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精準提問的力量:解決困難,從問開始 | 問對問題,人就聰明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問對問題,人就聰明  P13

從會開口說話以後,人類天生就會用問的方式,去探索與理解這個世界,從疑問產生問題,利用問題去取得答案。

年齡的成長,社交場合隨之增多,問題不僅僅在探索與理解這個世界,我們也藉由詢問,去產生交流,如:你最近過得如何?你上禮拜去日本好玩嗎?藉由如此簡單的詢問,人們彼此的交流就開始了。

緊隨網路到來,我們不僅僅只問身邊的人,也會開始在社群、論壇等地,去問網友並獲得解答,或者藉由問的方式與網友互動,取得社交的聯繫感;當 AI 的出現,我們不在只問真人尋找答案,而是向 AI 詢問,去進行解答探索;用問的方式,讓 AI 幫我們完成任務,甚至尋求 AI 的陪伴。

現今的時代,交流與探索遠比過去要複雜,事實也難以釐清,因此學會怎麼狀況問、什麼時候問,如何問,都會影響最後的目標是否有達成。甚至可以說,只要學會問問題,就可以讓事倍功半。

本書作者,法蘭克.賽斯諾 (Frank Sesno) ,曾任 CNN 的主播、白宮特派員與華府分社負責人,目前現任於喬治華盛頓大學媒體與公共事務學院主任,其經歷曾訪問過五位美國總統及各國元首,因此擁有豐富的詢問經驗,而本書,他集結職業生涯與彙整各方成功人士的經驗,將提問歸類成十一種,讓讀者可以藉由成功人士的故事,學習到如何提問。以下是我在閱讀時,讓我比較有感的提問類型。


重點一:診斷型提問,協助我們找出核心,解決問題


在職場或生活中,有時在遭遇到問題時,會感覺非常陌生,且不清楚狀況的發生,彷彿就身在五里霧中探索,稍有不甚,就可能跌入萬丈深淵。這時候就必需善用「診斷型提問」,抽絲剝繭的找出真正的問題,對症下藥,才能順利解決問題。以下是用看醫師診斷經驗來描述,怎麼利用「診斷型提問」找出核心並解決問題:


  • 先從大處著手,利用開放式問答引起討論:醫生開頭第一句,大部分會先問你今天是哪裡不舒服啊?藉由開放性的問題,來了解我們的大概狀況。


  • 詢問過往狀況:接下來醫生會向我們詢問,這個不舒服的狀況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沒有感覺越來越糟,或是怎麼發現這個狀況的,藉由詢問過往的狀況,了解問題可能的成因、狀況與後果。


  • 抽絲剝繭與驗證提問:藉由不斷的深入詢問與運用工具的檢查,醫師需要確保每個環節都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確認自己的診斷是否為正確的。


  • 再次提問:當然醫師確認一定的狀況後,仍然會跟病人反覆做確認或主動提問,確保這個發生的問題,是不是有其他未注意的細節,最後才會將診斷書順利開出,讓病人接受治療。


在整個醫治的過程中,醫師都需要保持「傾聽」,確保每個細節都有聽到心理,避免忽略一絲不對勁的地方。當然病人在被診斷時,也不能只聽信醫生的說法(專家說法),有時候醫生提出有疑慮的見解時,還需要適度與醫生討論,或是多看幾位醫生,確保診斷的正確性。


重點二:衝突型提問,究責並留下紀錄


很多時候,我們會遭遇需要面臨衝突與究責的狀況,以作者早年的記者經歷來說,他時常需要向政治人物提出「衝突型提問」,幫助大眾向政治人物究責,避免逃避責任;向企業提出「衝突型提問」,別讓企業只知道賺錢,卻在傷害社會時,默默帶過,甚至是生活中的親朋好友,做了不好的事情,意圖逃避責任。要善用「衝突型提問」,有以下的作法:

  • 知道目標:這次的「衝突型提問」,我們會希望獲取什麼?是對方承認、道歉或者是認罪,在開始衝突之前,必需先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才能確保提問時,不會失去目標。


  • 事實是我們的後盾:「診斷型提問」與「衝突型提問」最大的不同在於,一個是在尋找事實的真相,一個是需要讓對方負起責任, 因此在提出「衝突型提問」,我們早就知道事實的狀況,而為了讓對方不逃避責任,我們就必須將事實拿出來逼問,讓對方不能閃躲。


  • 面對負面與否認:衝突的發生,高機率都會往負面的發展,人們往往不願意主動承認錯誤,甚至對我們表達負面的情緒,並瘋狂的否認,或是將我們趕離現場,因此在善用「衝突型提問」,都需要做好心靈的準備。


  • 留下紀錄:「衝突型提問」,有時雖然可能無法獲得理想的目標,但可以留下紀錄,確認對方在面對提問時,是如何說明的,這將助於大眾可以藉由反覆播放內容,了解這個人究竟有沒有想要負起責任。

重點三:遺產型提問,審視自己,找到人生的價值


「遺產型提問」,旨在透過詢問自己的方式,了解自身的成就的事、或者追尋的意義,以及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我們能在任何的人生時期都能向自己詢問,確認自己的人生價值。以下為建議的提問方式:

  • 問成就與評價:透過詢問自己的成就,可以檢視自己的足跡,更明白自身人生的價值所在。或者是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曾孫有機會從旁人聽到我的人生評價,你會希望他聽到什麼,或是哪件自身大事希望他可以知道,從其他視角找出人生的貢獻。


  • 從逆境的啟發:人人都有低潮與錯誤的時候,但重點是我們從低潮與錯誤中,學習到什麼意義與啟示,唯有透過自省的方式,才能從錯誤中學習,從黑暗中尋求光明。


  • 人生清單:我們是否還有什麼事情想做還沒有做,問自己列出來,才能有一個未來的方向。


  • 臨終問題:如果臨終了,我們會希望別人記得我們什麼?或者人生結束時,會希望人如何評論你的人生故事,故事書名是什麼,透過最終人生的角度,審視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


最後:

透過本書,我們可以更清楚,提問不再是單單找尋答案,有時是希望跟人快樂交流、有時是希望對方負責,有時是希望與對方建立關係,或甚至是拿來審視自己。

在這個資訊速食的時代,我們都尋求很快速地獲得答案,因此養成提問就要快速取得答案,但其實有時候答案不見得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有時候好的提問,可以從中獲得的東西,遠比答案還更能解決問題。

比如說有時候我們想跟對方關係良好,並不是馬屁對方,而是透過簡單的問題,建立交流,透過次次的一問一答,才能建立長久的關係。因此真正精準的提問,是在正確情境、正確時間,對正確的人問出有意義的提問,而隨著提問從我們口中問出,無需等到答案,困難往往就慢慢破解了。


本書適合閱讀的人:

✅ 領導者

✅ 教育者

✅ 記者

書籍資訊

作者:法蘭克.賽斯諾  

書名:精準提問的力量

原文書名:Ask More: The Power of Questions to Open Doors, Uncover Solutions, and Spark Change

👉 點這裡 博客來網址

avatar-img
56會員
26內容數
專注於研究 UX、行銷領域,用文字作為心得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吱吱喳喳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了內容行銷在數位時代的重要性,及其如何改變企業的行銷策略。隨著消費者從被動接收資訊轉向主動尋找產品信息,內容行銷成為吸引客戶的關鍵。書中分析了成功案例與執行步驟,包括設置商業目標、建立目標客戶與內容設計等,最終取得顧客。無論是內容創作者、創業者、行銷人員,這篇文章皆提供值得參考的見解與策略。
本書以斯里尼瓦思・勞的親身經歷,探討獨創的必要性及其面臨的挑戰。作者分享了在追尋獨創過程中克服內外部異音的策略,強調持續努力、勇於嘗試的重要性。面對低潮期的挑戰,讀者將獲得重新塑造自己的機會,並學會如何通過小賭注的方式來降低風險,促進獨創力的提升。本書適合自媒體工作者、創業者與內容創造者閱讀。
本書揭示了「現場實驗」的魅力,作者葛尼奇與李斯特深入探討經濟學背後的誘因與動機。通過一系列輕鬆的小故事,書中探討了金錢作為誘因的有效性,以及如何應對社會議題如貧困、歧視等。讀者能夠從不同的案例找到啟發,尤其是企業轉禮者,幫助他們更好地設計誘因與策略,提升產品吸引力與客戶忠誠度。
圓滿的人生不僅僅依賴於高薪工作,還包括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自我內心的探索。本文探討了克雷頓‧克里斯汀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所提出的關鍵概念,包括快樂的來源、保健因素與動機因素的平衡,以及經營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透過心理學的觀點與商業策略,幫助讀者重新思考人生選擇,朝向真正的快樂與滿足前進。
這篇文章探討了羅傑.費雪與丹尼爾.夏畢洛所著的《哈佛法學院的情緒談判課》,強調情緒在談判中的重要性。文章分析瞭如何透過理解與滿足核心慾念,利用正面情緒提升談判成果。作者希望讀者能夠學習如何將情緒與理性結合,促進雙方的共贏,適合商業管理者、銷售人員及希望強化談判技巧的人士閱讀。
本文章探討「峰值體驗」一書,提出如何通過優化顧客體驗來提升產品業績的關鍵觀念。書中強調關鍵時刻(MOT)對消費者決策的重要性,並分析如何定位品牌與顧客期望,進而提高品牌忠誠度與市場佔有率。作者汪志謙與朱海蓓以其豐富的產業經驗,提供了實際可行的策略,幫助產品負責人和行銷人員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本文探討了內容行銷在數位時代的重要性,及其如何改變企業的行銷策略。隨著消費者從被動接收資訊轉向主動尋找產品信息,內容行銷成為吸引客戶的關鍵。書中分析了成功案例與執行步驟,包括設置商業目標、建立目標客戶與內容設計等,最終取得顧客。無論是內容創作者、創業者、行銷人員,這篇文章皆提供值得參考的見解與策略。
本書以斯里尼瓦思・勞的親身經歷,探討獨創的必要性及其面臨的挑戰。作者分享了在追尋獨創過程中克服內外部異音的策略,強調持續努力、勇於嘗試的重要性。面對低潮期的挑戰,讀者將獲得重新塑造自己的機會,並學會如何通過小賭注的方式來降低風險,促進獨創力的提升。本書適合自媒體工作者、創業者與內容創造者閱讀。
本書揭示了「現場實驗」的魅力,作者葛尼奇與李斯特深入探討經濟學背後的誘因與動機。通過一系列輕鬆的小故事,書中探討了金錢作為誘因的有效性,以及如何應對社會議題如貧困、歧視等。讀者能夠從不同的案例找到啟發,尤其是企業轉禮者,幫助他們更好地設計誘因與策略,提升產品吸引力與客戶忠誠度。
圓滿的人生不僅僅依賴於高薪工作,還包括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自我內心的探索。本文探討了克雷頓‧克里斯汀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所提出的關鍵概念,包括快樂的來源、保健因素與動機因素的平衡,以及經營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透過心理學的觀點與商業策略,幫助讀者重新思考人生選擇,朝向真正的快樂與滿足前進。
這篇文章探討了羅傑.費雪與丹尼爾.夏畢洛所著的《哈佛法學院的情緒談判課》,強調情緒在談判中的重要性。文章分析瞭如何透過理解與滿足核心慾念,利用正面情緒提升談判成果。作者希望讀者能夠學習如何將情緒與理性結合,促進雙方的共贏,適合商業管理者、銷售人員及希望強化談判技巧的人士閱讀。
本文章探討「峰值體驗」一書,提出如何通過優化顧客體驗來提升產品業績的關鍵觀念。書中強調關鍵時刻(MOT)對消費者決策的重要性,並分析如何定位品牌與顧客期望,進而提高品牌忠誠度與市場佔有率。作者汪志謙與朱海蓓以其豐富的產業經驗,提供了實際可行的策略,幫助產品負責人和行銷人員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聚焦專題,就是調動可以調動的各種知識,來攻克一個專門的問題。」 「你只有聚焦一個專題,才能把這個專題變成你的擅長,變成你的核心競爭力。」 這兩句話節錄自劉瀾老師學習力30講的內容[1],我很有共鳴。 當心中有專題,看資訊的角度, 就可以從「這個好像很有趣!」進一步轉變為「這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會寫這個主題,是因為這本是亮師在今天要讓我們思考的問題,加上剛剛在思考今天日誌內容時想到:的確,在實人的日子所剩不多,是該統整究竟想從實人帶走什麼能力,所謂帶走,更準確的意思是「內化」,我覺得有必要將我想內化的能力一一文字化,才能更清晰地將此能力放進腦袋中提醒自己,並透過不斷的練習真正的把它內化。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慢思術透過師生對話,提問的方式展開關於思考的探討,激發大腦的思維,在閱讀的同時產生讀者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反思。透過確認偏誤、樣本規模等方式,引導讀者思考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有一陣子,我解讀接得很兇,除了想為分析師的百張解讀作業、迅速累積基礎;坦白說,內心還時常湧現出一股,「我想要為有需要的人做更多」的救世情懷,以及我不願承認、但被我埋藏得很深的競爭心理:「我要證明,自己有能力提供最好的服務」。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聚焦專題,就是調動可以調動的各種知識,來攻克一個專門的問題。」 「你只有聚焦一個專題,才能把這個專題變成你的擅長,變成你的核心競爭力。」 這兩句話節錄自劉瀾老師學習力30講的內容[1],我很有共鳴。 當心中有專題,看資訊的角度, 就可以從「這個好像很有趣!」進一步轉變為「這
一開始看到“多元思維”這個詞的時候,就想要借這本書來看,想知道如何啟動思考馬達! 作者提出利用提問→搜尋→結論→輸出四個步驟啟動思考馬達,讓我們能加深重要資訊的印象及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以下是我的閱讀心得: A.啟動思考馬達的步驟 •提問 提問是思考的起手式,一個好的問題能帶給人們良性的思
Thumbnail
聰明人在說話之前,會先花時間「理解」及「思考」。聰明人靠的並不是「說話技巧」,而在於「思考的深度」。這也是「有好好思考的人」和「沒在思考的人」的差異...
Thumbnail
會寫這個主題,是因為這本是亮師在今天要讓我們思考的問題,加上剛剛在思考今天日誌內容時想到:的確,在實人的日子所剩不多,是該統整究竟想從實人帶走什麼能力,所謂帶走,更準確的意思是「內化」,我覺得有必要將我想內化的能力一一文字化,才能更清晰地將此能力放進腦袋中提醒自己,並透過不斷的練習真正的把它內化。
Thumbnail
如何透過真正看見他人,透視自己,締造深刻人際關係, 提供了關於如何真正瞭解一個人的方式,並針對社群媒體和人際關係的幻覺提出了觀點。作者關注於被看見、賞識及陪伴的力量,並強調照亮者和削弱者之間的對比。此外,文中也提到了透過對話技巧以及提出好問題來促進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Thumbnail
慢思術透過師生對話,提問的方式展開關於思考的探討,激發大腦的思維,在閱讀的同時產生讀者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反思。透過確認偏誤、樣本規模等方式,引導讀者思考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有一陣子,我解讀接得很兇,除了想為分析師的百張解讀作業、迅速累積基礎;坦白說,內心還時常湧現出一股,「我想要為有需要的人做更多」的救世情懷,以及我不願承認、但被我埋藏得很深的競爭心理:「我要證明,自己有能力提供最好的服務」。
Thumbnail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