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你,覺得自己是個好人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許多書籍或是在生活日常教導著「時常保持善良的心,這是基本的做人道理」,倘若牽扯到成本利益,這份善良之心還會繼續保持下去嗎?
《善行》一書作者阿曼·法爾克是位經濟學博士,運用科學實驗方式,探討人們最深層的人性主題,在看此書過程,會覺得實驗過程怎麼會如此黑暗,但或許這就是人的基本生存機制。
人類為了活下來,會在內心深處盤算每件事情對自己有何好處,但這本書也不是要告訴你只當個自私的人,作者認為,善行依舊能為我們自己和社會帶來巨大的好處。
理解善良真正本意,就能與他人創造正向的互惠。



這個世上沒有純潔無瑕的善意,因為每個善行的背後,都會考量「代價」與「效益」。









道德與自利的目標衝突

書內前言說到,「好人」定義在哪裡?也許你會想著扶老奶奶過馬路、搭運輸工具讓位給需要的人,那「道德行為」、「親社會行為」或是「利他行為」是什麼意思呢?
作者問到,你願意為了拯救一條人命而放棄一百歐元嗎?你應該會立刻回答:這還用說,我願意!但轉換到現實,你最近曾經為了拯救生命而捐過錢嗎?在前言看到這段問題,我是保持自我懷疑的心態,為了家人我會立刻去搶救,但如果換成一位陌生人,我會立馬拋出錢財而去救他嗎?
就以捐款來說,有人認為捐款是幫助他人的一件好事,但也有認為捐款不過是商人的賺錢方式之一,我捐的錢搞不好會有一半都入有錢人的口袋裡。關於錢財,就會牽扯到一邊是行善的效益,另一邊則是行善的成本,所有涉及道德的行動都建立在這種衝突上。

行善是一個決定、一個行動,而道德行為的癥結在於它經常會和我們個人的福祉和利益起衝突。

形象問題:旁人如何看待我們?自己怎麼看待自己?

我們會在意別人的想法,無論是工作能力希望被主管讚賞、為感情努力希望伴侶能看見等等,而做「好人」這件事,也希望被周圍人看見並獲得讚賞。但當周圍不再有其他人只剩自己,就會開始思索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人的大腦很容易想出負面的事情,想出自己今天搞砸什麼事情、想出自己今天都在麻煩別人...,但如果在這種時候可以相信:是的,我是個好人!這不是很棒嗎?

在心理學裡,正面的自我形象是指自覺以符合本身價值觀的方式生活。

但為了可望得到別人的讚賞,也是會犯下道德錯誤。比如,書內舉出荷蘭大學心理學者德里克.斯塔佩爾,他的學術研究備受矚目,受歡迎到讓論文共同作者和工作同仁開始對數據產生疑惑,為何每個數據結果出來都能那麼漂亮?前後也矛盾許多。之後,大學進行了調查,才知道斯塔佩爾造假,他也坦承屬實。校方把他的頭銜都撤銷了,五十八篇論文也被正式撤回。為了得到更好的利益,不得不說謊,但同時也得付出更大的代價。

透過本書,深思善行背後的意義

每個人生活不同,但都有同個目標:生存。在這時代,要做好人並不容易,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優先考慮自己的成本。自己過得好,才有辦法幫助其他人。雖然做好人難,但我們還是要繼續努力。書內舉出10個做法,我認為最基本就是誠實面對自己、尊重他人。就如前面所說,人們為了獲得更大的讚賞,會採取些「漂亮」的數據或者字語,好讓大眾們信任,但倘若自己都不信任自己,那又怎麼會尊重其他人呢?
我們雖然不能完全當個善心的人,因世上什麼人都有,若沒有採取保護機制保護自己,也是會讓自己受傷。而我認為的好人除了保持善念,同時也擁有堅強的心態,不被社會黑暗所影響。
書內最後運用德國作家耶里希.凱斯特納寫著:

除非去做,否則這世上就沒有好事。

無論我們在怎麼想、在怎麼抱怨,若什麼都沒有去做,那就只是空頭支票而已。善良,能簡單也能難,沒有一定的答案,試著去執行吧!

avatar-img
2會員
2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閱讀閱書服 的其他內容
《愛情市場學》一書從商業顧問的角度深入探討戀愛的經濟法則,幫助女性理解如何在戀愛市場上定位自己。作者張國洋以管理學知識,分析戀愛的供需關係、策略應對,以及如何提升自身吸引力。透過這本書,幫助讀者提升戀愛思維,學會如何在複雜的愛情市場中找到理想伴侶。
《這輩子賺多少才夠?》探討如何在生活中設定財務目標與理財規劃。作者分享個人經歷,從高額債務走向財務自由,強調心態轉變的重要性。本書提出評估收入、支出、資產與負債的核心要素,有助於讀者掌握財務狀況,並透過工具和方法實現人生目標。該書不僅提供理財技巧,更引導讀者反思金錢的意義,是一本值得一讀的理財指南。
《最高效益的時間管理》是由個人成長專家粥左羅所著,探索時間管理的真正意義。作者從自身的經歷出發,強調時間管理不僅僅是早起和制定計劃,而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達成實質性的成果。透過目標導向的時間規劃,作者解析了不同類型的任務,以及如何有效地將「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項轉為實際行動,從而實現個人的成長與改變。
作者分享了她從櫃姐到美語老師,再到石油探勘者與流行預測師的多元職業經歷,反映了探索與創造的重要性。書中強調,真正的自由來自找到心靈的滿足,而非單純逃避朝九晚五的工作形式。透過對職業與工作的區分,以及自我認知三角形的概念,鼓勵讀者積極尋找符合自我價值的工作,並持續探索個人潛能。
《靈魂寫作》是透過書寫與內在聲音對話的過程。書中講述作者自身面對婚姻變故以及如何通過靈魂寫作療癒心靈,從而找到信心與指引。靈魂寫作不僅是日記的記錄,更是一種冥想與祈禱的方式,幫助我們釋放情緒、理解自我。理解靈魂寫作的意義,打開通往內在世界的門。
本書主要有五大SPIRE元素 -精神、身體、智識、關係與情緒,來提升幸福感的關鍵。平日面對的工作目是差事還是使命?而我們面對的壓力並不是問題所在,關鍵在於是否有適度的休息,以及失敗不該推開,而是去擁抱它。快樂,也簡單,也不簡單,最重要的是,你要先快樂,而這份快樂也會傳染給身邊許多人。
《愛情市場學》一書從商業顧問的角度深入探討戀愛的經濟法則,幫助女性理解如何在戀愛市場上定位自己。作者張國洋以管理學知識,分析戀愛的供需關係、策略應對,以及如何提升自身吸引力。透過這本書,幫助讀者提升戀愛思維,學會如何在複雜的愛情市場中找到理想伴侶。
《這輩子賺多少才夠?》探討如何在生活中設定財務目標與理財規劃。作者分享個人經歷,從高額債務走向財務自由,強調心態轉變的重要性。本書提出評估收入、支出、資產與負債的核心要素,有助於讀者掌握財務狀況,並透過工具和方法實現人生目標。該書不僅提供理財技巧,更引導讀者反思金錢的意義,是一本值得一讀的理財指南。
《最高效益的時間管理》是由個人成長專家粥左羅所著,探索時間管理的真正意義。作者從自身的經歷出發,強調時間管理不僅僅是早起和制定計劃,而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達成實質性的成果。透過目標導向的時間規劃,作者解析了不同類型的任務,以及如何有效地將「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項轉為實際行動,從而實現個人的成長與改變。
作者分享了她從櫃姐到美語老師,再到石油探勘者與流行預測師的多元職業經歷,反映了探索與創造的重要性。書中強調,真正的自由來自找到心靈的滿足,而非單純逃避朝九晚五的工作形式。透過對職業與工作的區分,以及自我認知三角形的概念,鼓勵讀者積極尋找符合自我價值的工作,並持續探索個人潛能。
《靈魂寫作》是透過書寫與內在聲音對話的過程。書中講述作者自身面對婚姻變故以及如何通過靈魂寫作療癒心靈,從而找到信心與指引。靈魂寫作不僅是日記的記錄,更是一種冥想與祈禱的方式,幫助我們釋放情緒、理解自我。理解靈魂寫作的意義,打開通往內在世界的門。
本書主要有五大SPIRE元素 -精神、身體、智識、關係與情緒,來提升幸福感的關鍵。平日面對的工作目是差事還是使命?而我們面對的壓力並不是問題所在,關鍵在於是否有適度的休息,以及失敗不該推開,而是去擁抱它。快樂,也簡單,也不簡單,最重要的是,你要先快樂,而這份快樂也會傳染給身邊許多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英文書名《The Geography of Genius》,可以理解成「天才地理學」,不過這本書涵蓋的層面很廣,更像是側寫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文化、環境可以孕育天才。因為天才的誕生除了其個人天賦以外,外在環境的影響同等重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善」是經過對內由「仁」產生的「道」,以及對外由「目的地」產生的「路」,具體形成引導。 所以會形成凝聚,所有因為立場衝突、角色不同、環境迥異、方向對立,所形成的故事,都只是在說明世界上擁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各種「善」所帶來的良性循環,而不會陷入「你一旦不跟隨指引,就是惡。」的善惡二元論。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文章談論如何像水一樣順勢而為,不與他人爭執,表現出善的行為,在工作職場環境中,通過自身的努力,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情,處處保持善行。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康德倫理學中關於建立原則和行動的文章,內容涉及了康德哲學中的概念和論點,以小明和阿牛之間的互動,與小明提出的反駁舉例,從中解釋了康德哲學對於倫理行為的看法,也透過思想實驗來練習標準化一個原則。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傅佩榮教授: 「善是我跟別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 From NTU OpenCourseWare 哲學與人生 10. 儒家的風格 YT. 從相對中尋找絕對,於是建立起自己的度量衡,而這個度量衡又不僅侷限於工具,就像現實中的秤,是為實現公平交易,這個度量衡是為「實現我與別人之間的適當關係」,經
Thumbnail
最近在讀明就仁波切所寫的書, 書名是“歸零,遇見真實”, 其中有一段, 他提到人們都想要讓世界變得更好, 尋求改變外在的一切, 而非他們自己, 其實, 只要你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世界就會成為更好的地方, 這是他閉關的原因。 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讓自己更好, 就是讓世界更好, 要改善這個世界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看到有人說「只要出發點是良善的,毋須多言」。真是年輕啊(從《葬送的芙莉蓮》學到的)。「通往地獄的路,是由諸多善意鋪成的。」(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 為什麼慈悲跟智慧要兼具?只有慈悲、沒有智慧,就會好心做壞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探討了自由、進步與幸福的話題。自由是有代價的,自由不僅是追求理想生活的前提,更需要我們承擔選擇的後果。幸福可以是透過「比較」簡單得來,也可以是透過長期思考摸索獲得。選擇哪條路或許沒那麼簡單,這個世界很複雜,絕對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因為這樣,才有趣。
Thumbnail
「善」是經過對內由「仁」產生的「道」,以及對外由「目的地」產生的「路」,具體形成引導。 所以會形成凝聚,所有因為立場衝突、角色不同、環境迥異、方向對立,所形成的故事,都只是在說明世界上擁有「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各種「善」所帶來的良性循環,而不會陷入「你一旦不跟隨指引,就是惡。」的善惡二元論。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文章談論如何像水一樣順勢而為,不與他人爭執,表現出善的行為,在工作職場環境中,通過自身的努力,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情,處處保持善行。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康德倫理學中關於建立原則和行動的文章,內容涉及了康德哲學中的概念和論點,以小明和阿牛之間的互動,與小明提出的反駁舉例,從中解釋了康德哲學對於倫理行為的看法,也透過思想實驗來練習標準化一個原則。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講述了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在泰國森林展開17年的出家生活的故事,並分享了他從中汲取到的智慧。這本書不是宗教書籍,而是要幫助讀者活得更愉快、更自由,以清晰明智的方式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連結。
Thumbnail
傅佩榮教授: 「善是我跟別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 From NTU OpenCourseWare 哲學與人生 10. 儒家的風格 YT. 從相對中尋找絕對,於是建立起自己的度量衡,而這個度量衡又不僅侷限於工具,就像現實中的秤,是為實現公平交易,這個度量衡是為「實現我與別人之間的適當關係」,經
Thumbnail
最近在讀明就仁波切所寫的書, 書名是“歸零,遇見真實”, 其中有一段, 他提到人們都想要讓世界變得更好, 尋求改變外在的一切, 而非他們自己, 其實, 只要你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世界就會成為更好的地方, 這是他閉關的原因。 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讓自己更好, 就是讓世界更好, 要改善這個世界
Thumbnail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裡仁第四)。  孔子說:『唯有仁德之人才能發自內心地喜愛與憎惡他人。』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愛恨分明』,『敢愛敢恨』,『敢於對壞人壞事做堅決的鬥爭』。   這裡孔子所言『好人』或『惡人』,一定是出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而表露出來。
Thumbnail
看到有人說「只要出發點是良善的,毋須多言」。真是年輕啊(從《葬送的芙莉蓮》學到的)。「通往地獄的路,是由諸多善意鋪成的。」(The road to hell is paved with good intentions.​) 為什麼慈悲跟智慧要兼具?只有慈悲、沒有智慧,就會好心做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