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用三個故事理解身心放鬆的力量

《冥想》用三個故事理解身心放鬆的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書《冥想:身心放鬆的力量》的作者是克里斯托夫·安德烈(Christophe André),他是一位法國著名的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師,專注於將正念冥想融入心理治療中。安德烈以其深厚的臨床經驗和對冥想的深刻理解,撰寫了多本關於心理健康與冥想的書籍,幫助無數人透過冥想改善情緒、提升生活質量。他的寫作風格平易近人,結合科學研究與個人實踐,使複雜的冥想概念變得易於理解和實踐。


本書特色:強調冥想與日常生活的深度結合


與許多冥想書籍專注於技巧或理論不同,安德烈在本書中特別強調將冥想融入日常生活。他不僅提供傳統的冥想練習(如呼吸覺察),還透過大量生活化的例子(如等火車、洗碗、吃飯等)展示如何在平凡時刻實踐正念。這種“生活即冥想”的視角,讓讀者意識到冥想並非需要特殊環境或長時間投入,而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實用性與接地氣的風格,使本書更適合現代忙碌的讀者,幫助他們在繁忙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覺知。

 

一、觀察念頭,保持距離

 

冥想,就是不帶期望、沒有垂涎、不做評判的注視,就是對我們週邊的世界採取一種開放而好奇的謙卑姿態。

 

我們無法阻止思緒和情緒的產生,但可以學會觀察它們,而不被它們牽著走。這就像站在瀑布旁,既不遠離,也不被水流沖走,而是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靜靜觀察水流的動態。

 

想像你站在一座瀑布前,水流洶湧而下,聲音震耳欲聾。這瀑布就像我們腦中不斷湧現的思緒,有時激烈,有時混亂。如果你直接走進瀑布,會被水流沖得無法站穩,就像被思緒淹沒一樣。但如果你稍微退後一步,站在瀑布邊緣,你依然能感受到水花的清涼,聽到水聲的轟鳴,卻不會被捲入其中。這時,你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水流的形態,甚至注意到每一滴水珠的閃爍。

 

當我們說“我的生活好悲哀啊”,這意味著我們完全被思緒牽著走,陷入了情緒的漩渦。但當我們意識到“我在想我的生活是悲哀的”,這表示我們已經退後一步,成為了思緒的觀察者。這種覺察讓我們與思想保持距離,既不抗拒,也不沉溺,而是以一種平靜的態度接納它們的存在。

 

二、呼吸:從焦慮切換到平靜

 

在冥想的實踐中,呼吸總是佔據著重要的位置:當我們想與當下溝通,或發現與當下溝通遇到困難時,呼吸是最強大的方法。

 

作者安德烈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

有一次,安德烈獨自在月台上等火車,準備趕去參加一場重要會議。一開始,他的腦子裡充滿了各種無謂的念頭:火車會從哪個方向來?會不會遲到?如果是始發站,會不會停留更久?這些想法像雜草一樣在他腦中瘋長,讓他感到焦躁不安。

 

他後來回憶道:“我的腦子裡塞滿了這些無聊又無用的想法。我看著自己在月台上的樣子,就像一隻狗在等著它的骨頭。我突然意識到,我不能這樣浪費生命,即使只是短短幾分鐘。”

 

呼吸的力量

於是,安德烈決定改變自己的狀態。他不再看手錶,也不再盯著鐵軌盡頭,而是將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呼吸。他挺直身體,放鬆肩膀,開始專注於吸氣和呼氣的節奏。漸漸地,他的感官變得敏銳起來:他聽到了火車的轟鳴、人群的嘈雜、輪子與鐵軌的摩擦聲,甚至遠處鳥兒的鳴叫。他還注意到春日的陽光灑在月台上,空氣中彌漫著獨特的氣味。

 

當下的安詳

當火車終於到來,安德烈登上車時,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他回憶道:“那一刻,我沒有在等待,而是在真正地生活,感受每一分鐘的豐盈。”透過呼吸,他從焦慮的等待中解脫出來,進入了當下的覺知狀態。

 

三、反覆練習,不求速成

 

我們生活在一個處處追求立竿見影、凡事都要有收穫的時代,但是,冥想是需要耐心和時間的。

 

實踐正念冥想時,最重要的是保持耐心,不要急於求成。安德烈提醒我們,這是一個需要時間和反覆練習的過程,無法速成。他強調:“不要試圖加速這個過程,即使你非常想,也絕對不要這麼做。”

 

書中引用了一個禪宗故事:有一天,一位弟子問大師:“師父,我需要多久才能達到心靈的寧靜?”大師沉思片刻,回答:“三十年。”弟子一聽,頓時感到崩潰,說:“三十年?這也太久了吧!如果我加倍努力,日夜不停地練習,能不能快一點?”大師平靜地回答:“如果是這樣,那可能需要五十年。”

 

這個故事揭示了正念冥想的一個重要真理:追求速成反而會適得其反。心靈的寧靜不是透過強迫或急躁獲得的,而是透過持續的、自然的練習逐漸培養的。就像種一棵樹,你不能拔苗助長,只能耐心地澆水、施肥,等待它自然生長。

 

急於求成只會讓我們遠離目標,而接納過程中的緩慢與不完美,才是通往內心平靜的真正路徑。正如大師所言,真正的進步來自於自然的積累,而非強迫的加速。

 

******【免費下載試讀中】艾螽斯的第一件電子書商品,歡迎免費下載:

電子書 《關於幸福的50本書:人生指南 【試讀版】》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products/e-book-01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瀏覽人生相關文章,歡迎留言寫下您的感想。

https://vocus.cc/salon/ai_jones

 

avatar-img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
196會員
178內容數
114.1.25 更新 圍繞“幸福”這個主題,分享相關好書,一起學習成長。 --於2025年將沙龍分成7個區 自我成長區 職場區 商業區 親子教育區 情感區 健康區 閱讀寫作區 歡迎瀏覽、留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艾螽斯的幸福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介紹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充滿趣味的人生故事與獨特的學習方法,並以「生成式AI」為例,示範如何運用費曼學習法。文章涵蓋費曼的奇聞軼事、父親的教育理念,以及費曼學習法的步驟與優點,旨在啟發讀者培養主動學習、深度思考與樂在學習的態度。
《六頂思考帽》提供一套結構化思考框架,幫助個人或團隊做出更周全的決策。文章詳細解釋六種帽子(白、紅、黃、黑、綠、藍)各自代表的思考維度,並輔以生活化例子與實際應用場景,例如創業決策、作家轉型等,說明如何避免思維混亂,在理性與感性間取得平衡。此外,文章比較了六頂思考帽與SWOT分析法的異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管理者應該先管理好自己,才能有效管理他人和組織。文章從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和決策三個方面闡述了德魯克的管理思想,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避免重複性危機、提升決策效率、以及從系統性角度解決問題,避免流於表面的忙碌。
這篇文章介紹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費曼充滿趣味的人生故事與獨特的學習方法,並以「生成式AI」為例,示範如何運用費曼學習法。文章涵蓋費曼的奇聞軼事、父親的教育理念,以及費曼學習法的步驟與優點,旨在啟發讀者培養主動學習、深度思考與樂在學習的態度。
《六頂思考帽》提供一套結構化思考框架,幫助個人或團隊做出更周全的決策。文章詳細解釋六種帽子(白、紅、黃、黑、綠、藍)各自代表的思考維度,並輔以生活化例子與實際應用場景,例如創業決策、作家轉型等,說明如何避免思維混亂,在理性與感性間取得平衡。此外,文章比較了六頂思考帽與SWOT分析法的異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的核心觀點在於,管理者應該先管理好自己,才能有效管理他人和組織。文章從自我管理、時間管理和決策三個方面闡述了德魯克的管理思想,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避免重複性危機、提升決策效率、以及從系統性角度解決問題,避免流於表面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