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倦怠」與「自我懷疑」的溫柔練習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
- 明明有很多事該做,卻怎麼也提不起勁?
- 就算睡飽了,依然覺得心累?
- 一坐下就滑手機、拖延、分心,然後責怪自己:「我是不是太廢了?」
我們常常把「無法行動」的自己貼上「懶惰」的標籤,
但親愛的,也許你不是懶,而是——太久沒有好好休息。
你不是不夠努力,你只是太累了。
「我是不是不夠努力?」——這句話正在慢慢耗損你
我們生活在一個鼓勵「快」與「產出」的文化中:- 一天沒做事,就覺得浪費時間
- 一段時間沒有成就,就覺得自己退步了
- 情緒低落,就急著讓自己「正向起來」
久而久之,「疲倦」這種狀態變得不被允許,「想休息」被當成一種罪惡。
但你知道嗎?真正會讓人卡住的,不是懶,而是累到連自己都不願承認。
「懶」與「倦怠」的差別在哪裡?
懶:是我有餘裕,只是不想做
倦怠:是我即使想做,身體與情緒都提不起來
你想動起來,但做不到,不是因為你不夠好,
而是你處在一種被過度消耗、情緒空轉的狀態裡。
這樣的你,需要的不是再多一點鞭策,
而是一句:「我知道你很累了,先好好休息吧。」
疲憊時,請不要再對自己喊加油
我們常用「加油」來安慰彼此,但有些時候,「加油」反而成了壓力。
比起強迫自己「站起來」,你更需要允許自己「坐下來」。
因為有時候:
- 最有力量的復原,不是衝刺,而是靜靜躺著
- 最深層的重整,不是強行振作,而是允許崩潰
這不是放棄自己,而是學會更溫柔地照顧自己。
休息不是罪惡,是一種療癒的選擇
你可以在這樣的時候問問自己:
- 我是不是最近太常對自己喊話「不可以停」?
- 我的身體是不是早已發出倦怠的訊號,但我沒聽?
- 我是不是把「無法高效率」等同於「沒價值」?
這些問題,也許不會馬上給你答案,但它會讓你漸漸學會一件事:
你不是為了表現而存在,而是為了好好生活而存在。
療癒練習|《倦怠自我檢查表》
請你靜下來,看看以下這些提醒,有幾個符合你最近的狀態?
- 一直想睡、但睡了還是累
- 常常分心、拖延、失去動力
- 感覺「生活只是為了撐下去」
- 無法對任何事提起熱情
- 一想到還要應付社交就心煩
- 自己一個人時,常常情緒失控或空虛
如果你符合三項以上,請你暫時不要再逼自己努力,
你真正需要的,是休息、放鬆,與允許自己先不完美。
今天的留言邀請你一起分享:
「你最近感覺最累的,是哪個部分?身體?心?還是關係?」
你也可以:
- 留言告訴我你想對自己說的一句「療癒允許語」
- 轉發這篇給正在責怪自己「沒生產力」的朋友
- 今天安排一件小事來照顧自己:泡澡、早睡、關掉社群、抱抱自己一下
明天是 Day 16,我們將一起練習:
《給內在小孩的一封信》——學會回頭擁抱那個曾經孤單又努力的你
而今天,請你對自己說一句話:
「我不是懶,我只是累了。累了,值得被溫柔對待。」
歡迎加入我的Discord,有專屬的樹洞空間可以私訊找我聊聊,記得先領取身份組 ~
如果你也常常對自己太苛刻、太用力,
願這本《善待自己:允許的力量》, 能成為你心裡那雙願意接住情緒的手。
它不是教你變強,而是陪你慢慢學會,能允許自己,就已經很好了。
讓我們一起練習溫柔地活著