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學的活教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林寶小一點的時候,有時他要求什麼不能答應的事情或是闖了什麼禍(或是根本無緣無故)然後哭鬧起來,我會很不耐煩。等哭過之後,晚上大家都平靜的時間,我會問他記得今天哭哭了嗎?為什麼哭?他會說:「因為怕媽媽,媽媽兇兇。」 😓

後來碰到他哭,如果他討抱,我會先忍住火氣抱著他,等他平靜下來。晚上再問他,今天哭哭了對不對?他會說:「我哭哭了,然後媽媽惜惜我。」

氣氛好多了!再慢慢跟他討論今天發生的事情,教他以後怎麼樣表達會更好。

專家說:

「如果父母的態度很凶,則教什麼就變得不重要了。因為孩子在害怕中腦袋產生凍結效應,根本就沒有聽進去,罵半天或講半天根本沒效。」

爸媽為了孩子的行為發飆,孩子只會感受到爸媽的情緒,不會學到自己到底哪裡做得不對。真的要導正孩子的行為,雙方都平靜的時候,教起來才有效果。 延伸閱讀:《周育如:小心孩子愈罵愈不乖》


有時候林寶不小心跌倒,或是被嚇到,委屈地大哭,我會抱著他惜惜,也提醒自己要同理他-雖然有時候真的覺得:有必要哭成這樣嗎?

有一次又是這樣,我抱著說:「媽媽惜惜,好了好了!」他很激動地說:「沒有好了!」抗議我在敷衍他~  😓

專家說,很多父母的同理其實不是真同理,只是希望孩子趕快停止哭鬧。就像如果你向家人吐苦水,他們平淡的說,「喔,辛苦了,好了沒事了」,你也會覺得很討厭吧?

「共情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孩子可以马上不哭闹),而是给予孩子“学习机会”体会不同的情绪,只有认识自己的情绪,才能学会控制情绪。」

延伸閱讀:《都在说孩子发脾气时要“共情”,但99%家长都是用错的》

延伸閱讀:《讓小小孩瞬間聽話的說話公式:2~7歲小孩溝通指南,不動氣、不恐嚇,輕鬆化解15個天天都上演的失控小劇場!》— 這本書已經絕版,也是被書名擔誤了的好書...

raw-image



林寶剛開始上幼幼班時,上學會小哭一下。後來進步很多,進教室就到自己的位子上坐好,平靜地跟爸爸揮手道別。我晚餐的時候會跟他聊到上學的事情,他說今天沒有哭,我說,很棒耶,現在都可以開心的去上學了!然後他自言自語地說:「不哭好,哭哭不好。」呃,也不是這樣說...

其實我一直都希望讓孩子感覺好壞情緒都是被接納的,我很少會說:「不要哭了!」通常都是讓他哭完再來解決(其實大多 10 分鐘就哭完了)。但是希望孩子可以開開心心,不要哭哭啼啼,這樣的心情很快就被孩子看穿了。

人都有好情緒,也有壞情緒,爸媽自己也是。也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底線,太超過爸媽也是會生氣的。對孩子的任性完全包容、隱藏自己負面情緒的好好爸媽,會讓孩子感覺困惑,而且容易讓孩子將來進入團體面對挫折,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容忍他的。

「要能適當的表達情緒,需先接納正、負情緒的存在,然後認識情緒的內涵,最後才是適當的表達。如果大人在孩子生氣、哭泣、害怕時,要他們不可以生氣、愛哭鬼羞羞臉、膽小鬼……之後要他們適當表達情緒將會是困難的功課。」

延伸閱讀:《教出好情緒,先接納他生氣的心》


我們最近常用「配合」這個詞。有次林寶吃完飯,我要把碗拿去洗,他突然哇哇叫,我又把碗放下,過了十秒鐘他又想通了,把碗拿給我(小小孩真的有時候腦子慢半拍),我按捺住脾氣,說:「謝謝你的配合!」他說:「我有配合!」

我不知道林寶到底懂不懂「配合」跟「聽話」的區別,不過至少對我來說,「聽話」跟「乖」是對人,是被動的;「配合」是對事,是主動的。
「請你配合好嗎?」跟「你可不可以乖一點?」,林寶聽到前一句比較會正面回應。

後來又有一天,我又跟林寶說:「謝謝你的配合!」林寶說:「我有配合。我有配合你就不會生氣了。」哈哈哈!被發現了~小孩真的好敏感~


最近的一則:林寶最近的壞習慣(之一)是「噗...」噴口水,我會嚴肅的告訴他這很不衛生,如果他再繼續就不理他,讓他覺得無趣,但是他還是常常這樣玩。老公的處理方式就比較簡單粗暴,「再噗就打屁股!」,在他看來是立竿見影。

晚上老公去倒垃圾,我跟林寶在房間玩,他又開始「噗...」,我說這樣很髒,他不理我,我又說,爸爸看到會說什麼?他一開始說會怕爸爸生氣,後來好像想通了什麼,說「爸爸不在,沒看到,就不會打我了!」然後就歡快地連續「噗噗噗......」個不停~

除了原來噴口水的樂趣(媽媽表示不解),又多了「爸爸沒看到我就賺到了」的另一種快樂。

這就是為什麼打罵教育沒有用啊啊啊啊啊!不到三歲的小孩都會鑽漏洞了。

我最不想見到小孩被教成陽奉陰違,大人眼皮底下乖乖的,一看不到就大走鐘。看過好多例子,有犯了錯趕快逃離現場的,有的甚至考試作弊,都是覺得那個會處罰我、會很兇的大人沒看到就好。

「打罵的副作用 1.愈打愈重 2.陽奉陰違 3.只知道會有不好的後果,卻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好 4.打罵或許會讓孩子看起來"聽話",只有打罵,卻無法培養責任感和獨立思考能力」

延伸閱讀:《大樹叔叔的教養課:用尊重代替放縱》


教養孩子真的不容易,還好這個時代可以找到許多資源,給我們幫助。

你們家孩子有沒有說過什麼讓你幡然醒悟的話呢?留言告訴我吧!

(原發佈於 2019年10月29日)

媽媽,妳好嗎? 我是林寶媽咪,家裡還有林寶爸和林寶、林二寶兩個男寶。 我愛看書、旅行、探索新知,並將這些愛好融入生活中。作為一名英文老師,也對家庭英語啟蒙頗有心得。面對許多疑問,我經常閱讀尋找答案並記錄心得。 在這裡,我將分享關於教育、英文學習、讀書筆記、生活實用好物的心得,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分享育兒的喜悅與挑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孩子的閱讀成長過程中,非虛構文本扮演著重要角色。非虛構書籍有助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尤其在分析、比較和批判性思考上。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的課綱,都強調了非虛構材料的重要性。本文還引用專家觀點,闡述如何透過非虛構文本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和批判性思維,鼓勵家長瞭解並支持孩子在這方面的學習。
閱讀不僅是學習的基本功,也是探索世界的窗口。本文分享了 10 個有效方法,幫助父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從新生兒開始,通過每天共讀、重讀最愛的書籍、造訪圖書館等方式,讓孩子在享受書本中增長詞彙、開展思考,並尋找閱讀的樂趣。
隆田ChaCha位於臺南隆田火車站旁,是一個融合產業歷史與當代藝術的教育園區。自2022年開幕以來,園區內保存了豐富的產業遺跡,包括鐵道、考古中心及互動展覽,讓遊客可以透過沉浸式體驗理解嘉南大圳的文化意義。
文化部 Muse 大玩家活動是一項集章換禮品的活動,參與者在全國各地的參與場館參觀後,集滿三個章即可獲得電動小火車模型。活動將持續到9月底,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外在獎勵雖然有幫助,但過於頻繁則有可能削弱內在動機。因此,在考慮使用外在獎勵的時候,需要問問自己:我們追求的是眼前的表現,還是長遠的熱情和興趣?鼓勵某種行為時,應尋找激發內在動機的方法,而不僅僅依賴外在獎勵。
你們家小孩「狡怪」嗎?快來看看這些常脫口而出的台語原來是怎麼寫的。 1. 調皮、愛作怪——狡怪 「我兒子很愛作怪!」➡「阮囝真狡怪!」 還以為是「九怪」,
在孩子的閱讀成長過程中,非虛構文本扮演著重要角色。非虛構書籍有助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尤其在分析、比較和批判性思考上。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的課綱,都強調了非虛構材料的重要性。本文還引用專家觀點,闡述如何透過非虛構文本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和批判性思維,鼓勵家長瞭解並支持孩子在這方面的學習。
閱讀不僅是學習的基本功,也是探索世界的窗口。本文分享了 10 個有效方法,幫助父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從新生兒開始,通過每天共讀、重讀最愛的書籍、造訪圖書館等方式,讓孩子在享受書本中增長詞彙、開展思考,並尋找閱讀的樂趣。
隆田ChaCha位於臺南隆田火車站旁,是一個融合產業歷史與當代藝術的教育園區。自2022年開幕以來,園區內保存了豐富的產業遺跡,包括鐵道、考古中心及互動展覽,讓遊客可以透過沉浸式體驗理解嘉南大圳的文化意義。
文化部 Muse 大玩家活動是一項集章換禮品的活動,參與者在全國各地的參與場館參觀後,集滿三個章即可獲得電動小火車模型。活動將持續到9月底,歡迎大家踴躍參與!
外在獎勵雖然有幫助,但過於頻繁則有可能削弱內在動機。因此,在考慮使用外在獎勵的時候,需要問問自己:我們追求的是眼前的表現,還是長遠的熱情和興趣?鼓勵某種行為時,應尋找激發內在動機的方法,而不僅僅依賴外在獎勵。
你們家小孩「狡怪」嗎?快來看看這些常脫口而出的台語原來是怎麼寫的。 1. 調皮、愛作怪——狡怪 「我兒子很愛作怪!」➡「阮囝真狡怪!」 還以為是「九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這本童書的序是由臨床心理師 曾心怡所撰寫 -------------------------------------------------------------------------------------------- 給孩子一個擁抱,用愛安撫壞情緒。 「心理師,請問我的孩子一不如意就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這本童書的序是由臨床心理師 曾心怡所撰寫 -------------------------------------------------------------------------------------------- 給孩子一個擁抱,用愛安撫壞情緒。 「心理師,請問我的孩子一不如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