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粒度是情緒辨別的精細程度
情緒粒度(emotional granularity)指的是精確辨別情緒的能力。當粒度越高,大腦在辨別當下感受時就越有效率,同時更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並促進心理健康。
🔸 為什麼需要提高情緒粒度
- 精細描述自己的情緒,能更深入地認識自我。
- 研究顯示,情緒粒度與身心健康密切相關。
- 讓大腦更快找到適合的情緒反應,提升效率。
- 使用現成的情緒組合,能減少重新組合與思考的時間。
🔸 提高情緒粒度的兩種方法
1. 擴展情緒詞彙
學習更多情緒詞彙,能幫助我們理解細微的情緒差異。例如:
- 菲律賓語的「gigil」描述想擁抱或擠壓某個可愛到無法忍受的東西的衝動。
- 荷蘭語的「voorpret」形容事件發生前的期待快樂。
- 日語的「age-otori」則指理髮後變糟的感覺。
在中文裡,快樂可以被細分為興奮、高興、雀躍等,每個詞語都帶有不同的情緒層次。
2. 創造專屬情緒詞彙
為特定的情緒組合創造新名稱。例如,吃完最後一片洋芋片後的感覺,結合失落、罪惡感與飽足感,可以命名為「空片感」。這樣的命名方式不僅有趣,還能讓情緒表達更個性化。
🔸 結論:透過寫作來練習提高情緒粒度
我正嘗試透過寫作來提高情緒粒度。每次寫作時,我都會問自己:
- 「現在的感覺如何?」
- 「這個感覺像什麼?」
- 「呼吸、肌肉有什麼反應?」
例如,當我寫到結尾時,我感受到如釋重負的小解脫、完成任務的成就感,還有卸下責任的輕鬆感。我會努力用不同方式描述這些感覺,以提升自己對情緒的敏銳度。
這種探索就像一場遊戲,推薦大家一起試試看!
🔸 參考書籍
《How Emotions Are Made: The Secret Life of the Brain》是知名心理學家 Lisa Feldman Barrett 的科普著作。如果想更深入了解情緒,這本書值得一讀。
---
#情緒粒度 #情緒詞彙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