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7|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教學案例-看見孩子的求救訊號,鬆動就有轉機。

一到空間,看到別班的孩子早已站在一樓門口等我,社工說:「他今天很想上妳的課,讓他一起上課好嗎?」他是機構頭痛的孩子,時常不在自己的班級到處遊蕩,因此和孩子約法三章必須參與完整的課程才能加入。

與孩子腦與心的對話

這次是情緒相關的創作課,

孩子們討論顏色與情緒,

這位孩子過程中分享到:「我很常生氣。」、「我媽媽常常在哭。」、「我很少開心,但我覺得開心是彩色的。」

中間和我說:「我也可以當小老師嗎?」

「當然可以啊!你今天當中老師!」

這類型的孩子我通常會請他畫下憤怒的情緒讓他釋放,再做其他引導,但考量他是別班來參加課程,非長期能帶領的孩子,因此在一小時半的課程內,我想讓他感受他很少有的「開心」。

創作壞人變英雄



前段團體創作他與其他孩子創作開心內容,中段他離開團體到教室邊邊開始大量使用黑色,他說:「我想畫壞人。」我說:「可以啊,你繼續畫。」後段他帶著作品跟我說:「他變英雄了,我畫的是英雄。」

我:「我很喜歡你的作品,謝謝你跟我分享。」

藝術創作是很好的非語言媒介

透過團體創作動力讓孩子經驗不熟悉的快樂,到離開團體自己獨處透過畫畫和黑暗相處,最後作品從壞人轉化成英雄。

內心很感動。

繪畫創作只要不是服務大人制式的美感,對於孩子是一種很好的非語言的媒介。

看見孩子的求救訊號

為什麼我總是帶這麼多情緒相關創作課?我們會和情緒相處一輩子,先能覺察、辨識才有機會調整或看到更底層的東西。

部分有狀況的孩子,根本的問題源於照顧者或者原生家庭,大人時常指責孩子要他們聽話要他們改,覺得蠻無辜的。

這些讓人頭痛的孩子,大部分背後釋放的訊息是:「我需要被關注!」、「我不知道我怎麼了!我需要幫忙!」

如同大人一樣,底層議題沒處理,相似事件引發的情緒困擾就會持續出現,只是大部分的大人能隱藏、壓抑下來,或找理由合理化。

我無法改變孩子的照顧者與教育環境,能做的就是用微小的力量讓孩子能先辨識情緒與感受,才有機會鬆掉什麼,還有成就感建立與提升自我價值感也非常重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小草嶼的島上日誌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