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阿斯巴甜(aspartame)大概是所有的人工甘味劑(artificial sweetner)裡被研究得最透徹的!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超過100個政治實體檢驗過它的安全性,也為它訂定了每日最大攝取量。


「誕生」於1965年的G.D. Searle公司,阿斯巴甜在九年後(1974)得到美國食藥署批准上市,同年因為消費者倡導團體 「公共公民」(Public Citizen) 和科學家 John Olney 博士(他以研究神經毒性著稱)提出質疑,認為阿斯巴甜可能會影響大腦發育並導致健康風險,特別是對於幼兒與胎兒。


由於這些質疑,FDA於1975年暫停了阿斯巴甜的批准,並成立了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Public Board of Inquiry, PBOI) 重新評估其安全性。經過多年審查,FDA因為新的研究未能證明阿斯巴甜與重大健康風險之間的直接關聯;以及雖然有些動物研究發現高劑量阿斯巴甜可能與某些腫瘤(例如腦瘤)有關,但這些研究結果並不適用於人類一般消費量的情境。因此於1981年再次批准阿斯巴甜用於食品中。


但是阿斯巴甜從此多事。時不時就會聽到又有研究發現阿斯巴甜吃了會怎樣怎樣,雖然好像都沒有動搖各國把阿斯巴甜繼續留住的決心。不過,最近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論文發現:阿斯巴甜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


其實,過去的研究已經發現人工甜味劑(尤其是阿斯巴甜)的使用,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是到底是怎麼產生的,還不清楚;因此研究團隊這次試圖探討阿斯巴甜如何加重動脈粥樣硬化以及相關的分子機制。


研究團隊使用了小鼠與猴子來進行實驗。他們使用的阿斯巴甜的濃度是0.15%。為什麼要使用這個濃度呢?他們測試了0.05%、0.1%和0.15%三個劑量,發現的確呈現劑量依賴性效應,其中最高劑量(0.15%)的效果最明顯。


另外,先前的研究普遍使用0.15%這個劑量,所以雖然在這個研究裡0.15%是最高劑量,不過這個劑量在研究阿斯巴甜生物學效應時被廣泛採用,並不是研究團隊刻意提高的。


另外,這個劑量其實低於FDA建議的每日最大攝入量(50 mg/kg體重),所以也不是那種給你阿斯巴甜吃到飽的、不合常理的超高劑量。


不過,研究團隊也提到,在實際生活中,成人和兒童無意中攝入的阿斯巴甜量常常會超過FDA建議的水平。


所以,他們就用這個劑量來餵小鼠與猴子。他們發現,在餵食30分鐘後,對照組胰島素水平約0.15 ng/mL,而0.15%阿斯巴甜組的胰島素水平約0.3 ng/mL,也就是說,胰島素翻倍了。


至於猴子,研究團隊發現,在餵食30分鐘後,對照組約0.25 ng/mL,而0.15%阿斯巴甜組峰值達到約0.5 ng/mL。也就是說,胰島素增加了1倍。不過,胰島素水平在60分鐘後又回到基礎水平。這裡值得注意的是,餵食蔗糖胰島素也會增加1倍,所以阿斯巴甜對提升猴子的胰島素方面並沒有特別厲害。至於在小鼠中呢?很遺憾的,研究團隊並沒有做急性期小鼠的蔗糖餵食。


如果長期餵食,會有什麼效果呢?於是研究團隊對小鼠進行了12週的餵食。結果發現,對照組胰島素水平約0.2 ng/mL,而0.15%阿斯巴甜組胰島素水平上升到0.7 ng/mL!也就是說,胰島素增加2.5倍。


這些數據顯示,阿斯巴甜對小鼠的影響更為顯著,特別是在長期餵食情況下。而猴子雖然也出現胰島素水平上升,但是這種上升是暫時的,會較快恢復到正常水平。


既然知道阿斯巴甜會造成胰島素水平上升,接著研究團隊想看看,阿斯巴甜是不是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


他們使用了ApoE基因剔除小鼠。為什麼要剔除ApoE?ApoE 是一種重要的脂蛋白,負責清除血液中的脂質;過去的研究發現,剔除 ApoE 基因的小鼠會自發性發展出動脈粥樣硬化,這樣可以加速實驗進行,就不用等那麼久了。


研究團隊發現,餵食阿斯巴甜的ApoE基因剔除小鼠,出現更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一般來說,ApoE基因剔除小鼠在4週就可以觀察到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開始;8週斑塊持續增長;到12週,斑塊進一步擴大和不穩定化。


食用阿斯巴甜的小鼠,4週就能觀察到病變數量和面積顯著增加,8週和12週時差異更加明顯。


而餵食15%蔗糖的對照組,在4週和8週時斑塊形成程度與對照組相似,直到12週才觀察到明顯的促進作用。也就是說,阿斯巴甜比蔗糖更快誘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


另外,研究團隊還使用胰島素緩釋泵植入,來看看胰島素升高是否直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惡化?他們將緩釋泵中的胰島素濃度調整到1.5 ng/mL(這相當於人體中高於內源性水平的25 mIU/mL),來模擬臨床上輕度高胰島素血症的狀態。


結果顯示,單純提供外源性胰島素,與阿斯巴甜餵食組產生相似的動脈粥樣硬化惡化效應。這個結果進一步支持了阿斯巴甜透過升高胰島素來促進動脈粥樣硬化。


相反的,當他們使用鏈脲佐菌素(STZ)來破壞胰島β細胞後,因為不能產生胰島素,結果餵食阿斯巴甜就無法加速動脈粥樣硬化了。


過去的研究發現,胰島素會刺激血管內皮細胞,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基因表現改變;其中CX3CL1是表現最高的基因。這個基因會啟動一連串的信息傳導,促進單核細胞黏附、遷移和炎症反應,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那麼,如果把CX3CL1的受體CX3CR1給剔除,是不是可以抑制阿斯巴甜造成的動脈粥樣硬化呢?


BINGO!當研究團隊特異性剔除巨噬細胞中的CX3CR1受體後,他們發現由阿斯巴甜造成的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就完全被阻止了。


所以,透過小鼠模型的研究,研究團隊發現:阿斯巴甜會造成胰島素上升,而胰島素會刺激血管內皮細胞,使CX3CL1表現量上升;接著活化了巨噬細胞,導致細胞發生黏附、遷移和炎症反應,最後造成動脈粥樣硬化。


這個消息,對怕胖專喝健怡可樂的人,真的是一大壞消息!但是,老鼠的0.15%阿斯巴甜,對照我們的每日攝取,真的是如研究團隊說的只少不多嗎?


以一個體重 70 公斤的人來看,根據歐洲(EFSA) 標準,每天最多可攝取 2800 mg 阿斯巴甜;根據美國(FDA)標準,每天最多可攝取 3500 mg 阿斯巴甜。


雖然說這相當於 15–20 罐健怡可樂,而我們不可能一天喝那麼多;但是我們有可能從其他食物吃到阿斯巴甜。


一般成人每天攝取的食物總量(固體+液體) 約為 2~3 公斤,但這會因個人性別、年齡、體重、活動量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主食(米飯、麵、麵包)大約佔 40%(800g)、蔬菜水果大約 30%(600g)、蛋白質(肉類、豆類、蛋、乳製品) 約 20%(400g),剩下10%是其他加工食品(甜點、零食、飲料,200g)。


如果這些裡面全部都有0.15%的阿斯巴甜,那麼超標是肯定的。不過,有誰會整天一直吃甜的、喝甜的呢?也就是說,除非每天大量攝取無糖飲料或極高阿斯巴甜含量的食品,否則像論文中的小鼠的情境,發生的可能性極低。


另外,如果我們回頭去看小鼠的話...


假設小鼠體重 25 克,每天吃 5 克飼料;那麼小鼠的攝取量是300 mg/kg!這比歐洲(40 mg/kg)與美國(50 mg/kg)都高太多了!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怎麼想呢?我要先聲明一下,我沒有入股任何飲料公司,所以他們就算因為這篇論文而倒閉,我也沒有任何損失。我只是想要讓大家看到,很多這類的研究,往往都使用了高量的目標物質來進行實驗,所以當你看到研究結果時,你應該要先想一想,到底這個劑量,換算到人類是多少?你有辦法這樣吃嗎?


當然,我也沒有說你可以開懷大嚼,畢竟研究結果還是證明有風險,所以少吃一點當然還是有好處的!


參考文獻:


Wu, W., Sui, W., Chen, S., Guo, Z., Jing, X., Wang, X., Wang, Q., Yu, X., Xiong, W., Ji, J., Yang, L., Zhang, Y., Jiang, W., Yu, G., Liu, S., Tao, W., Zhao, C., Zhang, Y., Chen, Y., Zhang, C., & Cao, Y. (2025). Sweetener aspartame aggravates atherosclerosis through insulin-triggered inflammation. Cell Metabolism, 37(1), 1-14.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5.01.006


avatar-img
162會員
441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寄生植物,如分枝列當或獨腳金,以吸器附著在宿主身上,對宿主的健康造成重大損害! 要消滅寄生植物,首先當然要瞭解它啦,這就是所謂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啊! 最近,有研究團隊研究了,這些寄生植物如何調節自己的吸器數量,發現竟然跟一個賀爾蒙相關,很有趣喔!
因為農藥造成的環境污染,其目標族群對農藥逐漸養成的抗藥性,以及農藥對於非目標族群的負面影響等因素,使得「生物農藥」出現。 但是,相對安全的生物農藥,卻面臨了效果較遜的問題,要怎麼辦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新配方,還不錯喔!
簡稱SCN的大豆胞囊線蟲是大豆在美國最可怕的害蟲之一,可造成大豆收穫下降40%,每年在美國造成大約13億美金的農損。 農夫多半依賴抗性品系來降低損失,但是這些抗性品系都是同一個來源,因此開發新的抗性品系非常重要! 最近的研究找到了新的抗性品系喔!
維生素B6對我們很重要。它參與至少140個生物反應,包括胺基酸的合成。 雖然植物可以自己合成維生素B6,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會發生維生素B6不足的情形。 最近的研究發現,維生素B6在植物中除了參與代謝反應,對植物的免疫力也非常重要喔!
看過穇子這種奇妙的作物嗎?因為它的穗的奇妙形狀,所以穇子又名龍爪粟,鴨爪粟,雞爪粟,雲南稗,雁爪稗等等。 別看穇子看起來怪好笑的,它耐旱、對土壤肥份又不挑剔,所以在乾旱與半乾旱的地區,對居民很重要。 最近有個研究,想了解穇子到底怎麼這麼厲害!
我們知道,當植物細胞感應到生長素後,細胞壁空間會因為質子幫浦活化而變酸,於是造成胞壁擴張蛋白活化,細胞就開始生長。 但是,為什麼過量的生長素反而會讓植物不長呢? 最近的研究發現,原來植物需要「剛剛好」的酸唷!
寄生植物,如分枝列當或獨腳金,以吸器附著在宿主身上,對宿主的健康造成重大損害! 要消滅寄生植物,首先當然要瞭解它啦,這就是所謂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啊! 最近,有研究團隊研究了,這些寄生植物如何調節自己的吸器數量,發現竟然跟一個賀爾蒙相關,很有趣喔!
因為農藥造成的環境污染,其目標族群對農藥逐漸養成的抗藥性,以及農藥對於非目標族群的負面影響等因素,使得「生物農藥」出現。 但是,相對安全的生物農藥,卻面臨了效果較遜的問題,要怎麼辦呢? 最近有研究團隊開發了新配方,還不錯喔!
簡稱SCN的大豆胞囊線蟲是大豆在美國最可怕的害蟲之一,可造成大豆收穫下降40%,每年在美國造成大約13億美金的農損。 農夫多半依賴抗性品系來降低損失,但是這些抗性品系都是同一個來源,因此開發新的抗性品系非常重要! 最近的研究找到了新的抗性品系喔!
維生素B6對我們很重要。它參與至少140個生物反應,包括胺基酸的合成。 雖然植物可以自己合成維生素B6,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會發生維生素B6不足的情形。 最近的研究發現,維生素B6在植物中除了參與代謝反應,對植物的免疫力也非常重要喔!
看過穇子這種奇妙的作物嗎?因為它的穗的奇妙形狀,所以穇子又名龍爪粟,鴨爪粟,雞爪粟,雲南稗,雁爪稗等等。 別看穇子看起來怪好笑的,它耐旱、對土壤肥份又不挑剔,所以在乾旱與半乾旱的地區,對居民很重要。 最近有個研究,想了解穇子到底怎麼這麼厲害!
我們知道,當植物細胞感應到生長素後,細胞壁空間會因為質子幫浦活化而變酸,於是造成胞壁擴張蛋白活化,細胞就開始生長。 但是,為什麼過量的生長素反而會讓植物不長呢? 最近的研究發現,原來植物需要「剛剛好」的酸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那些科學家說的又不是 100%, 你為何那麼堅信?科學那麼可靠的話, 為何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 現在變成可能會致癌,請問為啥? 科學不是超很可靠嗎? . Kyou Lowell 我逐點逐點跟我的家人和朋友說, 那些破壞免疫力的食物要少點吃, 他們都用異樣眼光看著我... 不是我
Thumbnail
很多東西真的在實務上有一好不一定沒有一壞,很久以前的塑膠、戴奧辛,跟這篇文章的阿斯巴甜,都是為了特定的需求研發出來的,後續卻又衍生新問題,但他們帶來的好處也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用證據說話,將利弊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再做出決策,就是科學呀!
Thumbnail
研究指出,木糖醇(一種糖醇)的使用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此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木糖醇的概述、對心血管風險的影響、相關研究的細節,以及專家對此的意見和建議。
Thumbnail
記得追蹤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時時提醒你關於健康的點點滴滴,累積健康就靠郭師妙營養師!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理解有害的加工糖與來自新鮮水果的有益糖的區別對健康至關重要。 在普遍的減糖趨勢中,認識糖的多樣影響,包括其在癌症等疾病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讓我們深入探討甜蜜的真相,實現最佳健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台中茄子蛋🥚, 今天跟大家分享美國食藥署對阿斯巴甜的看法 另外,所有的文章都會搶先發在IG上哦🥳 https://www.instagram.com/d2.e99/ 阿斯巴甜前陣子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公佈為可能的致癌物(possibl
Thumbnail
   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宣布,大量使用代糖製品阿斯巴甜可能致癌,兩家可樂巨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表示不放棄阿斯巴甜,聯合反對世衛組織立場的研究單位,進行對阿斯巴甜的副作用進行研究,希望能得到反駁的數據。本來是一項單純的科學研究,但是牽涉到了食品工業與科學界,錢包與健康,變成了一場複雜的博弈。
Thumbnail
●代糖/糖替代品/甘味劑/甘味料/甜味劑(Sugar substitute) ●人工甘味料(じんこうかんみりょう)/砂糖代替品(さとうだいたいひん)   ●阿斯巴甜(Aspartame/APM) ●アスパルテーム   新聞: 甜味劑常見使用於日常的代糖飲料、食品中,但世界衛生組織(WHO)日
Thumbnail
最近,世界衛生組織的兩個機構公布了他們對阿斯巴甜的研究結果。阿斯巴甜是一種人工甜味劑,廣泛用於無糖飲品和食品中。
Thumbnail
為什麼WHO的IARC(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甘願得罪像可口可樂這種食品大企業,也要把阿斯巴甜挑出來列為致癌2b級添加物? 喝了代糖飲料真的有控制到血糖? 來看看IARC他們怎麼說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那些科學家說的又不是 100%, 你為何那麼堅信?科學那麼可靠的話, 為何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 現在變成可能會致癌,請問為啥? 科學不是超很可靠嗎? . Kyou Lowell 我逐點逐點跟我的家人和朋友說, 那些破壞免疫力的食物要少點吃, 他們都用異樣眼光看著我... 不是我
Thumbnail
很多東西真的在實務上有一好不一定沒有一壞,很久以前的塑膠、戴奧辛,跟這篇文章的阿斯巴甜,都是為了特定的需求研發出來的,後續卻又衍生新問題,但他們帶來的好處也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用證據說話,將利弊放在同一個天平上,再做出決策,就是科學呀!
Thumbnail
研究指出,木糖醇(一種糖醇)的使用可能會增加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此篇文章深入探討了木糖醇的概述、對心血管風險的影響、相關研究的細節,以及專家對此的意見和建議。
Thumbnail
記得追蹤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時時提醒你關於健康的點點滴滴,累積健康就靠郭師妙營養師!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理解有害的加工糖與來自新鮮水果的有益糖的區別對健康至關重要。 在普遍的減糖趨勢中,認識糖的多樣影響,包括其在癌症等疾病中的作用,至關重要。 讓我們深入探討甜蜜的真相,實現最佳健康。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台中茄子蛋🥚, 今天跟大家分享美國食藥署對阿斯巴甜的看法 另外,所有的文章都會搶先發在IG上哦🥳 https://www.instagram.com/d2.e99/ 阿斯巴甜前陣子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公佈為可能的致癌物(possibl
Thumbnail
   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宣布,大量使用代糖製品阿斯巴甜可能致癌,兩家可樂巨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表示不放棄阿斯巴甜,聯合反對世衛組織立場的研究單位,進行對阿斯巴甜的副作用進行研究,希望能得到反駁的數據。本來是一項單純的科學研究,但是牽涉到了食品工業與科學界,錢包與健康,變成了一場複雜的博弈。
Thumbnail
●代糖/糖替代品/甘味劑/甘味料/甜味劑(Sugar substitute) ●人工甘味料(じんこうかんみりょう)/砂糖代替品(さとうだいたいひん)   ●阿斯巴甜(Aspartame/APM) ●アスパルテーム   新聞: 甜味劑常見使用於日常的代糖飲料、食品中,但世界衛生組織(WHO)日
Thumbnail
最近,世界衛生組織的兩個機構公布了他們對阿斯巴甜的研究結果。阿斯巴甜是一種人工甜味劑,廣泛用於無糖飲品和食品中。
Thumbnail
為什麼WHO的IARC(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甘願得罪像可口可樂這種食品大企業,也要把阿斯巴甜挑出來列為致癌2b級添加物? 喝了代糖飲料真的有控制到血糖? 來看看IARC他們怎麼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