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1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何面對工作中的焦慮

關於工作中的焦慮,這是許多人在職涯中常遇到的挑戰。

不論是在期望高、節奏快,又或是壓力大的情況下,我們都可能被那份焦慮感纏上,因此感到苦惱與不適,甚至思考去留與否。

希望透過以下分享,來聊聊我們可以如何面對工作中的焦慮,協助每一位有相關困擾的人們,能夠更加順利地應對與調適。


先看看焦慮的來源

首先,我們需要清楚知道,自己所面對的焦慮究竟來自哪裡。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原因:

  • 期望落差:包含對自己的期望過高(覺得我不夠好),會不自覺地與他人比較,或是面對主管/老闆的期望,覺得自己有落差。
  • 負荷過度:像是工作量過重、工作截止時限短(需要頻繁趕工),又或是需要同時面對多項挑戰(例如維持原有運作,同時要挑戰全新專案)。
  • 人際關係:面對內部(同事、主管)與外部(客戶、廠商)的關係緊張,甚至是矛盾與衝突。
  • 不確定性:對於前景感到模糊、發展的不穩定、工作常態變動等,使得自己失去一定的方向感與控制感。


焦慮實際產生了哪些影響

再來,我們需要檢視一下,這些焦慮實際上已經產生了哪些影響,由此來判斷狀況的挑戰程度。以下是常見的影響:

  • 個人
    • 生理:常態感到疲勞、食慾不振、失眠、腹瀉、手腳輕微發抖、頭痛、呼吸不順等。
    • 心理:情緒波動大、易煩躁,或感到悲觀。
    • 認知:過度擔憂、決策困難,難以專注等。
  • 工作
    • 完成:工作效率降低,難以專注完成任務。
    • 協作:由於過度擔憂和防衛性心態,對於和他人溝通、協作出現困難。
    • 創新:難以進入創新發想模式,思緒混亂。


如何應對焦慮

在辨識出焦慮的來源,以及具體產生的影響後,我們知道自己正在面對什麼樣的情況下,才有辦法更聚焦地來應對。大方向來說,有以下幾種應對的模式:

【個人調適】

  • 先根據焦慮的來源分類:焦慮來自於已發生的事實?還是可能發生的情況?
  • 檢視與調整內在的自我對話:告訴自己,這次面對的焦慮其實是個學習成長的機會,不是無法克服的問題。我們不追求一次到位、滿分的表現,但我們有能力漸漸掌握基本盤,持續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 身體與壓力調適:從規律作息來維持生理的基礎穩定,進而逐步透過深呼吸、冥想、運動等適合自己的方式與強度來調節。
  • 創造 small win:把應對的大目標分拆成階段性的小目標,像是每次感到思緒混亂時,就先停下來進行五次深呼吸,或者是每週上兩次瑜伽課。並且在完成小目標之後,都為自己每次的達成給予肯定和鼓勵(即便只是說出"我好棒",也是一種方式)。
  • 尋求支持系統的協助:向信任的對象吐露、分享自己的狀態,但如果焦慮過於強烈,會建議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結構調整】

  • 協調工作負荷量:與主管討論工作內容的優先順序,以及工作負荷量的調整。
  • 公司內的支持網絡建立:如果環境許可,可以尋求公司的 EAP 資源,或是透過信任的同事來建立內部的支持資源。
  • 優化工作環境與模式:如果權限許可,可以考慮調整工作流程、遠距與實體的時間比例、會議安排的時段等。
  • 提高對不確定性的適應力:因為不確定性一定存在,因此轉換視角,把重心放在可控的事物(優化流程、提升個人能力等)。同時,根據遇到的事件與狀況,來練習應對不確定性,並且與之共處。


總結

最後有兩個重要提醒:

[1] 實際上仍然要根據焦慮的來源與影響程度,來選擇對應的方式與策略

[2] 如果長期來看,焦慮仍然未減,則需要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價值觀、內在目標與實際前進的方向有所出入。

焦慮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協助我們去應付各種緊急情況,它不是問題,而是訊號,提醒著我們在前進的路上,可能存在危機。於是我們對於掌握一切的收放自如,成了過程中持續的學習。

祝福閱讀至此的每一位,都能夠辨識出自己的焦慮來源,進一步去應對和調適,與焦慮共處,持續創造出一次次精彩的職涯旅程。

在此,與你擁抱。

也歡迎對職涯有所迷惘和困惑的人,可以透過這個諮詢表單:pse.is/686ctg ,來開啟彼此的對話。

期待後續有機會能協助你面對挑戰,支持你朝著期待的職涯前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