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在蔬菜店長大的我,對於蔬菜的販賣、綑綁以及銷售流程都非常熟悉。然而,由於家裡經營的是量販店,我也需要熟悉各種蔬菜與健康之間的關聯。基於這樣的背景,七月時我與食品營養系的老師合作,開設了一門高齡菜單設計課程。
到了12月中旬的週末,我帶領學生前往草湳社區的善水國民中小學的菜園,進行農業體驗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榮譽理事長親自指導學生進行翻土、插秧、認識冬季植物、施肥與灑水等工作。這些看似簡單的步驟,實際操作起來卻相當耗時,每個步驟平均需要兩小時以上。如果將這些日常農作的時間累積起來,並考慮到這些食材從田地運送到廚房,最後製作成一道道料理的過程,可以清楚地看出,農業與其他職業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結。
這次課程讓學生們親身體會農業工作的辛勞,同時也理解了食物從生產到餐桌的完整流程,進一步思考在未來職涯中,如何將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融合應用。
這門課程是關於多元文化行銷,原本我的設計是透過課堂授課,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案例。然而,我發現學生在學習時,對這些案例往往難以產生聯結。因此,我決定對課程進行調整。考慮到有一部分學生在大一時曾製作過長輩故事,我便讓學生遴選出兩本長輩故事作為討論素材,並在課堂上進行深入討論。
接著,我邀請了一位業界的導演來參與課程。他首先在課堂上分享了訪談技巧,並展示了自己製作的影片。學生們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討論情境與技巧,為後續實作奠定基礎。隨後,導演親自來到課堂,分享了不同的剪輯技術與實用經驗。
在導演的指導下,我讓學生提前準備前往據點進行訪談所需的物品與計劃,包括訪問問題、攝影設備(如相機或手機)、走位設計等。準備完成後,學生們在指定的一周內前往據點,實地訪談長輩。這些訪談過程由導演進行拍攝,並剪輯成花絮影片。
接下來的課堂中,學生們報告自己的拍攝理念,並播放拍攝的影片。我與導演針對影片內容給予建議和回饋。這樣的課程設計靈感來自我在大二時社會學課程中的經驗,那時我們也以類似的方式進行實作,效果非常好。我希望導演拍攝學生訪談的過程,能讓學生和長輩在回顧影片時,看到自己努力的一面,從而產生自豪感與感謝之情。
在過去的讀書會中,書店老闆曾給我一個建議:音樂非常重要。然而,當時我對音樂的遴選並沒有清晰的概念。回想起來,那時我一年頂多看兩場戲劇,音樂會的經歷基本上僅限於朱宗慶打擊樂團的表演,因此,我對音樂的認知相當有限。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聆聽過去在課堂上認識的音樂所學生拍攝的影片,逐漸對音樂的選擇有了更多的理解。這讓我意識到,音樂的遴選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藝術創作中的重要關鍵。在課程中,我結合了《峰值體驗》這本書中的理論,並搭配王永福老師的簡報技巧進行實務操作。這樣的嘗試激發了導演的靈感,他提議:「那我們這次來嘗試雙機拍攝吧。」透過這門課程,我把過去讀書會中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尚未嘗試的實務技能結合起來進行探索與實踐。雖然有許多事情在第一年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但只要持續努力,未來或許能看到意想不到的變化。這正是我在藝術創作之外嘗試進行行動研究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