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測驗能否超越城鄉差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其實這個標題跳了好幾步。
應該說,當全球化趨勢使得教育商品化,為了提供選擇依據,標準化測驗應運而旺,如國際的PISA、國內三至八年級的學力檢測。

然而,標準化測驗有何意義呢? 自1960S幾乎所有研究都顯示,教育成果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家庭環境。城鄉差距是難以/不可跨越的鴻溝,標準化測驗的實施,只會證明這一點,或者引起各種造假。例如美國NCLB法案執行時,有許多學校集體造假作弊,州政府和教育董事會(board)不得不解聘全校教職員工,甚至解散學校。

想起一位目前在國立大學附小擔任校長的朋友,以前要求程度不佳的學生請假,不要來參加學力檢測。

南部某縣市一直很好大喜功,但似乎經常是以形式化的方式,想營造表面上教育提升的形象,對於學力檢測非常重視。以往很嚴謹,甚至要求各校相互監考,不讓老師在自己學校監考。現在給校方更大的壓力,卻取消跨校監考的制度。

當壓力變大,管理卻變鬆懈,其實造假的機會就更多了。

如同美國NCLB的例子,當市政府加強施壓,卻放鬆監考管理,校方一開始當然會以合法(但未必合理)的方式因應,重蹈考試領導教學的覆轍,如填鴨、背考古題等。如果持續這個趨勢,校方或老師焉能不知變通呢?

如果標準化測驗的結果,顯示城鄉差距被克服,猜想其中有許多故事吧。如果沒有被克服,又能代表什麼呢?

真是夠委婉了吧~~~

台大自然組轉讀課程與教學,觀察這個圈子,頓悟許多冠冕堂皇的說詞背後,其實是掌權者不想讓大家知道的簡單真相。對教師的情緒勒索,就是用最少的經費,讓民眾為下一代的未來,造一個遙遠的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搜尋資料時,看到華藝網站的推薦: 【下載完整報告】AI熱潮從學術研究也能看出端倪?哪些議題是2023熱搜議題? 好奇瀏覽一下2023年華藝線上圖書館年度數據回顧,不意外的是AI 搜尋紀錄大幅增長。但我認為人工智慧相關文獻其實還不算多,所以搜尋紀錄只有這麼多,並未充分反映大眾對AI的關切。
昨天看到新聞 "教育部昨天公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獎懲準則」,規範全國國中小學校一致性的獎懲及管教基本原則及相關程序。" 感覺似乎終於正視了家長的責任嗎? 民間團體和27頁條文,似乎還是偏重兒少人權的保障,教師們只能自求多福吧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今天搜尋資料時,看到華藝網站的推薦: 【下載完整報告】AI熱潮從學術研究也能看出端倪?哪些議題是2023熱搜議題? 好奇瀏覽一下2023年華藝線上圖書館年度數據回顧,不意外的是AI 搜尋紀錄大幅增長。但我認為人工智慧相關文獻其實還不算多,所以搜尋紀錄只有這麼多,並未充分反映大眾對AI的關切。
昨天看到新聞 "教育部昨天公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獎懲準則」,規範全國國中小學校一致性的獎懲及管教基本原則及相關程序。" 感覺似乎終於正視了家長的責任嗎? 民間團體和27頁條文,似乎還是偏重兒少人權的保障,教師們只能自求多福吧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2015就說要退場,都不是新聞了~~ 私校相繼停招…5年後恐40校退場 教師離職後只能「自己看著辦」 前天(4/17)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117學年度降至最低點,新生數剩15.7萬人,屆時超過8成學生可進公立學校,私校可能招不到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教育類型的申論題可能是不少雅思考生的弱項,家庭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社會教育四大領域的當代教育理念足以讓考生無言以對,一旦沒有足夠的高品質資訊在作文裡,運用複雜語法結構與高階單字就顯得雕樑畫棟,讓整篇作文金玉其外。因此,格外提醒自學雅思的考生,準備輸出型的測驗,像雅思口說和寫作,應從輸
Thumbnail
許多中產階級的父母非常重視教育,但為什麼他們的孩子仍然會面臨社會階層下滑的風險呢?事實上,僅僅重視學術成就,而忽視情感智慧和社交技能的培養,會讓孩子在未來的社交和職場中面臨巨大挑戰。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生活運用 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因為升學主義的影響,我們往往習慣於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標準。「刻意練習」往往會變成如何穩定自己的分數。然而,隨著踏入社會,現代社會因AI和網路全球化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許多傳統社會中的基礎邏輯和框架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存在,但學習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社群媒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PISA測試對學生進行全球性調查,但它真的能反映學生是否具備面對未來挑戰嗎? 我們需不需要對PISA測驗提出質疑? 為什麼我們應該對他提出質疑? 又為什麼我會提出這樣的質疑? 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自己的看法和個人經歷。邀請讀者參與討論交流。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考試制度 考試制度的目的是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但有時候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成長和學習。這種制度往往促使學生只為了取得好成績而去背誦和應付考試,而忽略了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運用。 用處 現行的考試制度有時候更像是一個工廠生產線,將學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塑造成符合社會需求的
Thumbnail
教育類型的申論題可能是不少雅思考生的弱項,家庭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社會教育四大領域的當代教育理念足以讓考生無言以對,一旦沒有足夠的高品質資訊在作文裡,運用複雜語法結構與高階單字就顯得雕樑畫棟,讓整篇作文金玉其外。因此,格外提醒自學雅思的考生,準備輸出型的測驗,像雅思口說和寫作,應從輸
Thumbnail
許多中產階級的父母非常重視教育,但為什麼他們的孩子仍然會面臨社會階層下滑的風險呢?事實上,僅僅重視學術成就,而忽視情感智慧和社交技能的培養,會讓孩子在未來的社交和職場中面臨巨大挑戰。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生活運用 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因為升學主義的影響,我們往往習慣於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標準。「刻意練習」往往會變成如何穩定自己的分數。然而,隨著踏入社會,現代社會因AI和網路全球化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許多傳統社會中的基礎邏輯和框架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存在,但學習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社群媒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為了因應時代快速的變遷,教育體制早已有了大幅的變化。 教育部長潘文忠也深刻體會到,教育界面臨的,會是更多翻天覆地的改變,因此教育部不斷鬆綁制度的限制。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PISA測試對學生進行全球性調查,但它真的能反映學生是否具備面對未來挑戰嗎? 我們需不需要對PISA測驗提出質疑? 為什麼我們應該對他提出質疑? 又為什麼我會提出這樣的質疑? 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自己的看法和個人經歷。邀請讀者參與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