描繪的那樣,去到自己的童年時期做出改變,但就像在總冠軍系列戰中被從3-1追到3-3時教練大概會說出的話「如果球季開始前有人告訴我們,只要贏了這一場比賽就能拿到總冠軍,我們肯定十分樂意。」,我們的確可以在任何時候重新開始。
  川普(以及一段時間中世界範圍內的各式模仿者)之所以能夠當選,有很大因素在於社會大眾對「文化精英」的厭倦與反感。然而,即便是一部原創作品,只要主角不是白人或不是異性戀,政治錯誤戰士就會群情激憤地上前攻擊。由於過往的英雄都在那個典型裡面,所以只要角色不是白人男性,他們就感到被冒犯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負面的經驗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敗似乎總是被視為一種負面的經驗,是應該被避免的。然而,失敗卻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成功和失敗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對立,而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只有經歷過失敗,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成功的價值,並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因此,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它是通向成功的必要階梯。
對於那些一直努力但還沒成功的人,不要灰心 你只是比別人慢一些到達成功而已 每次吸取失敗的經驗,都讓你更接近成功一步 這些寶貴的養分會成為你未來成功的基石 無論是創業、職場晉升、經營自媒體,還是追求其他目標 擁有越多失敗經驗,你應該越感到高興
Thumbnail
但也正因為沒有人生來完美,失敗總是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不論你對你做的事情再有自信、付出多大努力,會失敗的時候就是會失敗。 然而,失敗不代表著你的寫作人生就毫無轉機。我們必須學會與失敗相處,並把曾經醜陋的自己牢記在心。
與其體驗失敗,不如管理失敗。失敗其實有很多類型,而由於是親身體驗,失敗前後自己感受到的差異,很值得寫下來,記錄下來,接著去提煉其中得到的領悟,化成一些秘訣,教給後輩。以我在科學研究的經驗,失敗是一種,讓我的嗅覺變得更加敏感的寶貴經驗。很多研究的思路,一開始真的是死路,處處碰壁。
坑是每個人都會跌進去的東西 但繩子不是每個人都爬得上去的 比起去聽別人怎麼成功 不如去問問失敗的人他如何失敗 你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Thumbnail
領悟其中的意義 每一次的失敗都是成功的一部分,這句話或許在我們生活中常常聽到,但當我們深入思考時,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意義。人生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而失敗似乎成了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當我們以正確的角度看待失敗時,它便不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而是一個寶貴的教訓,一個通往成功的機會。
Thumbnail
正視失敗並非易事,但只有正視失敗,才能獲得成長的學習機會。逃避失敗只會阻礙個人的成長,而理解、支持和鼓勵是幫助他人正視失敗,從中汲取經驗的關鍵。
Thumbnail
當想到「所有的挫折,都是為找到更好的方法。」時,才懂得失敗為成功之母是真理。
Thumbnail
學到失敗的那件事,讓我學到當下事情應該有的經驗,不管是成功或是失敗,讓我都有東西可以學習到該有的經驗,如書上提到的一段話,有時不順遂和失敗才能讓我們有機會學習與成長,所以失敗也讓我能夠好好去思考省思自己的失敗!
Thumbnail
負面的經驗 在人生的旅途中,失敗似乎總是被視為一種負面的經驗,是應該被避免的。然而,失敗卻往往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成功和失敗之間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對立,而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只有經歷過失敗,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成功的價值,並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因此,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它是通向成功的必要階梯。
對於那些一直努力但還沒成功的人,不要灰心 你只是比別人慢一些到達成功而已 每次吸取失敗的經驗,都讓你更接近成功一步 這些寶貴的養分會成為你未來成功的基石 無論是創業、職場晉升、經營自媒體,還是追求其他目標 擁有越多失敗經驗,你應該越感到高興
Thumbnail
但也正因為沒有人生來完美,失敗總是不可避免的會發生;不論你對你做的事情再有自信、付出多大努力,會失敗的時候就是會失敗。 然而,失敗不代表著你的寫作人生就毫無轉機。我們必須學會與失敗相處,並把曾經醜陋的自己牢記在心。
與其體驗失敗,不如管理失敗。失敗其實有很多類型,而由於是親身體驗,失敗前後自己感受到的差異,很值得寫下來,記錄下來,接著去提煉其中得到的領悟,化成一些秘訣,教給後輩。以我在科學研究的經驗,失敗是一種,讓我的嗅覺變得更加敏感的寶貴經驗。很多研究的思路,一開始真的是死路,處處碰壁。
坑是每個人都會跌進去的東西 但繩子不是每個人都爬得上去的 比起去聽別人怎麼成功 不如去問問失敗的人他如何失敗 你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Thumbnail
領悟其中的意義 每一次的失敗都是成功的一部分,這句話或許在我們生活中常常聽到,但當我們深入思考時,才能真正領悟其中的意義。人生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而失敗似乎成了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然而,當我們以正確的角度看待失敗時,它便不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而是一個寶貴的教訓,一個通往成功的機會。
Thumbnail
正視失敗並非易事,但只有正視失敗,才能獲得成長的學習機會。逃避失敗只會阻礙個人的成長,而理解、支持和鼓勵是幫助他人正視失敗,從中汲取經驗的關鍵。
Thumbnail
當想到「所有的挫折,都是為找到更好的方法。」時,才懂得失敗為成功之母是真理。
Thumbnail
學到失敗的那件事,讓我學到當下事情應該有的經驗,不管是成功或是失敗,讓我都有東西可以學習到該有的經驗,如書上提到的一段話,有時不順遂和失敗才能讓我們有機會學習與成長,所以失敗也讓我能夠好好去思考省思自己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