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浮生中的意義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Photo credit/張學岺醫師


       2024年的我們已經進入後疫情時代,疫苗的保護使得人們不再受口罩拘束,身體變得自由、安適多了,但心靈所受到的餘震呢?

  2019年末,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首次被發現,並在2020年迅速擴散至全球,帶給這顆藍色星球巨大的社會恐慌;2022年初,俄烏衝突爆發,戰事、傷亡新聞畫面震懾世人的同時,能源與糧食危機、經濟與政治動盪如海嘯般席捲世界;接連的天災人禍中,更有人開始憶起、聽說所謂「末世預言」,更讓人們內心的無助、不安更添一筆。我們忍不住思考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以及自己身在世間處境的意義,像是為什麼要遭遇這些事?為什麼要付出這些代價?這些苦難有什麼意義?

  其實,在諮商室中,「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來談者常有的低聲告白。「無意義感」是自古以來常見的心理困擾,嚴重者使人失去存活的意願,這反映著人類普遍渴望生活具有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追求意義」和「無意義」之間的矛盾

   多年致力於存在主義治療的心學理學者Irvin Yalom曾提出,人類一生中有共同的四大終極議題(ultimate concerns),其中一個便是生命本質的無意義(Meaninglessness)

  自古以來,生命的意義始終是哲學家思考、著作的重要主題,追尋意義是人的天性,似乎意味著缺乏意義的人生是苦澀、乾涸、不知所以的,但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漸漸揭示人類的誕生和死亡,對於這個世界可能不特別具有意義,人類在無意義的地球上追尋意義,於是產生了矛盾與失落

  然而,此題無解嗎?轉向內心尋求專屬個人的意義,就是一種促進心靈滿足的可行方式。


尋求個人專屬的意義感,促進心靈滿足

1. 利他:Irvin Yalom在陪伴癌末患者的經驗中發現,當患者為他人付出、爭取福祉、提供慈愛與關懷…等利他行為時,經驗本身就帶來平靜、滿足的個人意義感。你曾帶給旁人快樂嗎?曾安慰過他人嗎?曾經嘗試創造更好的環境給大家嗎?如果沒有,現在就是嘗試的好時機。

2. 實踐理想:理想可以從個人、家庭延伸至科學、政治、國家等層級。歷經二次世界大戰的波蘭士兵Witold Pilecki生前親自深入奧斯維辛集中營,嘗試為難民爭取生存機會,臨終前曾表示「我已試著活出一個面臨死亡時將感到喜悅、而非恐懼的人生」,以無憾的心情面對人生的終結。為自己的理想、信念付出,能帶來超脫自我的富足感。你的理想是什麼?有真心在意的信念嗎?當開始思考這些問題時,就是心靈邁向豐盈的開始。

3. 發揮創造力:英國心理學家Donald Woods Winnicott曾說「唯有你親自創造的事物,對你才有意義」。缺乏創造力的生活、工作會成為枯燥乏味的待辦事項,相反的,創造力帶來新穎、變化、冒險、樂趣。你的生活步驟可以微調嗎?辦公桌可以增添一點顏色、裝飾嗎?願意嘗試新的人際互動風格嗎?創造力可以在生活的一個片刻、一小角落開始萌芽,帶來清新的心靈感受。

4. 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感受、嘗試:從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尋求個人意義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長期、動態的過程。我想邀請你給自己多一點耐心,在生活中持續感受、思考,並展開行動。


  透過利他、實踐理想、發揮創造力等方式,人可以發揮身心靈的潛力,在達到自我實現的同時活出當下;雖然當代的環境充滿個人難以掌握的混亂、未知、不安穩,但在亂世浮生中,我們仍能決定和追尋專屬於自己的意義感。


 

*本文同時刊載於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心衛中心:https://reurl.cc/a4k4GZ 

 


謝遙臨床心理師目前於初色心理治療所執業,若需預約心理諮商請至此:https://reurl.cc/pv4GRl

 

avatar-img
12會員
19內容數
臨床心理師aka毛線球梳理師,電影/書/劇/動漫的心理學分析熱忱者。NTU臨床心理學碩士,專長為兒青、成人及神經心理學;醫院與大學專任工作之後,進入社區服務民眾。 心理困擾像糾結的毛線球,牽牽絆絆、難分難捨。當看見絲絮/思緒裡頭的感受、需求、渴望、思考、意義,更加了解自己時,便有力量編織新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謝遙臨床心理師 的其他內容
 處於2023年的後疫情時代,若問問大家這幾年最核心的感受是什麼,「不安」是相當常見的情緒,而不安的感受常參雜著焦躁、擔憂、恐懼、緊迫等,時時刻刻啃嚙身心。因此,在持續追求心理健康的同時,我們值得率先照顧自己的「不安」。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成長路徑中,他們經歷的辛苦與無奈是許多人難以體會的;擾動混亂的生活節奏非他們所願,卻很難被旁人諒解。讓家長感到挑戰和艱辛的,是如何理解ADHD孩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同時還能照顧自己的情緒。
  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師薩提爾(Virginia Satir)強調,人與人之間溝通時,具有「一致性」的應對姿態是促進關係的關鍵。「一致性」溝通是指內心所想、外在表達相符的溝通模式。        大家常常期待,有效的溝通技巧能立竿見影,且最好過程中零摩擦。晤談室內常見的擔憂是:「我回去用
       在執業的日子裡,每次初談都會感受到來訪者的疑惑:「好吧,我踏出第一步預約了,但心理諮商會是什麼樣子?要做什麼?」。接著,另一個常見的期待是「心理諮商,是不是心理師可以給我很多建議?」。
 處於2023年的後疫情時代,若問問大家這幾年最核心的感受是什麼,「不安」是相當常見的情緒,而不安的感受常參雜著焦躁、擔憂、恐懼、緊迫等,時時刻刻啃嚙身心。因此,在持續追求心理健康的同時,我們值得率先照顧自己的「不安」。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成長路徑中,他們經歷的辛苦與無奈是許多人難以體會的;擾動混亂的生活節奏非他們所願,卻很難被旁人諒解。讓家長感到挑戰和艱辛的,是如何理解ADHD孩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同時還能照顧自己的情緒。
  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師薩提爾(Virginia Satir)強調,人與人之間溝通時,具有「一致性」的應對姿態是促進關係的關鍵。「一致性」溝通是指內心所想、外在表達相符的溝通模式。        大家常常期待,有效的溝通技巧能立竿見影,且最好過程中零摩擦。晤談室內常見的擔憂是:「我回去用
       在執業的日子裡,每次初談都會感受到來訪者的疑惑:「好吧,我踏出第一步預約了,但心理諮商會是什麼樣子?要做什麼?」。接著,另一個常見的期待是「心理諮商,是不是心理師可以給我很多建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為何而活?」「我為何而活?」 也許是漫漫長夜起的頭,抑或是為了擺脫失眠焦慮,我開始思考起這道無解之題。 「想那麼多幹嘛?」「思考人生才真正沒意義?」 不知從何開始,探究 "人生價值",被視為無病呻吟、EMO、自討沒趣的行為。 思考是我們的本能,但如何運用取決於個人。若哪天,我們不再為
Thumbnail
談及「人生意義」這個課題,不少人最快想起的是「生存」與「生活」。兩者之間有沒有不同?「生存」是「生活」的基礎,但「生活」的目標往往超越了簡單的「生存」需求。人們通過追求個人價值、實現理想和貢獻社會,以追求更多的幸福感、滿足感和意義感——不是為了生存而活,而是成為活著的存在。
Thumbnail
未曾身處地獄,如何識得天堂。 未竟人事的掙扎: 追尋人生意義 人生是否有意義這個哲學難題,總似詛咒般纏繞著那些企圖打破常規、追求進步的人。有時看似有意義,有時又似乎毫無意義。 漸漸地,我意識到答案本身並不重要,更應該關注的是想追求答案的自己。 什麼時候、什麼原因導致我開始思考人生有沒有意義?
完整地體驗人生、體驗自己, 你就會在每個當下,發現人生的意義, 透過賦予意義,再次向內整合、向外擴展自己。
Thumbnail
你在尋找生活的意義嗎? 你有這種疑惑嗎?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也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忙碌,無欲無求會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到哪裡都無法滿足;有所求又可能無法如願以償,事情不一定會隨自己的想法發展。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即使沒有答案,也只能繼續努力——畢竟所謂的意義,只能從自己的信念與行動去賦予。
Thumbnail
你相信自己嗎?你聽得見自己內心的聲音嗎?你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和目的嗎? 這些問題可能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很多人都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我以前也是這樣。我知道很多人都對自己缺乏信心,總是被外界的聲音所左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但是,如果你靜下心去想就會發現,這樣的生活是
Thumbnail
這問題本就不帶答案,大概率是「存在」本身的邏輯。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Thumbnail
「人為何而活?」「我為何而活?」 也許是漫漫長夜起的頭,抑或是為了擺脫失眠焦慮,我開始思考起這道無解之題。 「想那麼多幹嘛?」「思考人生才真正沒意義?」 不知從何開始,探究 "人生價值",被視為無病呻吟、EMO、自討沒趣的行為。 思考是我們的本能,但如何運用取決於個人。若哪天,我們不再為
Thumbnail
談及「人生意義」這個課題,不少人最快想起的是「生存」與「生活」。兩者之間有沒有不同?「生存」是「生活」的基礎,但「生活」的目標往往超越了簡單的「生存」需求。人們通過追求個人價值、實現理想和貢獻社會,以追求更多的幸福感、滿足感和意義感——不是為了生存而活,而是成為活著的存在。
Thumbnail
未曾身處地獄,如何識得天堂。 未竟人事的掙扎: 追尋人生意義 人生是否有意義這個哲學難題,總似詛咒般纏繞著那些企圖打破常規、追求進步的人。有時看似有意義,有時又似乎毫無意義。 漸漸地,我意識到答案本身並不重要,更應該關注的是想追求答案的自己。 什麼時候、什麼原因導致我開始思考人生有沒有意義?
完整地體驗人生、體驗自己, 你就會在每個當下,發現人生的意義, 透過賦予意義,再次向內整合、向外擴展自己。
Thumbnail
你在尋找生活的意義嗎? 你有這種疑惑嗎?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也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忙碌,無欲無求會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到哪裡都無法滿足;有所求又可能無法如願以償,事情不一定會隨自己的想法發展。
Thumbnail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即使沒有答案,也只能繼續努力——畢竟所謂的意義,只能從自己的信念與行動去賦予。
Thumbnail
你相信自己嗎?你聽得見自己內心的聲音嗎?你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和目的嗎? 這些問題可能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很多人都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我以前也是這樣。我知道很多人都對自己缺乏信心,總是被外界的聲音所左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但是,如果你靜下心去想就會發現,這樣的生活是
Thumbnail
這問題本就不帶答案,大概率是「存在」本身的邏輯。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