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現實主義:心情決定你看世界的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簡單說 ​

情感現實主義就是這樣:心情會影響你對世界的看法。 ​

比如,你今天被老闆罵了,誰看起來都像欠你錢;但如果剛中了樂透,路邊的狗都可愛到不行。 ​

這理論有點像康德的哲學,但兩者之間有些微妙的不同。 ​

---

🔺相似之處

🔸感性與理性的結合 ​

康德說,我們用感官接收外界訊息,這些訊息經過大腦「加工」才成為知識。情感現實主義也說,情緒會影響我們怎麼看事情。比如,你緊張的時候,可能把路邊的樹枝看成蛇。兩者都承認感性(包括情緒)對認知有作用。 ​

🔸主觀性 ​

康德認為,我們看到的世界經過自身加工,不是事物的真實樣子。情感現實主義則補充,情緒讓我們對同一件事有不同感受。比如,下雨天,有人覺得浪漫,有人覺得煩人。 ​

🔸表象 vs. 現實 ​

康德說,我們能接觸的只有事物的表象,而非真實樣貌。情感現實主義認為,我們感知的現實常被情緒影響,比如你生氣時,會覺得別人所有的話都在針對你。 ​

---

🔺衝突之處 ​

🔸理性 vs. 情緒 ​

康德認為,理性能超越情緒,幫我們找到普遍真理,比如 1+1 永遠等於 2。而情感現實主義則說,情緒無處不在,會影響判斷。比如,你心情好時,別人的錯誤覺得沒什麼;心情差時,就氣得不行。 ​

🔸客觀性 ​

康德追求客觀知識,認為理性能找到對所有人適用的真理。但情感現實主義強調主觀經驗,情緒讓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看法不同。比如,有人愛榴槤,有人避之不及。 ​

🔸事物本身 ​

康德認為我們無法知道事物的真實樣子,只能用理性推理;而情感現實主義不管這些,只看情緒怎麼影響我們的感知。比如,你喜歡一個人時,可能忽略他的缺點;討厭時,就覺得缺點放大無限倍。 ​

🔸道德法則 ​

康德說,道德法則是理性產物,和情緒無關,比如說謊就是錯的,不管心情怎樣。但情感現實主義認為,情緒影響道德判斷。心情好時,撒小謊覺得沒什麼;心情差時,卻覺得那是不可原諒的罪過。 ​

---

🔺總結

情感現實主義和康德哲學都承認感性對認知的影響,但兩者有幾個根本不同: ​

- 康德重視理性,認為能超越情緒;情感現實主義則說,情緒是判斷的基礎,無法迴避。 ​

- 康德追求客觀真理;情感現實主義強調情緒帶來的主觀感受。 ​

- 康德專注於理性如何理解事物;情感現實主義則關注情緒如何塑造感知的現實。 ​

🔸舉個例子 ​

看電影時,康德會說,你和朋友看到的畫面是一樣的,理性能幫你們解讀它的意義;但情感現實主義會說,你心情好,可能覺得電影感人;心情不好,覺得它無聊。這就是情緒對認知的影響。 ​

總之,情感現實主義可以視為對康德哲學的補充,但在理性與情緒的作用上意見相左。 ​

#情感現實主義 #康德哲學 #情緒與理性 ​

這裡記錄的是我的個人經驗,有關學習如何過健康的生活、經歷過那些可恥的失敗,以及藉由文字的力量,撬開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渴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快樂是對熟悉事物的珍惜。不是為了追逐什麼而奔跑,而是停下來,看看四周,現在你擁有什麼?你身邊有哪些人?你有好好珍惜他們嗎?
當我們想幫助他人、改善相處,或面對伴侶情緒低落時,該怎麼做才能讓對方感覺好一點呢?據說「共情」是一個好方法。
🔸 情緒粒度是情緒辨別的精細程度 ​ ​ 情緒粒度(emotional granularity)指的是精確辨別情緒的能力。當粒度越高,大腦在辨別當下感受時就越有效率,同時更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並促進心理健康。 ​
5/5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快樂是對熟悉事物的珍惜。不是為了追逐什麼而奔跑,而是停下來,看看四周,現在你擁有什麼?你身邊有哪些人?你有好好珍惜他們嗎?
當我們想幫助他人、改善相處,或面對伴侶情緒低落時,該怎麼做才能讓對方感覺好一點呢?據說「共情」是一個好方法。
🔸 情緒粒度是情緒辨別的精細程度 ​ ​ 情緒粒度(emotional granularity)指的是精確辨別情緒的能力。當粒度越高,大腦在辨別當下感受時就越有效率,同時更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並促進心理健康。 ​
5/5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今天在讀諮商理論中的其中的章節:阿德勒心理治療。Adler採用現象學取向,現象學指的是個人的主觀經驗,也就是人們知覺到外在世界的獨特方式,與對經驗的詮釋,對於主觀的現實包含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執念與結論等,但往往我們所認為真實的經驗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候要了解一個人得先進入這個人
不用強求所有的敘事、表述、理論都要非常具體明確、有邏輯且時時刻刻保持理性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不懂情緒,請站起來離開吧!」 賞識、親和感、自主、地位、角色是人類的五大狀態維度,而這些狀態特別容易引發情緒的產生。 過往,身邊人總會教我們: 「不要生氣」....怎麼可能!! 「直接面對憤怒,直球對決」....談何容易!! 「忽略你的脾氣吧」....屁話!!
Thumbnail
瞭解人類圖敘述的背後意涵,以及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內在權威與策略,進行決策與行動。透過經驗與練習,協助你在面對情況時做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動物 有思想 情緒 百百種 讓你捉摸不定 總在某一種時刻 會有情感不定糾紛存在 事小化無 大事化小 最終不了了之 唯一不變就是 人的本性 由善變成惡 再由惡轉變成善 在之後呢? 或許 就在一個不知情的情況之下 還不斷的上演同樣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今天在讀諮商理論中的其中的章節:阿德勒心理治療。Adler採用現象學取向,現象學指的是個人的主觀經驗,也就是人們知覺到外在世界的獨特方式,與對經驗的詮釋,對於主觀的現實包含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執念與結論等,但往往我們所認為真實的經驗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候要了解一個人得先進入這個人
不用強求所有的敘事、表述、理論都要非常具體明確、有邏輯且時時刻刻保持理性
Thumbnail
感性和理性思維是人類思考和決策的兩種方式。 瞭解這兩者的差異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有助於更好地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的行為。 文章討論了感性和理性思維在不同情境下的影響,以及賽局理論對這兩種思維的啟示。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不懂情緒,請站起來離開吧!」 賞識、親和感、自主、地位、角色是人類的五大狀態維度,而這些狀態特別容易引發情緒的產生。 過往,身邊人總會教我們: 「不要生氣」....怎麼可能!! 「直接面對憤怒,直球對決」....談何容易!! 「忽略你的脾氣吧」....屁話!!
Thumbnail
瞭解人類圖敘述的背後意涵,以及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內在權威與策略,進行決策與行動。透過經驗與練習,協助你在面對情況時做出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