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嚮往神聖而祈禱,應許結果再許願。

祈禱和許願是人類古老且普遍的行為,但它的意義和功能是什麼?」(Q1)
我們是在尋求內心的安慰,對未知的信仰,還是渴望某種外力介入來改變現狀?(Q2)
這樣的行為是否反映我們對自身力量的有限性認知,還是對某種秩序的深層依賴?(Q3)在不同的文化和情境中,祈禱與許願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祈禱與許願是否僅僅是一種心理層面的安慰,還是它在我們的生命經驗中具有更深刻的(哲學)意涵?(Q4)
例如:1.祈禱是否是一種對人類渺小性的承認?我們是否藉此面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承認個體的局限性?(Q5)
2.許願是否是一種對未來的許諾?我們期待透過許願來改變命運,還是其實在過程中為自己建立了行動的方向?(Q6)
我們能否重新理解祈禱與許願的行為——是純粹的儀式性行動,還是某種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思索與召喚?(Q7)《 思辨 鬥陣俱樂部2.0 》

祈禱或許願,從基本定義到實際行為,甚至是對現實產生的影響,到其結果的反饋都不同,為什麼會相提並論?

許願要先去蕪存菁掉物慾的部分,再經由對神聖的嚮往產生的動機,才會成為祈禱,因此縱使達成一樣的目標,對個人來說,其根本是祈禱或許願,就會不同的感受,甚至還會覺得目標未達成。 

舉例來說,當一個人許願自己的公司,可以達到今年度的盈利目標。 他的祈禱就會變成:「希望我的公司能帶來更多社會福祉。」,而當過了今年,並實現盈利目標後,回頭看到過程中不擇手段的公司,使用非本業的投機取巧來達成盈利目標,實際上是對社會造成危害時,即便對許願來說是成功的結果,對祈禱來說也是就是失敗的存在。

沒有嚮往,只是活著,已經很不容易,但我們是否要因此就失去祈禱的能力?

至此! 就可以回答上述問題!

祈禱和許願是人類古老且普遍的行為,但它的意義和功能是什麼?」(Q1)

A1: 端看目的地,會有不同的意義。 但祈禱或許願產生的結果不同。

我們是在尋求內心的安慰,對未知的信仰,還是渴望某種外力介入來改變現狀?(Q2)

A2: 在不知道祈禱或許願前,我們只能夠擁有生理上的需求所帶來的渴望嗎? 

這樣的行為是否反映我們對自身力量的有限性認知,還是對某種秩序的深層依賴?(Q3)

A3: 祈禱或許願是否為與生俱來的能力? 如果是,那我們在無能為力時,對他人的行為,究竟是祈禱,還是許願?  如果不是,那我們的祈禱或許願能力的來源是什麼?

在不同的文化和情境中,祈禱與許願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祈禱與許願是否僅僅是一種心理層面的安慰,還是它在我們的生命經驗中具有更深刻的(哲學)意涵?(Q4)

A4:祈禱或許願,不同於心理需求、生理需求與渴望的地方,有哪些?  在身心的需求都可以被自我滿足後,那麼祈禱或許願不就更接近靈性的需求嗎?  如果是,在靈魂已經被科學證明不存在的如今,我們是否該放棄祈禱或許願? 如果不是,那麼祈禱或許願不就跟渴望一樣了,而如果在滿足渴望後,仍不知滿足,那自己是否已經是臣服於欲望的斯德哥摩爾症候群患者?

祈禱是否是一種對人類渺小性的承認?我們是否藉此面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承認個體的局限性?(Q5)

A5: 將祈禱的基礎,用人類的強弱的角度來看,在基本上剝奪其他生物的祈禱可能,即便回到石器時代,人類在尚未位於食物鏈頂端之時,那時候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也不會否定人類祈禱的可能,雖然大可以說人類之外的其他生物,沒有祈禱的能力,所以不會用強弱的角度來看祈禱。 但那也只是意謂著,我們從石器時代就傲慢到今天,不願設想其他生物也擁有祈禱的可能。

許願是否是一種對未來的許諾?我們期待透過許願來改變命運,還是其實在過程中為自己建立了行動的方向?(Q6)

A6: 建議可以從結果論來看許願。 面對如此願望,如果你有能力,你是否會應許? 還是會不答應? 就會發現,人生大多數時候都不用許願,只要祈禱。

我們能否重新理解祈禱與許願的行為——是純粹的儀式性行動,還是某種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思索與召喚?(Q7)

A7: 所謂儀式,是個人利用行為的抽象化,為達客觀公正秩序的實現。 對我來說,祈禱在這之上,許願在這之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