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7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面對不確定:用行動打破焦慮的枷鎖 (英雄-內在導師2)

引言

清晨的陽光透過百葉窗灑進辦公室,小芸坐在桌前,手指懸在電話鍵盤上,遲遲沒按下去。眼前的客戶名單清清楚楚,但腦海裡卻像打翻了的劇場,充滿聲音在吵:「萬一打過去被拒絕怎麼辦?要是說錯話,會不會被當笑話?」小芸僵住了,心裡的拉扯越來越大,像站在懸崖邊,既渴望跨出去,又怕一腳踩空。

你有沒有過類似的時刻?面對未知的挑戰,心裡一堆疑問讓你裹足不前。結果會怎樣?該怎麼選?萬一搞砸了怎麼辦?不確定性,像一層看不見的霧,讓我們遲疑、焦慮,甚至懷疑自己。但不確定性也不全是壞事,它也可能是成長的催化劑。今天,透過小芸的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不確定性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行動,並找出面對它的力量。


1. 結果不確定性:擔憂「結果會如何」

小芸業務情境:

會議室裡,小芸自信地展示著自己的提案,語氣沉穩,內容條理分明。可當客戶起身,留下一句「我們再考慮看看」後,她的心就開始不安起來。回到辦公桌,她反覆盯著螢幕上的提案,越想越慌。

她的內心 OS:

  • 「這筆訂單要是沒談成,我的業績就毀了!」
  • 「是不是我的提案有什麼地方表達不夠清楚?」
  • 「競爭對手會不會比我們更吸引人,搶走了客戶?」

慣性思考反應:

  1. 完美主義: 小芸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沒做好,連 PPT 的字體大小都成了她的焦點。
    • 「是不是應該補充更多數據?那個小細節看起來好像不夠專業。」
  2. 避重就輕: 她緊抓著客戶的那句「再考慮看看」,試圖安慰自己。
    • 「既然他沒直接說不,應該還有機會吧。」
  3. 一步登天: 她期待客戶當場拍板決定,現在卻被無限等待搞得心煩意亂。
    • 「都講了這麼多,怎麼還不決定呢?」

2. 決策不確定性:困惑於「該選哪條路」

小芸業務情境:

電腦螢幕上,同時打開了兩份計劃。一份是針對老客戶續約的方案,另一份則是新市場的開發策略。小芸像被卡住了一樣,兩邊都想要,但時間只有那麼多。

她的內心 OS:

  • 「老客戶續約穩定,但新市場的潛力更大,該怎麼選?」
  • 「萬一選錯方向,不就白忙了嗎?」
  • 「如果兩邊都搞砸,那我真的完蛋了。」

慣性思考反應:

  1. 猶豫不決: 小芸反覆分析每個選項的優劣,卻始終不敢下決定。
    • 「再想一天吧,說不定明天靈感就來了。」
  2. 非黑即白: 她覺得只能二選一,無法兼顧兩條路。
    • 「要是選新市場,老客戶的續約就一定會掉下來。」
  3. 紙上談兵: 她忙著把計劃寫得完美,卻一直沒有實際行動。
    • 「等計劃更完整時再做決定,現在行動太冒險了。」

3. 行動不確定性:害怕「怎麼做才對」

小芸業務情境:

桌上的名片是新客戶的聯絡方式,電話就放在手邊。小芸的手指停在撥號鍵上,卻怎麼都按不下去。她內心像打鼓一樣,思前想後就是不敢行動。

她的內心 OS:

  • 「開場怎麼說才不會讓人覺得尷尬?」
  • 「萬一說錯話,他會不會直接掛電話?」
  • 「要不要先發封郵件比較穩妥?」

慣性思考反應:

  1. 墨守成規: 小芸選擇用最安全的方式,哪怕效果普通也不求突破。
    • 「還是用之前的話術吧,至少不會犯大錯。」
  2. 外部歸因: 她把行動的困難歸咎於客戶背景不清楚。
    • 「這個客戶資訊這麼少,我怎麼開場都不對勁。」
  3. 理所應該: 她覺得客戶應該主動感興趣,而不是需要她這麼費力。
    • 「他們應該早就知道我們的產品有多好,為什麼還要我說明?」

4. 自我不確定性:質疑「我是否夠好」

小芸業務情境:

在一次部門會議上,小芸分享了自己的新提案,結果主管當場指出了幾個需要改進的地方。雖然對方語氣中肯,但她聽完心裡只剩下滿滿的否定。

她的內心 OS:

  • 「是不是我的能力真的不夠,主管才會不滿意?」
  • 「為什麼別人的提案總是順利通過,而我的總有問題?」
  • 「我是不是不適合做業務啊?」

慣性思考反應:

  1. 妄自菲薄: 小芸把主管的建議當成否定自己能力的證據。
    • 「我果然還是不行,怎麼總是搞砸?」
  2. 完美主義: 她覺得如果自己再努力一點,就能避免這些問題。
    • 「要是我多花點時間準備,應該就不會被說了吧。」
  3. 一步登天: 她認為自己早就該做到極致,無法接受需要時間進步的現實。
    • 「都做了這麼久,為什麼還是這樣?」

5. 人際與環境不確定性:擔心「外界如何反應」

小芸業務情境:

業務聚會上,小芸看到了一位可能對她產品感興趣的客戶。她握著酒杯站在角落,內心天人交戰,卻始終沒有勇氣上前打招呼。

她的內心 OS:

  • 「我要是突然開口,他會不會覺得我很唐突?」
  • 「萬一他對我的產品沒興趣,場面不就很尷尬?」
  • 「他會不會認為我是為了業績才靠近他?」

慣性思考反應:

  1. 迴避衝突: 小芸選擇站在原地,避免可能的拒絕或尷尬。
    • 「還是算了吧,下次再找機會。」
  2. 斷章取義: 她根據對方的表情,過度解讀對方的態度。
    • 「剛剛他看了一眼,好像不太想理我。」
  3. 非黑即白: 她覺得對方要麼全然接受她,要麼完全拒絕她。
    • 「如果他沒表現出興趣,那肯定就沒戲了。」

五大不確定性摘要與啟發

  1. 結果不確定性:擔憂「結果會如何」
    我們總想控制結果,卻常忽略過程才是關鍵。與其讓焦慮束縛住心,不如把注意力放在當下的努力上。
    啟發:與其想太多,不如做得更多!
  2. 決策不確定性:困惑於「該選哪條路」
    多選擇帶來機會,也帶來壓力。記住,行動本身才會給你答案,拖延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啟發:沒有完美的選擇,只有踏實的行動。
  3. 行動不確定性:害怕「怎麼做才對」
    我們常擔心行動方式會不完美,但成功往往來自不斷嘗試與修正,而不是一開始就無懈可擊。
    啟發:別害怕第一步,成功就是一步步堆疊出來的。
  4. 自我不確定性:質疑「我是否夠好」
    自我懷疑是每個人成長的過程,別讓它阻止你前進。成長需要時間,而每次挑戰都是積累的契機。
    啟發:相信自己,你比想像中更有潛力。
  5. 人際與環境不確定性:擔心「外界如何反應」
    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反應,但真誠和行動才是建立信任的橋樑。
    啟發:少揣測,多行動,真誠最能打動人心。

結語

小芸的故事,是不是像極了我們的日常?不確定性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的恐懼與猶豫,但它並非不可戰勝。關鍵是學會正視它,從行動中尋找答案。未來雖未可知,但你的每一步,都在創造屬於你的道路。

擁抱不確定性,讓它成為成長的養分。少一點焦慮,多一點行動,人生的可能性遠比你想像的多!

延伸閱讀:英雄之旅系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