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中年危機與應對:從小M的故事看如何走出迷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註:本篇故事為虛構,來自多位朋友和來訪者們的真實情況所改編。

一、43歲的我,全新的開始

朋友小M最近和我聊起她剛經歷的職場變化。她今年43歲,是一位四歲孩子的媽媽,之前在一家貿易公司擔任新市場開發主管,工作表現一直很優秀。可是,因為市場環境的波動,公司決定裁撤她所屬的部門。

「這真的打擊很大,當下我完全無法接受,明明一直是大家信賴的核心成員,怎麼會被裁掉?」M說起當時的感受,仍然心有餘悸。她開始試著更新履歷、參加課程、甚至學習創業相關的內容,但越嘗試越焦慮。

「晚上孩子睡著後,我常坐在沙發上發呆,腦中充滿疑問:‘我還能做什麼?未來到底要怎麼辦?’」

某天,她偶然參加了一場社區的讀書會,這場活動的主題是「人生轉折中的可能性」。裡面有各式各樣的人,有剛退休後想開咖啡館的阿姨,也有放棄大城市生活回家鄉務農的年輕人。

小M在這裡遇到了一位58歲的畫家,對方分享的經歷讓她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那位畫家告訴我,每一次人生的結束,或許都是一個全新的開端,只要願意相信自己還有選擇的可能。」

中年危機如何成為成長的契機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認為,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遇到一些挑戰。例如,到了中年,主要的挑戰是「貢獻社會」和「停滯不前」之間的選擇。如果我們能找到對家庭、社會有意義的事情,並且感覺自己在創造價值,那麼中年可以是一個充實的時期。反之,若停滯不前,可能會感到挫敗和迷茫。

在現代社會,工作上的不確定性讓中年人面臨更大的壓力,許多人因此陷入焦慮。但有時危機不一定是壞事,反而可能是提醒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目標。如果我們能利用這段時間學習新技能或探索新的方向,危機反而會成為一個轉折點,讓我們有機會突破現狀。

例如,有許多研究指出,在人生的重大變化中,願意保持學習心態的人通常能更快適應新環境,甚至變得更有韌性。此外雖然困難會讓人感到痛苦,但它也可能帶來正面的改變,例如:重新規劃生活、改善人際關係,甚至發現新的興趣和熱情。

對於像小M這樣的例子來說,接受眼前的現況並開放心態,是邁向下一階段的第一步。危機可能會讓人不安,但如果能用正確的方式面對,它其實是幫助我們重新定義人生價值的好時機。

二、重新理解所謂的危機

許多人在職涯中期面臨的挑戰,不只是工作本身的壓力,更是來自對自身價值的質疑。小M跟我在聊天時回憶起最初的掙扎,她說:「我以為,40歲之後還在尋找新方向的粊,等於人生落後了。」這種自我批判的心態讓她陷入深深的無助感。

在讀書會中,她開始學習一個新的觀念:「接納現況」。這概念是她收聽來自一位心理學老師的podcast節目,其中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危機的本質其實是提醒我們停下腳步,問問自己,現在追求的目標是不是內心真正想要的。」

她決定給自己一段時間嘗試新事物,而不是急著找到一份新工作。她開始學寫作,並將生活中的思考記錄下來,後來陸續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文章。原本以為只是一種抒發壓力的方式,卻意外獲得許多社群及朋友們的共鳴。在一年過後,甚至還有出版社找上門,邀請她出版一本書,分享中年女性如何在職場轉型中的實踐經驗。

危機往往是壓力與機會的結合

當我們遇到人生中的挑戰或危機時,可能會感到壓力和不安,但危機也可能隱藏著機會。心理學中的「接納與承諾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提出了一個實用的觀點:

與其抗拒或否認現況,不如嘗試接受當下的情況,
然後專注於可以改變的部分,逐步採取行動。

ACT的核心思想是,危機不需要全然解決,它可以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與這些不舒服的情緒共處,並同時朝著對自己重要的目標邁進。例如說,當我們面臨職場挑戰時,焦慮和無助感可能無法立即消失,但我們可以選擇專注於下一步的行動,例如像是學習新技能或探索新方向。

補充分享:|接納與承諾治療 ACT!人生本來就痛苦但無阻我活出好的人生!心理治療百科(二)|

有研究顯示,這種「接納現況」的心態能幫助個體在壓力中找到平衡,減少內心的衝突,並讓思路變得更清晰。接納並不意味著放棄努力,而是允許我們面對現實,避免浪費精力在抗拒無法改變的事情上。

像小M的例子中,她選擇接受目前的職涯空窗期,並且開始嘗試寫作和發表文章,這讓她找到了新的方向,也讓她的人生更有彈性。

有時危機看似是一個終點,但當我們學會接納它,就能把它變成下一個階段的起點。這是一種在困難中前進的智慧。

三、從迷茫到找到方向

小M曾這樣跟我說形容,說她自己像一艘在大海中飄搖的小船,完全失去方向感。但是在經歷一段探索之後,她發現內心的穩定來自於接受現實,並勇敢去尋找新的可能。

「當我開始把重點放在‘我還能做什麼’,
而不是‘我失去了什麼’,整個人都輕鬆了很多。」

現在,M除了持續創作文字,還接手一些企業品牌故事的企劃案,收入甚至比之前在公司時更加穩定。她坦言說,過去總希望每一步都在計畫中,但如今理解了,適應變化比堅持舊計畫更重要。

面對困難和改變時的重要心態與能力

心理學中提到的「彈性思維」(Growth Mindset)和「心理韌性」(Resilience)是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改變時的重要心態與能力。


彈性思維是一種相信自己可以隨著努力和學習而進步的心態。這個概念由心理學家卡羅·德威克(Carol Dweck)提出,她的研究表明,當人們相信能力並非固定,而是可以透過學習提升時,他們更願意接受挑戰,也更能從失敗中學到寶貴經驗。

對於面臨職場轉折或人生挑戰的人,這種思維能帶來更多可能性,讓我們勇於探索新的方向,而不被過去的失敗束縛。

心理韌性則是指在逆境中仍能保持穩定並快速恢復的能力。具有心理韌性的人能夠適應壓力與困境,並找到內在力量繼續前進。心理學家博納諾(George Bonanno)研究發現,心理韌性並非少數人的特質,而是一種每個人都可以培養的能力,例如透過保持正向的自我對話、尋求社會支持、或設立明確的目標。

從前面的故事中你會發現,小M在失去工作後一度感到迷茫,但她開始改變自己的心態,不再專注於「失去的部分」,而是著眼於「下一步能做什麼」。這種彈性思維讓她敢於嘗試新的可能性,例如:寫作和接案,最終發展出新的職業方向。此外,她在挑戰中展現的心理韌性,也幫助她度過低潮,穩定自己的內心。

四、情感支援與自我認同的重建

在尋找新方向的過程中,小M逐漸發現穩定的情感支持是她重建信心的重要環節。然而,家庭經濟壓力讓她和伴侶的關係一度陷入緊張。每天的對話圍繞著工作、財務和孩子的未來,卻缺少對彼此感受的關心。

一次,她因為工作不順心向伴侶傾訴時,對方隨口說了句「再撐一下就會好起來」,這句話讓小M倍感挫敗。她心想:「我需要的不是這種說教,而是有人可以真正聽懂我的心情。」這讓她意識到,他們的關係需要重新調整,才能在這段艱難時期互相扶持。

小M主動提議,每週固定安排一些兩人的時間,例如:晚上散步、泡茶聊天,或者一起完成家中的雜務。起初,她的伴侶感到有些不解,覺得這樣的安排多此一舉,但在幾次簡單的互動後,他們逐漸找回了早年的默契。有一次,在孩子睡著後,他們一起整理家庭支出的紀錄,小M敞開心扉談到自己對未來的擔憂,伴侶則給了幾個建設性的建議,讓她感到更有力量。

這些細小而穩定的相處方式,讓小M漸漸感受到來自伴侶的理解和支持,也讓她的情緒變得更穩定。她說:「過去我一直認為情感是生活的一部分,現在我才明白,穩定的關係才是生活的基礎。」

穩定關係對心理健康的幫助

心理學研究顯示,穩定且真誠的情感關係對心理韌性的提升有顯著效果。


哈佛大學的成人發展研究(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有一項自1938年開始的長期研究,目的是在探討影響人類幸福感與健康的因素。

他們研究的結果發現,比起財富或地位,穩定的人際關係更能帶來持續的幸福感。穩定的關係能減少孤立感,提供心理上的安定,並在面對壓力時增加承受挑戰的能力。

補充分享:Robert Waldinger: What makes a good life? Lessons from the longest study on happiness | TED

對小M而言,與伴侶重新建立連結,讓她找到內心的安全感,並在面對人生轉折時更有信心。這段經歷提醒她,情感上的支持是一種力量來源,能幫助她穩住自己的步伐,從而專注在解決問題和探索未來。

五、重新定義成功與追求內心的熱情

在過去,小M對成功的理解,大多圍繞在職場上的表現和升遷。她認為穩定的工作、高薪和職位晉升是衡量人生價值的重要指標。但是在經歷失業和轉型的過程中,她逐漸意識到,這種外在標準並不能完全定義真正的成功。面對空窗期的挑戰,小M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思考什麼才是她真正想追求的目標。

她回憶起,自己年輕時曾夢想成為一名作家,卻因職場忙碌而擱置了這個念頭。如今,她重新拾起這份熱情,嘗試每天抽出時間寫作,不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是為了探索自己內心的想法。她發現,寫作不只是一種抒發情緒的方式,更是一種幫助她內省並與外界產生深層連結的工具。透過寫作,她慢慢找回了自己的節奏與平靜,甚至吸引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讀者,讓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重建「成功」的定義

許多中年女性在面臨職場或人生轉折時,往往發現過去所認定的「成功標準」逐漸與自己的價值觀脫節。這種脫節可能帶來迷茫,但也提供了一個重新定義成功的契機。成功不再只是擁有高薪工作或被他人認可,而是找到能讓自己真正快樂並感到充實的目標。

這時,不妨試著問問自己:

  1. 什麼事情能帶來真正的滿足感?
    是否有一些過去因忙碌而忽略的興趣,現在可以重新拾起?例如,小M的寫作夢想,最終成為她人生轉型的重要起點。
  2. 是否還有未完成的夢想值得嘗試?
    我們是否有過想學卻從未實踐的技能,或想探索的領域?這些未完成的夢想,可能正是我們重新啟程的方向。
  3. 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定義成功?
    成功應該是讓自己感到安心與快樂,而非追逐外界的標準。這樣的定義會讓我們更有力量面對生活的挑戰。

中年的探索與轉型


在《中年的選擇》一書中,作者奇普·康利(Chip Conley)提出,中年是個蛻變(chrysalis)的過程,從追求外界定義的成功轉向內在自主選擇的成功。

他認為,中年不僅是危機,更是一個重新思考人生目標的機會。康利以自己的人生經驗為例,說明在中年時期,透過重新定義價值觀與目標,人們可以找到更多的快樂與滿足。

書中強調,中年人可以運用內在的智慧來重新塑造生活。例如,從過去被動地追逐職場升遷,轉而主動地選擇能帶來內心平靜的事物。這種選擇並非單純地脫離現實,而是更為貼近自己的需求與渴望。


例如,小M在重新拾起寫作的過程中,體現了書中提到的一個觀念:「當我們放下對外界認可的執著,就會發現真正的成長與喜悅來自於我們內在的探索。」

此外,作者還建議中年人善用「蛻變」的能量,將過去的經驗和智慧結合,開啟人生的新階段。他提出,這段時間的探索雖然可能充滿挑戰,但最終會帶來更深層次的滿足感與人生意義。這也正是小M故事中所展現的精神——放下對傳統成功的執著,勇敢追求內心的熱情,重新找回自我的

成功的多元樣貌

而從小M的經歷可以提醒我們,成功可以有許多不同的樣貌。她從一名貿易公司的主管,轉型為一位創作型的自由工作者。這份自由讓她能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同時發揮自己的創意與才能。她不再將自己的價值建立在他人的期待上,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內心的滿足。

她說:「過去的我,總覺得成功就是要不停向上爬,但現在的我更關注自己的感受。能夠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就是我的成功。」

小結:給讀者的反思與建議

在重新定義成功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試著思考以下問題:

  • 哪些價值觀在我的生活中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
  • 現在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我的內心需求?
  • 如果讓我重新開始,我最想嘗試的事情是什麼?

每個人的成功定義都不同,重要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正如小M的故事,成功不是單一的標準,而是一段持續探索與成長的旅程。讓我們在每個轉折點中,學會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為人生找到更真實的意義。

...

「中年轉型之路」讓你感到迷茫無助嗎?想要專業的指引,重新找到生涯方向?

立即預約我的轉型諮詢服務,為你的未來找到突破口,開啟全新的機會!

raw-image

預約諮詢服務

avatar-img
12會員
32內容數
探索中年之路,在中年時期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二曲線」。 中年是一個充滿挑戰與轉變的階段,面對身體的變化、職涯的再定位以及家庭角色的調整,如何在現有的生活軌跡上開創新的可能,是我們要一起討論的主題。 將聚焦於中年人的心理調適、生活重心的再探索,以及突破自我瓶頸的方法,讓我們在中年時期也能擁抱新的成長與機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第二曲線的修煉 的其他內容
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中高齡上班族離職後,平均需要花費約2.7年才能重新回到職場。這段時間對許多人來說,不僅帶來經濟壓力,也讓心態和生活受到不小的衝擊。特別是有61.07%的中高齡求職者待業時間超過六個月,平均失業週數更達29.7週,遠高於職場新鮮人的23.5週。92%的受訪者認為,重返職場的
一、引言 你可以試想下面這樣一個場景: 在一家新創科技公司的開放式辦公室裡,牆上貼滿了彩色便利貼,記錄著各種腦力激盪的點子。幾位20多歲的年輕同事圍坐在長桌前,討論著一款新產品的行銷策略。他們語速快、充滿激情,不時滑動手機查詢最新的數據,或用筆在白板上畫出大膽的創意圖案。 而同一間辦公室
「人生清單」(Bucket List)是指個人在有生之年希望完成的目標、夢想或體驗的列表。這些項目可能涵蓋旅行、學習新技能、挑戰自我或修復人際關係等各個方面。 制定人生清單的目的是為了明確人生目標,激勵自己積極行動,從而過上更有意義和滿足的生活。 到了中年階段往往是生命的重要轉折點。
中年是人生旅途中獨特而重要的階段,既充滿機遇也伴隨挑戰。 許多人在這個時期感受到職場壓力的頂峰,同時也面臨身體老化、家庭責任增加、與個人目標迷失的多重壓力。對某些人而言,中年或許象徵著穩定與成就,然而,對更多人來說,這卻是自我質疑與不安的高峰期。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開始反思:是否真的過著自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職場人應該將自己視為一家公司來經營。 一般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考量如何利用資源創造價值,同樣的,職場工作者也可以借這個概念,學習如何善用自己的時間、能力和資源來創造職場價值,並持續提升自身能力,應對職場挑戰。 下面我想跟你分享,我們身為職場工作者要如何借鑑企業經營策略的方法,使我們能夠更加高效地
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中高齡上班族離職後,平均需要花費約2.7年才能重新回到職場。這段時間對許多人來說,不僅帶來經濟壓力,也讓心態和生活受到不小的衝擊。特別是有61.07%的中高齡求職者待業時間超過六個月,平均失業週數更達29.7週,遠高於職場新鮮人的23.5週。92%的受訪者認為,重返職場的
一、引言 你可以試想下面這樣一個場景: 在一家新創科技公司的開放式辦公室裡,牆上貼滿了彩色便利貼,記錄著各種腦力激盪的點子。幾位20多歲的年輕同事圍坐在長桌前,討論著一款新產品的行銷策略。他們語速快、充滿激情,不時滑動手機查詢最新的數據,或用筆在白板上畫出大膽的創意圖案。 而同一間辦公室
「人生清單」(Bucket List)是指個人在有生之年希望完成的目標、夢想或體驗的列表。這些項目可能涵蓋旅行、學習新技能、挑戰自我或修復人際關係等各個方面。 制定人生清單的目的是為了明確人生目標,激勵自己積極行動,從而過上更有意義和滿足的生活。 到了中年階段往往是生命的重要轉折點。
中年是人生旅途中獨特而重要的階段,既充滿機遇也伴隨挑戰。 許多人在這個時期感受到職場壓力的頂峰,同時也面臨身體老化、家庭責任增加、與個人目標迷失的多重壓力。對某些人而言,中年或許象徵著穩定與成就,然而,對更多人來說,這卻是自我質疑與不安的高峰期。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開始反思:是否真的過著自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職場人應該將自己視為一家公司來經營。 一般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考量如何利用資源創造價值,同樣的,職場工作者也可以借這個概念,學習如何善用自己的時間、能力和資源來創造職場價值,並持續提升自身能力,應對職場挑戰。 下面我想跟你分享,我們身為職場工作者要如何借鑑企業經營策略的方法,使我們能夠更加高效地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針對114學測國寫情意題「52赫茲鯨魚」,本文提供題型分析、取材策略及立意思考,幫助考生掌握寫作方向。文章點出審題關鍵在於理解表層訊息及深層意涵,避免僅聚焦表層或脫離題旨。文章也分析如何將想像與自身經驗連結,從經典選文中找到相同處境,藉此深化思考。最後,透過河道式作文的立意技巧,提升文章的思辨深度。
問題在於,公司是否會重視人類勞動的無形資產 — 創造力、同理心、理解深度,或是將人類輸入,純粹視為機器產生文字的最後清潔人員?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美是一名28歲的上班族,從大學畢業後便進入了一家大型企業工作。初入職場時,她對一切充滿了熱情,覺得自己找到了理想的職業。然而,三年過去了,那份熱情似乎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消退。每天早晨,她從床上爬起來的時候,總是感到一絲絲的不確定與迷茫:「我真的適合這份工作嗎?」這個問題一再在她腦海中徘徊
希望大家看到標題不要以為我是想抱怨我的工作,我只是想分享我今年選擇轉調部門至今的感受,在原本的單位工作也差不多要滿10年了,一直以來我真的很喜歡這份工作內容,其實當初是打算離職的,但剛好其他部門有職缺,就抱持著想要挑戰看看的心情面試,我也覺得自己很幸運,獲得主管的賞識,有機會可以嘗試不同的工作內容
Thumbnail
晚美小姐已邁入40歲的人生階段 回首前半段人生心力,都投入在高壓的職場上(金融交易相關) 為了完成工作目標,下班後也持續在職進修(念了2個與工作上需要應用到的學位) 那段時間,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學校上課,不然就是在學校寫報告 一轉眼就邁入40歲的人生大關 心境上有了轉變 我逐漸把對工作的
Thumbnail
某日和心理諮詢師談,聽到對方說:「妳現在所經歷的是人生很重大的事件和轉折:中年失業和中年轉職。何況妳是一次面臨兩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啊,原來我步入中年了啊,一直以為中年失業、中年轉職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而且我會做廣播做到退休呢!殊不知正遭逢著所謂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面對轉行或各種人生重要決定時,人們的質疑和擔憂可能會讓你感到迷惘和沮喪。本文分享如何處理他人對你決定的質疑和挑戰,並提出了尋找自我答案的方法。
Thumbnail
本篇文章描述畢業後的蕭晴在職場遇到的挫折與困境,原以為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卻發現事情不如自己所想...再次抉擇後踏入了理想的高齡產業裡,但迷惘卻隨之而來。面對迷惘她分享自己的經歷,想告訴大家:「將迷惘從形容詞變成動詞,讓它成為能持續探索的動力。」
Thumbnail
一遇留印象,再訪遇明主,自此始揚帆,輾轉踏征途。 這是我第二份工作(9年),初入工作的心路歷程,面對面試不斷和多次職務轉換,透過毅力和努力最終帶來了成功和成長。希望透過分享,讓正處在類似困難和挑戰的你,也能獲得些許啟發與激勵。
Thumbnail
在工作中感到迷惘,應該是許多成年人都會遇到的困境。 「我真的適合這份工作嗎?」、「我有辦法做這份工作到老嗎?」、「找不到工作的價值」、「我是否有其他的可能?」 工作倦怠到後期,幾乎每小時甚至每幾分鐘,這些疑問又會重新浮上腦海。 「是不是該辭職啊?」、「可是辭職後有辦法找到更好的工作嗎?」 在
Thumbnail
中年失業遇到後,可能感到迷惘、失落、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但我們應學會與之共處,並尋找新的職業目標。這是一次重新出發的契機,不要被困在過去,而是要勇敢面對未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美是一名28歲的上班族,從大學畢業後便進入了一家大型企業工作。初入職場時,她對一切充滿了熱情,覺得自己找到了理想的職業。然而,三年過去了,那份熱情似乎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消退。每天早晨,她從床上爬起來的時候,總是感到一絲絲的不確定與迷茫:「我真的適合這份工作嗎?」這個問題一再在她腦海中徘徊
希望大家看到標題不要以為我是想抱怨我的工作,我只是想分享我今年選擇轉調部門至今的感受,在原本的單位工作也差不多要滿10年了,一直以來我真的很喜歡這份工作內容,其實當初是打算離職的,但剛好其他部門有職缺,就抱持著想要挑戰看看的心情面試,我也覺得自己很幸運,獲得主管的賞識,有機會可以嘗試不同的工作內容
Thumbnail
晚美小姐已邁入40歲的人生階段 回首前半段人生心力,都投入在高壓的職場上(金融交易相關) 為了完成工作目標,下班後也持續在職進修(念了2個與工作上需要應用到的學位) 那段時間,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學校上課,不然就是在學校寫報告 一轉眼就邁入40歲的人生大關 心境上有了轉變 我逐漸把對工作的
Thumbnail
某日和心理諮詢師談,聽到對方說:「妳現在所經歷的是人生很重大的事件和轉折:中年失業和中年轉職。何況妳是一次面臨兩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啊,原來我步入中年了啊,一直以為中年失業、中年轉職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而且我會做廣播做到退休呢!殊不知正遭逢著所謂的中年危機。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面對轉行或各種人生重要決定時,人們的質疑和擔憂可能會讓你感到迷惘和沮喪。本文分享如何處理他人對你決定的質疑和挑戰,並提出了尋找自我答案的方法。
Thumbnail
本篇文章描述畢業後的蕭晴在職場遇到的挫折與困境,原以為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卻發現事情不如自己所想...再次抉擇後踏入了理想的高齡產業裡,但迷惘卻隨之而來。面對迷惘她分享自己的經歷,想告訴大家:「將迷惘從形容詞變成動詞,讓它成為能持續探索的動力。」
Thumbnail
一遇留印象,再訪遇明主,自此始揚帆,輾轉踏征途。 這是我第二份工作(9年),初入工作的心路歷程,面對面試不斷和多次職務轉換,透過毅力和努力最終帶來了成功和成長。希望透過分享,讓正處在類似困難和挑戰的你,也能獲得些許啟發與激勵。
Thumbnail
在工作中感到迷惘,應該是許多成年人都會遇到的困境。 「我真的適合這份工作嗎?」、「我有辦法做這份工作到老嗎?」、「找不到工作的價值」、「我是否有其他的可能?」 工作倦怠到後期,幾乎每小時甚至每幾分鐘,這些疑問又會重新浮上腦海。 「是不是該辭職啊?」、「可是辭職後有辦法找到更好的工作嗎?」 在
Thumbnail
中年失業遇到後,可能感到迷惘、失落、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但我們應學會與之共處,並尋找新的職業目標。這是一次重新出發的契機,不要被困在過去,而是要勇敢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