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資深心理師看錫蘭的心靈課程論述(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4、課程造成學員認知失調,而學員繼而改變自己認知來維持認知一致性

當學員感受到矛盾(也就是認知失調),則會去改變認知解釋來維持認知一致性。比如說當你是被親友拉來的,當你是花錢的,但你又受苦,就會形成一個認知解釋:我被親友拉進來,但我感到受苦了,所以我在受苦必定是有原因的,這個受苦應該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你自己會腦補解釋,把受苦被他人責罵當成是正向,是訓練自我的一部份。

同樣地,花大錢卻要受苦被罵是為什麼?所以受苦也一定是正向的意義,所以要可以忍耐受苦,吃苦當做吃補,然後就會得到甜美的果實。

也就是說,三階段心靈課程造成學員認知失調,而學員繼而改變自己認知來維持認知一致性。

 

5、揭露輕躁症的病理之一。

影片很棒的是提到一個John Hunter的研究,基本上這也是讓我長知識了。John Hunter揭示了一種可能,輕躁症(hypomania)的病理學可能性之一是經過這樣的心理操作所引發。

我是說輕躁症的病理學之一的可能。因爲可能還有其他的狀況會引發輕躁症,比如說吸毒也會造成多巴胺異常的神經傳導。

影片中描述,處在心理壓力之下、睡眠剝奪之下、目標達成之下,都會造成一個生理上的多巴胺分泌的不協調,進而產生了一個輕躁的狀況。

而我所知的思覺失調症(以前稱的精神分裂症)也有提到多巴胺分泌失調造成的。比如說多巴胺分泌在邊緣系統上,過度活躍會產生幻覺、幻聽等的正向症狀。

正向症狀就是一般人沒有出現的狀況而你出現了,幻視、幻聽的精神症狀就是一種。如果多巴胺分泌不足,就會造成沒有活力⋯等的負向狀況,別人該出現的活動而你沒有,比如退縮、孤立,常常坐在牆角不動、思考停滯、動作緩慢等等之類的一些情況。

 

BEAP

前幾天,我看到志祺七七對錫蘭影片有做一些回應。在志祺七七影片20分鐘的時候,提到一個方法,就是在職場、組織這些系統裏面就建制一個對員工心理健康或者困擾的解決的方案。

實際上這已經行之有年,這種方案叫做EAP(Emplyee Assisstant Program) ,被稱為員工協助方案。員工協助方案有很多類,有法律的、有經濟的,當然也有心理的。我所服務的八里療養院就有提供這類服務,方案名稱是BEAP,是跟公民營機構裏的人力資源單位合作,BEAP派心理師去協助機構和組織內心理上有一些困擾的員工,進行心理會談協助,它可以是講座或個別心理諮詢。BEAP都是有執照的心理師執行心理服務,曾在因此獲得國家品質獎。但是因爲沒有打廣告,所以就比較少人知道。我希望如果各公司或組織有需求的話,歡迎跟我所屬的醫院來談洽談合作事宜。

 


avatar-img
210會員
388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臨床心理師觀點:剖析三階段心靈課程的陷阱,揭露其操弄學員心智的伎倆,並說明其背後的倫理缺失。此課程藉由「不知情同意書」和「保密條款」等手段,孤立學員,降低其自主性,進而破壞學員的自我強度。過程中,學員的理性思維被剝奪,使其易受操縱,最終可能造成心理創傷。
本文針對「三階段心靈課程」的爭議,從心理學專業角度進行分析,指出課程中運用心理學理論的錯誤及倫理缺失,包括誤用心理學機制、忽略系統環境因素、強行挖掘潛意識內容等,並以案例說明課程可能造成的傷害,呼籲大眾提高警覺。
深入探討韓劇《魷魚遊戲》的社會心理學意涵,從巨觀(系統對人的影響)與微觀(遊戲參與者及執行者的心理)兩個層面分析角色行為,並探討觀眾的觀影感受及劇中革命隱喻。
本文探討了劇中兩組老少配愛情的不同樣貌,以及個體在社會中所呈現的「表」與「裡」的關係。透過史艾瑪與李導演的權勢關係,以及周凡與流氓的純粹愛情,分析了不同人物如何在追求自我與接受現實之間找到平衡。最終,劇末的新生契機展示了勇於追尋真正自我的重要性,對於女性在成長與老化過程中的焦慮也提供了深入見解。
本文探討臺劇《影后》中角色的心理層面及其意義,闡述角色如周凡、艾瑪與薛亞之在社會文化中的不同表現,以及他們如何在個性與社會角色的矛盾中尋求平衡。透過心理學的觀點,本文揭示了人際關係與自我實現的重要性。希望能引發讀者對角色及其行為的反思與理解。
臨床心理師觀點:剖析三階段心靈課程的陷阱,揭露其操弄學員心智的伎倆,並說明其背後的倫理缺失。此課程藉由「不知情同意書」和「保密條款」等手段,孤立學員,降低其自主性,進而破壞學員的自我強度。過程中,學員的理性思維被剝奪,使其易受操縱,最終可能造成心理創傷。
本文針對「三階段心靈課程」的爭議,從心理學專業角度進行分析,指出課程中運用心理學理論的錯誤及倫理缺失,包括誤用心理學機制、忽略系統環境因素、強行挖掘潛意識內容等,並以案例說明課程可能造成的傷害,呼籲大眾提高警覺。
深入探討韓劇《魷魚遊戲》的社會心理學意涵,從巨觀(系統對人的影響)與微觀(遊戲參與者及執行者的心理)兩個層面分析角色行為,並探討觀眾的觀影感受及劇中革命隱喻。
本文探討了劇中兩組老少配愛情的不同樣貌,以及個體在社會中所呈現的「表」與「裡」的關係。透過史艾瑪與李導演的權勢關係,以及周凡與流氓的純粹愛情,分析了不同人物如何在追求自我與接受現實之間找到平衡。最終,劇末的新生契機展示了勇於追尋真正自我的重要性,對於女性在成長與老化過程中的焦慮也提供了深入見解。
本文探討臺劇《影后》中角色的心理層面及其意義,闡述角色如周凡、艾瑪與薛亞之在社會文化中的不同表現,以及他們如何在個性與社會角色的矛盾中尋求平衡。透過心理學的觀點,本文揭示了人際關係與自我實現的重要性。希望能引發讀者對角色及其行為的反思與理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學會適當的情緒管理不僅有助於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尋求幫助。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個人在壓力下的情緒轉變以及學會尋求心理諮商的過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面對壓力和情緒困擾。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走進心靈成長的殿堂,你是否也曾感到困惑? 你是否曾對心靈成長課程感到好奇,卻又擔心自己被貼上「情緒化」、「脆弱」的標籤?或者,你身邊是否有人熱衷於這類課程,甚至試圖說服你也加入他們的行列? 或許你會驚訝地發現,參與心靈成長課程的人其實背景多元,其中不乏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外向活潑的社交達人。那麼,
Thumbnail
越需要,越要克制:低落的心身狀態,更要避開身心靈成長課程 現代社會充斥著五花八門的商業模式和行銷策略,它們巧妙地運用心理學原理,在我們心中種下「需要」的種子,引誘我們做出看似自主,實則受到操縱的消費決策。打開手機,心靈成長課程的廣告鋪天蓋地而來,彷彿整個社會都陷入了集體焦慮,急需心靈的慰藉。然而,
Thumbnail
在我們在引導尋求療癒的當事人進入內心最深處,試圖找出情緒困擾的根源時,因為每位當事人習慣的表達方式或是使用的詞彙甚至對事情的理解方式都天差地別,有時就會像進入複雜的迷宮一樣,不但走不出來,甚至可能會離出口越來越遠,這時,當然就得修改路線,重新開始 記得有一次,當我覺得路線開始偏移時,腦海中突然出現
Thumbnail
若能早點進入「預防性心理治療」,及早調整心理素質,改善不良的行為或思考模式,在未來面臨壓力時, 就可以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Thumbnail
想報名了一堂課程,但在點擊匯款時內心感到無比焦慮和煩躁,腦中出現好多小聲音在阻止我做決定,這些煩躁感讓我向內挖掘自己的潛意識到底怎麼了?
1.專門研究精神疾病(指思覺失調症) 2.變得不愛乾淨、不愛社交、不愛活動 3.有時穿著不合季節的服裝 4.感覺自己被監控、感覺別人都在討論自己 5.治療方法為:多玩樂或吃藥或打針(多玩樂的這個治療方法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6.幻想自己是偉人 7.覺得自己似乎沒有隱私可言 8.喜歡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學會適當的情緒管理不僅有助於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尋求幫助。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個人在壓力下的情緒轉變以及學會尋求心理諮商的過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面對壓力和情緒困擾。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走進心靈成長的殿堂,你是否也曾感到困惑? 你是否曾對心靈成長課程感到好奇,卻又擔心自己被貼上「情緒化」、「脆弱」的標籤?或者,你身邊是否有人熱衷於這類課程,甚至試圖說服你也加入他們的行列? 或許你會驚訝地發現,參與心靈成長課程的人其實背景多元,其中不乏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外向活潑的社交達人。那麼,
Thumbnail
越需要,越要克制:低落的心身狀態,更要避開身心靈成長課程 現代社會充斥著五花八門的商業模式和行銷策略,它們巧妙地運用心理學原理,在我們心中種下「需要」的種子,引誘我們做出看似自主,實則受到操縱的消費決策。打開手機,心靈成長課程的廣告鋪天蓋地而來,彷彿整個社會都陷入了集體焦慮,急需心靈的慰藉。然而,
Thumbnail
在我們在引導尋求療癒的當事人進入內心最深處,試圖找出情緒困擾的根源時,因為每位當事人習慣的表達方式或是使用的詞彙甚至對事情的理解方式都天差地別,有時就會像進入複雜的迷宮一樣,不但走不出來,甚至可能會離出口越來越遠,這時,當然就得修改路線,重新開始 記得有一次,當我覺得路線開始偏移時,腦海中突然出現
Thumbnail
若能早點進入「預防性心理治療」,及早調整心理素質,改善不良的行為或思考模式,在未來面臨壓力時, 就可以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Thumbnail
想報名了一堂課程,但在點擊匯款時內心感到無比焦慮和煩躁,腦中出現好多小聲音在阻止我做決定,這些煩躁感讓我向內挖掘自己的潛意識到底怎麼了?
1.專門研究精神疾病(指思覺失調症) 2.變得不愛乾淨、不愛社交、不愛活動 3.有時穿著不合季節的服裝 4.感覺自己被監控、感覺別人都在討論自己 5.治療方法為:多玩樂或吃藥或打針(多玩樂的這個治療方法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6.幻想自己是偉人 7.覺得自己似乎沒有隱私可言 8.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