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1|閱讀時間 ‧ 約 31 分鐘

《打造第二大腦》*notion*AI閱讀紀錄

關於《第二大腦》

關於作者

本書作者提亞戈.佛特(Tiago Forte)號稱「數位知識管理一哥」,他是全球頂尖的生產力專家,指導超過兩萬名知識工作者更有效率的整理、運用日常吸收的知識。2017年開授的「打造第二大腦」(Building a Second Brain)線上課程已累積來自百餘國、超過五千名學生。該課程借鑑資訊科學、用戶體驗設計等學門,以及與矽谷領導人和組織合作的專業經驗。他曾在基因泰克公司、豐田汽車公司和美洲開發銀行服務,並在《紐約時報》、《大西洋》、《哈佛商業評論》等刊物發表過許多文章。
(文字來源:博客來)

必看亮點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的工作複雜度也跟著爆炸。每個工作任務都帶著無數的知識,如果不能妥善處理,一方面會被知識淹沒,一方面也會有知識焦慮。

怎麼管理信息?找回生活的主動權?就是這本書的重點精華,下面的文字來自博客來網站,我想分享《子彈思考整理術》、「Notion共同創辦人」的心得(畢竟這兩個人就是知識管理大師,他們願意聯名推薦,可見這本書的吸引力)

「閱讀本書感覺像是獲知一大秘密。提亞戈提供了強效、優雅且深刻的人性化解決方案,讓我們得以面對那些最艱難的挑戰,力圖為數位時代賦予意義。對於個人知識管理感興趣的讀者們,這是不容錯過的好書。」――瑞德•卡洛(Ryder Carroll),
《子彈思考整理術》(The Bullet Journal Method)作者
「我們都應當關切如何提升數位工具的效能。提亞戈的書對此提供了絕佳指引。本書有助於你以更高效的方法組織資訊,從而拿出更佳工作成果。」――希蒙•拉斯特(Simon Last),Notion共同創辦人

為什麼我想介紹這本書

我是一個妥妥的知識焦慮型的人,因此,不管是時間管理、知識管理的書籍,我都滿有學習的意願。當然,我不可能說自己在過程中毫無斬獲,多少總是練就了一些自己管理時間和知識的方法;但是因為我實在也沒什麼了不得的成就,因此大部分的時候我就是這些綜合資訊的(中度)實踐者,而非分享者。

既然是一個試驗階段的實踐者,這本「信息管理」的書,很容易就對到我的胃口。

除此之外,這陣子我剛好也比較積極的運用notion作為我個人知識管理的系統,我在notion幫自己建立了一個數位書櫃,這個書櫃有助於我隨時調閱自己的讀書筆記。

我用notion建立的數位書櫃,每本書點選進去後都有我的讀書筆記

更剛好的是,notion引入生成式Ai,這對我完成讀書筆記非常有幫助。我在看(電子書)書的時候,會把有感覺的地方畫線,複製,然後貼到notion讀書筆記的頁面。

畫完重點後順手複製到notion頁面


等到書看完,筆記草稿也完成了。

這時候就請AI幫忙整理成有條有理的大綱。

有了大綱,這本書就算讀完,之後我若想要用書中的內容,不需要重翻書,只需要到我的大綱裡去瀏覽即可。這種做法對我最大的幫助有兩個:

  1. 未來應用:看完書之後,能進一步歸結出未來可以應用的元素,而非看完書之後一切依舊。
  2. 重點掌握:之後要查詢不需要重翻整本書,只要看一下大綱就能再次掌握書中重點。

因此,《打造第二大腦》算是我結合個人經驗和書中內容做的讀書筆記,我很希望能透過分享讓這些思考更完善。


第二大腦內容分享

(以下文字來自於notion書櫃,經AI整理過後的筆記)

一、信息管理法則

CODE: 抓取(Capture)、組織(Organize)、提煉(Distill)、表達(Express)

(一)信息抓取標準

1:是否具有啟發性

2:是否具有實用性

3:是否具有個性

4:是否具有新奇性

5:是否讓你為之共鳴 (作者很強調最後一點,會讓我們心動的訊息,自有價值)

(二)信息組織:PARA系統

收集來的信息,我們可以用PARA系統建立資料庫。

這是我覺得這本書最重要的部分,簡單好用,降低我們分類訊息的焦慮(沒錯我就是個容易焦慮的人,但也因此我對於「能快速降低焦慮」的信息特別敏感)

  • 項目(Project):短期活動
  • 領域(Area):長期責任
  • 資源(Resource):潛在利用價值的課題或興趣點
  • 存檔(Archive):休眠信息

這裡比較難區分的是「項目」和「領域」,兩者的區分我們可以看看作者附上的圖:

(三)信息提煉:萃取本質


漸進式歸納法:將原始筆記提煉為有用信息的技巧

提煉方法如下圖:

(琳案:這部份現在可以交由AI協助。請AI把讀書摘要加以彙整和列出大綱,我們再進行最後的調整即可。)

(三)信息表達

  • 半熟素材:易於創建和再利用的材料
    (我個人會簡單把「半熟素材」理解為:經過整理的信息,以及網路上經過整理的信息,比如說瓦基的讀書筆記)
  • 搜索方法:搜索、瀏覽、標籤、隨緣
  • 信息表達三個階段:記憶、連結、創新

二、實際應用

建立好了第二大腦,要如何應用呢?作者給了以下三種方法:

  • 創新 = 發散和聚合
  • 思想群島:收集和連接想法
  • 海明威之橋:在工作階段之間建立連接 (寫下下一步的想法,以便日後和其他工作串聯)
    • 當前的狀態:包括當前最大的挑戰、最重要的未决事項或是你所預見的某些阻礙;
    • 易被遺忘的重要信息:例如故事人物的性格特質、某一場景事件中的伏筆,或是產品設計中的個人巧思等;
    • 下一階段的工作目標:下一步計畫、待解决問題、某個關鍵目標。

(這個很重要,如果當下不想要完成一份工作的時候,簡單寫個接續,下一次就不用再從頭開始)

養成習慣的方法

我一直認為,剛學會的東西其實都還未與我們建立深刻的連結,如果只執行一兩次,很快就會因為各種原因,使得這些學習最終離我們而去,因此作者提供了以下方法,幫助習慣的維持

  • 項目清單:確保項目從啟動到收尾整個過程的前後一致性,並強化成果運用
  • 每週和月度小結:定期回顧你的工作和生活,並決定是否需要做出改變
  • 處處留意:不失時機地對筆記進行編輯、標記或位移,進一步提升其“可見性”

項目啟動

  1. 記錄有關該項目的現實想法:
    • 我對該項目了解多少?
    • 我還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 我的目標或意圖是什麼?
    • 我可以向誰徵求意見?
    • 我可以借鑒或聽取哪些想法?
  2. 檢視可能包含相關筆記的文件夾(或標籤);
  3. 全盤搜索相關術語;
  4. 移動(或標記)相關筆記至項目文件夾;
  5. 撰寫筆記大綱和項目方案。(思想群島)

項目完成

  1. 標記項目為完成狀態(在任務管理器或項目管理應用程序中);
  2. 划除項目目標並移至「已完成」列表;
  3. 重溫「半熟素材」並移至其他文件夾;
  4. 移動項目文件並加以歸檔(跨平台);
  5. 對暫時擱置的項目:在歸檔前,添加一條記錄當前狀態的筆記至項目文件夾。

定期回顧

每週小結範例 定期清理以防過載 以下是我的每週小結清單,視一週的忙閒程度,一般每3到7天執行一次。重點不在於執行固定計劃,而在於培養定期清理收件箱的良好習慣,避免數字化空間過載。我會將以下清單做成一張數字便籤,存放在電腦中以便查閱。

    1. 清理電子郵件收件箱;
    2. 檢查日曆;
    3. 清理電腦桌面;
    4. 清理筆記收件箱;
    5. 確定下週優先事項。

月度小結範例:定期反思以強化認知和掌控力

    1. 對項目列表進行評估和更新;
    2. 對目標進行評估和更新;
    3. 對責任領域進行評估;
    4. 對待辦任務進行評估;

第二大腦意義

從稀缺性思維轉向充裕性思維。這有助於我們從知識的焦慮中緩解。


以上就是《打造第二大腦》的閱讀筆記,如果你喜歡看我用電子書*notion進行「彙整重點」➡️「列舉標題」➡️「AI彙整成大綱」整理的讀書筆記,也可以看《張一南的北大國文課》閱讀紀錄或者是《人間詞話七講》閱讀筆記,上述方法都幫助我能在看完書後的十幾分鐘內,完成讀書筆記,為具體的行動奠下基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