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須知 (33)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坐須知 (33)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你看我們在最前面「前行」的時候講到正見,正見就是說我們觀察一切都是唯心所現。你想想,為什麼我們在很寂靜的時候,會想到放下佛號呢?

是因為我們貪愛這個寂靜,貪戀寂靜的這種覺受,然後想住在這個寂靜當中,不要念佛,什麼都不要想,因為平常都很緊繃了,很累了,想要給自己放鬆一下。

事實上這個是不對的。你應該要繼續念佛,保持專注而放鬆的狀態繼續念佛。因為你現在所緣境是佛號,這個時候應該繼續照顧這個所緣境。

像有的人念佛,本來是念阿彌陀佛,念一半念到地藏王菩薩那裡去了,心想反正都是佛菩薩,都挺好的。不是這樣的。

這時候禪宗講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只要跟你的所緣境不同,就算是轉到其它是佛法的地方,也是要拉回來,是這個觀念。

比如說我現在應該要念佛,念念念……突然我現在的心情,想要去思惟般若波羅蜜的道理,不可以!這個不是你計畫當中的事情。

總之就是說,慢慢練習我們的心,讓它在我們的掌控當中。因為我們的心一向就是這樣子,猿猴得樹,狂象無鉤,騰躍踔躑,難可禁制,一向都是這樣子。

如果說你在止觀靜坐的時候,還是在順著你的習氣——我現在心情這一座想要靜坐,我現在心情這一座想要持大悲咒,我下一座心情想要持藥師咒,然後再下個心情我想念佛,我想持往生咒……那你這樣子隨著心情而轉化,這個時候就是生死。

為什麼呢?這就是《維摩詰經》說的:「何為病本?謂有攀緣。」這個生死的病,它的根本就是攀緣。

雖然說你現在沒有攀緣外在的五塵,但是你攀緣你的妄想,攀緣你的感受。我現在感覺我坐得很好,那麼我應該把佛號放下,去感受那種好的感覺,然後繼續感受它。

那你是想要往生,還是要一個舒服的感覺?

我們是要求往生的!甚至我們要求得定,你要得定,不管是站在得定的角度也好,站在往生的角度也好,佛號的所緣境都不能放,抓住所緣境繼續念,這個觀念很重要。

有的人以為念佛念念之後就把佛號放下來,什麼不要想,這叫無相念佛,這是錯誤的觀念,非常錯誤的觀念。

無相念佛不是這樣,無相念佛還是佛號歷歷分明地顯現,然後心不執著,這是無相。而不是說你把佛號放掉,我不念了,心中空空蕩蕩的,從有相變成無相。

那你的無相跟有相是兩相,必須把有相放掉,才有辦法照見無相,這個哪裡是真正的無相?真正的無相是在一切相當中,它當體無相。

所以,各位不要錯解。你該幹嘛就幹嘛,不管在動中靜中都是一樣。你現在該聽課,該出坡,該吃飯,該睡覺,該靜坐,該幹嘛就幹嘛。你現在的所緣境應該是什麼,要守住它,不要亂跑。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以,感覺急躁的心快要生起的時候,就是要「寬心」,告訴自己放鬆,對自己要很清楚。
所以,有時候你越是急,它離你越遠,稍微適當地放鬆調整,它反倒可能離你更近。當然也不是說放鬆就一定能夠距離目標更近,你首先要瞭解自己,如果不瞭解你自己,你的放鬆可能就不是放鬆,而是放逸了。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這裡所說的調息,不是說真的讓你去調,而是從息當中去看你的心。如果你心是這個狀態的話,那就是跟好的息相相應。如果還不是,但是也沒有粗重的妄想、昏沉,沒有風相,沒有喘相,這個時候就是氣相。所以從呼吸狀態,也可以去看你心的狀態。
如果三三四念佛的時候,觀察佛號聲音太用力太專注,希望佛號的聲音能夠很清楚地在我心中顯現出來,這個時候呼吸就會變得澀,變成喘相。觀數息也是一樣。在觀呼吸的時候,這個影像不是很清楚,我希望它清楚一點,就不自覺地用力去觀這個影像。 你心用力的時候,身跟息都會跟著緊繃,息的緊繃就是喘相。
像有的人打坐昏沉,他只要一盤腿坐下來,很快頭就低下來了,很快就進入狀況,就算睡飽之後打坐還是一樣。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養成昏沉的習慣。你打妄想還好一點,至少你還能夠對治,昏沉的話,心中一片混沌,這就很難對治了。所以閉目的時候,你要注意不能昏沉,容易昏沉的就打開來看佛像。
所以,感覺急躁的心快要生起的時候,就是要「寬心」,告訴自己放鬆,對自己要很清楚。
所以,有時候你越是急,它離你越遠,稍微適當地放鬆調整,它反倒可能離你更近。當然也不是說放鬆就一定能夠距離目標更近,你首先要瞭解自己,如果不瞭解你自己,你的放鬆可能就不是放鬆,而是放逸了。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這裡所說的調息,不是說真的讓你去調,而是從息當中去看你的心。如果你心是這個狀態的話,那就是跟好的息相相應。如果還不是,但是也沒有粗重的妄想、昏沉,沒有風相,沒有喘相,這個時候就是氣相。所以從呼吸狀態,也可以去看你心的狀態。
如果三三四念佛的時候,觀察佛號聲音太用力太專注,希望佛號的聲音能夠很清楚地在我心中顯現出來,這個時候呼吸就會變得澀,變成喘相。觀數息也是一樣。在觀呼吸的時候,這個影像不是很清楚,我希望它清楚一點,就不自覺地用力去觀這個影像。 你心用力的時候,身跟息都會跟著緊繃,息的緊繃就是喘相。
像有的人打坐昏沉,他只要一盤腿坐下來,很快頭就低下來了,很快就進入狀況,就算睡飽之後打坐還是一樣。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養成昏沉的習慣。你打妄想還好一點,至少你還能夠對治,昏沉的話,心中一片混沌,這就很難對治了。所以閉目的時候,你要注意不能昏沉,容易昏沉的就打開來看佛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作用關鍵在於反面,應對問題以合理方式。
Thumbnail
聊聊《走向靜默,如你本來》拉馬納教導覺醒開悟的兩個直捷之道:參究自我(問自己:「我是誰?」)、臣服。以及我的體驗與之共鳴~
一日一禪語的正確生活 植西聰著 葉廷昭譯 2018 木馬文化 ❍ ❍ ❍ ❍ ❍❍ ❍ ❍ ❍ ❍❍ ❍ 「他們將不必做的事情,當成『非做不可、不做會很嚴重的事情』。」 「他們將不必要的東西,當成『無論如何都必需得到的東西』而太過拼命。」「他們將無關緊要的東西,當成『極為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
Thumbnail
我不要再相信我的寂寞感了,因為我有可能是錯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一段內容講述遍地虛空如如不動,以休息並等待時機來保存能量。萬物常保持靜態,物歸其根,等待使命。若是妄自更動,必遭其害。要冷靜地面對事情的發生及思考事後的處理,任意妄動很可能容易惹來禍身。保持靜養身,以靜思考,按照規律行走,毛毛躁躁與發生的事情對抗,最後受害的是自己。
Thumbnail
作用關鍵在於反面,應對問題以合理方式。
Thumbnail
聊聊《走向靜默,如你本來》拉馬納教導覺醒開悟的兩個直捷之道:參究自我(問自己:「我是誰?」)、臣服。以及我的體驗與之共鳴~
一日一禪語的正確生活 植西聰著 葉廷昭譯 2018 木馬文化 ❍ ❍ ❍ ❍ ❍❍ ❍ ❍ ❍ ❍❍ ❍ 「他們將不必做的事情,當成『非做不可、不做會很嚴重的事情』。」 「他們將不必要的東西,當成『無論如何都必需得到的東西』而太過拼命。」「他們將無關緊要的東西,當成『極為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禪修對生活和快樂的益處的文章,深入討論了禪修對情緒管理、认知方式、快樂機制和更廣泛的福報的影響。
Thumbnail
以前,靜坐是修行者的事,是宗教性的聯想。 現在,靜心冥想,不拘泥於外在形式,不受限於地點姿勢。 這是ㄧ種生活,ㄧ種態度。 讓生命質量提升,利己利人的美好習慣。 世界的混亂與吵雜,來到ㄧ個世紀天花板,同時正繼續在穿透這個天花板… 為了圖ㄧ個安歇片刻、求ㄧ份喘息生存,貪ㄧ時開心歡樂,聰明的人類
Thumbnail
我不要再相信我的寂寞感了,因為我有可能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