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關鍵信息的三叉提問法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洞察》這本書圍繞如何提升我們的洞察力,從而在生活和職場中更精確地做出決策。書中提出了幾個強大的工具,包括「三叉提問法」和「有效溝通策略」,這些方法幫助我們提升精確觀察力,突破觀察障礙,讓我們在職場上更加敏銳,找到真正關鍵的信息,並且清晰地傳遞給他人。


尋找關鍵信息的三叉提問法

「三叉提問法」是一種簡單實用的職場觀察技巧,幫助我們聚焦在最重要的信息上。這種方法從三個關鍵問題出發,幫助我們在繁雜資訊中挑選出決策所需的核心內容。

1. 已知信息的優先次序

說明:面對大量信息,我們常會迷失在細節中,這時候就需要先找出已知資訊的優先次序。這樣做可以確保我們的職場決策能力基於最重要的關鍵資訊,而不是被次要的內容分散了注意力。

比喻:這就像在書架上找書,你會先想清楚要找的那本書是什麼,避免在其他書上浪費時間。

職場觀察技巧案例:在做一個市場分析報告時,你手上可能有很多數據,但真正重要的可能是最近幾個月的銷售變化。優先排序這些關鍵數據,會幫助你將報告的焦點放在決策最需要的資訊上。

客戶互動洞察力案例:假設在一場銷售會議中,客戶表示最關心的是售後服務,而不是價格。如果你抓錯重點,過於強調價格,可能會錯過達成協議的機會。將客戶的主要需求擺在首位,是職場上應具備的重要洞察力提升技巧。

raw-image

2. 還有什麼是我不知道的?

說明:三叉提問法的第二步,是提醒我們注意那些應該存在卻未出現的信息。很多時候,這些「缺失的訊息」可能代表了一個關鍵點,因此需要我們主動去發掘。

比喻:這就像偵探調查現場,發現沒有腳印的話,反而會注意這「詭異的缺失」,因為這可能隱藏了真相。

職場觀察技巧案例:在整理專案進度時,如果一個部門的進展數據缺失,就應該引起警覺,這可能代表進度出現問題,或部門面臨挑戰。

客戶互動洞察力案例:在與客戶對接需求時,假如對方沒提到某些技術需求,這不代表不重要。此時應主動詢問,避免因缺乏關鍵信息而出現需求偏差。

3. 要是能得到更多信息,我還需要知道什麼?

說明:第三步驟則是問自己:如果能再多掌握一些資訊,會更有助於決策嗎?這讓我們在信息不足時,有釐清需求的思路,避免信息不完整下的草率決策。

比喻:這就像在準備做菜時,發現少了某些配料,你會問自己「還缺什麼?」這樣才能做出美味的菜。

職場觀察技巧案例:假設你要做一個市場進入策略,除了手上的數據,你可能還需要競爭對手的動態、目標市場的偏好等。多問這些問題有助於提高觀察力,避免遺漏重要信息。

客戶互動洞察力案例:客戶表示需求還不夠清楚時,你可以主動詢問「如果還能提供更多信息,您會想讓我們了解什麼?」這樣更容易掌握客戶的真正需求。


有效溝通的三個策略

在職場上,不僅要具備精確的觀察力,還要將這些洞察清晰地傳達給他人。書中提出的「有效溝通策略」,能幫助我們確保信息傳遞不失真、不誤解,增強職場溝通能力。

1. 使用客觀詞語

說明:溝通時應盡量使用具體、客觀的詞語,避免主觀判斷,這樣能減少誤會,讓對方更容易理解你的意思。

比喻:這就像說「像足球一樣大」比「差不多大」更具體,能讓人快速建立畫面。

職場溝通策略案例:在工作報告中,盡量避免模糊的描述,如「還行」、「不錯」。相反,直接說「銷售額提升了15%」,這樣數據清晰明瞭,讓主管一看就懂。

客戶互動洞察力案例:與客戶討論產品改進時,與其說「這個功能很棒」,不如具體描述「這個新功能能幫助您節省20%的操作時間」。具體的數據和事實讓對方更容易理解並產生信任。

2. 根據聽眾調整表達方式

說明:溝通時應根據對象的背景和需求來選擇表達方式,這樣才能確保信息能夠被對方理解和接受。

比喻:就像老師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講解相同概念,會用不同的比喻和例子,以便學生更容易理解。

職場溝通策略案例:假設你要向技術和業務團隊解釋同一產品計畫,對技術團隊可以講技術細節,而對業務團隊則應著重市場預測,這樣能確保雙方都能理解各自需要的資訊。

客戶互動洞察力案例:當客戶不熟悉技術用語時,避免用「API」等專業術語,而是以「不同系統之間的溝通橋樑」來說明,這樣對方更易理解,增強了溝通效果。

3. 使用三R策略:重複、重新命名和重新構築

說明:三R策略包括重複、重新命名和重新構築,用來確保對方理解你的意思。重複是讓對方用話語確認理解;重新命名是使用他容易接受的詞語;重新構築則是以不同方式重新表達。

比喻:這就像教孩子新單詞,先讓他重複,再換個簡單說法,最後用孩子懂的例子來解釋,確保他真的懂了。

職場溝通策略案例:在交代工作時,你可以問同事「哪一步你覺得最複雜?」讓他復述確認理解,這樣能確保信息準確傳遞。

客戶互動洞察力案例:假設你向客戶提出方案,他表示不太確定。這時可以用「微調」代替「改變」,讓對方感覺只是小改,而不是大變動。這種說法能減少客戶的抗拒,讓方案更容易被接受。


這些觀察與溝通技巧,讓我們在職場上更有洞察力和決策能力。透過三叉提問法、多視角觀察法和有效溝通方法,我們能逐步克服自動巡航模式、非注意盲視和感知過濾器等觀察障礙,在職場中精確找到關鍵資訊、排除偏見,並清晰地向他人傳達,讓我們在與客戶互動時更具優勢,也更具信服力。

avatar-img
5會員
142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洞察》這本書揭示了如何提升我們的觀察力,幫助我們在職場和生活中做出更聰明的決策。書中深入分析了三大「觀察陷阱」——自動巡航模式、非注意盲視、感知過濾器,這些都可能讓我們錯過關鍵細節或受限於偏見。而《洞察》教我們如何用簡單實用的方法,培養精確的觀察習慣,不僅看清事實,更透過多角度思維發現潛藏的機會。
《精進2》這本書告訴我們,洞察力不只是解決表面問題,而是挖掘事物核心的關鍵能力。作者分享了三個簡單但有效的觀察技巧:陌生化觀察幫助我們用全新視角看待熟悉的事物、片面的深入觀察讓我們集中精力深入一個細節、模塊化觀察則是將事物分解成小部分來研究。
《說話就是生產力》這本書除了教我們如何營造好的對話氣氛,還提出了讓說話更有效的五個技巧,這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和客戶互動時更有條理、更有說服力地表達,提升效率。以下是這五個技巧的說明,包含書中的範例,再加上每個技巧的工作範例和客戶互動範例,讓你更容易上手。 二、讓說話更有效的五個技巧 1
《說話就是生產力》告訴我們,想要表達清楚、有影響力,不只是講話而已,更是要營造氣氛、懂得傾聽、以及用心回應。書中介紹了幾個好用的技巧,比如如何巧妙迎合對方的話,讓對話更順暢,還有如何緩和緊張的氣氛,讓對話更輕鬆。這些技巧不僅能幫助我們在日常溝通中更有效率,還能在職場和人際互動中大大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在《從行動開始》這本書中,作者石天純告訴我們,成功並不只是靠意志力,而是來自於有效的行動計劃。透過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她發現那些忍住誘惑的孩子其實不是因為自控力特別強,而是因為他們懂得使用合適的方法來達到目標。書中提出了簡單易行的AIM法則,包括當下的行動、內心真正想要的目標,以及拆解成小步驟來執行。
《洞察》這本書揭示了如何提升我們的觀察力,幫助我們在職場和生活中做出更聰明的決策。書中深入分析了三大「觀察陷阱」——自動巡航模式、非注意盲視、感知過濾器,這些都可能讓我們錯過關鍵細節或受限於偏見。而《洞察》教我們如何用簡單實用的方法,培養精確的觀察習慣,不僅看清事實,更透過多角度思維發現潛藏的機會。
《精進2》這本書告訴我們,洞察力不只是解決表面問題,而是挖掘事物核心的關鍵能力。作者分享了三個簡單但有效的觀察技巧:陌生化觀察幫助我們用全新視角看待熟悉的事物、片面的深入觀察讓我們集中精力深入一個細節、模塊化觀察則是將事物分解成小部分來研究。
《說話就是生產力》這本書除了教我們如何營造好的對話氣氛,還提出了讓說話更有效的五個技巧,這些技巧可以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和客戶互動時更有條理、更有說服力地表達,提升效率。以下是這五個技巧的說明,包含書中的範例,再加上每個技巧的工作範例和客戶互動範例,讓你更容易上手。 二、讓說話更有效的五個技巧 1
《說話就是生產力》告訴我們,想要表達清楚、有影響力,不只是講話而已,更是要營造氣氛、懂得傾聽、以及用心回應。書中介紹了幾個好用的技巧,比如如何巧妙迎合對方的話,讓對話更順暢,還有如何緩和緊張的氣氛,讓對話更輕鬆。這些技巧不僅能幫助我們在日常溝通中更有效率,還能在職場和人際互動中大大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在《從行動開始》這本書中,作者石天純告訴我們,成功並不只是靠意志力,而是來自於有效的行動計劃。透過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她發現那些忍住誘惑的孩子其實不是因為自控力特別強,而是因為他們懂得使用合適的方法來達到目標。書中提出了簡單易行的AIM法則,包括當下的行動、內心真正想要的目標,以及拆解成小步驟來執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隱性潛能》是本適合想自我成長、甚至協助他人發掘潛能的人閱讀的書籍。 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有未被發掘的潛能,並在書中介紹卓越的人們採取了那些策略與行動去突破自我限制。
Thumbnail
之前有寫過些書的心得,也繼續把其中一部分寫出來 這本書作者是楊大輝,是4think部落格作者,以下舉出書中觀念,並寫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底層邏輯》,作者:劉潤。我們來談談關於人際溝通的底層邏輯。如何有效溝通,對焦正確問題?什麼才是真正有效的人脈呢?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Thumbnail
這次又來介紹好用的新書啦~~ 不知道各位在工作上有沒有哪些特殊的工作的方式,或者記錄過程的工具,例如心智圖法、番茄鐘工作法、九宮格法等。 其實每一種工具的使用都有人偏好,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優劣,這跟每個人的個性與特質有很大的關係。 適合我的,有可能不適合你,但我用不好的,可能在你手上就會變成大神工具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你需要的不是學更多,而是開始鍛鍊觀察力!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隱性潛能》是本適合想自我成長、甚至協助他人發掘潛能的人閱讀的書籍。 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有未被發掘的潛能,並在書中介紹卓越的人們採取了那些策略與行動去突破自我限制。
Thumbnail
之前有寫過些書的心得,也繼續把其中一部分寫出來 這本書作者是楊大輝,是4think部落格作者,以下舉出書中觀念,並寫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這篇文章可以快速地幫助讀者了解以我為視野所提列的書中關於大腦在學習方面的重點,或是我認為有意義的知識點。某些重點是來自於書末的註釋。我會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分類。 讀者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了解關於學習的一些重點。個人覺得只要是有學習需求(學生、考試、自學),這篇整理應該會有點幫助。喜歡的話請點愛心謝謝!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底層邏輯》,作者:劉潤。我們來談談關於人際溝通的底層邏輯。如何有效溝通,對焦正確問題?什麼才是真正有效的人脈呢?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Thumbnail
這次又來介紹好用的新書啦~~ 不知道各位在工作上有沒有哪些特殊的工作的方式,或者記錄過程的工具,例如心智圖法、番茄鐘工作法、九宮格法等。 其實每一種工具的使用都有人偏好,也沒有絕對的好壞優劣,這跟每個人的個性與特質有很大的關係。 適合我的,有可能不適合你,但我用不好的,可能在你手上就會變成大神工具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你需要的不是學更多,而是開始鍛鍊觀察力!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