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關鍵人才的「取代梯」──書名《把時間買回來》
——讓任務能夠往上爬,也能轉出去
如果有一個人,能幫你完成高價值的任務,不僅成果可期,還能替你省下大量時間去做更重要的事情,那你的人生會變得完全不一樣。
這書中強調的觀念:
「你賺錢來雇用人才,人才幫你賺更多錢,再找新的人來取代你的位置。」
當這個循環成立、重複進行時,最終你可以脫離日常營運,甚至達到「無須管理,收入持續」的理想狀態。
本書提出了「取代梯」的架構。
這不是企業組織圖,而是一套階層式的移交邏輯。
每一階往上,你都能卸下一份職責,騰出更多精力,最終抵達專注「價值創造」的頂點。
這是人人都渴望,即便是我也不例外,所以我要朝向這目標邁進。
▎從委派象限走進取代象限
每一階的取代梯,必須含有三種原則:
1. 必須找到對的關鍵雇員
關鍵並不是「他職稱叫什麼」,而是他負責哪些任務。
你需要的是負責「推動成果」的人,而不是名片上印得好看的職稱。
2. 覺察你當下的狀態
評估自己此刻的自由感與壓力程度,是判斷你該往上移交的依據。你越感到卡關、越容易感到疲憊,代表你停在不該自己扛的任務上。
3. 職責的「所有權」能否轉交出去
很多老闆名義上分配了工作,但每件事還是得親自盯、親自收尾,那就只是「表面上的委派」。
取代,是讓對方「擁有這項職責的決定權」。
▎「取代梯」的五個階層
這裡的五階層是從低到高的工作重心,若你想把自己從繁瑣中抽離,就得一階一階地完成交接、建立機制、取代自己。
1. 第一階|行政支援:移交低產值的重複工作
若你沒有行政助理,每天就會耗在回信、跑流程、排日程等,這些低產值卻不得不做的事上。
光是處理重複性的任務,就會壓縮你該專注的時間。
以我自己為例:
當班代期間,常有同學問重複的問題,像是作業、考試、學習檔案等,我每次都得個別回覆,開同一個檔案N次。
後來,只要出現兩人以上問同樣問題,我就直接把答案整理好貼在班群,一次解決所有人的問題,也大幅減少自己被打擾的頻率。
2. 第二階|傳達角色:移交你最擅長、也最難放手的核心任務
你可能是公司的品牌代言人、健身教練、設計靈魂人物。這類角色通常難以割捨,因為不但你做得好,而且你喜歡做。
像是馬斯克喜歡工程設計,價伯斯喜歡設計的相關層面。
如果是這樣,書中建議10-80-10規則:
起點:你的點子發想(10)
執行過程:你的團隊(80)
終點:你的成果整合(10)
最初有你展開10%的點子發想,並由團隊執行80%的專案(你不必全程參與),最後再由你來點綴10%的收尾成果。
這讓我想到以前在系上執行教育部專案狀況。
系主任先說出他的想法,團隊負責規劃、討論、執行,中途有需要再回報,最後他協助我們把缺失或小問題給修正好,再提交出去。
這種方式讓大家都有角色、彼此也能信任,成果通常都不錯。
3. 第三階|行銷任務:交出流量與曝光的責任
一開始創業時,行銷常常是你自己在想、自己在做,但如果你一直抓著不放,公司就不會有規模。
要學會放手,讓人來接手廣告投放、內容編輯、企劃規劃等工作,才能讓你「穩定進人流,自己退一步」。
4. 第四階|業務開發:放下最難放的職務
很多創業者是公司最強的銷售員。也因此,很難相信別人能跟自己一樣把產品推銷出去。
但這種「只有我能」的心態,反而會成為公司擴張的阻力。
降低你的心理預期,別人達成你預期的80%表現,就已經值得讚賞了。
若他們表現超出預期,就代表你找對人了。
別把完美當作目標,卸下你的職務和職責給全權交給對方,才是你雇人的主要目的,省下你時間和創造效益。
5. 第五階|領導與策略:你只做最終決策與方向盤掌控
到了這一層級,你不用再日常參與管理,而是培養一個團隊,讓他們負責不同面向的領域。
你只需負責發想與決策,把時間留給創造力與策略思考。
而,自由也從這個階段開始。你不再是營運的奴隸,而是架構與價值的創造者。
▎簡單步驟帶動漸進式成長
在事業初期,缺乏組織的代價,往往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甚至會直接造成顧客流失與金錢的浪費。
就像一家用心經營的小餐館,餐點口味遠勝連鎖品牌,但只要顧客一上門,老闆卻說:「今天已經賣完了、紙杯沒補、廚房忙不過來。」
這些一旦頻繁發生,哪怕食物再好吃,也會讓顧客失望而離去。
問題的核心並不是出在「能力不足」,而是老闆一人身兼數職,既是廚師、又是接待、還要負責進貨與帳務。
當每一個職位都由你親自扛起,你就會被日常營運的小事牽制,無法專注讓公司成長的地方。
但如果你願意做出第一步的改變,把部分職務委派出去,找對的人來取代你的位置,就能開始擺脫這種「自己忙到爆、顧客卻失望而歸」的死循環。
這個過程像是一個循環的飛輪:
你釋放出一些職務→有更多時間專注高價值任務→營收提升→聘請下一位關鍵人員→釋放更多職責……重複循環
當這個過程不斷重複,你會漸漸爬上「取代梯」的每一個階段,最終邁入只做自己擅長且充滿熱情的工作,也就是書中所說的「生產象限」。
這不只是理想狀態,而是一條具體可行的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