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對問題,人就聰明 P13
從會開口說話以後,人類天生就會用問的方式,去探索與理解這個世界,從疑問產生問題,利用問題去取得答案。
年齡的成長,社交場合隨之增多,問題不僅僅在探索與理解這個世界,我們也藉由詢問,去產生交流,如:你最近過得如何?你上禮拜去日本好玩嗎?藉由如此簡單的詢問,人們彼此的交流就開始了。
緊隨網路到來,我們不僅僅只問身邊的人,也會開始在社群、論壇等地,去問網友並獲得解答,或者藉由問的方式與網友互動,取得社交的聯繫感;當 AI 的出現,我們不在只問真人尋找答案,而是向 AI 詢問,去進行解答探索;用問的方式,讓 AI 幫我們完成任務,甚至尋求 AI 的陪伴。
現今的時代,交流與探索遠比過去要複雜,事實也難以釐清,因此學會怎麼狀況問、什麼時候問,如何問,都會影響最後的目標是否有達成。甚至可以說,只要學會問問題,就可以讓事倍功半。
本書作者,法蘭克.賽斯諾 (Frank Sesno) ,曾任 CNN 的主播、白宮特派員與華府分社負責人,目前現任於喬治華盛頓大學媒體與公共事務學院主任,其經歷曾訪問過五位美國總統及各國元首,因此擁有豐富的詢問經驗,而本書,他集結職業生涯與彙整各方成功人士的經驗,將提問歸類成十一種,讓讀者可以藉由成功人士的故事,學習到如何提問。以下是我在閱讀時,讓我比較有感的提問類型。
在職場或生活中,有時在遭遇到問題時,會感覺非常陌生,且不清楚狀況的發生,彷彿就身在五里霧中探索,稍有不甚,就可能跌入萬丈深淵。這時候就必需善用「診斷型提問」,抽絲剝繭的找出真正的問題,對症下藥,才能順利解決問題。以下是用看醫師診斷經驗來描述,怎麼利用「診斷型提問」找出核心並解決問題:
在整個醫治的過程中,醫師都需要保持「傾聽」,確保每個細節都有聽到心理,避免忽略一絲不對勁的地方。當然病人在被診斷時,也不能只聽信醫生的說法(專家說法),有時候醫生提出有疑慮的見解時,還需要適度與醫生討論,或是多看幾位醫生,確保診斷的正確性。
很多時候,我們會遭遇需要面臨衝突與究責的狀況,以作者早年的記者經歷來說,他時常需要向政治人物提出「衝突型提問」,幫助大眾向政治人物究責,避免逃避責任;向企業提出「衝突型提問」,別讓企業只知道賺錢,卻在傷害社會時,默默帶過,甚至是生活中的親朋好友,做了不好的事情,意圖逃避責任。要善用「衝突型提問」,有以下的作法:
「遺產型提問」,旨在透過詢問自己的方式,了解自身的成就的事、或者追尋的意義,以及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我們能在任何的人生時期都能向自己詢問,確認自己的人生價值。以下為建議的提問方式:
透過本書,我們可以更清楚,提問不再是單單找尋答案,有時是希望跟人快樂交流、有時是希望對方負責,有時是希望與對方建立關係,或甚至是拿來審視自己。
在這個資訊速食的時代,我們都尋求很快速地獲得答案,因此養成提問就要快速取得答案,但其實有時候答案不見得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有時候好的提問,可以從中獲得的東西,遠比答案還更能解決問題。
比如說有時候我們想跟對方關係良好,並不是馬屁對方,而是透過簡單的問題,建立交流,透過次次的一問一答,才能建立長久的關係。因此真正精準的提問,是在正確情境、正確時間,對正確的人問出有意義的提問,而隨著提問從我們口中問出,無需等到答案,困難往往就慢慢破解了。
本書適合閱讀的人:
✅ 領導者
✅ 教育者
✅ 記者
作者:法蘭克.賽斯諾
書名:精準提問的力量
原文書名:Ask More: The Power of Questions to Open Doors, Uncover Solutions, and Spark Change
👉 點這裡 博客來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