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治療入門指南:書籍推薦與學習路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敘事治療的概述

敘事治療是利基在後現代觀點之下治療取向,他背後的知識背景不只是來自於心理學,同時也從『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哲學』等等典範延伸了一些概念來在治療中使用。在台灣也有一些書籍可以讓大家逐步進入到這個治療取向當中,以下就簡單來幫大家介紹下


推薦書單

書單的部分我從自己看完的經驗和理解,粗略的分為「入門款」、「進階款」和「地獄款」,並其中特別推薦我看完有感觸的書籍給大家。

入門款:給對於敘事治療剛開始接觸的人

陪一顆心長大:  從心理諮商到養兒育女

陪一顆心長大: 從心理諮商到養兒育女


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

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

《陪一顆心長大》這本書是由台灣敘事治療的雙黃所著,哈克與錦敦對於敘事治療已學習並運用多年,因此在生活上的敘事實踐也相當有感。這本書雖然沒有很具體清楚的說明敘事治療的概念與技術,但可以在其中看見敘事的細緻與實踐!

故事的療癒力量

故事的療癒力量



敘事治療私塾學堂:洞人心菲的十個故事,十種啟發,十次感動

敘事治療私塾學堂:洞人心菲的十個故事,十種啟發,十次感動


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 敘事實踐的十五堂課

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 敘事實踐的十五堂課


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

故事‧知識‧權力:敘事治療的力量




《從故事到療癒,敘事治療入門》這本書簡單的說明了敘事治療的概念,我覺得這本書在關於治療文件的部分滿清楚的,而且薄薄一本看起來無負擔喔!!







《故事的療癒力量》這本書是由人稱敘事王子的周志建所寫,從自己的生命出發,從自己的體悟開始,一步步讓我們逐步開始認識到敘事治療的美與力量









《敘事治療私塾學堂》這本書透過許多的晤談過程讓大家能夠理解敘事治療的概念,並且透過概念的交替論述,讓我們可以看見實務運用










《最想說的話,被自己聽見》是錦敦所寫,我與錦敦的相處雖然只有少少幾次,但從文字與相處之間可以看見錦敦的溫暖與樸實,那種真誠在書中也能看見,透過敘事概念與故事的穿插,可以更生動的理解敘事治療的各種概念






《故事‧知識‧權力》這本書是由敘事治療兩個重要學者,「麥可懷特」和「大衛艾普斯頓」所寫,前面幾章,把敘事治療重要概念與哲學觀點(如傅柯對於權力的論述),說明得很清楚,非常值得一看再看

這本,我超級推薦!!



進階款:給對於敘事治療有了解,但想要深入探索的人

說故事的魔力: 兒童與敘事治療

說故事的魔力: 兒童與敘事治療


《說故事的魔力》同樣是兒童與敘事治療間的關係,我第一次看這本書的時候,對於他在說明重組會員的概念印象深刻,尤其這部分對於兒童相當重要。

闖進兔子洞: 魔幻奇境的敘事治療

闖進兔子洞: 魔幻奇境的敘事治療










《闖進兔子洞》這本書在說明敘事治療於兒童的運用上非常清楚,也可以讓我們反思在不同族群時,敘事治療的應用。我覺得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啟發是在於,在台灣進行兒童治療都以遊戲治療為主要方式,但在那之外,有更多的可能性在諮商中發生。








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

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


故事‧解構‧再建構: 麥克‧懷特敘事治療精選集

故事‧解構‧再建構: 麥克‧懷特敘事治療精選集


《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是台灣敘事治療重要學者「黃素菲」的著作,其歸納敘事治療的知識論、技巧以及實務工作的看法等。

我認為第二章是整本書的精華,但也是最硬最難懂的部分,不過細品過後,可以看見敘事治療的博大精深









《故事‧解構‧再建構》是由許多麥克的想法或訪談所彙整的一本書,其對於敘事治療的一些內涵與概念有進一步的說明,對於一些與現代治療的對話與反思,也能讓我們在實務上有更多的理解!





地獄款:給喜歡哲學思考及深層知識論的人

臨床的誕生

臨床的誕生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

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


回歸真實 :  後現代理論在心理治療上應用之探討

回歸真實 : 後現代理論在心理治療上應用之探討

《臨床的誕生》這是傅柯重要的著作。傅柯關於權力的論述,對於敘事治療的概念理解非常重要,所以想要深刻理解敘事治療,傅柯是不可以繞過的!








《存有與時間闡釋》海德格的一些概念,比如說視域、前理解等等,這些概念都可以讓我們跟敘事治療的概念找到一些知識論的基礎。





《回歸真實》這本書我認為他珍貴的部分在於,他有對於實在主義和反實在主義兩者的觀點交互說明,並且進行對話,並且闡明其知識論的基礎,這部分對於內在思考的淬煉非常有幫助!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整個後現代運用於諮商,也有機會產生不同的對話與撞擊



歡迎大家,一起來進入敘事治療的世界,來看看不同於現代治療的美,也嘗試找尋屬於自己與世界相處的方式吧!


我們都以為這世界上有真理,有一個我們應該靠近與變成的樣子 然而,這是真的嗎? 我難道不能有一些自己更喜歡的樣子嗎? 在這裏,我們邀請大家看看每一個自己 在每段故事縫隙中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探討實證主義與後現代生涯輔導的差異。實證主義生涯輔導強調特質因素論,透過量化工具協助個人生涯決策。然而,後現代生涯輔導則重視個人生命故事與主觀經驗,強調敘事與對話,協助個人探索自我價值觀、動機、能力與興趣,創造屬於自己喜愛的人生藍圖。
本文探討臺灣生涯教育現況,說明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生涯的六大特性:方向性、時間性、獨特性、現象性、主動性及向死而生。
本文探討語言在處理暴力事件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如何透過用詞的轉變來改變對事件的理解與觀點。以「相對人」這一詞彙為例,文章強調了更中性的語言能促進對彼此的理解與支持,並且指出當相對人面對錯誤和情緒時,我們需要有更包容的心態,才能促進他們的改變與成長。期待讀者放下偏見,從更多元的視角來看待這些事件。
本文探討心理師是否應關心政治事件,並從女性主義的角度重新定義政治的涵義。強調個人問題往往是社會結構問題的延伸,心理師在社會中擔任重要角色,需提高對政治與文化的敏感度。文章進一步探討心理師通過發表言論、寫文章、參與活動等方式參與政治,呼籲心理師更深入地思考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何為問題的定義,尤其是從當事者的角度來看問題。我們常常認為某些人際關係的困擾是必須被處理的問題,但實際上,如果當事者不將其視作困擾,那未必真正構成問題。透過探討社會對當事者的期待和當事者個人的選擇,本文倡導尊重當事者的感受與自主性。這也反映了多元社會中每個人的獨特經歷。
本文探討了性侵後倖存者所經歷的創傷及其面對的社會汙名化問題,並強調使用恰當的語言以提升倖存者的力量感及表達權。在分析悲傷剝奪及正義世界觀的影響後,提出應該更正面地看待倖存者,讓他們的聲音能夠被社會理解與支持。文章希望能促進社會對倖存者困境的理解,並激勵更多人關心與支持他們的復原過程。
本文探討實證主義與後現代生涯輔導的差異。實證主義生涯輔導強調特質因素論,透過量化工具協助個人生涯決策。然而,後現代生涯輔導則重視個人生命故事與主觀經驗,強調敘事與對話,協助個人探索自我價值觀、動機、能力與興趣,創造屬於自己喜愛的人生藍圖。
本文探討臺灣生涯教育現況,說明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生涯的六大特性:方向性、時間性、獨特性、現象性、主動性及向死而生。
本文探討語言在處理暴力事件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如何透過用詞的轉變來改變對事件的理解與觀點。以「相對人」這一詞彙為例,文章強調了更中性的語言能促進對彼此的理解與支持,並且指出當相對人面對錯誤和情緒時,我們需要有更包容的心態,才能促進他們的改變與成長。期待讀者放下偏見,從更多元的視角來看待這些事件。
本文探討心理師是否應關心政治事件,並從女性主義的角度重新定義政治的涵義。強調個人問題往往是社會結構問題的延伸,心理師在社會中擔任重要角色,需提高對政治與文化的敏感度。文章進一步探討心理師通過發表言論、寫文章、參與活動等方式參與政治,呼籲心理師更深入地思考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了何為問題的定義,尤其是從當事者的角度來看問題。我們常常認為某些人際關係的困擾是必須被處理的問題,但實際上,如果當事者不將其視作困擾,那未必真正構成問題。透過探討社會對當事者的期待和當事者個人的選擇,本文倡導尊重當事者的感受與自主性。這也反映了多元社會中每個人的獨特經歷。
本文探討了性侵後倖存者所經歷的創傷及其面對的社會汙名化問題,並強調使用恰當的語言以提升倖存者的力量感及表達權。在分析悲傷剝奪及正義世界觀的影響後,提出應該更正面地看待倖存者,讓他們的聲音能夠被社會理解與支持。文章希望能促進社會對倖存者困境的理解,並激勵更多人關心與支持他們的復原過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書作者是周嶺,書中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知識,提出有關於一些成長的建議,以下選一些書中內容,寫出一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透過故事的方式,探討人生面臨各種疑難雜症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解了創傷記憶的概念,並介紹了作者彼得·列文的身體經驗治療方法,強調了程序性記憶在創傷治療中的重要性。此外,還提供了SIBMA模式作為治療創傷記憶的技巧。然而,單靠閱讀這本書可能不夠,因此建議尋求專業幫助。書中的內容偏深,不易理解,但認為理解創傷記憶的運作過程是療癒的第一步。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寫給在工作、愛情和人際關係中掙扎的你 福爾克•齊茲博士、曼努埃•涂煦博士  著 馬修  審訂 楊夢茹 譯 2022 先覺出版 ❍ ❍ ❍ ❍ ❍❍ ❍ ❍ ❍ ❍❍ ❍ 重構 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將問題倒著看去理解」技巧,或者是專業術語「重構」。 透過重構每天都能在治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分享了對於個人成長與社會互動的觀察,並強調了對於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內在能量的重要性。文章描繪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啟發性的故事,旨在引導讀者深入思考自我成長與社會交往中的議題。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寺田真理子,以下選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結合我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走的太遠了,得靠故事才能洄游。   這些年我在敘事治療的工作現場裡,不斷地經驗到人如何在敘說和對話中靠近心中湧泉之處。敘說,像是一場透過探索來回歸的歷程。   學習與理解敘事治療對我來說一直有兩條路徑,一條是探索
Thumbnail
此書作者是周嶺,書中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知識,提出有關於一些成長的建議,以下選一些書中內容,寫出一些我的心得
Thumbnail
本書分享如何擅於思考、訓練思考能力,以面對生活中各項問題與挑戰,並依序以四大思考力論述:獨立思考、邏輯思考、換位思考、創意思考,並於最後的「修煉思考」章節中,融合書中提及的各項思考能力,統整提出提升思考的三個方法、以及如何解決思考三大障礙,幫助思考更上一層樓。
Thumbnail
透過故事的方式,探討人生面臨各種疑難雜症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解了創傷記憶的概念,並介紹了作者彼得·列文的身體經驗治療方法,強調了程序性記憶在創傷治療中的重要性。此外,還提供了SIBMA模式作為治療創傷記憶的技巧。然而,單靠閱讀這本書可能不夠,因此建議尋求專業幫助。書中的內容偏深,不易理解,但認為理解創傷記憶的運作過程是療癒的第一步。
Thumbnail
這幾年很喜歡閱讀一些關於「後設」的書籍,例如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閱讀、如何體驗生命等等,我覺得這些書能夠幫助我把自己歸零,重新檢視長久以來靠著自身經驗和直覺慣性建立的行為模式,這往往讓我更加認識自己,並且懂得放下一些無意義的堅持,用更好的方法來做各種事。
寫給在工作、愛情和人際關係中掙扎的你 福爾克•齊茲博士、曼努埃•涂煦博士  著 馬修  審訂 楊夢茹 譯 2022 先覺出版 ❍ ❍ ❍ ❍ ❍❍ ❍ ❍ ❍ ❍❍ ❍ 重構 在心理學上,我們稱之為「將問題倒著看去理解」技巧,或者是專業術語「重構」。 透過重構每天都能在治
Thumbnail
這本書內容分享了對於個人成長與社會互動的觀察,並強調了對於自身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內在能量的重要性。文章描繪了一個充滿智慧與啟發性的故事,旨在引導讀者深入思考自我成長與社會交往中的議題。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寺田真理子,以下選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結合我的一些心得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走的太遠了,得靠故事才能洄游。   這些年我在敘事治療的工作現場裡,不斷地經驗到人如何在敘說和對話中靠近心中湧泉之處。敘說,像是一場透過探索來回歸的歷程。   學習與理解敘事治療對我來說一直有兩條路徑,一條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