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的實作分享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我們收到了一本獨特的專刊《企業社會責任與弱勢教育的連結》,這是市面上買不到的喔!因為作者是兩位板橋高中的學生:林昕僾和王晨昕,他們花了一學期的時間進行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內容是探討貧富差距、弱勢教育,並對三個教育組織進行了深度專訪。很幸運地,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也是受訪對象之一,我也因此有機會與這兩位高中生進行了深度的交流。


raw-image


昕僾和晨昕,他們在高二下學期的公民課探究課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教育領域與經濟議題,並以「企業社會責任與弱勢教育的關聯」作為公民探究與實作課程的主題,除了探討全球化下的經濟現象所衍生的貧富不均、企業責任......等現象,也聯繫了三個教育組織進行深度訪談,其中一個單位就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當初他們會想要來均一參訪,主要是想探討科技如何改變教育,以及科技如何為每個孩子提供平等且個性化的學習機會。

從來信聯絡中,可以感受到昕僾和晨昕對教育議題的關注,到了訪談當天,更能體會到他們為這次的訪談做足了功課,像是從均一平台的創立背景到具體的成功案例,從教育公平的理念到AI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等,提問涵蓋多元面向也很貼近教學現場。很開心有機會向昕僾和晨昕介紹均一,這次的採訪不僅讓我有機會分享我們的工作,也讓我感受到高中生對教育的關懷和投入。

這次的採訪讓我深刻感受到均一在推動教育公平和個性化學習的努力,已受到社會大眾,甚至是學生的關注。科技的進步為教育帶來了許多可能性,但最重要的是,每個孩子都應該被視為獨特的個體,擁有屬於自己的學習步伐和方式。我們期待除了持續充實均一平台的內容之外,未來能再加入更多 AI 相關的應用,幫助師生更容易達成差異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讓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成長,並且有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

昕僾和晨昕來均一交流

昕僾和晨昕來均一交流


在與昕僾和晨昕的互動中,我非常欣賞他們勇於探索、積極探究的精神,並結合自己的興趣,突破課本的框架,構建出對世界的理解,這本專刊的誕生可說是他們投注了時間與精神所積累的成果。

專刊內容展現了思考、探索與分析的特質,從資料蒐集到不同角度的分析,以及深入三個教育組織,對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有了相當程度的理解,從而對教育公平議題有了自己的洞察,令人印象深刻。此外,他們用清晰、有條理的方式整理相關資料,讓讀者能夠輕鬆理解並產生共鳴,也凸顯了出色的寫作能力和表達技巧。

最後,感謝昕僾和晨昕大方分享這份完整的《企業社會責任與弱勢教育的連結》專刊內容,提供高中生們參考。可以在專刊中學習到如何結合自身興趣進行深度探索,如何將研究結果清晰表達,以及如何將熱情轉化為具體的學習成果。也希望這本專刊能夠啟發更多人關注教育公平,並為實現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平等教育機會的願景貢獻一份力量。


我們是 LearnPal ,源自於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以數位科技帶動台灣教育創新,聚焦融合「人工智慧」與「個人化學習」,幫助每個人都能找到更合適自己的學習步伐。


avatar-img
29會員
22內容數
哈囉~歡迎來到創學孵化器!這裡是專為高中生打造的創新學習平台,分享高中生學習和生涯相關的文章,引導他們探索並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這裡有學習策略、學習歷程,以及生涯探索的相關資訊,輔以AI、數位工具,期待能幫助高中生具備找出自己未來方向的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創學孵化器 的其他內容
高中生在學習時,需要有效的時間管理和學習策略。本篇文章分享了冠緯學長的經驗和方法,包括優先處理重要的事情、合理分配時間和注意力、提前規劃和準備、以及充足的睡眠時間等。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考前衝刺,也適用於高中生的每一天。透過這些良好的習慣和策略,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習變得更加輕鬆。
臺大開放式課程(NTU OCW) 自2009年開放式課程網站建立至今,十多年來已經累積了超過300門的課程,透過與均一教育平台的交流,期待透過共同合作,推出有助於豐富高中多元課程的線上課程,讓學生能更深入認識大學相關學群的課程,進而幫助他們在自我探索、選擇科系以及生涯規劃上有更多元的認識。
備審資料是申請入學第一印象,自傳是面試焦點。建議聚焦於專業相關興趣、成果及對未來期許。特地分享常見NG自傳,並提供五大撇步,例如展示自己的獨特性和特點。進一步提供英雄崛起、靶心人公式、STAR模板來塑造自傳故事。
酷課雲素養影片是許多高中生用來複習和預習課程的重要學習工具,也得到了許多正面的回饋。此外,新推出的「線上課程完課紀錄」功能,預期將能幫助學生更容易設定目標,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成就感,並有豐富的學習歷程檔案。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記錄了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能夠呈現個人在紙筆測驗以外的個人能力,也是入學申請的重要評估項目。鄉育教育基金會觀察到城鄉差距帶來的影響,培育地方高中與弱勢家庭的學子,透過主題式講座、工作坊、多元選修課程等方式進入校園,給予學生階段性的陪伴,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計畫、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探險小隊在臺北市數位實驗中學吉林基地進行深入討論和交流,透過交流,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知識,包括學習策略課程、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微課程。期盼在未來能更有系統地支持老師和學生,創造更多積極參與的學習環境。
高中生在學習時,需要有效的時間管理和學習策略。本篇文章分享了冠緯學長的經驗和方法,包括優先處理重要的事情、合理分配時間和注意力、提前規劃和準備、以及充足的睡眠時間等。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考前衝刺,也適用於高中生的每一天。透過這些良好的習慣和策略,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習變得更加輕鬆。
臺大開放式課程(NTU OCW) 自2009年開放式課程網站建立至今,十多年來已經累積了超過300門的課程,透過與均一教育平台的交流,期待透過共同合作,推出有助於豐富高中多元課程的線上課程,讓學生能更深入認識大學相關學群的課程,進而幫助他們在自我探索、選擇科系以及生涯規劃上有更多元的認識。
備審資料是申請入學第一印象,自傳是面試焦點。建議聚焦於專業相關興趣、成果及對未來期許。特地分享常見NG自傳,並提供五大撇步,例如展示自己的獨特性和特點。進一步提供英雄崛起、靶心人公式、STAR模板來塑造自傳故事。
酷課雲素養影片是許多高中生用來複習和預習課程的重要學習工具,也得到了許多正面的回饋。此外,新推出的「線上課程完課紀錄」功能,預期將能幫助學生更容易設定目標,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成就感,並有豐富的學習歷程檔案。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記錄了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能夠呈現個人在紙筆測驗以外的個人能力,也是入學申請的重要評估項目。鄉育教育基金會觀察到城鄉差距帶來的影響,培育地方高中與弱勢家庭的學子,透過主題式講座、工作坊、多元選修課程等方式進入校園,給予學生階段性的陪伴,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計畫、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探險小隊在臺北市數位實驗中學吉林基地進行深入討論和交流,透過交流,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知識,包括學習策略課程、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微課程。期盼在未來能更有系統地支持老師和學生,創造更多積極參與的學習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課堂上,除了我們這些講師和學員,還有校長、委員和志工的參與。他們各自帶來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讓我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社大的社會責任問題。這種經驗交流讓我們不僅會心一笑,甚至有時一起流淚。大家共同爬梳人生的故事,這過程既是整理,也是放下。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寫給公民的40堂思辨課 作者:公民不下課 出版:平安叢書 筆記 貧窮只是沒有錢嗎? 這是一本個個章節都概述一項台灣政策,並在每章節結尾提出疑問讓讀者思考台灣現況遇到的困境以及可能的改革方向。書中四大章節讓讀者從個人、社會、全球化、世界四面向切入,以下整理各大章
Thumbnail
當代同村共養的可能,與地方創生的概念緊緊相扣,而當我們在看待中小學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時,應不再僅是取得知識後翻身離去的出口,藉由引入外部資源帶來符合在地需求的技能與思維,維持或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透過地方認同的教育,一方面提升社區凝聚力,一方面則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關懷故鄉的種子。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青少年如何調整心態,並參與政府提供的教育計畫,以擴展國際視野並獲取槓桿效益。
Thumbnail
一個國中生對於公立和私立學校升學觀唸的思考,反映了學生對於標籤和成績的困惑和無奈。
Thumbnail
3/15週五晚上在北投社區大學開設的「 #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我用了幾張圖談為何教育部會在這些年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同時提到 #108課綱的精神 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乃是異曲同工,只是施作對象不同。這些政策無非是想要扭轉我國教育,因循過去幾十年下來以「#讀書考試」為主的現象,這現象讓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學校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不公不義之事,以及作者對此的看法。希望讀者在閱讀後可以更輕鬆地面對這些問題,並祝願大家順利。
Thumbnail
在課堂上,除了我們這些講師和學員,還有校長、委員和志工的參與。他們各自帶來了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讓我們能夠從多元的角度來看待社大的社會責任問題。這種經驗交流讓我們不僅會心一笑,甚至有時一起流淚。大家共同爬梳人生的故事,這過程既是整理,也是放下。
Thumbnail
書籍介紹 書名:寫給公民的40堂思辨課 作者:公民不下課 出版:平安叢書 筆記 貧窮只是沒有錢嗎? 這是一本個個章節都概述一項台灣政策,並在每章節結尾提出疑問讓讀者思考台灣現況遇到的困境以及可能的改革方向。書中四大章節讓讀者從個人、社會、全球化、世界四面向切入,以下整理各大章
Thumbnail
當代同村共養的可能,與地方創生的概念緊緊相扣,而當我們在看待中小學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時,應不再僅是取得知識後翻身離去的出口,藉由引入外部資源帶來符合在地需求的技能與思維,維持或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透過地方認同的教育,一方面提升社區凝聚力,一方面則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關懷故鄉的種子。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青少年如何調整心態,並參與政府提供的教育計畫,以擴展國際視野並獲取槓桿效益。
Thumbnail
一個國中生對於公立和私立學校升學觀唸的思考,反映了學生對於標籤和成績的困惑和無奈。
Thumbnail
3/15週五晚上在北投社區大學開設的「 #細說社大之大學社會責任」,我用了幾張圖談為何教育部會在這些年積極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同時提到 #108課綱的精神 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乃是異曲同工,只是施作對象不同。這些政策無非是想要扭轉我國教育,因循過去幾十年下來以「#讀書考試」為主的現象,這現象讓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學校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不公不義之事,以及作者對此的看法。希望讀者在閱讀後可以更輕鬆地面對這些問題,並祝願大家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