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近期發表的一項大規模研究指出,經常食用加工紅肉(如培根、熱狗、香腸等)可能會顯著增加失智症及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該研究追蹤分析了超過13.3萬名參與者的飲食習慣,發現每日攝取超過21克的加工紅肉,失智症風險上升13%,而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則提高14%。
研究指出,加工紅肉中的高鈉、飽和脂肪及化學添加物(如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可能是導致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這些物質會在體內轉化為亞硝胺,這是一種已知的致癌物質,可能對神經細胞造成損傷,進而影響認知功能。此外,加工紅肉的高飽和脂肪和鈉含量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導致腦部血流受阻,加速認知衰退。
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異環胺(HCA)和多環芳烴(PAH)等有害化合物,亦會引發氧化壓力和慢性發炎,這些因素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密切相關。
專家建議,將加工紅肉替換為堅果、豆類和魚類等健康蛋白質來源,能有效降低失智症風險。研究顯示,這樣的飲食調整可將失智症風險降低19%至28%,其中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效果最為顯著。
營養學家建議,每週至少食用兩次富含Omega-3的魚類(如鮭魚、鯖魚),每日攝取約100克煮熟的豆類,以及每日一小把(約30克)堅果,以促進大腦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全球約有5,030萬名失智症患者,預計到2050年將攀升至1.52億。台灣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達7.99%,顯示高齡化社會對失智症防治的需求日益迫切。
除了飲食調整,規律運動、充足睡眠、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及心理刺激(如閱讀、益智遊戲)等生活方式,亦有助於降低失智症風險。
各國政府已開始推行減少加工紅肉攝取的政策和公共宣導。美國心臟基金會建議每週紅肉攝取量少於350克,台灣國民健康署則鼓勵民眾減少加工肉品攝取,改以新鮮食材取代,以預防慢性疾病。
同時,市場對健康替代食品的需求逐漸上升。儘管加工紅肉價格較為經濟,但堅果、豆類和魚類等健康食品的價格逐漸趨於可接受範圍,反映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重視。
營養學家與神經科學家皆強調,減少加工紅肉攝取對於維護大腦健康至關重要。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的助理教授李育涵博士指出,過量攝取飽和脂肪會加速動脈硬化,影響腦部血液供應,進而導致認知功能下降。
一位65歲的李女士在醫生建議下,減少加工紅肉攝取,改以堅果、魚類和蔬果為主,六個月後認知功能顯著改善,生活品質也有所提升。
哈佛大學的研究成果為公眾敲響了警鐘,提醒人們重視飲食習慣對大腦健康的長遠影響。專家呼籲,應減少加工紅肉攝取,積極選擇健康蛋白質來源,結合規律運動與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失智症風險,迎向更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