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1|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本週有關閱讀與個人成長的雜感

看書總是看完就忘

以前看書,總是希望把內容畫成樹狀圖,把資料整理好;但是,畫完就忘了。後來,看到一些書介紹讀書的方法,其中一個方式,就是要讓內容跟自己產生連結,比如自己的生活經驗。

叔本華的《論閱讀和書籍》中,寫了這麼一段:

閱讀這個人的著作總會比與這個人的交往獲得更多的內容。
閱讀這些著作的確可以取代,甚至遠遠超過與這個人的近身交往。

我不是很確定是否真的能遠遠超過面對面的交流,不過,反著來看這段話,表示持續地文字產出是重要的,不斷刺激自己、淬鍊自己的想法,並記錄下來。

我是何其有幸,能夠有餘裕閱讀、思考,並書寫記錄自己的想法。也許有很多事情在現況做不到,但是不代表我要浪費時間在鑽自己為何做不到,而是持續學習和從是自己喜歡的事物。該是你的,自然會水到渠成。

焦慮感和注意力

焦慮的時候,注意力容易發散;注意力發散的時候,容易感到焦慮。真的沒有辦法靜下來學習或思考的時候,還有止不住地往壞處想的時候,也許不是我們非常無能,而是我們休息得不夠。放下手邊一切事物,專注在自己的呼吸上;若不小心思緒飄走的時候,不急著責備自己,僅僅是將注意力拉回自己的呼吸上。

看不慣的人事物

逐漸能用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我看不慣誰做的什麼事情、說的什麼話,反而要反思自己的想法和投射。有可能是你對待他人的方式影響了他們和你的互動;也有可能是你一直以來所嚮往的事物因當下仍不可得被刺激到而產生了不舒服的感受。

我的憤怒,不只是憤怒,是哀傷、嫉妒、害怕被拋棄的偽裝。我能做的,是安撫自己、接納自己;不是怪罪他人無法彌補這些不足,而是提醒自己,回歸聚焦在自己的追尋上。當然,對那些一路走來,溫柔陪伴自己的人事物,保持著感激,還有給予滿滿的關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