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數以萬計的健康資訊,從網路文章到親朋好友的健康經驗,琳瑯滿目的建議讓人常常不知該何去何從。
真正能讓我們在健康道路上走得又穩又遠的,還是得靠那句老話——「知識就是力量」。有足夠的知識,才能讓我們在面對不同的健康建議時更自信,不會人云亦云,而是知道怎麼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徑。
碳水化合物,對我們來說有時就像是一把雙面刃。一方面,它是身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沒有碳水化合物,我們的大腦可能連「早餐要吃什麼」這種簡單的問題都解不出來。另一方面,過多的碳水攝取又可能讓我們的血糖飆升,接著胰島素就要忙著來「滅火」,長期下來這樣的拉扯戰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
我們大多知道碳水化合物進入體內後會被分解為葡萄糖進而影響血糖水平。但我們不僅要看「吃了多少」,還要注意「吃了什麼」。全穀類、蔬果這類「複合型碳水化合物」與精緻糖類、白麵包等的影響可是天差地別。前者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延緩葡萄糖的釋放,讓血糖穩定上升,避免劇烈波動。而後者則像是一個突如其來的血糖「炸彈」,吃下去之後,血糖直接「衝上天」,又「墜下谷」,讓我們的胰島素一路飆車,疲於奔命。
每天攝取過量的精緻糖類與缺乏膳食纖維,會顯著增加代謝疾病的風險,例如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如何選擇碳水的種類,對血糖控制來說非常重要。而在日常飲食中,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如全穀類、蔬菜和水果,能顯著減少血糖波動。
然而並非每個人都適合低碳飲食。對於那些喜歡跑步、健身的朋友來說,碳水化合物可是重要的能量來源。當我們進行高強度運動時,肌肉細胞會迅速消耗儲存的糖原,因此攝取足夠的碳水化合物對於保持運動表現至關重要。缺乏碳水會導致肌肉無力,運動表現下降,甚至可能增加受傷風險。碳水並非敵人,關鍵在於如何選擇和控制攝取量,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
胰島素是一種由胰臟釋放的激素,負責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供應我們日常所需的能量。簡單說,它就像是鑰匙,開啟細胞的大門,讓糖分進來。胰島素不只是管理血糖,還與脂肪的儲存密切相關。
當我們攝取碳水化合物後,胰臟分泌胰島素將血糖引導進入細胞,但若是這些糖分沒有被及時消耗掉(例如我們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而不是到健身房跑步),那麼多餘的葡萄糖就會轉變為脂肪儲存起來。長期下來如果胰島素一直過量分泌,脂肪也會逐漸累積,變成不必要的體重。而在胰島素抵抗的情況下,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變得遲鈍,胰臟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島素,這又導致了更嚴重的脂肪儲存,進而引發惡性循環。
要改善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從兩個方向著手。一是減少高升糖指數(GI)的食物,如精製糖類和白米飯,這些食物會快速提升血糖並促使胰島素大量釋放;二是增加運動,特別是有氧運動與阻力訓練,這不僅能幫助糖分的消耗,還能提升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讓胰島素更有效地完成「開門送糖」的任務。
談到控制血糖,不少人都會想到「低碳飲食」。低碳飲食的原則是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取,並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比例,以達到穩定血糖的效果。這種飲食方式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確實有一定的好處,因為它能減少血糖波動,讓血糖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但低碳飲食真的是我們應該全面推行的健康策略嗎?
其實,低碳飲食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對於一般健康的人群,尤其是需要高強度運動的人來說,碳水化合物是不可或缺的能量來源。如果我們在激烈的籃球比賽前完全不吃碳水,那可能連半場都跑不完。
低碳飲食有時也會導致膳食纖維不足,因為大部分富含纖維的食物(例如全穀類、豆類)都屬於碳水化合物的範疇,不過蔬菜通常仍然是低碳飲食的一部分,因此多吃各類蔬菜可以有效補充膳食纖維,避免纖維攝取不足的問題。長期缺乏膳食纖維,可能會造成腸道健康問題,如便秘或腸道菌群失衡。
低碳飲食可能對於某些特定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或代謝症候群)有明顯的幫助,但對於一般人來說,均衡飲食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均衡的飲食應包括多樣化的營養來源,避免因為過度限制某一類食物而造成營養失衡的風險。
在健康管理中,「尊重專業」是一個我們常常聽到,但不一定能完全理解的詞彙。每當我們生病時,第一反應通常是去找醫生,因為他們有著專業的知識和經驗。然而,在面對大量健康資訊時,許多人往往會選擇質疑甚至拒絕醫療建議,特別是當這些建議與我們的偏好或既有觀念相違時。
以疫苗施打為例,COVID-19大流行期間,我們看到許多人對疫苗充滿懷疑,最終選擇不打疫苗,這些人忽視了疫苗在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上的關鍵作用。許多人擔心疫苗的副作用,但卻沒有注意到疫苗的不良反應率其實遠低於感染病毒後的重症風險。
拿十萬分之一的疫苗後不良率去換百分之三的感染後死亡率,我想這不是太難的困難或選擇,當然會有倖存者偏差,也會有不幸的意外發生,不過就機率上趨利避害應該很好理解。其實H1N1疫苗剛出來的時候類似的爭論也有過類似的問題,報導與恐慌情緒導致大部分人都不願相信疫苗的效果,結果接踵率超低,時至今日還有人每年在打流感疫苗時思考這些嗎?
這類的風險-收益計算,這是個對個人或對群體都利大於弊的概念,對於沒有相關專業知識的大眾來說,往往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是過度恐慌和不信任。
我們可以從中學到的是,在健康管理中,知識是我們應對挑戰的基礎,但我們也需要認識到,這些知識往往是片面的。醫療專家在給出建議時,考量了各種因素,包括安全性、風險、效果等。當我們不具備足夠的專業背景時,過度質疑可能會讓我們錯過一些重要的健康防護措施。因此,在獲取健康資訊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尊重醫療建議,並且相信這些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專業知識。
談到健康管理,僅僅有知識是不夠的,如何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才是關鍵。健康管理就像是一場長跑,持久而需要策略。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讓知識真正發揮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